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一朝權在手
玉蘭就在殿旁一小屋中休息。她累了一天,再加上這兩日心緒不寧,此時才剛剛睡沉,忽覺身下一震,一下子將她嚇醒,她擔心太後,忙起身穿衣。
剛穿好,就聽得宮女來報告太後出事了,嚇得玉蘭連鞋子都顧不得穿,急奔進太後寢宮。進來時見太後已經倒在床上,雙眼緊閉不省人事。
玉蘭忙上前撫摸太後,見太後雖是雙眼緊閉,不醒人事,但唿吸平緩,麵色如常,這才稍放下點心。
玉蘭心神略定,一邊命人去叫太醫,一麵打量四周,隻見桌案上除了那些紙和佛經之外,不見了如意和太後寫有詩句的那張紙,而金蟬所譯寫的佛經,也被燒成了灰燼。
玉蘭看太後左手中似緊緊地握有一物,忙小心掰開,見裏麵有一小碎片,正是那如意殘片,玉蘭心中一動,順手將它和桌麵上的兩部佛經一起收入懷中。
此時後宮總管(被稱為大長秋)兼中常侍鄭眾已帶著太醫們一並趕來,由首席太醫胡太醫第一個上前號脈看診。但他看過之後,隻是退下寫方子,再由下一名太醫看診,這是宮中規矩,為太後和皇帝看病,須得三人以上會診再定。
就在此時,外麵太監宣道:“陛下駕到。”
眾人一聽,趕緊跪下接駕,玉蘭聞聽,心下暗自悔道,適才隻為太後之病著急,未想起第一時間通報大將軍啊!她抬眼望向中常侍鄭眾,卻見他也正望向自己,眼中頗有問意,玉蘭隻好輕輕地搖搖頭,便低下頭去。
東漢皇宮位於洛陽城中央地帶,且分為南宮北宮二宮,中有禦道相通。南宮在漢光武帝時期為政治中心、朝賀議政之地,北宮則為皇帝、皇後、太後、妃嬪寢宮。
自漢明帝去後,鄧太後開始掌握朝政,北宮逐漸成為帝國心髒。而安帝雖為鄧氏所立,但終非親生,隻平時上朝在北宮安福殿,日常生活舉止隻在南宮,他因喜愛南宮平朔殿清靜,在此居住。而南宮平朔殿到北宮平洪殿約有十多裏,從太後出事到安帝前來,也不到一刻鍾的功夫,這也難怪鄭眾與玉蘭吃驚不已。
安帝劉祜仍是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他父親曾是前朝太子,因竇太後不喜被廢。在延平元年八月,漢和帝之子漢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後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決定迎立劉祜繼皇帝位,這一年,劉祜剛滿十三歲,是為安帝。
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劉祜雖當上皇帝,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後和鄧騭手中。鄧太後在外以哥哥鄧騭為大將軍,讓他位居三公之上,把持朝中軍政大權,宮內則所依靠的中常侍鄭眾和尚方令蔡倫管理。
安帝也明白自己處境,知道自己這皇位是鄧氏給的,但她若是讓自己下去也隻是舉手之事,他的父親當年就是這樣子被前朝竇太後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成了廢太子的。到他十六歲時,他周圍雖已形成了以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心腹集團,但這一切也隻是在暗中進行。
表麵上,他對鄧氏一族恩賞有加,對鄧太後更是執子禮事之,諸事俱以太後之意為斷。就連玉蘭來了,他也以公主之禮待之。也正因為此,才打消了太後等人的疑慮和戒心,彼此相安無事到今。
隨著安帝年紀一天天長大,內心對權力的迷戀也一天天膨脹。他喜歡錦衣玉食,卻要陪著太後吃一樣的清淡飲食;他喜歡佳麗萬千,卻隻能裝得清心寡欲;最讓他氣惱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玉蘭,卻日夜陪伴在太後身邊,讓他可望而不可得。但是他隻能忍,緊咬牙關、強顏歡笑地忍、事事小心地忍。忍者為王,他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但為了更穩妥,他還是在暗地裏作了安排,由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在宮中暗自拉攏宮中宮女太監收為己用,朝中則由江充偷偷地培養心腹,這一切都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到目前為止,還未引起太後集團的警覺。
