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裏一死,太子遇刺案自然而然的成了一樁無頭公案。
二皇子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攜自己與寧泊誌二人的請罪書入宮,稱未能徹查此案,自請降罪。
而景平帝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收到了刑部尚書的請罪書,請的是刑部大牢對犯人看管不利之罪。
最終的結果是二皇子跟寧泊誌罰俸三月,閉府自省十日,刑部三品以上官員罰俸一年,犯人所在牢房司獄趙查革職查辦,萬利擊殺犯人有功,賞黃金百兩,提任司獄,從九品。
這樣輕的處罰表麵上看是無可奈何,卻是皇帝最想要的結果。
……
萬利在程萬裏死後,並沒有進宮複命,而是鬱鬱在家,心裏亂的很。
他借著醉意,一直躺在房間裏,思考著整件事。
雖然當時他想私自放程萬裏逃生,是因為喝了酒,但這也確實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如今程萬裏死了,他是難過的。
看著手中那快黑色的牌子,想起之前那些醉話,萬利覺得很不舒服。
言朗死的時候,他告訴自己,要記住仇人的臉。但如今程萬裏又如何呢?
這一次,萬利好像沒辦法再騙自己了。
因為程萬裏之死無論是誰造成的,執行者都是萬利。
而且總的算下來,程萬裏死後,收獲最大的還是萬利自己。
完成了皇帝的任務,完成了永安王的任務,升了官,得了財,甚至還有些他自己察覺不到的好處。
這樣的收獲讓他更加不安,更加難過。
……
就在萬利躲在房間胡思亂想的時候,京郊小院內的氣氛也是異常的凝重。
寧泊誌表麵上看,是個十分隨性,對什麽事都看得很淡的人。然而真正的他,實實在在是個凡事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
雖然他一直在著手準備另一套計劃,但他也沒有放棄刺殺程萬裏這件事。
然而程萬裏卻死在一名獄卒手中,雖然表麵上他沒有去追查這件事,但他也順理成章的注意到了這個獄卒。
……
調查這樣一個小人物,對於寧泊誌來說,幾個時辰已經足夠了。
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
獄卒叫萬利,是個鄉下小子變賣了家中的田產,來京都城中捐了一個獄卒的差事,表麵身份沒有什麽可疑的。
但他出現的時間太巧了,恰好是太子遇刺一案以後,所以寧泊誌決定派出人去跟蹤萬利,看能不能查出些什麽。
……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
萬利自升任司獄以後,不用每日去刑部大牢的班房,但每日還是要出入刑部衙門,相對來說,時間倒是比以前自由一些。
他經過兩天的迷茫以後,很快打起了精神,開始著手準備離開京都的事情。
這個對萬利來說,已經十分混亂的局勢讓他不敢多留,他隻是在等,等著永安王兌現自己的承諾。
之前鄧勇告訴過他,等解決了程萬裏這件事,他就不用再擔心毒發的問題了,所以萬利在等著鄧勇給自己送來解藥。
當然,他也曾想過這樣就得到解藥,似乎有些過於簡單了。但他願意賭一賭,畢竟不知自己逃離京都後,什麽時候會毒發身亡強的多。
……
六月初,天氣越來越熱,萬利的心緒也越來越難以平靜。
就在他等不及,想要去找鄧勇問個究竟的時候,鄧勇再一次出現在萬利的房間之中。
“你總算來了。”萬利驚喜的看著鄧勇。
“萬公子知道卑職要來?”鄧勇不解。
“廢話,你上次不是說,辦好這次的差事,我就不用為毒發的事情發愁了嗎。這次你是帶解藥來的嗎?”萬利期待的問道。
“什麽解藥?”鄧勇更加疑惑。
“……”萬利頓了頓,有些不安的笑道:“你跟我開玩笑的吧,你肯定有東西給我,對不對?”
“沒有。”鄧勇迴答的十分淡然。
“你……”萬利語結,不由怒道:“那你來幹什麽?”
“卑職奉命前來給萬公子送消息。”
“我現在除了解藥,什麽都不想知道。”萬利鬧別扭似的往凳子上一坐,自顧自的倒了一杯茶喝了下去。
“這……上麵真的沒讓卑職帶東西給萬公子。”鄧勇十分為難的看著萬利。
“行了行了,有什麽話你就說,說完趕緊走。”萬利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是。”鄧勇微微屈身行禮道:“王爺說公子這次的差事做的很好,所以兌現承諾,給萬公子解毒的方法。隻是這方法要公子自己去拿。”
“你不早說!”萬利一下蹦了起來,激動的看著鄧勇問道:“解毒的方法在哪?”
