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牛刀小試
張道陵與小黑離開山穀,連夜趕路,直向洛陽而去。一路上,小黑又與張道陵講了如何與金蟬相遇,她姐姐小白如何為金蟬偷饅頭而被延古寺和尚抓到後又被金蟬所救,等她們姐倆如何一路跟隨金蟬事情與張一一說了。
張道陵並不是拘泥之人,聽小黑一說,哈哈笑道:“古人雲‘獸亦有道’,古人誠不欺我也。金蟬能遇到你們兩個,當真是他行善修來的福氣。”
張道陵因吃了躡空草,跑起路來飛快,遇有山崖河流擋路,就一躍而起,輕輕鬆鬆地從上麵過去,也就一夜多的功夫,就從王屋山趕迴洛陽城。臨近中午,他們已到了洛陽城北門。
城門依舊,隻是張道陵此時的心境與上次離開時大不一樣了。看著那些為生計而奔波的人們,正絡繹不絕地由城門中進進出出。
張道陵歎了口氣,剛要隨著人流進去,一眼看到城門旁貼有告示,當下轉身向那告示走去。
走近一看,那張告示由黃色綢布做成,上麵寫有字跡,兩旁各站有四名官差,個個手持腰刀,腆著肚子,威風凜凜地站著。另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深秋季節,還手持一柄綢布折扇,邊搖邊晃頭,像是正眯著眼睛做詩呢。
張道陵心想看這樣子,莫不是朝廷貼皇榜了不成,當下繼續走近,想看清上麵寫的什麽。
一名滿麵胡須的官差見張道陵過來,見他是個衣衫襤褸、滿麵風塵的出家人,當下喝了一聲,“小老道,這裏也是你來的地嗎?給我一邊去。”
張道陵對他言語並不理會,依言走開,遠遠地望去,那皇榜張貼極高,須定睛細看,好在他吃了穀中仙草,目力遠勝從前,依舊能看得清楚。
那書生模樣的人見他在張望皇榜,不禁來的精神,清咳一聲,走到張道陵前,問道:“汝所為何來?汝可識字乎?”
張道陵見此人如此迂腐,不禁心下好笑,於是也學他的樣子點頭迴道:“貧道略識一二,故來觀榜,然站此地,甚難觀看,不知張榜所為何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這書生本是洛陽縣令妻子的一個遠房表親,姓顧,前些日子投奔洛陽縣令而來,因學的迂腐,又愛附庸風雅,洛陽縣令實在是看不上眼,但又礙於夫人麵子,隻得先安排他在府中辦事。正好朝廷此次張貼皇榜,需找一個為眾人宣讀皇榜的識字人。
洛陽縣令心想此事倒也是一個肥差,這才把他派來,每日宣讀三次,若是有前來看榜不明的人,再由他解釋。
隻是這半個月來,除了他念,卻無一人前來詢問,可苦了顧書生自以為是的滿腹經綸。今見張道陵不但前來看榜,對話還對他口味,心中興奮,折扇一合,雙手合拱,對著皇榜,一一念道:“當今聖上自受天命,登基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當今聖母皇太後為國事操勞,沉屙伏枕,淹延日久難痊。禦醫太院,屢選良方,未能調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能人賢士。不拘北往東來,中華內外,凡有精歧黃之術,或藏靈丹妙藥者,能醫太後之病,解天下百姓之盼,圓聖上至孝之心,則官封一品太醫,賞黃金千兩,決不虛示。望觀榜聞迅者,相互轉告,有術者,可揭此榜入宮麵聖。”
顧書生一口氣念完皇榜,意猶未盡,又搖著頭道:“當今太後因身染重病,昏迷不醒,陛下孝順無雙,為解太後之病,特張貼皇榜,尋天下醫術高超者入宮為太後看病。若能治得太後之病,高官厚祿,舉手可得呀!”說著不住地搖頭晃腦,仿佛那千兩黃金就在眼前,等著他拿一般。
張道陵一邊聽他擺弄,一邊細看城牆上的皇榜,他心中暗想,昏迷不醒一症,在黃帝內經中有治法八方,且各有不同,自己若能親自望聞問切,當能依葫蘆畫瓢,照方開單,如能救醒了太後,自可求陛下放了金蟬。
他正思索間,卻聞得懷中小黑似有動靜,像是有話要說,忙和那書生拱了拱手,便離了人群,到一無人處,假裝倒鞋中的石子,低聲問小黑何事。
小黑低聲道:“張大哥,你且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去就來。”說完身形一閃,隱入路旁草叢。張道陵不知何故,但他對小黑甚是喜愛,當下坐到路旁邊休息,等待小黑。
過了好一會,小黑才迴來,複又鑽入張道陵袖中,張道陵知她意,便將袖口伸到耳旁,低聲道:“怎麽迴事?”
