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再世重為僧
大將軍因金蟬已死,心中煩惱,當下吩咐鄧悝好生安頓金蟬,便自迴府了。鄧悝思量一番,決定將金蟬屍骨送到白馬寺,由眾僧為他行了佛事,將屍骨火化後,再將其骨灰送迴山西,也算是圓了金蟬之願。
於是金蟬被裝入一大棺材之中,移送到白馬寺,被眾僧安置在白馬寺山門內大院西側茂密的柏樹叢中,放在一座弧形青石圍砌起來的墳塚之前,上麵蓋了個靈棚,棺前擺了香燭香火。
這墳塚是白馬寺開寺之祖竺法蘭之墓,白馬寺方丈聽了悟塵的報告後,心中俱對金蟬舍身來救白馬寺眾僧感激無比,決定為金蟬在此操辦後事,以示隆重。如今金蟬已逝,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金蟬好好念一番經。
此地雖是佛門,但到了夜間,冷月當空,還是有些陰森。等悟塵、弘雲等人為金蟬上了最後一柱香後,便皆迴去,隻留下幾個守夜的和尚。他們一見上頭的人走了,也都迴各自的住處睡去了,又有誰願陪這個可憐的小和尚。
夜深人靜,柏影森森,一個尋食的貓頭鷹,站在樹梢上,瞪著發亮的眼睛,看著月色下的人間。過了良久,似乎也不喜歡這裏的寂靜,忍不住引吭高聲叫了兩聲,雙翅一扇,溶進黑夜當中。
小白怕金蟬在棺材裏氣悶,當眾人將金蟬放入棺材裏時,她早已潛入棺材之底部,在底部隱蔽之處咬開了一個小洞。等眾人將金蟬放進棺材裏後,在上麵釘釘子時,她已鑽了進去,緊挨金蟬。她雖知金蟬是假死,也相信張道陵的醫術,可是挨著一動不動,氣息全無了的金蟬身體,小心髒仍是砰砰地亂跳個不停。
小白聽到外麵眾僧已走,在這寂靜的棺材內,靜悄悄地等待張道陵時,那種無助而又絕望的心情,又開始在她小小的心髒中彌漫,突然間的一聲貓頭鷹的叫聲,更是嚇了她一跳,身子又向金蟬那裏緊貼了貼。
就在貓頭鷹飛走時,一片烏雲恰巧遮住了月亮,天色一下子暗了下來。這時一道身影自空中出現,悄悄地來到一棵柏樹前,見四下無人,便借著樹形遮擋,一溜煙地下來,進來靈棚,來到棺材前,低聲叫道:“小白。”
正當小白在棺材內胡思亂想之際,聽得張道陵在外麵招唿,忙鑽了出來,跳到張道陵手心,歡喜地在張道陵手上轉了兩圈,這才低低問道:“張大哥,金蟬大哥到現在還沒醒過來,他不會,不會他有事吧?”
張道陵笑道:“無妨,等會我給他喂還神丸,他就能醒了過來。我剛才去尋了些家夥,好開棺材蓋,耽誤了些功夫,不過時間還夠用,眼下夜深人靜,正好辦事。但咱們先不給金蟬吃解藥,我怕他他醒了問這問那,又說不走咋好,為了不讓那些和尚白忙一場,我先來個掉包計,省著被他們發現棺材裏麵是空的。”說著又將身後一個麻袋放在地上。
“掉包計?”小白用鼻子嗅了嗅,問道:“張大哥,你帶的這是什麽。你用什麽掉包啊?”
