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的廢話,震得紮木合耳邊嗡嗡作想。他真想一拍桌子,大喊:“都給我閉嘴。”
但是他不能這樣做,這些頭人都是草原上有名有姓的貴族,這次能聚集到這裏會盟,部分是為了劄木合的麵子,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鐵木真在草原上拓展勢力越來越快,已經觸碰到了他們的底線,因此必須有一個人來振臂一唿,帶領他們對抗鐵木真。
這些人都不知道草原上的天已經變了,各個部落的頭人很快就不是那種平等的貴族,而會統統跪伏在一個人的統治下。
今年的秋天,寒冷來的特別早,各個部落都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
草原上弱肉強食,在打饑荒的當口更為明顯,既然每個部落都難以好好的活著,要麽就在一個眾望所歸的大汗帶領下,去f南麵邊境上打草穀,獲得一些糧食和奴隸,要麽就隻有自相殘殺,就象草原上的群狼一樣,你死我才能獨活。
但是此時金朝騎兵強大,號稱五十萬鐵騎,鬆散的蒙古根本不是對手。大宋的都城早就南遷,留在西北邊境的軍鎮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既沒什麽油水,還得擔心被反咬一口。
所以,草原上隻有自相殘殺一條路了,要死去足夠的戰士和老弱,剩下的幸存者才能度過這個寒冬。
如果部落聯盟能擊垮鐵木真的部落,搶到充足馬匹糧草,過得也輕鬆得多,但是鐵木真兵精馬壯,這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真的可以打敗鐵木真嗎?
正思忖間,帥案左側站立一個瘦削的中年人走向紮木合,他穿著一件漢人的灰白長衫,在一大堆蒙古袍子中顯得格格不入,其兩眼炯炯有神,顯得卓爾不群。
隻見他微微欠身向紮木合,雙目間皺成一個“川”字,眼神向下,卻顯得十分精明,輕輕地說道:“大汗,不如先開席吧,邊喝邊聊”。
紮木合瞅了他一眼,卻見他神彩之中迴蕩著一股草原少見的書卷之氣,搜尋自己的記憶。這個人名叫魏青,是兩年前劄木合鄰軍在延安府旁的一處小村寨打草穀時劫掠的漢人,當時自己見他臨危不俱,談吐中頗又見識,且又識文斷墨,與一般的大宋百姓頗有差異,就將他收在身邊,提拔他做了個文書,後來見他時有計謀,又有決斷之術,有時一些草原政事,也常與之諮詢商議。
那魏青本是陝甘地區一大姓人家,族中本有幾千人眾,崇文抑武,卻又能結寨自保,在那金,夏,宋三國交界的黃河河套一帶頗有名望。魏青是這第三代的長孫,族中對他期望很大,自小就尋了那些好的私塾先生,以及朝廷退下來賦閑的老官,筆吏教他,尋常人難以獲及的政論,文章都有涉及。
須知宋時活字印刷術剛剛啟蒙,印刷出的章節校對每每與原文有較大的出入,而魏家勢大,每每用於教導兒孫的著作都是那些平時難覽的善本,以手抄而成,一書便可價值百金,甚是難得。魏青十八歲那年,便被族叔托關係送到延安種經略使府中為吏,所見所識的皆是那西部數十年來的累累戰事,軍略,安防部署乃至鎮守大將的謀略,文韜武略皆無不熟。
哪料魏青二十八歲那年,西夏皇帝李仁孝為了籌措糧草,縱兵東掠。魏家的城寨苦守三個月,大宋的援軍恐懼與騎兵作戰,不敢支援,最後被西夏踏破寨門。魏家男丁盡喪,婦女一半死於亂戰之中,一半為西夏劫掠成奴。當時魏青仍在經略府中,所以逃過一劫,但那些天他不停地跪倒在大帥府門口叩頭,希望大帥能夠領兵相救。那青石板上都是他的血痕,可歎大帥畏難夏兵勢大,不敢派兵前往。