小黑喘著氣道:“適才我去見了此地的小鼠,是當地耗子頭霸王手下的。我剛剛從它那得到消息,金蟬大哥已被關到洛陽城大牢了,現在朝廷因為齊雲塔倒塌和官差被殺一事怪罪金蟬大哥,給他上了大刑,一開始還用鐵鏈子,拴了金蟬大哥的琵琶骨。”說到這裏小黑已是聲音更咽,抽泣起來。
張道陵聽得又悲又怒,恨不得立刻去救金蟬。但他畢竟悟得了靜心之法,長嘯一聲,靜下心來,伸手入袖輕撫小黑,低聲道:“莫哭了,那朝廷打算怎麽樣處理金蟬,你可有消息。大將軍我見過,他應該相信金蟬啊。”
小黑這才止住哭聲,抽噎著道:“我姐姐為此事特意去宮裏一迴,與那玉蘭姑娘報了信,那玉蘭姑娘果然是個好人,她想法子找到大將軍,讓大將軍無論如何也要保得金蟬,大將軍又求皇帝,這才將金大哥琵琶骨上的鐵鏈撤了,將他和那二位賣藝人關押在一起。但那陛下說了,除非找到那個黑衣妖道,弄清事情真相,才能放了金蟬大哥。哎,對了,張大哥,那小鼠昨夜曾在大將軍府,說是大將軍請的什麽真人也快來了,要給太後治病。還有,霸王他們還挖了條地道,已通到地牢了,想救大哥出去,可大哥卻說什麽都不肯走,說是他要是這樣做會連累了別人。”
張道陵奇道:“霸王、地道?”
小黑道:“霸王是我在洛陽城裏認識的一個大老鼠,也是本地的耗子王,它最喜歡古人項羽,所以讓我們管它叫霸王。是我姐姐小白去求它帶領全城的老鼠們,一起挖了一條通向地牢的地道,想救金蟬大哥出去。剛才那小耗子與我說,前天夜裏已挖到地牢裏,可金蟬大哥說什麽也不肯走,最後反倒是他勸那兩位賣藝大哥從地道裏連夜跑了。如此一來,驚動了官府,他們沒查出地道是誰挖得,便又將此事放在金蟬大哥頭上,說是他用妖法所致。官府為了推脫看管失責,又審問了金蟬大哥一日,雖說有大將軍的話,官府沒給金蟬大哥用刑,隻是又將鐵鏈子拴在了金蟬大哥的琵琶骨上。眼下是日夜有人看守,我姐姐雖在旁邊,但也不能現身相助,張大哥,你說咱們怎麽辦啊!”
張道陵一時難決,他雖在穀中學了醫術,但卻從未用過,對自己能否治得太後之病信心不足,相反若是金蟬從地牢中逃走,倒是一條可用之計。但他心裏,也讚歎服金蟬的俠義之舉。
張道陵一時也不知說啥好,不由地從懷中取出三枚銅錢,按算卦之法順手一丟,隻見三枚銅錢落到地上,個個均是豎立於地。張道陵心中一怔,心想此兆想來千年難遇,連卦書上都沒講過,這三枚銅錢不正不反地立著,看來此行吉兇難辨。
小黑見了,急問道:“張大哥,卦上怎麽說?”
張道陵苦笑一聲,道:“若是以前,這銅錢有正反,還可推斷,但是今天這卦,竟然是三個銅錢俱立。這在卦相上等於什麽也沒說。”說著拾起三枚銅錢,放入懷中,手觸到那兩塊老虎參,猛然想起這兩塊仙家之物的妙用,忙道:“小黑,我明白了,這卦相上的意思是說,要咱們自強自立,靠咱們自己。那咱們這就揭榜進宮,給太後治好病,好求陛下放了金蟬。”
小黑喜道:“真得嗎?張大哥,你能治好太後的病?可是,那個酸秀才說了,治不好可是要殺頭的。”
張道陵笑道:“放心吧,沒問題,萬一治不好,我也不會讓他們殺頭,我會跳空中跑呢!再說,你來看。”說著他伸手入懷,取出那兩塊老虎參,道:“這是千年靈藥,我用此給太後服用,必有奇效。”
說完他又想起什麽,伸手在一塊老虎參上掰一下小塊,道,“此參本應熬湯,但生吃也有補血養精之效,你先去看下金蟬,將此參偷著給他,讓他在口中含服就是。”
小黑聽了急道:“張大哥,你再多給點啊,金蟬大哥好多吃點補補。”
張道陵搖頭道:“此參有千年靈性,不得法而用之,反有損無益。再說你個小嘴,能裝下多少。我看這樣吧,我先去揭皇榜給太後治病,你去找你姐和金蟬,告訴他們放心等我,然後再來皇宮找我。你也要小心為是。”
小黑一聽也是,含著老虎參嗯嗯地一一應了,轉身離去。
張道陵不見了小黑,心中為這些小精靈所作所為讚歎不已,當下又轉過頭來,到張貼皇榜處,去揭那皇榜。
那書生見他去而複返,不由搖頭道:“有道自遠方來,不亦樂……”,他乎字還沒說出口,張道陵輕輕一躍,一下子身到皇榜處,身落手下,呲的一聲,那皇榜便被他揭了下來,到了他的手中。
那書生本為這一清閑肥差而自得,這些日子,既能賣弄文彩,又得銀子,那想得今日被這個自認為是知己的小老道將自己飯碗給砸了。氣得結結巴巴地道:“子曰,道不同,不足為謀。汝不怕殺頭乎?”