“在瀟湘館,公子隻要遞上這塊牌子,自有人會為公子引路。”說完,鄧勇便雙手奉上一塊紅色的木牌。
木牌背麵刻著瀟湘二字,正麵一朵素蘭雕的栩栩如生。
萬利反複看了看這塊木牌,沒看出什麽奇特的地方,正欲開口問鄧勇,這瀟湘館是個什麽地方,在哪。卻發現鄧勇不知何時已經消失在自己麵前。
……
萬利鬱悶的看著自己房間的窗戶,暗自想著,是不是真的去弄一隻看家護院的惡犬栓在窗外呢,至少這樣一來,自己也能知道鄧勇這家夥什麽是時候來的,又是什麽時候走的。
……
就在萬利一心為解藥奔波的時候,皇帝也在為言朗的事情糾結。
“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了,言朗也沒讓陛下失望,並未偏向任何一方,為何還不讓他迴到北門來。”孫孝資不解的看著景平帝。
“他是真的沒有偏幫一方嗎?”景平帝板著臉,看不出任何情緒。
“陛下此言何意?”孫孝資皺眉。
“事情是過去了,他雖未在朕麵前揭發子毅,也未做過不利於子墨的事情,但他還是見了寧泊誌。”景平帝的聲音似是有些不悅。
“寧泊誌登門造訪,他如何能不見。”孫孝資從心底在為言朗報不平。
“就是登門造訪,所以不得不見。但他們見麵時說過什麽,沒有人知道。”景平帝的聲音越來越沉:“寧泊誌看似與世無爭,然其心機絕非常人能及。朕不確定,他們之間的交情與默契到了何種程度。”
“若言朗有偏幫一方之心,何必等到今日。”孫孝資的與其也變得不善起來。
“所以朕才把永之留在刑部,一舉數得。”
“……”孫孝資放在身側的拳頭微緊,卻沒有多言。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子早已不是年少時那個快意灑脫的皇子,而是指掌天下的君主。
他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所以變得謹慎多疑,變得冷血無情,變得傷人而不自知。
……
二皇子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攜自己與寧泊誌二人的請罪書入宮,稱未能徹查此案,自請降罪。
而景平帝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收到了刑部尚書的請罪書,請的是刑部大牢對犯人看管不利之罪。
最終的結果是二皇子跟寧泊誌罰俸三月,閉府自省十日,刑部三品以上官員罰俸一年,犯人所在牢房司獄趙查革職查辦,萬利擊殺犯人有功,賞黃金百兩,提任司獄,從九品。
這樣輕的處罰表麵上看是無可奈何,卻是皇帝最想要的結果。
……
萬利在程萬裏死後,並沒有進宮複命,而是鬱鬱在家,心裏亂的很。
他借著醉意,一直躺在房間裏,思考著整件事。
雖然當時他想私自放程萬裏逃生,是因為喝了酒,但這也確實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如今程萬裏死了,他是難過的。
看著手中那快黑色的牌子,想起之前那些醉話,萬利覺得很不舒服。
言朗死的時候,他告訴自己,要記住仇人的臉。但如今程萬裏又如何呢?