隻是今年年初,太後以陛下已大為由,將乳母王聖遣出宮去。這一舉動令安帝集團大為震驚,人人害怕惹火燒身,沉寂了許久。安帝為提震士氣,這才在白馬寺法會上發難,在天下人麵前露一下他天子威風,通過敲定白馬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不料事與願違,一個小和尚竟然將他的精心安排給破壞掉了,甚至還搶去了他的風頭,這讓他恨金蟬恨得牙根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想不到的是,那王聖被送出了宮後,卻有所收獲。她暗中上報說自宮外尋到一名高人,仍是一名修道多年的道士,這道士自稱黃巾真人,有指水為油,點石成金的法力。
安帝聽了,氣極反笑道,“朕不缺什麽油了金子的,朕隻想知道朕什麽時候能真正自己說了算。”
王聖接了密旨,與黃巾真人商定,由黃巾真人作法,在暗中咒太後生病。說來也怪,自黃巾真人作法之後,太後身體果然日見虛弱,常道夜不能眠,飲食無味,安帝得知後心中暗喜,裝作一副關心的樣子,靜待其變。
這次到白馬寺去,也是因為有黃巾真人這樣的強援,讓他有了底,才敢在群臣麵前發出自己的聲音,不料還是失了麵子,要不是太後給白馬寺撐腰,他當時就收拾了那個不知好歹的小和尚。迴到宮後,安帝猶自氣悶,將中黃門李閏找來,命他找王聖,讓他重賞黃巾真人,加快施法。
過了兩天,王聖又傳了話來,據王聖交待,“那黃巾道人問王聖,陛下身邊可是養有一隻白貓?”
王聖奇道:“是有,那是陛下還是小時就養的一隻,自陛下被立為帝,就被他帶進宮來,一直陪伴在陛下左右,是陛下最愛之物。但不知真人如何知道?”
那真人笑而不答,隻是自袖中拿出一粒金丹,說是隻要將此丹與那貓兒喂下,然後平日裏用太後用過的飲食喂它,連喂七七四十九天,一旦此貓有一天不吃不喝,顏色變黃,那太後必得病,雖不致死,但卻無力再理朝政,安帝便可親政矣。”
安帝聽了對此是將信將疑,但見王聖等人對此深信不疑,也不好撥她們麵子,他養那白貓,體態嬌小輕盈,形如小虎,甚是招他喜愛,可為了早點真正成為天下至尊,也隻得舍棄它了。
那白貓自從食了那金丹之後,兩隻眼睛顏色卻是由褐色變成血紅,性情也由溫馴變得煩燥,安帝見了心中雖有不舍,也知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的道理,於是安帝就命人將此貓藏在南宮一隱蔽地,他卻每日殷勤請安,常陪太後吃飯,一則可接近玉蘭,二則可乘機讓手下人拿些太後吃剩下的飯菜來喂貓。
這事安帝做的十分小心,太後方麵竟沒有一點發覺。太後出事那天晚上,安帝得報那條小白貓已不吃不喝,皮毛顏色由白變黃,心中是又驚又疑,與心腹太監李閏等人趕緊商量,當下決定去北宮一探究竟。
李閏還進言道,若是太後病重不治,則當下之急,須得由陛下擺出孝子之態,親自帶大將軍和鄧氏親信為太後祈福去病,一收鄧氏忐忑之心,二來借機困住他們不臣之意,更以孝收天下之心。若是太後病情不重,則由陛下在身邊殷勤伺候;若太後病重難愈,則立將朝中大事,交待由鄧大將軍做主,用緩兵之計先穩住鄧氏一族,再借機除去宮中太後心腹,待時機成熟再圖之。安帝聽了點頭稱是。
一切準備完畢,安帝等人來到南宮北門口處時,心中又沒了勇氣,隻在門內徘徊,不一會由派往北宮的心腹太監傳過迅來,說是北宮那裏出事了。確定太後得病,安帝這才由疑轉喜,一路快行到北宮太後處,是以來得迅速,讓鄭眾玉蘭等人措手不及。
一路上,安帝心中思緒萬千,心想若是那黃巾道人所說成真,得成我願,但事情來的太急,眼下朝中大事,一切由太後欽定,而且朝中上下,都是太後的人。如今我根基未牢,一切還需太後一方扶持。濟北王、河間王、平原王等諸王在旁虎視眈眈,妄想取我而代之。眼下可不能出半點差錯啊。於是他火速到太後宮中,擺出一副孝子模樣,親自上前,臉上卻流露出悲傷之色,忙上前跪倒,用手搭在太後手上,這才轉頭怒喝道:“這是怎麽迴事?中午我與母後用膳,她老人家尚且與我說笑,並無異樣啊?”