那榜下的八名校尉,也沒想到隻是個眨眼的功夫,這個小老道竟一下子跳老高,伸手就將皇榜給揭了,當下一擁而上,將張道陵圍住,便要動手抓他。張道陵笑道:“你們幹什麽,有這麽對待給太後看病的大夫嗎?”
為首的正是適才喝斥張道陵讓他走開的那位大胡子校尉。他在河南太守鄧悝手下聽差,心想太後此病連皇宮裏的禦醫都沒法子治好,民間老百姓那個會得治,朝廷張貼皇榜尋醫,隻不過是皇帝向天下展示孝心罷了。太守鄧悝仍是太後的親弟弟,對此事倒是極為上心,是以派他負責此事,這活計雖是要早晚盯點,可賞銀卻是不少。
依位大胡子校尉心意,隻要每日按時點卯,由那洛陽縣令的窮酸表弟給人宣讀一番皇榜告示,銀子就輕輕鬆到手,下班後便可耍錢吃酒去了。太後老這麽昏著,皇榜就成他哥幾個的搖錢樹了。是以這皇榜不但要保護好了,還得提防那個鄉下不長眼的庸醫上來揭了,不但搖錢樹沒了,上頭怪罪下來,看護不力事小,要是被庸醫一起拉著墊背可是不妙。
正是為此,他才讓人將皇榜掛的高高的,不用梯子是夠不著皇榜的。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來這麽個小老道,跳的真高,這麽老高的地方竟被他一下子夠著,將那皇榜揭了下來,這讓他如何不惱。
大胡子校尉當下吆喝一聲,想將張道陵抓住。沒想到張道陵不躲不避,反而是一副心有成竹的樣子,泰然自若地看著他微笑。
這人腦海中一下子閃過傳說中的殺人的黑衣道人,硬生生地將身子頓住,喝問道:“小老道,你可知這皇榜尋得是能治好太後之病的名醫仙道,你小小年紀,想通過這樣出名,莫不是昏了頭,想掉腦袋不成?”
張道陵笑道:“皇榜上也沒有寫年紀輕就不能給人看病了嗎?貧道不才,毛遂自薦,請官爺代為稟報吧。”
那大胡子校尉上一眼、下一眼地細細打量了張道陵一番,眼見這小老道衣衫襤褸、滿麵風塵,但氣宇昂軒,眉目間自有一股英氣。心中也有了些惴惴不安,眼睛轉了幾轉,一眼看到旁邊瞠目結舌的那名秀才,想起昨天與他閑聊時那秀才說手疼,當下強壓怒氣,用手指點著張道陵道:“小老道,你別給我吹,老子什麽世麵沒見過,今天我看在你出家人的份上,考你一考。”說著指向那書生,道,“你看顧書生有什麽毛病?要是看不準,不用稟報,直接拿你入牢。”
那顧書生也正張大了口看熱鬧,忽見大胡子校尉讓這小老道看自己有什麽病,心下拂然不悅,但又自知惹不起那大胡子校尉,當下手中折扇一揮,自扇自娛。
張道陵上下打量了下書生,見那顧書生執扇右手,腦海中所學經書中正有描述,當下朗聲道:“這位秀才,請問你最近可有無力感覺,不想飯吃。”
顧書生正搖著折扇,聽張道陵這麽一問,扇子也不搖了,反問道:“嗚唿!不想飯吃也是病哉?”
張道陵一笑,又道:“那你最近每日清晨起床時,可感到手上指節處發緊,僵硬、伸展不靈。”
張道陵此言一出,那顧書生和大胡子校尉均是一驚。原來昨日那顧書生還向大胡子校尉抱怨道,他為了在此宣讀皇榜,每日早起,累得自己手指酸痛,寫詩時毛筆都拿不好了。大胡子校尉聽了不以為然,心裏暗罵若不是那洛陽縣令的安排,哪輪到你得這美差,還表現得跟為國捐軀似的,四處叫怨。
正因此故,他這才讓張道陵給顧書生看病,哪知張道陵所說,竟與那秀才所說症狀一模一樣,好像昨天他也在這裏聽見他們倆人對話似的。
顧書生聽了更是吃驚,忙上前拱手道:道“長所言極是,尚請道長指點,為吾去疾哉!”
