萬利跟孫孝資坐在入宮的馬車上,二人相對無言。
氣氛略顯尷尬。
“我知道你心裏不舒服,換做是誰,突然受了這麽重的傷,又忘了這麽多事,都會不安。在這個時候,主子還讓你去辦差,著實有些為難你了。但你也要清楚,咱門子唯一的職責就是替主子分憂,這差事除了你,主子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任選了。”孫孝資淡淡的開口。
“嗯……”萬利應付似的迴了一聲,心思卻完全沒在孫孝資說的話上。
“哎……”孫孝資微微一歎道:“你雖然忘了以前的事,性子卻沒變。從來都是人前無事人後苦,如果我沒記錯,下個月你就十九歲了吧。”
“嗯……可能是吧。”萬利完全沒過腦子的迴答,不由讓自己一愣,也讓孫孝資一愣。
聽了這樣的答案,讓孫孝資覺得心裏更加不是滋味。
……
一陣沉默過後,孫孝資轉移話題似的笑道:“我先前見你乘馬車出入,還專門雇傭了陌生的車夫,做的很好!如果不是紫玉兒告訴我,我還真沒在你身上發現一絲破綻。”
“嗬嗬。”萬利淡淡一笑。
“隻是你的住所方麵,雖然朝中知道你住所的人不多,但與你相熟的卻都知道,不知道會不會露出馬腳,要不要重新安排一下?”
“不用了,我自己小心點就好。”萬利拒絕了孫孝子的提議,一來是因為自己挺喜歡現在的小院,二來是那些金銀暗格剛剛造好,搬來搬去太麻煩。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過段時間就要收拾東西離開了,根本沒必要折騰。
孫孝資微微沉思過後,點頭道:“如此也罷。好在你往日結交的人不多,就那麽幾個人,也都是坦蕩君子,而現在接觸的都是無品小吏,小心點就行了,再說你也不是一輩子待在刑部。對了,日後若需見麵,你盡量恢複本來麵貌來找我。”
“嗯。”萬利點頭。
“還有,北門令你還是要隨身攜帶的。不方便或者有緊急情況也可以用的上。”孫孝資補充道。
“北門令?”萬利疑惑。
“你又忘了?”
“……”
“就是這個。”孫孝資摸出一枚赤紅色的箭羽放在萬利麵前。
萬利一眼就認出,這是言朗死前拉開的那枚煙火,而且在言朗臥房的抽屜裏也有幾枚,看來以後還是放一兩個在身上比較好。
“哦,我想起來了。”萬利點頭。
“嗯,這東西非不得已,盡量不要使用,以免暴露身份。”
“是。”
……
又是一陣沉默,正在萬利感歎時間過的真慢時,孫孝資突然笑了起來。
“孫大人?你笑什麽?”萬利一臉不解的看向孫孝資。
孫孝資開口道:“嗬嗬,沒什麽,隻是突然想到你之前易容後的樣貌……”
“啊?”
孫孝資微微收斂笑意,解釋說:“按照你以前的習慣,就算要易容,你也會將自己弄的稍俊朗一些,然而之前那副相貌,著實過於……平庸了。”
萬利明白孫孝資話中的意思,強忍怒火道:“相貌出眾又不能當飯吃,有時候平庸反而容易辦事。”
“哈哈,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你弄出的那個相貌,越看越是覺得透出一股子猥瑣的味道,果真像個貪得無厭的市井之徒。哈哈哈哈,看來你真是長大了,這很好,很好啊!”孫孝資不以為意的繼續笑。
……
萬利沒有再跟孫孝資說話,他覺得孫孝資的眼光跟紫玉兒一樣差。
但迴到家以後,他還是不自覺的坐在鏡子前,足足呆愣了半個時辰,當然,這是後話。
……
下了馬車,又步行了一段路,二人才來到了禦書房外麵。
景平帝身邊的老太監攔住二人,低聲道:“陛下正在與幾位大人議事,還請孫大人和言侍衛稍後片刻。”
孫孝資點頭,同時禦書房內突然傳來景平帝震怒的吼聲:“豎子!陋儒!蠢鈍如豬!”
眾人一驚憤憤下跪,連門外的孫孝資和老太監都跪在地上。
萬利一看,也跟著跪了下來,心想這皇帝在裏麵發火,關外麵的人什麽事……
“陛下息怒!”門內傳來眾大臣驚恐的聲音。
“息怒,你們叫朕如何息怒!永安一脈三代鎮守東涇關,若有異心,何必等到今日。”
“陛下,空穴來風必有因呐。永安王久安一方,王位世襲不過三代。如今榮恩已盡,就算襲位,也隻是個郡王位。更何況留在京都的永安質子寧泊誌為其奴妾所生,自幼長於京都,與永安王實無父子之情,一旦永安王心存異心,後果……”
“夠了!朕意已決!來人呐,傳旨:著令永安世子寧泊誌任都城監察司,賦便宜行事之權,則日上任,協靖康王查辦太子禦刺一案,不得有誤。”
傳旨太監應聲而退。
……
“陛下,都司一職監管都城大小官員風紀,實乃重中之重,請陛下三思!”