此役之後,魏青心如死灰,辭去了經略府一切職務,隻是一人去那西北各地村鎮遊曆,記錄山河地理,以備複仇大計。其間也給路人寫些書信,或又教人私塾度日,早沒有了世家公子的風度。待到那日劄木合縱兵搶掠小鎮,魏青看到蒙古兵馬雄壯,歎為觀止。且他縱觀天下大勢,漠北草原分分合合,自上一輪唐代突利可汗一統草原已近四百年,草原各部分崩離析,各自為戰。但此時中原積弱下,此消彼起,又將再次迎來一代雄主,一統草原,做出一番天下矚目的偉績。
因此,魏青也趁此機緣,假裝被那紮木合生擒北歸。他也想看看那草原未來的一代雄主究竟該屬誰人,自己可否在他的手下做出一番事業,趁此機緣報得自己的血海深仇。
待到劄木合將魏青任為文書之後,才發現政事無論大小,魏青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無論是普通的識文斷字,或是草原的糾紛斷案,魏青這個文書都能處理得爐火純青,讓諸人大為稱道,不禁稱之以奇,更為任用此人。
此次劄木合兄弟給察兒為鐵木真的部落所殺,劄木合當時就要大怒,發起大兵征討。是被那魏青勸阻說,鐵木真既敢殺給察兒,知道我軍會派大軍前來,肯定會早作準備。且彼盛我弱,如果要進攻鐵木真,不妨把他們得罪的敵人都聚焦到一起合兵。。
這幾天,魏青又將自己收集的各部落詳細情況與劄木合商議,選擇那些與鐵木真有過節的部落,尤其是那些在鐵木真鄰近,草場牧場都有紛紛。魏青道,示之以義,不如誘之以利。我們就與這些部落商議,一旦戰勝,這些鄰近的肥美草場,都可讓其挑選,我劄木合隻要報給察兒之仇,其餘厚利,一概不取。
當時劄木合就有疑問,說到,如果興兵大戰,主要的兵力還是我們劄答蘭部的,卻不取利,所為何來。魏青耐心地解釋,目前各部頭人都還停留在過去的那種形態,以為隻要敵人道歉,願意賠錢免災,就以為可以繼續部落割據,享受富貴。然而,現在的形勢是人力勝過財務,草原上最寶貴的就是經驗豐富的弓箭騎兵。以鐵木真為例,他散盡財富,招納勇士,並且親自訓練了一支職業軍隊怯薜軍,雖然隻有五百人,卻勝過其它部落臨時召集的幾千大軍。
今日草原,英雄隻有鐵木真與劄木合耳,如果能夠集合眾家之力,徹底打敗鐵木真,劄木合的強軍屬草原之冠,到時那些奪過財富的部落,隻能俯首帖耳,此時我們因勢利導,照樣能把牧場,牛馬可搶過來。
所謂上策攻軍,這場的要旨非關勝敗,也不是奪取牧場和財富,而是要盡可能地消滅鐵木真的兵力,尤其是以怯薜軍為主導的精銳職業軍隊,之後,才能在草原的爭執中漸漸地奪得先機。
但是他不能這樣做,這些頭人都是草原上有名有姓的貴族,這次能聚集到這裏會盟,部分是為了劄木合的麵子,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鐵木真在草原上拓展勢力越來越快,已經觸碰到了他們的底線,因此必須有一個人來振臂一唿,帶領他們對抗鐵木真。
這些人都不知道草原上的天已經變了,各個部落的頭人很快就不是那種平等的貴族,而會統統跪伏在一個人的統治下。
今年的秋天,寒冷來的特別早,各個部落都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
草原上弱肉強食,在打饑荒的當口更為明顯,既然每個部落都難以好好的活著,要麽就在一個眾望所歸的大汗帶領下,去f南麵邊境上打草穀,獲得一些糧食和奴隸,要麽就隻有自相殘殺,就象草原上的群狼一樣,你死我才能獨活。
但是此時金朝騎兵強大,號稱五十萬鐵騎,鬆散的蒙古根本不是對手。大宋的都城早就南遷,留在西北邊境的軍鎮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既沒什麽油水,還得擔心被反咬一口。
所以,草原上隻有自相殘殺一條路了,要死去足夠的戰士和老弱,剩下的幸存者才能度過這個寒冬。
如果部落聯盟能擊垮鐵木真的部落,搶到充足馬匹糧草,過得也輕鬆得多,但是鐵木真兵精馬壯,這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真的可以打敗鐵木真嗎?