張道陵沉思片刻,道:“你此病眼下隻是著於淺表,未致骨裏,用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三種功效的藥物可以去除。”
顧書生聽了更是一拱到地,道:“求道長給個方子,小生不勝感激。”
張道陵道:“你隻須每日用三七、牛膝、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一兩,將藥和鹽一起炒熱後裝入布袋,選擇疼痛關節部位外敷,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敷一個時辰,一個月後應當無事。”
顧書生聽了連聲道謝,口中不住地念道:“三七、牛膝、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一兩,混入一斤鹽中……”
張道陵迴首向那大胡子官差望去,目光示意可否給自己帶路,但那校尉臉色雖是緩和了些,但仍有不信之色,見顧書生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更是不忿,於是又對張道陵道:“那你看我可有那不舒服的地方,說對了我自然帶你見官,若是說的差了一點,可別怪我治你不敬犯上之罪。”
張道陵上下打量了那大胡子校尉一番,見他在自己麵前挺胸腆肚,一身戎裝卻仍是遮掩不住他那草包肚子。他麵貌長的雖是兇狠,但兩隻被酒色泡壞了的大眼包和一臉鬆弛的橫絲肉,讓人望而生厭。
張道陵心道此人肚大腿細,麵紅目赤,再看他常有左足著地支撐,右足卻常外八字斜出,暗想他在洞中所刻的《難經》上講這類人仍是酒色之徒,易得痛痹一症,此症內由平素肥甘過度,外由風寒濕鬱所侵,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其足最易紅腫潮熱,至夜更劇,久則骨蝕。
張道陵將此人特征與痛痹一一對證後,坦然笑道:“官爺,請問你是不是右腳腳踝處和腳後跟紅腫麻木呢?尤其是後半夜更甚?”
那大胡子校尉一聽,心下大驚,心想這小老道眼睛真尖,竟能看出我腳上有痛,不對,我這時腳沒痛啊,他又怎麽看出來的,難道這小老道真有些門道?當下強作鎮定,仍是惡狠狠地喝道:“老子腳現在一點都不痛,我看小老道你在招搖撞騙,想蒙我吧?”
張道陵笑道:“你眼下不痛,可迴去一吃肉,腳就痛了。”
此言一出,那大胡子校尉臉色大變,奇道:“你說什麽?那是怎麽迴事呢?”
張道陵見此情形,心中讚歎壁上所刻醫經神奇無比,自己牛刀小試,已是靈驗,對自己能醫好太後之病信心更強,心情也更暢亮,當下笑道:“官爺,據我看,你應患有痛風之疾,從今往後,若是能戒酒戒肉,腳上之痛當不複發,否則三個月後,你就走不了路,隻能臥床不起了。”
那大胡子校尉聽了此話,再也沒有了囂張氣焰,忙上前顫聲問道:“道長,你說我過三個月就會走不了路?”
張道陵鄭重地點了點頭,道:“若是你以後多喝水,吃些清淡食物,不吃肉,不喝酒應是沒事。”
那大胡子校尉聽了更是急道:“不吃肉還可以忍,可讓我一天不喝酒可受不了啊。求道長也給我開個方子,讓我既不忌口,又治得了我這毛病。”
張道陵歎了口氣道:“你這病仍熱毒、濕濁、痰凝所致,若要暫時腿腳不痛,可買大黃、薑黃、車前子、土茯苓四味藥,每日各取一兩煎服,那大黃化瘀祛濁、解毒導滯,應為君藥。薑黃破血行氣、活血化瘀,是為臣藥,車前子利水滲濕、通淋瀉熱、消腫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濕、通經止痛,共為佐藥。但是此藥雖具療效,可你若仍是酒肉不離,到頭來就是神仙也無法治了。”
張道陵叮囑完,又催道:“這方子你可記下了嗎?現在可否帶我入宮呢。”
那大胡子校尉陪笑道:“道長稍等。”又轉身問那秀才道:“顧書生,你替我記清了。”
顧書生見他來求自己,心中得意,上前反複與張道陵核實了兩遍,一一記好,向大胡子校尉謅笑道:“甄校尉,我記好了,一會我就去給咱們兩抓藥。”
那姓甄的大胡子校尉此時他已認定這小老道有門道,心想看樣子這小老道不是瘋子,還真是有點門道,反正人家已揭了皇榜,既然他敢揭,自己就隻能將他交給鄧太守,由鄧太守定奪就是了。於是先讓那顧書生先去照著方子抓藥,自則帶著七名校尉,擁著張道陵入城,直奔河南太守的府衙而去。