這一次,萬利好像沒辦法再騙自己了。
因為程萬裏之死無論是誰造成的,執行者都是萬利。
而且總的算下來,程萬裏死後,收獲最大的還是萬利自己。
完成了皇帝的任務,完成了永安王的任務,升了官,得了財,甚至還有些他自己察覺不到的好處。
這樣的收獲讓他更加不安,更加難過。
……
就在萬利躲在房間胡思亂想的時候,京郊小院內的氣氛也是異常的凝重。
寧泊誌表麵上看,是個十分隨性,對什麽事都看得很淡的人。然而真正的他,實實在在是個凡事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
雖然他一直在著手準備另一套計劃,但他也沒有放棄刺殺程萬裏這件事。
然而程萬裏卻死在一名獄卒手中,雖然表麵上他沒有去追查這件事,但他也順理成章的注意到了這個獄卒。
……
調查這樣一個小人物,對於寧泊誌來說,幾個時辰已經足夠了。
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
獄卒叫萬利,是個鄉下小子變賣了家中的田產,來京都城中捐了一個獄卒的差事,表麵身份沒有什麽可疑的。
但他出現的時間太巧了,恰好是太子遇刺一案以後,所以寧泊誌決定派出人去跟蹤萬利,看能不能查出些什麽。
……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
萬利自升任司獄以後,不用每日去刑部大牢的班房,但每日還是要出入刑部衙門,相對來說,時間倒是比以前自由一些。
他經過兩天的迷茫以後,很快打起了精神,開始著手準備離開京都的事情。
這個對萬利來說,已經十分混亂的局勢讓他不敢多留,他隻是在等,等著永安王兌現自己的承諾。
之前鄧勇告訴過他,等解決了程萬裏這件事,他就不用再擔心毒發的問題了,所以萬利在等著鄧勇給自己送來解藥。
當然,他也曾想過這樣就得到解藥,似乎有些過於簡單了。但他願意賭一賭,畢竟不知自己逃離京都後,什麽時候會毒發身亡強的多。
……
六月初,天氣越來越熱,萬利的心緒也越來越難以平靜。
就在他等不及,想要去找鄧勇問個究竟的時候,鄧勇再一次出現在萬利的房間之中。
“你總算來了。”萬利驚喜的看著鄧勇。
“萬公子知道卑職要來?”鄧勇不解。
“廢話,你上次不是說,辦好這次的差事,我就不用為毒發的事情發愁了嗎。這次你是帶解藥來的嗎?”萬利期待的問道。
“什麽解藥?”鄧勇更加疑惑。
“……”萬利頓了頓,有些不安的笑道:“你跟我開玩笑的吧,你肯定有東西給我,對不對?”
“沒有。”鄧勇迴答的十分淡然。
“你……”萬利語結,不由怒道:“那你來幹什麽?”
“卑職奉命前來給萬公子送消息。”
“我現在除了解藥,什麽都不想知道。”萬利鬧別扭似的往凳子上一坐,自顧自的倒了一杯茶喝了下去。
“這……上麵真的沒讓卑職帶東西給萬公子。”鄧勇十分為難的看著萬利。
“行了行了,有什麽話你就說,說完趕緊走。”萬利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是。”鄧勇微微屈身行禮道:“王爺說公子這次的差事做的很好,所以兌現承諾,給萬公子解毒的方法。隻是這方法要公子自己去拿。”
“你不早說!”萬利一下蹦了起來,激動的看著鄧勇問道:“解毒的方法在哪?”
“在瀟湘館,公子隻要遞上這塊牌子,自有人會為公子引路。”說完,鄧勇便雙手奉上一塊紅色的木牌。
木牌背麵刻著瀟湘二字,正麵一朵素蘭雕的栩栩如生。
萬利反複看了看這塊木牌,沒看出什麽奇特的地方,正欲開口問鄧勇,這瀟湘館是個什麽地方,在哪。卻發現鄧勇不知何時已經消失在自己麵前。
……
萬利鬱悶的看著自己房間的窗戶,暗自想著,是不是真的去弄一隻看家護院的惡犬栓在窗外呢,至少這樣一來,自己也能知道鄧勇這家夥什麽是時候來的,又是什麽時候走的。
……
就在萬利一心為解藥奔波的時候,皇帝也在為言朗的事情糾結。
“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了,言朗也沒讓陛下失望,並未偏向任何一方,為何還不讓他迴到北門來。”孫孝資不解的看著景平帝。
“他是真的沒有偏幫一方嗎?”景平帝板著臉,看不出任何情緒。
“陛下此言何意?”孫孝資皺眉。
“事情是過去了,他雖未在朕麵前揭發子毅,也未做過不利於子墨的事情,但他還是見了寧泊誌。”景平帝的聲音似是有些不悅。
“寧泊誌登門造訪,他如何能不見。”孫孝資從心底在為言朗報不平。
“就是登門造訪,所以不得不見。但他們見麵時說過什麽,沒有人知道。”景平帝的聲音越來越沉:“寧泊誌看似與世無爭,然其心機絕非常人能及。朕不確定,他們之間的交情與默契到了何種程度。”
“若言朗有偏幫一方之心,何必等到今日。”孫孝資的與其也變得不善起來。
“所以朕才把永之留在刑部,一舉數得。”
“……”孫孝資放在身側的拳頭微緊,卻沒有多言。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子早已不是年少時那個快意灑脫的皇子,而是指掌天下的君主。
他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所以變得謹慎多疑,變得冷血無情,變得傷人而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