正思忖間,帥案左側站立一個瘦削的中年人走向紮木合,他穿著一件漢人的灰白長衫,在一大堆蒙古袍子中顯得格格不入,其兩眼炯炯有神,顯得卓爾不群。
隻見他微微欠身向紮木合,雙目間皺成一個“川”字,眼神向下,卻顯得十分精明,輕輕地說道:“大汗,不如先開席吧,邊喝邊聊”。
紮木合瞅了他一眼,卻見他神彩之中迴蕩著一股草原少見的書卷之氣,搜尋自己的記憶。這個人名叫魏青,是兩年前劄木合鄰軍在延安府旁的一處小村寨打草穀時劫掠的漢人,當時自己見他臨危不俱,談吐中頗又見識,且又識文斷墨,與一般的大宋百姓頗有差異,就將他收在身邊,提拔他做了個文書,後來見他時有計謀,又有決斷之術,有時一些草原政事,也常與之諮詢商議。
那魏青本是陝甘地區一大姓人家,族中本有幾千人眾,崇文抑武,卻又能結寨自保,在那金,夏,宋三國交界的黃河河套一帶頗有名望。魏青是這第三代的長孫,族中對他期望很大,自小就尋了那些好的私塾先生,以及朝廷退下來賦閑的老官,筆吏教他,尋常人難以獲及的政論,文章都有涉及。
須知宋時活字印刷術剛剛啟蒙,印刷出的章節校對每每與原文有較大的出入,而魏家勢大,每每用於教導兒孫的著作都是那些平時難覽的善本,以手抄而成,一書便可價值百金,甚是難得。魏青十八歲那年,便被族叔托關係送到延安種經略使府中為吏,所見所識的皆是那西部數十年來的累累戰事,軍略,安防部署乃至鎮守大將的謀略,文韜武略皆無不熟。
哪料魏青二十八歲那年,西夏皇帝李仁孝為了籌措糧草,縱兵東掠。魏家的城寨苦守三個月,大宋的援軍恐懼與騎兵作戰,不敢支援,最後被西夏踏破寨門。魏家男丁盡喪,婦女一半死於亂戰之中,一半為西夏劫掠成奴。當時魏青仍在經略府中,所以逃過一劫,但那些天他不停地跪倒在大帥府門口叩頭,希望大帥能夠領兵相救。那青石板上都是他的血痕,可歎大帥畏難夏兵勢大,不敢派兵前往。
此役之後,魏青心如死灰,辭去了經略府一切職務,隻是一人去那西北各地村鎮遊曆,記錄山河地理,以備複仇大計。其間也給路人寫些書信,或又教人私塾度日,早沒有了世家公子的風度。待到那日劄木合縱兵搶掠小鎮,魏青看到蒙古兵馬雄壯,歎為觀止。且他縱觀天下大勢,漠北草原分分合合,自上一輪唐代突利可汗一統草原已近四百年,草原各部分崩離析,各自為戰。但此時中原積弱下,此消彼起,又將再次迎來一代雄主,一統草原,做出一番天下矚目的偉績。
因此,魏青也趁此機緣,假裝被那紮木合生擒北歸。他也想看看那草原未來的一代雄主究竟該屬誰人,自己可否在他的手下做出一番事業,趁此機緣報得自己的血海深仇。
待到劄木合將魏青任為文書之後,才發現政事無論大小,魏青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無論是普通的識文斷字,或是草原的糾紛斷案,魏青這個文書都能處理得爐火純青,讓諸人大為稱道,不禁稱之以奇,更為任用此人。
此次劄木合兄弟給察兒為鐵木真的部落所殺,劄木合當時就要大怒,發起大兵征討。是被那魏青勸阻說,鐵木真既敢殺給察兒,知道我軍會派大軍前來,肯定會早作準備。且彼盛我弱,如果要進攻鐵木真,不妨把他們得罪的敵人都聚焦到一起合兵。。
這幾天,魏青又將自己收集的各部落詳細情況與劄木合商議,選擇那些與鐵木真有過節的部落,尤其是那些在鐵木真鄰近,草場牧場都有紛紛。魏青道,示之以義,不如誘之以利。我們就與這些部落商議,一旦戰勝,這些鄰近的肥美草場,都可讓其挑選,我劄木合隻要報給察兒之仇,其餘厚利,一概不取。
當時劄木合就有疑問,說到,如果興兵大戰,主要的兵力還是我們劄答蘭部的,卻不取利,所為何來。魏青耐心地解釋,目前各部頭人都還停留在過去的那種形態,以為隻要敵人道歉,願意賠錢免災,就以為可以繼續部落割據,享受富貴。然而,現在的形勢是人力勝過財務,草原上最寶貴的就是經驗豐富的弓箭騎兵。以鐵木真為例,他散盡財富,招納勇士,並且親自訓練了一支職業軍隊怯薜軍,雖然隻有五百人,卻勝過其它部落臨時召集的幾千大軍。
今日草原,英雄隻有鐵木真與劄木合耳,如果能夠集合眾家之力,徹底打敗鐵木真,劄木合的強軍屬草原之冠,到時那些奪過財富的部落,隻能俯首帖耳,此時我們因勢利導,照樣能把牧場,牛馬可搶過來。
所謂上策攻軍,這場的要旨非關勝敗,也不是奪取牧場和財富,而是要盡可能地消滅鐵木真的兵力,尤其是以怯薜軍為主導的精銳職業軍隊,之後,才能在草原的爭執中漸漸地奪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