(本章完)
張道陵與小黑離開山穀,連夜趕路,直向洛陽而去。一路上,小黑又與張道陵講了如何與金蟬相遇,她姐姐小白如何為金蟬偷饅頭而被延古寺和尚抓到後又被金蟬所救,等她們姐倆如何一路跟隨金蟬事情與張一一說了。
張道陵並不是拘泥之人,聽小黑一說,哈哈笑道:“古人雲‘獸亦有道’,古人誠不欺我也。金蟬能遇到你們兩個,當真是他行善修來的福氣。”
張道陵因吃了躡空草,跑起路來飛快,遇有山崖河流擋路,就一躍而起,輕輕鬆鬆地從上麵過去,也就一夜多的功夫,就從王屋山趕迴洛陽城。臨近中午,他們已到了洛陽城北門。
城門依舊,隻是張道陵此時的心境與上次離開時大不一樣了。看著那些為生計而奔波的人們,正絡繹不絕地由城門中進進出出。
張道陵歎了口氣,剛要隨著人流進去,一眼看到城門旁貼有告示,當下轉身向那告示走去。
走近一看,那張告示由黃色綢布做成,上麵寫有字跡,兩旁各站有四名官差,個個手持腰刀,腆著肚子,威風凜凜地站著。另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深秋季節,還手持一柄綢布折扇,邊搖邊晃頭,像是正眯著眼睛做詩呢。
張道陵心想看這樣子,莫不是朝廷貼皇榜了不成,當下繼續走近,想看清上麵寫的什麽。
一名滿麵胡須的官差見張道陵過來,見他是個衣衫襤褸、滿麵風塵的出家人,當下喝了一聲,“小老道,這裏也是你來的地嗎?給我一邊去。”
張道陵對他言語並不理會,依言走開,遠遠地望去,那皇榜張貼極高,須定睛細看,好在他吃了穀中仙草,目力遠勝從前,依舊能看得清楚。
那書生模樣的人見他在張望皇榜,不禁來的精神,清咳一聲,走到張道陵前,問道:“汝所為何來?汝可識字乎?”
張道陵見此人如此迂腐,不禁心下好笑,於是也學他的樣子點頭迴道:“貧道略識一二,故來觀榜,然站此地,甚難觀看,不知張榜所為何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這書生本是洛陽縣令妻子的一個遠房表親,姓顧,前些日子投奔洛陽縣令而來,因學的迂腐,又愛附庸風雅,洛陽縣令實在是看不上眼,但又礙於夫人麵子,隻得先安排他在府中辦事。正好朝廷此次張貼皇榜,需找一個為眾人宣讀皇榜的識字人。
洛陽縣令心想此事倒也是一個肥差,這才把他派來,每日宣讀三次,若是有前來看榜不明的人,再由他解釋。
隻是這半個月來,除了他念,卻無一人前來詢問,可苦了顧書生自以為是的滿腹經綸。今見張道陵不但前來看榜,對話還對他口味,心中興奮,折扇一合,雙手合拱,對著皇榜,一一念道:“當今聖上自受天命,登基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當今聖母皇太後為國事操勞,沉屙伏枕,淹延日久難痊。禦醫太院,屢選良方,未能調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能人賢士。不拘北往東來,中華內外,凡有精歧黃之術,或藏靈丹妙藥者,能醫太後之病,解天下百姓之盼,圓聖上至孝之心,則官封一品太醫,賞黃金千兩,決不虛示。望觀榜聞迅者,相互轉告,有術者,可揭此榜入宮麵聖。”
顧書生一口氣念完皇榜,意猶未盡,又搖著頭道:“當今太後因身染重病,昏迷不醒,陛下孝順無雙,為解太後之病,特張貼皇榜,尋天下醫術高超者入宮為太後看病。若能治得太後之病,高官厚祿,舉手可得呀!”說著不住地搖頭晃腦,仿佛那千兩黃金就在眼前,等著他拿一般。
張道陵一邊聽他擺弄,一邊細看城牆上的皇榜,他心中暗想,昏迷不醒一症,在黃帝內經中有治法八方,且各有不同,自己若能親自望聞問切,當能依葫蘆畫瓢,照方開單,如能救醒了太後,自可求陛下放了金蟬。
他正思索間,卻聞得懷中小黑似有動靜,像是有話要說,忙和那書生拱了拱手,便離了人群,到一無人處,假裝倒鞋中的石子,低聲問小黑何事。
小黑低聲道:“張大哥,你且在此稍等片刻,我去去就來。”說完身形一閃,隱入路旁草叢。張道陵不知何故,但他對小黑甚是喜愛,當下坐到路旁邊休息,等待小黑。
過了好一會,小黑才迴來,複又鑽入張道陵袖中,張道陵知她意,便將袖口伸到耳旁,低聲道:“怎麽迴事?”