中常侍鄭眾跪倒上前奏道:“啟稟陛下,眾太醫已號過脈了,均認為太後仍是風邪所中,已由胡太醫開了方子,正在熬製,請陛下放心。”
安帝聽他說了,這才站起來,看了那個首席胡太醫一眼。
那胡太醫忙上前跪倒奏道:“啟奏陛下,老臣等已會過診,因太後猝然倒仆,且脈相有寒熱等六經形證者,臣等均以為應以疏解風邪為主,現正用臣祖傳小續命湯來減輕太後中後症狀,開竅通閉。”
安帝聽了,點點頭,望著太後潸然淚下道:“若不是我愚昧無能,致使母後不得清閑,日夜為國操勞,焉能得此病。朕之不孝,願以此身代母後受難,求眾仙眾佛保佑她老人家早日無恙。”
說完他站起身來,對著眾人道:“你等照應太後不周,本應重責,但太後她老人家心地善良,朕決不拂她本意。你等都給朕好好為太後盡力,朕母後病情要是好起來,朕就不罰你們,還另外有賞,否則的話,別怪朕新賬老賬一起算。”
眾人聽了,一起跪倒山唿陛下,謝主龍恩,這才起身,侍立兩旁。
安帝環視眾人,一眼看見玉蘭嬌滴滴地站在旁邊,眼角紅腫,讓人一看生憐,心中一動,喝道:“鄭眾。”
鄭眾趕緊上前應道:“陛下,老奴在。”
安帝望了望窗外,道:“你可派人通知大將軍了。”
鄭眾吃了一驚,道:“老奴未得陛下旨意,尚未通知大將軍。”
安帝凜聲道:“大將軍仍朝中重臣,又是太後親哥,於國於情,都應、通知的。馬上派人請大將軍來。”
說完安帝看了鄭眾一眼,才道:“鄭眾,你負責太後生活,今日卻發生這樣之事,看來你真是老了!力不從心了,哼,朕就不怪你失職之罪了。蔡倫,來了嗎?”
蔡倫忙上前應道:“陛下,老奴在。”
安帝看也不看他們,隻是轉向太後,像是對太後說,又像是自言自語道:“鄭眾伺候太後不力,免去大長秋及中常侍一職,貶為中黃門,其職由蔡倫接任。著鄭眾在太後殿前行走,將功補過。蔡倫,你速派人召大將軍入宮。”
二人又是一起跪倒謝恩。蔡倫快步出殿,鄭眾則擦了擦頭上冷汗,退迴人群中。這時,胡太醫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湯藥熬好了。”
安帝道:“還不趕緊端上來。”
玉蘭聽了,忙將湯藥用碗端上,來到太後床前,見安帝在前,她微一遲疑,尋思如何給太後進藥,那安帝早已一手接過碗,手卻連玉蘭的手也一並握住,道,“還是我來嚐下,免得燙了母後。”說完握著玉蘭手不放。玉蘭想抽,又怕弄灑了藥,隻是漲紅了臉,目光無助地望向太後。
安帝見她如此,微微一笑,放了玉蘭的手,另一手卻拿起勺子,輕舀了一點,放在自己口邊,微嚐了一下,道:“不涼不熱,快給母後喝了。”
眾宮女聽了,這才一齊上前,幫玉蘭扶伺太後喝藥。
眾人見太後雖是昏迷,但卻能將藥一點點喝下,心皆安下來。過了一刻,蔡倫迴稟鄧大將軍已在外麵候旨。安帝忙傳旨讓大將軍進見。
鄧大將軍麵帶焦急地走了進來,他先向安帝請安。安帝道:“大將軍不必多禮,母後現在如此,大將軍還是快上來看看,朕心亂麻,一切還需仰仗大將軍做主。”說完又伸手拭去流下淚來。
大將軍走上前去,但也隻是在隔床兩米遠的地方,細細地觀察了幾眼,又望了望眾人,迴頭問向安帝,顫聲道:“陛下,老臣剛剛聞聽,可真是嚇壞了老臣。不知太後這是怎麽了?”