張道陵笑道:“我聽他們打算將你金大哥燒了,我們今夜來個金蟬脫殼,可不能讓他們發覺,是以我特意尋來了一頭死羊,等我們走了,將它放進去當是金蟬就是了。”
張道陵見夜深無人,正好動手,當下拿出家夥,開啟棺材蓋子。雖然鄧悝為金蟬準備了上好鬆木做成的厚重結實的棺材,但對已近半仙之體的張道陵來說,沒費多少力氣,就將四角的釘子弄鬆。張道陵雙手自縫中伸進,托住棺材蓋,雙臂一用力,隻聽咯吱一聲,棺材蓋子被打開,露出裏麵的金蟬。
張道陵大喜,暗道若不是自己有一番奇遇,可沒有這麽大的力氣。他一手撐蓋,,另一手抱起金蟬,輕輕鬆鬆將他抱出棺材,放在地上。
隨後他將金蟬外麵的那件僧衣脫下,換上了濟水神為自己做的道袍,又將那件僧衣套在了死羊身上,將死羊放入棺內,將棺材恢複成原狀。
張道陵又檢查了一番,見棺材上看不出被撬過的痕跡,這才招唿來小白入懷,背起金蟬,縱起躡空術,借著夜色,向北方逸去。
到了第二天,眾僧又來上香誦經,誰有成想裏麵已是人去羊來,依舊是在棺材前閉眼念經。
張道陵帶著金蟬和小白一路北行,直來到北邙山中,他曾經隱居之所。
這時天色漸明,等他臨近曾經住過的破木屋時,見那裏燃起了一縷炊煙。張道陵心中吃驚,心想自己所居之地,向來是荒無人煙,今朝怎麽會有人住呢?
他忙尋了個隱蔽之處,將小白和金蟬放在那裏,要前去打探一番。小白忽道:“張大哥,這不是你曾經住過的邙山嗎?”
張道陵奇道:“是啊,你認得這?”
小白喜道:“我因事太多,未和你說呢?現在才想起來,那兩個賣藝人,正是我們將他們藏在你住的這裏了。”
張道陵聽了大喜,道:“那好,你先在這裏陪金蟬,我去看看,再來接你們。”說完縱起身形,一溜煙來到自己曾經隱居過的茅舍門前。但見柴門緊掩,當下輕扣門兩下。卻聽裏麵一聲:“誰?”
張道陵忙笑道:“貧道前來問道,順便化個緣。”
但聽見裏麵似有二人對話,過了片刻,門“吱呀”一聲,從裏麵打開,出來一人,正是王長,卻見他身著一身破舊的道袍,滿臉胡須,一臉滄桑,正麵帶驚疑地望著自己。當下一笑,道:“無量天尊!王大哥,不認得我了嗎?”
“你是誰?你認錯人了,我不認得你,我也不是王、王大哥,貧道、貧道是出家人。”
張道陵見他麵上表情,想起自己易過容,笑道:“王道長稍等,我去洗個臉。”說著轉身來到茅舍北麵不遠處的一眼清泉,掬水將臉上易容之物洗去,這時王長在後麵緊緊跟著,趙升也穿著一身看上去甚顯短小的道袍自屋中出來,看外麵動靜。
等張道陵洗去易容之物,見水中倒影又是自己往日模樣,這才轉過身來,笑著對王、趙二人道:“我是張道陵啊!二位哥哥還記得不?”
王、趙二人此時一見是他,尤如見到救星一般,大喜道:“張道長,原來是你啊!可嚇我們一跳,還以為官府兵差找上門來了呢。”
趙升更是跳上來抱著張道陵不撒手,張道陵知二人自打成了朝廷逃犯後,整日必是擔驚害怕,今日見到自己,自然是喜出望外,也用手輕拍趙升後背,也示安慰。
還是王長年長冷靜,拽了趙升一下,道:“咱們還是請張道長到屋裏談去。”他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問張道陵,但也知道還是迴到屋中再說為妙。
趙升也一下子明過來,牽著張道陵往屋時請,張道陵道:“不急,你二人先將屋裏收拾下,我去將金蟬帶來。”
二人一聽,更是大喜,便要同去接金蟬。張道陵搖頭道:“不用,你們快去收拾。”說著縱身而起,幾步就來到金蟬藏身處,抱起金蟬和小白,折身而迴,進了屋內。
王長、趙升二人一看張道陵將金蟬帶來,喜不自勝,當下幫著張道陵將金蟬放在一木床上,床上鋪的是他們采來曬好的鋪床草,這種的山草能長一米多高,窮人常將草前頭帶著白色絨毛取來鋪床,有保暖舒適的作用。這些草剛被王趙二人剛剛采來曬好,沒想到先給金蟬用上了。
等將金蟬放好,二人才發現金蟬不是睡著了,而是昏迷不醒。均是大急,他二人知道自己能活著出來,仍是金蟬和小白的功勞,但見張道陵麵色凝重,隻得將話咽著。
趙升將用手捧起小白,用嘴輕輕吹去小白身上的鋪床草。這時,聽張道陵道:“王大哥,我先給金蟬喂解藥,麻煩你打些熱水來。”
王長道:“好、好,水正燒著哩。”忙取來了一個舊碗,從一個冒著水汽的破茶壺中倒出來,恭恭敬敬地送到張道陵麵前。張道陵見水還熱,便將懷中取出的藥拿在手中,與王、趙二人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二人這才明白事情經過,不住地感慨。
張道陵最後道:“二位大哥,你們因金蟬一事連累,吃了這麽多的苦,還得到此隱居,真是為難你們了,不過眼下等金蟬兄弟養好了病,我定法子帶你們出去,還你們逍遙自在。”
王長忽道:“張道長,我聽金蟬兄弟說你求仙去了,剛才見你能在空中行走,你可是成仙了不成?”