小黑喘著氣道:“適才我去見了此地的小鼠,是當地耗子頭霸王手下的。我剛剛從它那得到消息,金蟬大哥已被關到洛陽城大牢了,現在朝廷因為齊雲塔倒塌和官差被殺一事怪罪金蟬大哥,給他上了大刑,一開始還用鐵鏈子,拴了金蟬大哥的琵琶骨。”說到這裏小黑已是聲音更咽,抽泣起來。
張道陵聽得又悲又怒,恨不得立刻去救金蟬。但他畢竟悟得了靜心之法,長嘯一聲,靜下心來,伸手入袖輕撫小黑,低聲道:“莫哭了,那朝廷打算怎麽樣處理金蟬,你可有消息。大將軍我見過,他應該相信金蟬啊。”
小黑這才止住哭聲,抽噎著道:“我姐姐為此事特意去宮裏一迴,與那玉蘭姑娘報了信,那玉蘭姑娘果然是個好人,她想法子找到大將軍,讓大將軍無論如何也要保得金蟬,大將軍又求皇帝,這才將金大哥琵琶骨上的鐵鏈撤了,將他和那二位賣藝人關押在一起。但那陛下說了,除非找到那個黑衣妖道,弄清事情真相,才能放了金蟬大哥。哎,對了,張大哥,那小鼠昨夜曾在大將軍府,說是大將軍請的什麽真人也快來了,要給太後治病。還有,霸王他們還挖了條地道,已通到地牢了,想救大哥出去,可大哥卻說什麽都不肯走,說是他要是這樣做會連累了別人。”
張道陵奇道:“霸王、地道?”
小黑道:“霸王是我在洛陽城裏認識的一個大老鼠,也是本地的耗子王,它最喜歡古人項羽,所以讓我們管它叫霸王。是我姐姐小白去求它帶領全城的老鼠們,一起挖了一條通向地牢的地道,想救金蟬大哥出去。剛才那小耗子與我說,前天夜裏已挖到地牢裏,可金蟬大哥說什麽也不肯走,最後反倒是他勸那兩位賣藝大哥從地道裏連夜跑了。如此一來,驚動了官府,他們沒查出地道是誰挖得,便又將此事放在金蟬大哥頭上,說是他用妖法所致。官府為了推脫看管失責,又審問了金蟬大哥一日,雖說有大將軍的話,官府沒給金蟬大哥用刑,隻是又將鐵鏈子拴在了金蟬大哥的琵琶骨上。眼下是日夜有人看守,我姐姐雖在旁邊,但也不能現身相助,張大哥,你說咱們怎麽辦啊!”
張道陵一時難決,他雖在穀中學了醫術,但卻從未用過,對自己能否治得太後之病信心不足,相反若是金蟬從地牢中逃走,倒是一條可用之計。但他心裏,也讚歎服金蟬的俠義之舉。
張道陵一時也不知說啥好,不由地從懷中取出三枚銅錢,按算卦之法順手一丟,隻見三枚銅錢落到地上,個個均是豎立於地。張道陵心中一怔,心想此兆想來千年難遇,連卦書上都沒講過,這三枚銅錢不正不反地立著,看來此行吉兇難辨。
小黑見了,急問道:“張大哥,卦上怎麽說?”
張道陵苦笑一聲,道:“若是以前,這銅錢有正反,還可推斷,但是今天這卦,竟然是三個銅錢俱立。這在卦相上等於什麽也沒說。”說著拾起三枚銅錢,放入懷中,手觸到那兩塊老虎參,猛然想起這兩塊仙家之物的妙用,忙道:“小黑,我明白了,這卦相上的意思是說,要咱們自強自立,靠咱們自己。那咱們這就揭榜進宮,給太後治好病,好求陛下放了金蟬。”
小黑喜道:“真得嗎?張大哥,你能治好太後的病?可是,那個酸秀才說了,治不好可是要殺頭的。”
張道陵笑道:“放心吧,沒問題,萬一治不好,我也不會讓他們殺頭,我會跳空中跑呢!再說,你來看。”說著他伸手入懷,取出那兩塊老虎參,道:“這是千年靈藥,我用此給太後服用,必有奇效。”
說完他又想起什麽,伸手在一塊老虎參上掰一下小塊,道,“此參本應熬湯,但生吃也有補血養精之效,你先去看下金蟬,將此參偷著給他,讓他在口中含服就是。”
小黑聽了急道:“張大哥,你再多給點啊,金蟬大哥好多吃點補補。”
張道陵搖頭道:“此參有千年靈性,不得法而用之,反有損無益。再說你個小嘴,能裝下多少。我看這樣吧,我先去揭皇榜給太後治病,你去找你姐和金蟬,告訴他們放心等我,然後再來皇宮找我。你也要小心為是。”
小黑一聽也是,含著老虎參嗯嗯地一一應了,轉身離去。
張道陵不見了小黑,心中為這些小精靈所作所為讚歎不已,當下又轉過頭來,到張貼皇榜處,去揭那皇榜。
那書生見他去而複返,不由搖頭道:“有道自遠方來,不亦樂……”,他乎字還沒說出口,張道陵輕輕一躍,一下子身到皇榜處,身落手下,呲的一聲,那皇榜便被他揭了下來,到了他的手中。
那書生本為這一清閑肥差而自得,這些日子,既能賣弄文彩,又得銀子,那想得今日被這個自認為是知己的小老道將自己飯碗給砸了。氣得結結巴巴地道:“子曰,道不同,不足為謀。汝不怕殺頭乎?”