安帝長歎一聲,道:“都是這幫奴才,沒照顧好太後,可喜老天保佑,太後眼下吃了藥,應是沒大事了。胡太醫,你與大將軍介紹下太後情況。”
“是,陛下。”胡太醫忙道,“大將軍,老臣等已會過診,因太後猝然倒仆,想來應是急火上心所致。且太後脈相有寒熱等六經形證者,臣等均以為應以疏解風邪為主,現已服過小續命湯,眼下應無大礙,隻需希慢慢調養。“
安帝聽說,心道急火上心所致,她在深夜又有何事著急上火呢?但他也沒有多問,隻是裝作如釋重負的樣子,鬆了口氣。大將軍見狀,忙勸安帝迴宮休息。安帝卻道:“朕要親自在母後床前盡孝,母後安危事關天下,不如大將軍今夜也不必歸府了,與我在此分憂為是。”
大將軍在旁應道:“臣遵旨。”又勸道,“陛下孝心可鑒日月,但陛下龍體寶貴,太醫不是說了嗎!太後隻是不慎中風,隻需休養。還是請陛下迴宮休息才是。”
安帝道:“太後對我恩同再造,我縱是為母後受難也再所不辭,伺候母後,焉能走之。對了,鄭眾照看太後不力,應免去中常侍一職,改由蔡倫代之,大將軍意下如何?”
大將軍聽安帝忽出此言,心中一怔。但他轉念一想,鄭眾雖免,可蔡倫仍是我之親信。如今之事,須得有人問責。鄭眾身為中常侍,未照看好太後,也難怪陛下生氣。於是道:“鄭眾罪有應得,陛下如此對他,已是額外開恩了。宮中之事,老臣不敢過問,一切以陛下心思為準。陛下對老臣如此恩重,許老臣能來宮中,見太後無事,老臣已是感恩塗地了。”
安帝聽了,點了點頭,揮手讓人與大將軍拿了個繡墩,賜給大將軍坐。他則坐在太後床前一個高背椅上,麵向太後和在一旁伺立的玉蘭而坐,不再理會眾人。
如此過了兩個時辰,期間太後隻是咳嗽了兩聲,眾太醫又是一陣忙活,但太後雖是手腳會動,喂之也會吞咽,但卻仍是任你如何招喚,不言不語,表情肢體均無反應。
眾人隻累得腰酸腿痛,但在皇帝身邊,個個表現出忠心耿耿的樣子。大將軍雖是有個繡墩可坐,但他畢竟也是上了年紀的人,看看殿外天色欲白,於是上前奏道:“陛下,您對太後一片赤子之心,老臣感激涕零。但陛下還是要以國事為重,保重身體才是,太後吉人必有天想,料來也無大礙,老臣抖膽,還請陛下先迴宮休息,一早再來看望太後為是。”
安帝聽了,長歎一聲:“看來母後此病,須得慢慢調養,咱們急不得,也罷,一早朕再來看母後。大將軍說得對,太後吉人必有天相,母後一定能好起來的。這樣吧,你們也都退下吧,朝中無什麽大事,我就不上朝了,一心陪伴太後。朝中之事,還請大將軍代為操辦。”
大將軍聽了,躬身道:“臣得陛下恩典,必鞠躬盡瘁,以報朝廷。”
安帝聽了一笑,攜了大將軍手道:“好,大將軍還要為國操勞,也先迴去休息一會,朕與大將軍同走。”說完又迴頭道:“中黃門江京,你心細,可著在此幫蔡倫等人一同伺奉太後,有事,速報朕與大將軍知。”
大將軍本想問玉蘭幾句,但見皇帝如此恩待自己,也隻得誠惶誠恐,雙手扶著安帝,恭送陛下迴南宮去了。
??金蟬受刑,我心好疼,我自己水平有限,寫不好金蟬的慘狀,心理活動也寫的簡單,希望讀者能給提一下寶貴的意見。
?
