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目光落在兩人身上,越看心裏越是發笑。聽到王元吉的話,側頭笑著解釋:“因為信仰問題,別看他們同種同源,但是卻互為死敵。”
“信仰?”王元吉有些迷茫,他對西洋並不陌生,也知道不少關於西洋的常識,但是他還真的沒有注意過這邊人的信仰。
畢竟在此之前王元吉和西洋相隔太遠,而他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完全沒有必要關注這些人的信仰。
“就是信仰神明。”於謙笑著點頭。
王元吉卻依然滿臉茫然,“是財神?灶神?還是冊封的神明?”
一開始王元吉就想到財神,果然不愧是從書院出來的人。雖然他現在也是家財萬貫根本不缺錢花,但是對財神依然敬意十足。
不過王元吉很快就反應過來,這裏的風俗和大明不一樣,那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拜財神,才說出冊封神明的事情。
在王元吉看來,神明是冊封的。他當內閣首輔的時候,都親自簽過幾個冊封小神的公文。
“不是的......”於謙微微搖頭,笑著解釋:“他們的神明是什麽唯一真主......”
聽完之後王元吉更加奇怪,“既然是他們都信仰那什麽......唯一的真主,那他們應該團結一致才對,怎麽會彼此敵對?”
“他們的確是信仰同一個神明,但是他們對神明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聽完於謙的解釋,王元吉都無語了。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僅僅是一個解釋的差異便能夠將同宗同源的一夥人硬生生地分成敵對雙方。
而且還是深埋在血脈裏,延續上千年的彼此仇視。這在王元吉看來,簡直比兄弟鬩牆要可怕一萬倍。
“怎麽會有這樣的人間慘劇......”王元吉滿眼不敢置信的神色,說話時候嘴皮子都在哆嗦。
於謙苦笑一下,低頭歎息:“在我們看來或許是慘烈無比,但是在他們看來卻未必。”
“哦?”
麵對王元吉詢問的目光,於謙連忙解釋:“現在這種情況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並不是外人的分化......”
王元吉更加無語了,原本他還以為是有外人破壞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他怎麽也沒有想到,這竟然是這些人自己的選擇。
自己選擇和兄弟敵對,自己選擇拿起彎刀殺向兄弟......
哪怕是聽了於謙的解釋,王元吉也理解不了。
於謙見王元吉滿眼迷茫,嗬嗬一笑:“我剛來這裏的時候,也理解不了。”
“那後來呢?”王元吉忽然滿眼祈求地看向於謙,似乎是想要從於謙身上得到提示。
“後來見得多了,我也就習慣了。”於謙聳了聳肩,兩手一攤。
王元吉先是愣了一下,隨後臉色便沉了下來,歎了口氣:“我現在連老師都沒有找到,哪裏還會有精力去探究他們怎麽會彼此殘殺的?”
言外之意便是,他王元吉管這些人去死。哪怕這些人死光了,那也和他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於謙連連點頭,隨即伸手示意:“那咱們走吧,這裏的總督是信國公次子,咱們這次還需要請他幫忙才是。”
王元吉點點頭,兩人聯袂朝著總督府走去。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湯鼎在征伐安南當中染上痢疾病死,隻留下湯晟一個兒子。不過因為韓度的原因湯鼎活了下來,後來又接連生了三個兒子。
最小的老四,便是現在的西洋總督府湯景。
湯景得知從親兵口中得知於謙的到來,連忙跑出總督府迎接。剛剛邁出總督府大門,湯景就看到兩個人正並排著走過來。
“湯景拜見首輔大人!”湯景連忙快步上前,朝著王元吉躬身拜下。
王元吉哈哈一笑,伸手示意:“老夫現在無官一身輕,可當不起你這三品總督的大禮。”
湯景連忙直起身來,苦笑著再次拱手:“大人說笑了,我這個總督還是大人簽批的。”
隨後才朝於謙笑著點頭示意:“於兄,多年不見,風采依舊啊!”
於謙笑容溫和的頷首,“是啊,從你離開書院算起,咱們也有六年未見了。”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麽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大喜之事,現在見到首輔和於兄我總算是明白這是一種何等有幸的感受了......”