那榜下的八名校尉,也沒想到隻是個眨眼的功夫,這個小老道竟一下子跳老高,伸手就將皇榜給揭了,當下一擁而上,將張道陵圍住,便要動手抓他。張道陵笑道:“你們幹什麽,有這麽對待給太後看病的大夫嗎?”
為首的正是適才喝斥張道陵讓他走開的那位大胡子校尉。他在河南太守鄧悝手下聽差,心想太後此病連皇宮裏的禦醫都沒法子治好,民間老百姓那個會得治,朝廷張貼皇榜尋醫,隻不過是皇帝向天下展示孝心罷了。太守鄧悝仍是太後的親弟弟,對此事倒是極為上心,是以派他負責此事,這活計雖是要早晚盯點,可賞銀卻是不少。
依位大胡子校尉心意,隻要每日按時點卯,由那洛陽縣令的窮酸表弟給人宣讀一番皇榜告示,銀子就輕輕鬆到手,下班後便可耍錢吃酒去了。太後老這麽昏著,皇榜就成他哥幾個的搖錢樹了。是以這皇榜不但要保護好了,還得提防那個鄉下不長眼的庸醫上來揭了,不但搖錢樹沒了,上頭怪罪下來,看護不力事小,要是被庸醫一起拉著墊背可是不妙。
正是為此,他才讓人將皇榜掛的高高的,不用梯子是夠不著皇榜的。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來這麽個小老道,跳的真高,這麽老高的地方竟被他一下子夠著,將那皇榜揭了下來,這讓他如何不惱。
大胡子校尉當下吆喝一聲,想將張道陵抓住。沒想到張道陵不躲不避,反而是一副心有成竹的樣子,泰然自若地看著他微笑。
這人腦海中一下子閃過傳說中的殺人的黑衣道人,硬生生地將身子頓住,喝問道:“小老道,你可知這皇榜尋得是能治好太後之病的名醫仙道,你小小年紀,想通過這樣出名,莫不是昏了頭,想掉腦袋不成?”
張道陵笑道:“皇榜上也沒有寫年紀輕就不能給人看病了嗎?貧道不才,毛遂自薦,請官爺代為稟報吧。”
那大胡子校尉上一眼、下一眼地細細打量了張道陵一番,眼見這小老道衣衫襤褸、滿麵風塵,但氣宇昂軒,眉目間自有一股英氣。心中也有了些惴惴不安,眼睛轉了幾轉,一眼看到旁邊瞠目結舌的那名秀才,想起昨天與他閑聊時那秀才說手疼,當下強壓怒氣,用手指點著張道陵道:“小老道,你別給我吹,老子什麽世麵沒見過,今天我看在你出家人的份上,考你一考。”說著指向那書生,道,“你看顧書生有什麽毛病?要是看不準,不用稟報,直接拿你入牢。”
那顧書生也正張大了口看熱鬧,忽見大胡子校尉讓這小老道看自己有什麽病,心下拂然不悅,但又自知惹不起那大胡子校尉,當下手中折扇一揮,自扇自娛。
張道陵上下打量了下書生,見那顧書生執扇右手,腦海中所學經書中正有描述,當下朗聲道:“這位秀才,請問你最近可有無力感覺,不想飯吃。”
顧書生正搖著折扇,聽張道陵這麽一問,扇子也不搖了,反問道:“嗚唿!不想飯吃也是病哉?”
張道陵一笑,又道:“那你最近每日清晨起床時,可感到手上指節處發緊,僵硬、伸展不靈。”
張道陵此言一出,那顧書生和大胡子校尉均是一驚。原來昨日那顧書生還向大胡子校尉抱怨道,他為了在此宣讀皇榜,每日早起,累得自己手指酸痛,寫詩時毛筆都拿不好了。大胡子校尉聽了不以為然,心裏暗罵若不是那洛陽縣令的安排,哪輪到你得這美差,還表現得跟為國捐軀似的,四處叫怨。
正因此故,他這才讓張道陵給顧書生看病,哪知張道陵所說,竟與那秀才所說症狀一模一樣,好像昨天他也在這裏聽見他們倆人對話似的。
顧書生聽了更是吃驚,忙上前拱手道:道“長所言極是,尚請道長指點,為吾去疾哉!”