????
(本章完)
玉蘭就在殿旁一小屋中休息。她累了一天,再加上這兩日心緒不寧,此時才剛剛睡沉,忽覺身下一震,一下子將她嚇醒,她擔心太後,忙起身穿衣。
剛穿好,就聽得宮女來報告太後出事了,嚇得玉蘭連鞋子都顧不得穿,急奔進太後寢宮。進來時見太後已經倒在床上,雙眼緊閉不省人事。
玉蘭忙上前撫摸太後,見太後雖是雙眼緊閉,不醒人事,但唿吸平緩,麵色如常,這才稍放下點心。
玉蘭心神略定,一邊命人去叫太醫,一麵打量四周,隻見桌案上除了那些紙和佛經之外,不見了如意和太後寫有詩句的那張紙,而金蟬所譯寫的佛經,也被燒成了灰燼。
玉蘭看太後左手中似緊緊地握有一物,忙小心掰開,見裏麵有一小碎片,正是那如意殘片,玉蘭心中一動,順手將它和桌麵上的兩部佛經一起收入懷中。
此時後宮總管(被稱為大長秋)兼中常侍鄭眾已帶著太醫們一並趕來,由首席太醫胡太醫第一個上前號脈看診。但他看過之後,隻是退下寫方子,再由下一名太醫看診,這是宮中規矩,為太後和皇帝看病,須得三人以上會診再定。
就在此時,外麵太監宣道:“陛下駕到。”
眾人一聽,趕緊跪下接駕,玉蘭聞聽,心下暗自悔道,適才隻為太後之病著急,未想起第一時間通報大將軍啊!她抬眼望向中常侍鄭眾,卻見他也正望向自己,眼中頗有問意,玉蘭隻好輕輕地搖搖頭,便低下頭去。
東漢皇宮位於洛陽城中央地帶,且分為南宮北宮二宮,中有禦道相通。南宮在漢光武帝時期為政治中心、朝賀議政之地,北宮則為皇帝、皇後、太後、妃嬪寢宮。
自漢明帝去後,鄧太後開始掌握朝政,北宮逐漸成為帝國心髒。而安帝雖為鄧氏所立,但終非親生,隻平時上朝在北宮安福殿,日常生活舉止隻在南宮,他因喜愛南宮平朔殿清靜,在此居住。而南宮平朔殿到北宮平洪殿約有十多裏,從太後出事到安帝前來,也不到一刻鍾的功夫,這也難怪鄭眾與玉蘭吃驚不已。
安帝劉祜仍是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他父親曾是前朝太子,因竇太後不喜被廢。在延平元年八月,漢和帝之子漢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後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決定迎立劉祜繼皇帝位,這一年,劉祜剛滿十三歲,是為安帝。
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初”。劉祜雖當上皇帝,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後和鄧騭手中。鄧太後在外以哥哥鄧騭為大將軍,讓他位居三公之上,把持朝中軍政大權,宮內則所依靠的中常侍鄭眾和尚方令蔡倫管理。
安帝也明白自己處境,知道自己這皇位是鄧氏給的,但她若是讓自己下去也隻是舉手之事,他的父親當年就是這樣子被前朝竇太後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成了廢太子的。到他十六歲時,他周圍雖已形成了以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心腹集團,但這一切也隻是在暗中進行。
表麵上,他對鄧氏一族恩賞有加,對鄧太後更是執子禮事之,諸事俱以太後之意為斷。就連玉蘭來了,他也以公主之禮待之。也正因為此,才打消了太後等人的疑慮和戒心,彼此相安無事到今。
隨著安帝年紀一天天長大,內心對權力的迷戀也一天天膨脹。他喜歡錦衣玉食,卻要陪著太後吃一樣的清淡飲食;他喜歡佳麗萬千,卻隻能裝得清心寡欲;最讓他氣惱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玉蘭,卻日夜陪伴在太後身邊,讓他可望而不可得。但是他隻能忍,緊咬牙關、強顏歡笑地忍、事事小心地忍。忍者為王,他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但為了更穩妥,他還是在暗地裏作了安排,由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在宮中暗自拉攏宮中宮女太監收為己用,朝中則由江充偷偷地培養心腹,這一切都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到目前為止,還未引起太後集團的警覺。