“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你們都出去吧!”景平帝將目光放空,沒有再理會眾大臣的意思。
眾大臣還欲反駁,戶部尚書善笏亭卻直接應聲而退,帶領眾大臣離開禦書房。
……
萬利進入禦書房的時候,擔心皇帝餘怒未消,因而牽連到自己,所以說話格外小心。
皇帝看了看萬利,詢問了一些上次辦差的細節後,將話題轉移到了這次的差事。
“你見到太子遇刺一案的兇手了嗎?”
“還未來得及……”萬利小心翼翼的迴答。
“是朕心急了,你先退下吧。孫孝資留下,朕有話問你。”
萬利沒想到皇帝叫自己過來,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話,沒訓斥沒嘉許,更沒有實質性的談話內容,但沒辦法,人家是皇帝,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
萬利行禮後退出禦書房,正巧見到傳旨太監與自己同行,便搭話道:“公公是去傳旨?”
太監笑道:“哪能啊,升遷旨意沒有這時候去傳的,意頭不好。奴才這是去吏部擬旨,明日午時才會去宣旨。”
……
禦書房內,景平帝摒退左右,隻剩下他與孫孝資二人。
片刻之後,景平帝驟然收起不悅的神情,對孫孝資笑道:“朕這出庸君愛佞臣的戲,演的如何?”
孫孝資微微一笑:“還不夠。若是能體現出陛下對寧泊誌才華的欣賞,而因其身份一直壓抑而不用的鬱鬱之情,之後再發旨重用,其效果更佳。”
景平帝一愣,隨後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他緩緩收斂笑意道:“言朗之前在門外的反應如何?”
孫孝資如實迴道:“微顯惶恐,他應該沒有忘記自己與寧泊誌的交情。”
景平帝微微一歎:“因為記得,所以不安,關心則亂嗎。言朗這孩子,什麽都好,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重義……”
“陛下不是最喜歡他這一點嗎?”
“喜歡又如何,缺點始終是缺點。”景平帝的神似略顯暗淡。
……
一陣沉默過後,孫孝資試探的開口道:“若言朗在明日宣旨之前,真的去見寧泊誌了,那陛下打算如何。”
景平帝看了看孫孝資,沉聲道:“那就把他推到老二那裏吧。”
孫孝資一驚。
景平帝微微一笑:“放心吧,他從沒讓朕失望過,相信這一次也不會!”
……
氣氛略顯尷尬。
“我知道你心裏不舒服,換做是誰,突然受了這麽重的傷,又忘了這麽多事,都會不安。在這個時候,主子還讓你去辦差,著實有些為難你了。但你也要清楚,咱門子唯一的職責就是替主子分憂,這差事除了你,主子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任選了。”孫孝資淡淡的開口。
“嗯……”萬利應付似的迴了一聲,心思卻完全沒在孫孝資說的話上。
“哎……”孫孝資微微一歎道:“你雖然忘了以前的事,性子卻沒變。從來都是人前無事人後苦,如果我沒記錯,下個月你就十九歲了吧。”
“嗯……可能是吧。”萬利完全沒過腦子的迴答,不由讓自己一愣,也讓孫孝資一愣。
聽了這樣的答案,讓孫孝資覺得心裏更加不是滋味。
……
一陣沉默過後,孫孝資轉移話題似的笑道:“我先前見你乘馬車出入,還專門雇傭了陌生的車夫,做的很好!如果不是紫玉兒告訴我,我還真沒在你身上發現一絲破綻。”
“嗬嗬。”萬利淡淡一笑。
“隻是你的住所方麵,雖然朝中知道你住所的人不多,但與你相熟的卻都知道,不知道會不會露出馬腳,要不要重新安排一下?”
“不用了,我自己小心點就好。”萬利拒絕了孫孝子的提議,一來是因為自己挺喜歡現在的小院,二來是那些金銀暗格剛剛造好,搬來搬去太麻煩。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過段時間就要收拾東西離開了,根本沒必要折騰。
孫孝資微微沉思過後,點頭道:“如此也罷。好在你往日結交的人不多,就那麽幾個人,也都是坦蕩君子,而現在接觸的都是無品小吏,小心點就行了,再說你也不是一輩子待在刑部。對了,日後若需見麵,你盡量恢複本來麵貌來找我。”
“嗯。”萬利點頭。
“還有,北門令你還是要隨身攜帶的。不方便或者有緊急情況也可以用的上。”孫孝資補充道。
“北門令?”萬利疑惑。
“你又忘了?”