張道陵沉思片刻,道:“你此病眼下隻是著於淺表,未致骨裏,用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三種功效的藥物可以去除。”
顧書生聽了更是一拱到地,道:“求道長給個方子,小生不勝感激。”
張道陵道:“你隻須每日用三七、牛膝、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一兩,將藥和鹽一起炒熱後裝入布袋,選擇疼痛關節部位外敷,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敷一個時辰,一個月後應當無事。”
顧書生聽了連聲道謝,口中不住地念道:“三七、牛膝、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一兩,混入一斤鹽中……”
張道陵迴首向那大胡子官差望去,目光示意可否給自己帶路,但那校尉臉色雖是緩和了些,但仍有不信之色,見顧書生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更是不忿,於是又對張道陵道:“那你看我可有那不舒服的地方,說對了我自然帶你見官,若是說的差了一點,可別怪我治你不敬犯上之罪。”
張道陵上下打量了那大胡子校尉一番,見他在自己麵前挺胸腆肚,一身戎裝卻仍是遮掩不住他那草包肚子。他麵貌長的雖是兇狠,但兩隻被酒色泡壞了的大眼包和一臉鬆弛的橫絲肉,讓人望而生厭。
張道陵心道此人肚大腿細,麵紅目赤,再看他常有左足著地支撐,右足卻常外八字斜出,暗想他在洞中所刻的《難經》上講這類人仍是酒色之徒,易得痛痹一症,此症內由平素肥甘過度,外由風寒濕鬱所侵,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其足最易紅腫潮熱,至夜更劇,久則骨蝕。
張道陵將此人特征與痛痹一一對證後,坦然笑道:“官爺,請問你是不是右腳腳踝處和腳後跟紅腫麻木呢?尤其是後半夜更甚?”
那大胡子校尉一聽,心下大驚,心想這小老道眼睛真尖,竟能看出我腳上有痛,不對,我這時腳沒痛啊,他又怎麽看出來的,難道這小老道真有些門道?當下強作鎮定,仍是惡狠狠地喝道:“老子腳現在一點都不痛,我看小老道你在招搖撞騙,想蒙我吧?”
張道陵笑道:“你眼下不痛,可迴去一吃肉,腳就痛了。”
此言一出,那大胡子校尉臉色大變,奇道:“你說什麽?那是怎麽迴事呢?”
張道陵見此情形,心中讚歎壁上所刻醫經神奇無比,自己牛刀小試,已是靈驗,對自己能醫好太後之病信心更強,心情也更暢亮,當下笑道:“官爺,據我看,你應患有痛風之疾,從今往後,若是能戒酒戒肉,腳上之痛當不複發,否則三個月後,你就走不了路,隻能臥床不起了。”
那大胡子校尉聽了此話,再也沒有了囂張氣焰,忙上前顫聲問道:“道長,你說我過三個月就會走不了路?”
張道陵鄭重地點了點頭,道:“若是你以後多喝水,吃些清淡食物,不吃肉,不喝酒應是沒事。”
那大胡子校尉聽了更是急道:“不吃肉還可以忍,可讓我一天不喝酒可受不了啊。求道長也給我開個方子,讓我既不忌口,又治得了我這毛病。”
張道陵歎了口氣道:“你這病仍熱毒、濕濁、痰凝所致,若要暫時腿腳不痛,可買大黃、薑黃、車前子、土茯苓四味藥,每日各取一兩煎服,那大黃化瘀祛濁、解毒導滯,應為君藥。薑黃破血行氣、活血化瘀,是為臣藥,車前子利水滲濕、通淋瀉熱、消腫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濕、通經止痛,共為佐藥。但是此藥雖具療效,可你若仍是酒肉不離,到頭來就是神仙也無法治了。”
張道陵叮囑完,又催道:“這方子你可記下了嗎?現在可否帶我入宮呢。”
那大胡子校尉陪笑道:“道長稍等。”又轉身問那秀才道:“顧書生,你替我記清了。”
顧書生見他來求自己,心中得意,上前反複與張道陵核實了兩遍,一一記好,向大胡子校尉謅笑道:“甄校尉,我記好了,一會我就去給咱們兩抓藥。”
那姓甄的大胡子校尉此時他已認定這小老道有門道,心想看樣子這小老道不是瘋子,還真是有點門道,反正人家已揭了皇榜,既然他敢揭,自己就隻能將他交給鄧太守,由鄧太守定奪就是了。於是先讓那顧書生先去照著方子抓藥,自則帶著七名校尉,擁著張道陵入城,直奔河南太守的府衙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