隻是今年年初,太後以陛下已大為由,將乳母王聖遣出宮去。這一舉動令安帝集團大為震驚,人人害怕惹火燒身,沉寂了許久。安帝為提震士氣,這才在白馬寺法會上發難,在天下人麵前露一下他天子威風,通過敲定白馬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不料事與願違,一個小和尚竟然將他的精心安排給破壞掉了,甚至還搶去了他的風頭,這讓他恨金蟬恨得牙根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想不到的是,那王聖被送出了宮後,卻有所收獲。她暗中上報說自宮外尋到一名高人,仍是一名修道多年的道士,這道士自稱黃巾真人,有指水為油,點石成金的法力。
安帝聽了,氣極反笑道,“朕不缺什麽油了金子的,朕隻想知道朕什麽時候能真正自己說了算。”
王聖接了密旨,與黃巾真人商定,由黃巾真人作法,在暗中咒太後生病。說來也怪,自黃巾真人作法之後,太後身體果然日見虛弱,常道夜不能眠,飲食無味,安帝得知後心中暗喜,裝作一副關心的樣子,靜待其變。
這次到白馬寺去,也是因為有黃巾真人這樣的強援,讓他有了底,才敢在群臣麵前發出自己的聲音,不料還是失了麵子,要不是太後給白馬寺撐腰,他當時就收拾了那個不知好歹的小和尚。迴到宮後,安帝猶自氣悶,將中黃門李閏找來,命他找王聖,讓他重賞黃巾真人,加快施法。
過了兩天,王聖又傳了話來,據王聖交待,“那黃巾道人問王聖,陛下身邊可是養有一隻白貓?”
王聖奇道:“是有,那是陛下還是小時就養的一隻,自陛下被立為帝,就被他帶進宮來,一直陪伴在陛下左右,是陛下最愛之物。但不知真人如何知道?”
那真人笑而不答,隻是自袖中拿出一粒金丹,說是隻要將此丹與那貓兒喂下,然後平日裏用太後用過的飲食喂它,連喂七七四十九天,一旦此貓有一天不吃不喝,顏色變黃,那太後必得病,雖不致死,但卻無力再理朝政,安帝便可親政矣。”
安帝聽了對此是將信將疑,但見王聖等人對此深信不疑,也不好撥她們麵子,他養那白貓,體態嬌小輕盈,形如小虎,甚是招他喜愛,可為了早點真正成為天下至尊,也隻得舍棄它了。
那白貓自從食了那金丹之後,兩隻眼睛顏色卻是由褐色變成血紅,性情也由溫馴變得煩燥,安帝見了心中雖有不舍,也知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的道理,於是安帝就命人將此貓藏在南宮一隱蔽地,他卻每日殷勤請安,常陪太後吃飯,一則可接近玉蘭,二則可乘機讓手下人拿些太後吃剩下的飯菜來喂貓。
這事安帝做的十分小心,太後方麵竟沒有一點發覺。太後出事那天晚上,安帝得報那條小白貓已不吃不喝,皮毛顏色由白變黃,心中是又驚又疑,與心腹太監李閏等人趕緊商量,當下決定去北宮一探究竟。
李閏還進言道,若是太後病重不治,則當下之急,須得由陛下擺出孝子之態,親自帶大將軍和鄧氏親信為太後祈福去病,一收鄧氏忐忑之心,二來借機困住他們不臣之意,更以孝收天下之心。若是太後病情不重,則由陛下在身邊殷勤伺候;若太後病重難愈,則立將朝中大事,交待由鄧大將軍做主,用緩兵之計先穩住鄧氏一族,再借機除去宮中太後心腹,待時機成熟再圖之。安帝聽了點頭稱是。
一切準備完畢,安帝等人來到南宮北門口處時,心中又沒了勇氣,隻在門內徘徊,不一會由派往北宮的心腹太監傳過迅來,說是北宮那裏出事了。確定太後得病,安帝這才由疑轉喜,一路快行到北宮太後處,是以來得迅速,讓鄭眾玉蘭等人措手不及。
一路上,安帝心中思緒萬千,心想若是那黃巾道人所說成真,得成我願,但事情來的太急,眼下朝中大事,一切由太後欽定,而且朝中上下,都是太後的人。如今我根基未牢,一切還需太後一方扶持。濟北王、河間王、平原王等諸王在旁虎視眈眈,妄想取我而代之。眼下可不能出半點差錯啊。於是他火速到太後宮中,擺出一副孝子模樣,親自上前,臉上卻流露出悲傷之色,忙上前跪倒,用手搭在太後手上,這才轉頭怒喝道:“這是怎麽迴事?中午我與母後用膳,她老人家尚且與我說笑,並無異樣啊?”