“哈哈哈......”
寒暄片刻之後,湯景連忙伸手邀請兩人入總督府。
來到總督府坐下,不等湯景開口,於謙便從懷裏拿出一封信。
“這是信國公帶給你的信。”
聽到是老爹的信湯景飛快地一把抓過來,用力撕開,好像是怕錯過半個字一樣,湯景瞪大眼睛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看了幾遍。
直至感覺到眼角有異樣,伸手一抹這才發現是他留下的眼淚。
尷尬地朝兩人笑了一下,湯景歎聲說道:“讓兩位見笑了。”
王元吉沒有看看,端起茶杯靜靜地喝著。
於謙看了王元吉一眼,才朝湯景淡淡一笑:“你在海外多年,思鄉之情恐怕早就壓抑不住,有這種情況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信國公知道,也會欣慰的。”
湯景感激地朝於謙點了一下頭,隨即收斂神色說道:“父親在信裏說,於兄此行是要去歐陸?”
商談正事於謙目光一凝,神色變得嚴肅,“是的,你在這邊多年,對那邊有多少了解?”
湯景就知道於謙會問這個,從剛才他就在考慮該怎麽迴複於謙。
隻見他眉頭微微一皺,看著於謙的眼睛歎了口氣,聲音低沉的說道:“以前那邊還算太平,雖然不管是海上,還是陸地上,都是盜匪橫行。”
“隻是最近我剛剛從那邊迴來的商隊得到消息,似乎開始亂起來了......”
“亂起來?”於謙眼眸當中閃過一道光芒,沉聲問道:“嚴重嗎?”
湯景看向於謙,心道如果不嚴重自己就沒有必要專門提出來了。
點了點頭,湯景麵沉如水:“應該有天下大亂的跡象。”
天下大亂!
聽到這四個字,於謙和王元吉都是心裏一陣凜然。他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天下大亂的景象,但是元末明初的混亂才剛剛過去不久,大明平定天下還不到一百年。
於謙和王元吉都從書中和親自經曆過那場戰亂的人口中,知道過天下大亂是什麽樣子。
“信仰?”王元吉有些迷茫,他對西洋並不陌生,也知道不少關於西洋的常識,但是他還真的沒有注意過這邊人的信仰。
畢竟在此之前王元吉和西洋相隔太遠,而他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完全沒有必要關注這些人的信仰。
“就是信仰神明。”於謙笑著點頭。
王元吉卻依然滿臉茫然,“是財神?灶神?還是冊封的神明?”
一開始王元吉就想到財神,果然不愧是從書院出來的人。雖然他現在也是家財萬貫根本不缺錢花,但是對財神依然敬意十足。
不過王元吉很快就反應過來,這裏的風俗和大明不一樣,那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拜財神,才說出冊封神明的事情。
在王元吉看來,神明是冊封的。他當內閣首輔的時候,都親自簽過幾個冊封小神的公文。
“不是的......”於謙微微搖頭,笑著解釋:“他們的神明是什麽唯一真主......”
聽完之後王元吉更加奇怪,“既然是他們都信仰那什麽......唯一的真主,那他們應該團結一致才對,怎麽會彼此敵對?”
“他們的確是信仰同一個神明,但是他們對神明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聽完於謙的解釋,王元吉都無語了。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僅僅是一個解釋的差異便能夠將同宗同源的一夥人硬生生地分成敵對雙方。
而且還是深埋在血脈裏,延續上千年的彼此仇視。這在王元吉看來,簡直比兄弟鬩牆要可怕一萬倍。
“怎麽會有這樣的人間慘劇......”王元吉滿眼不敢置信的神色,說話時候嘴皮子都在哆嗦。
於謙苦笑一下,低頭歎息:“在我們看來或許是慘烈無比,但是在他們看來卻未必。”
“哦?”
麵對王元吉詢問的目光,於謙連忙解釋:“現在這種情況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並不是外人的分化......”
王元吉更加無語了,原本他還以為是有外人破壞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他怎麽也沒有想到,這竟然是這些人自己的選擇。
自己選擇和兄弟敵對,自己選擇拿起彎刀殺向兄弟......