“……”
“就是這個。”孫孝資摸出一枚赤紅色的箭羽放在萬利麵前。
萬利一眼就認出,這是言朗死前拉開的那枚煙火,而且在言朗臥房的抽屜裏也有幾枚,看來以後還是放一兩個在身上比較好。
“哦,我想起來了。”萬利點頭。
“嗯,這東西非不得已,盡量不要使用,以免暴露身份。”
“是。”
……
又是一陣沉默,正在萬利感歎時間過的真慢時,孫孝資突然笑了起來。
“孫大人?你笑什麽?”萬利一臉不解的看向孫孝資。
孫孝資開口道:“嗬嗬,沒什麽,隻是突然想到你之前易容後的樣貌……”
“啊?”
孫孝資微微收斂笑意,解釋說:“按照你以前的習慣,就算要易容,你也會將自己弄的稍俊朗一些,然而之前那副相貌,著實過於……平庸了。”
萬利明白孫孝資話中的意思,強忍怒火道:“相貌出眾又不能當飯吃,有時候平庸反而容易辦事。”
“哈哈,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你弄出的那個相貌,越看越是覺得透出一股子猥瑣的味道,果真像個貪得無厭的市井之徒。哈哈哈哈,看來你真是長大了,這很好,很好啊!”孫孝資不以為意的繼續笑。
……
萬利沒有再跟孫孝資說話,他覺得孫孝資的眼光跟紫玉兒一樣差。
但迴到家以後,他還是不自覺的坐在鏡子前,足足呆愣了半個時辰,當然,這是後話。
……
下了馬車,又步行了一段路,二人才來到了禦書房外麵。
景平帝身邊的老太監攔住二人,低聲道:“陛下正在與幾位大人議事,還請孫大人和言侍衛稍後片刻。”
孫孝資點頭,同時禦書房內突然傳來景平帝震怒的吼聲:“豎子!陋儒!蠢鈍如豬!”
眾人一驚憤憤下跪,連門外的孫孝資和老太監都跪在地上。
萬利一看,也跟著跪了下來,心想這皇帝在裏麵發火,關外麵的人什麽事……
“陛下息怒!”門內傳來眾大臣驚恐的聲音。
“息怒,你們叫朕如何息怒!永安一脈三代鎮守東涇關,若有異心,何必等到今日。”
“陛下,空穴來風必有因呐。永安王久安一方,王位世襲不過三代。如今榮恩已盡,就算襲位,也隻是個郡王位。更何況留在京都的永安質子寧泊誌為其奴妾所生,自幼長於京都,與永安王實無父子之情,一旦永安王心存異心,後果……”
“夠了!朕意已決!來人呐,傳旨:著令永安世子寧泊誌任都城監察司,賦便宜行事之權,則日上任,協靖康王查辦太子禦刺一案,不得有誤。”
傳旨太監應聲而退。
……
“陛下,都司一職監管都城大小官員風紀,實乃重中之重,請陛下三思!”
“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你們都出去吧!”景平帝將目光放空,沒有再理會眾大臣的意思。
眾大臣還欲反駁,戶部尚書善笏亭卻直接應聲而退,帶領眾大臣離開禦書房。
……
萬利進入禦書房的時候,擔心皇帝餘怒未消,因而牽連到自己,所以說話格外小心。
皇帝看了看萬利,詢問了一些上次辦差的細節後,將話題轉移到了這次的差事。
“你見到太子遇刺一案的兇手了嗎?”
“還未來得及……”萬利小心翼翼的迴答。
“是朕心急了,你先退下吧。孫孝資留下,朕有話問你。”
萬利沒想到皇帝叫自己過來,隻是簡單的說了幾句話,沒訓斥沒嘉許,更沒有實質性的談話內容,但沒辦法,人家是皇帝,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
萬利行禮後退出禦書房,正巧見到傳旨太監與自己同行,便搭話道:“公公是去傳旨?”
太監笑道:“哪能啊,升遷旨意沒有這時候去傳的,意頭不好。奴才這是去吏部擬旨,明日午時才會去宣旨。”
……
禦書房內,景平帝摒退左右,隻剩下他與孫孝資二人。
片刻之後,景平帝驟然收起不悅的神情,對孫孝資笑道:“朕這出庸君愛佞臣的戲,演的如何?”
孫孝資微微一笑:“還不夠。若是能體現出陛下對寧泊誌才華的欣賞,而因其身份一直壓抑而不用的鬱鬱之情,之後再發旨重用,其效果更佳。”
景平帝一愣,隨後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他緩緩收斂笑意道:“言朗之前在門外的反應如何?”
孫孝資如實迴道:“微顯惶恐,他應該沒有忘記自己與寧泊誌的交情。”
景平帝微微一歎:“因為記得,所以不安,關心則亂嗎。言朗這孩子,什麽都好,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重義……”
“陛下不是最喜歡他這一點嗎?”
“喜歡又如何,缺點始終是缺點。”景平帝的神似略顯暗淡。
……
一陣沉默過後,孫孝資試探的開口道:“若言朗在明日宣旨之前,真的去見寧泊誌了,那陛下打算如何。”
景平帝看了看孫孝資,沉聲道:“那就把他推到老二那裏吧。”
孫孝資一驚。
景平帝微微一笑:“放心吧,他從沒讓朕失望過,相信這一次也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