中常侍鄭眾跪倒上前奏道:“啟稟陛下,眾太醫已號過脈了,均認為太後仍是風邪所中,已由胡太醫開了方子,正在熬製,請陛下放心。”
安帝聽他說了,這才站起來,看了那個首席胡太醫一眼。
那胡太醫忙上前跪倒奏道:“啟奏陛下,老臣等已會過診,因太後猝然倒仆,且脈相有寒熱等六經形證者,臣等均以為應以疏解風邪為主,現正用臣祖傳小續命湯來減輕太後中後症狀,開竅通閉。”
安帝聽了,點點頭,望著太後潸然淚下道:“若不是我愚昧無能,致使母後不得清閑,日夜為國操勞,焉能得此病。朕之不孝,願以此身代母後受難,求眾仙眾佛保佑她老人家早日無恙。”
說完他站起身來,對著眾人道:“你等照應太後不周,本應重責,但太後她老人家心地善良,朕決不拂她本意。你等都給朕好好為太後盡力,朕母後病情要是好起來,朕就不罰你們,還另外有賞,否則的話,別怪朕新賬老賬一起算。”
眾人聽了,一起跪倒山唿陛下,謝主龍恩,這才起身,侍立兩旁。
安帝環視眾人,一眼看見玉蘭嬌滴滴地站在旁邊,眼角紅腫,讓人一看生憐,心中一動,喝道:“鄭眾。”
鄭眾趕緊上前應道:“陛下,老奴在。”
安帝望了望窗外,道:“你可派人通知大將軍了。”
鄭眾吃了一驚,道:“老奴未得陛下旨意,尚未通知大將軍。”
安帝凜聲道:“大將軍仍朝中重臣,又是太後親哥,於國於情,都應、通知的。馬上派人請大將軍來。”
說完安帝看了鄭眾一眼,才道:“鄭眾,你負責太後生活,今日卻發生這樣之事,看來你真是老了!力不從心了,哼,朕就不怪你失職之罪了。蔡倫,來了嗎?”
蔡倫忙上前應道:“陛下,老奴在。”
安帝看也不看他們,隻是轉向太後,像是對太後說,又像是自言自語道:“鄭眾伺候太後不力,免去大長秋及中常侍一職,貶為中黃門,其職由蔡倫接任。著鄭眾在太後殿前行走,將功補過。蔡倫,你速派人召大將軍入宮。”
二人又是一起跪倒謝恩。蔡倫快步出殿,鄭眾則擦了擦頭上冷汗,退迴人群中。這時,胡太醫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湯藥熬好了。”
安帝道:“還不趕緊端上來。”
玉蘭聽了,忙將湯藥用碗端上,來到太後床前,見安帝在前,她微一遲疑,尋思如何給太後進藥,那安帝早已一手接過碗,手卻連玉蘭的手也一並握住,道,“還是我來嚐下,免得燙了母後。”說完握著玉蘭手不放。玉蘭想抽,又怕弄灑了藥,隻是漲紅了臉,目光無助地望向太後。
安帝見她如此,微微一笑,放了玉蘭的手,另一手卻拿起勺子,輕舀了一點,放在自己口邊,微嚐了一下,道:“不涼不熱,快給母後喝了。”
眾宮女聽了,這才一齊上前,幫玉蘭扶伺太後喝藥。
眾人見太後雖是昏迷,但卻能將藥一點點喝下,心皆安下來。過了一刻,蔡倫迴稟鄧大將軍已在外麵候旨。安帝忙傳旨讓大將軍進見。
鄧大將軍麵帶焦急地走了進來,他先向安帝請安。安帝道:“大將軍不必多禮,母後現在如此,大將軍還是快上來看看,朕心亂麻,一切還需仰仗大將軍做主。”說完又伸手拭去流下淚來。
大將軍走上前去,但也隻是在隔床兩米遠的地方,細細地觀察了幾眼,又望了望眾人,迴頭問向安帝,顫聲道:“陛下,老臣剛剛聞聽,可真是嚇壞了老臣。不知太後這是怎麽了?”