哪怕是聽了於謙的解釋,王元吉也理解不了。
於謙見王元吉滿眼迷茫,嗬嗬一笑:“我剛來這裏的時候,也理解不了。”
“那後來呢?”王元吉忽然滿眼祈求地看向於謙,似乎是想要從於謙身上得到提示。
“後來見得多了,我也就習慣了。”於謙聳了聳肩,兩手一攤。
王元吉先是愣了一下,隨後臉色便沉了下來,歎了口氣:“我現在連老師都沒有找到,哪裏還會有精力去探究他們怎麽會彼此殘殺的?”
言外之意便是,他王元吉管這些人去死。哪怕這些人死光了,那也和他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於謙連連點頭,隨即伸手示意:“那咱們走吧,這裏的總督是信國公次子,咱們這次還需要請他幫忙才是。”
王元吉點點頭,兩人聯袂朝著總督府走去。
在原本的曆史當中湯鼎在征伐安南當中染上痢疾病死,隻留下湯晟一個兒子。不過因為韓度的原因湯鼎活了下來,後來又接連生了三個兒子。
最小的老四,便是現在的西洋總督府湯景。
湯景得知從親兵口中得知於謙的到來,連忙跑出總督府迎接。剛剛邁出總督府大門,湯景就看到兩個人正並排著走過來。
“湯景拜見首輔大人!”湯景連忙快步上前,朝著王元吉躬身拜下。
王元吉哈哈一笑,伸手示意:“老夫現在無官一身輕,可當不起你這三品總督的大禮。”
湯景連忙直起身來,苦笑著再次拱手:“大人說笑了,我這個總督還是大人簽批的。”
隨後才朝於謙笑著點頭示意:“於兄,多年不見,風采依舊啊!”
於謙笑容溫和的頷首,“是啊,從你離開書院算起,咱們也有六年未見了。”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麽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大喜之事,現在見到首輔和於兄我總算是明白這是一種何等有幸的感受了......”
“哈哈哈......”
寒暄片刻之後,湯景連忙伸手邀請兩人入總督府。
來到總督府坐下,不等湯景開口,於謙便從懷裏拿出一封信。
“這是信國公帶給你的信。”
聽到是老爹的信湯景飛快地一把抓過來,用力撕開,好像是怕錯過半個字一樣,湯景瞪大眼睛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看了幾遍。
直至感覺到眼角有異樣,伸手一抹這才發現是他留下的眼淚。
尷尬地朝兩人笑了一下,湯景歎聲說道:“讓兩位見笑了。”
王元吉沒有看看,端起茶杯靜靜地喝著。
於謙看了王元吉一眼,才朝湯景淡淡一笑:“你在海外多年,思鄉之情恐怕早就壓抑不住,有這種情況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信國公知道,也會欣慰的。”
湯景感激地朝於謙點了一下頭,隨即收斂神色說道:“父親在信裏說,於兄此行是要去歐陸?”
商談正事於謙目光一凝,神色變得嚴肅,“是的,你在這邊多年,對那邊有多少了解?”
湯景就知道於謙會問這個,從剛才他就在考慮該怎麽迴複於謙。
隻見他眉頭微微一皺,看著於謙的眼睛歎了口氣,聲音低沉的說道:“以前那邊還算太平,雖然不管是海上,還是陸地上,都是盜匪橫行。”
“隻是最近我剛剛從那邊迴來的商隊得到消息,似乎開始亂起來了......”
“亂起來?”於謙眼眸當中閃過一道光芒,沉聲問道:“嚴重嗎?”
湯景看向於謙,心道如果不嚴重自己就沒有必要專門提出來了。
點了點頭,湯景麵沉如水:“應該有天下大亂的跡象。”
天下大亂!
聽到這四個字,於謙和王元吉都是心裏一陣凜然。他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天下大亂的景象,但是元末明初的混亂才剛剛過去不久,大明平定天下還不到一百年。
於謙和王元吉都從書中和親自經曆過那場戰亂的人口中,知道過天下大亂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