安帝長歎一聲,道:“都是這幫奴才,沒照顧好太後,可喜老天保佑,太後眼下吃了藥,應是沒大事了。胡太醫,你與大將軍介紹下太後情況。”
“是,陛下。”胡太醫忙道,“大將軍,老臣等已會過診,因太後猝然倒仆,想來應是急火上心所致。且太後脈相有寒熱等六經形證者,臣等均以為應以疏解風邪為主,現已服過小續命湯,眼下應無大礙,隻需希慢慢調養。“
安帝聽說,心道急火上心所致,她在深夜又有何事著急上火呢?但他也沒有多問,隻是裝作如釋重負的樣子,鬆了口氣。大將軍見狀,忙勸安帝迴宮休息。安帝卻道:“朕要親自在母後床前盡孝,母後安危事關天下,不如大將軍今夜也不必歸府了,與我在此分憂為是。”
大將軍在旁應道:“臣遵旨。”又勸道,“陛下孝心可鑒日月,但陛下龍體寶貴,太醫不是說了嗎!太後隻是不慎中風,隻需休養。還是請陛下迴宮休息才是。”
安帝道:“太後對我恩同再造,我縱是為母後受難也再所不辭,伺候母後,焉能走之。對了,鄭眾照看太後不力,應免去中常侍一職,改由蔡倫代之,大將軍意下如何?”
大將軍聽安帝忽出此言,心中一怔。但他轉念一想,鄭眾雖免,可蔡倫仍是我之親信。如今之事,須得有人問責。鄭眾身為中常侍,未照看好太後,也難怪陛下生氣。於是道:“鄭眾罪有應得,陛下如此對他,已是額外開恩了。宮中之事,老臣不敢過問,一切以陛下心思為準。陛下對老臣如此恩重,許老臣能來宮中,見太後無事,老臣已是感恩塗地了。”
安帝聽了,點了點頭,揮手讓人與大將軍拿了個繡墩,賜給大將軍坐。他則坐在太後床前一個高背椅上,麵向太後和在一旁伺立的玉蘭而坐,不再理會眾人。
如此過了兩個時辰,期間太後隻是咳嗽了兩聲,眾太醫又是一陣忙活,但太後雖是手腳會動,喂之也會吞咽,但卻仍是任你如何招喚,不言不語,表情肢體均無反應。
眾人隻累得腰酸腿痛,但在皇帝身邊,個個表現出忠心耿耿的樣子。大將軍雖是有個繡墩可坐,但他畢竟也是上了年紀的人,看看殿外天色欲白,於是上前奏道:“陛下,您對太後一片赤子之心,老臣感激涕零。但陛下還是要以國事為重,保重身體才是,太後吉人必有天想,料來也無大礙,老臣抖膽,還請陛下先迴宮休息,一早再來看望太後為是。”
安帝聽了,長歎一聲:“看來母後此病,須得慢慢調養,咱們急不得,也罷,一早朕再來看母後。大將軍說得對,太後吉人必有天相,母後一定能好起來的。這樣吧,你們也都退下吧,朝中無什麽大事,我就不上朝了,一心陪伴太後。朝中之事,還請大將軍代為操辦。”
大將軍聽了,躬身道:“臣得陛下恩典,必鞠躬盡瘁,以報朝廷。”
安帝聽了一笑,攜了大將軍手道:“好,大將軍還要為國操勞,也先迴去休息一會,朕與大將軍同走。”說完又迴頭道:“中黃門江京,你心細,可著在此幫蔡倫等人一同伺奉太後,有事,速報朕與大將軍知。”
大將軍本想問玉蘭幾句,但見皇帝如此恩待自己,也隻得誠惶誠恐,雙手扶著安帝,恭送陛下迴南宮去了。
??金蟬受刑,我心好疼,我自己水平有限,寫不好金蟬的慘狀,心理活動也寫的簡單,希望讀者能給提一下寶貴的意見。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