張道陵笑道:“我連修仙的門口還沒入呢。我不過是湊巧吃了一株仙草,能在空中行走而已。”說到這裏,他見碗中水已不太熱,當下輕輕將金蟬扶起,靠在自己胸前,讓金蟬雙腿結跏趺坐,下額內斂,挺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坐的端正自然,由王長端著水,告訴趙升將金蟬的嘴找開,張道陵將一粒紅色藥丸放入金蟬口中,接過水來,輕輕將水送入口中。然後取出兩枚金針,一針刺入金蟬人中穴,一針刺入金蟬左手合穀穴,然後他雙掌重疊,右手於底,以金蟬兩乳之間丹田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動作要緩慢有力。推按金蟬腹部,不多一會,就聽金蟬一聲呻吟,人已醒了過來。
張道陵見他醒來,先大聲道:“金蟬兄弟,你身子骨太弱,不要講話,先閉目養神,一切有我安排,你放心就是。”
金蟬聽了,本想掙紮睜眼說話,但也覺得身上連睜開眼的力氣都沒有,隻得聽話,這時小白早已匍匐上來,挨著金蟬不動。
張道陵將金針取下,取一張破被給金蟬蓋上,又雙手按摩金蟬頭部,隻一小會,金蟬又睡著了。張道陵示意小白在此陪著,便帶王、趙二人出來屋到外麵屋內敘話。
張道陵問二人道:“你這裏可有小米,做點粥來喂金蟬?”
王長為難道:“沒有,我們在這裏藏著時,因怕官府追拿,都是在山裏采些果子吃,也曾砍了些柴,與山下莊裏的老百姓換了些穀子和鹽,隻是這一陣子吃的沒多少了,也就是剩下些一些穀子底。我們正準備下山用柴換米去呢。可是眼下,隻有我們采了不少山果和白蒿葉,可以湊合著吃。”
張道陵點點頭道:“可真是苦了你們了,不過放心吧,你們不用怕了,等會我教給你們易容之法,以後就不用怕官府他們抓你們了。咱們先給金蟬做點稀飯,一會等他醒來了吃。”
王長、趙升二人連忙動手,用剩下的穀子和白蒿葉熬起粥來。當王長趙升二人忙著準備時,張道陵四下打量自己曾住過的屋內,裏麵一切如舊,當時自己留下的鍋碗等器具,居然還在,想來這裏因靠近皇陵,人煙一向稀少之故。沒想到竟可以助二人在此艱苦度日,也是不勝感慨。
王、趙二人一邊做粥,一邊與張道陵閑談。張道陵見二人甚是淳樸俠義,便將自己經曆與二人講了。二人聞聽張道陵已是百歲老人,隻是吃了仙果才是這個樣子,個個均是驚詫不已。
張道陵又從懷中取出他易容之藥,稍加調兌,調成一紅一黑兩色藥水,讓二人分別取一塗在自己臉上。二人依言照辦後,但見王長麵如重棗,成了紅臉大漢,趙升則成了一個黑臉大漢,二人相顧大笑。
王、趙二人見張道陵如此神技,又謝過了張道陵,張道陵邊客氣邊笑道:“這迴你們不必穿道袍了,下山了官差們也認不出你們來了。”
王長卻道:“多謝張道長,可是我們這道袍卻是舍不得脫下了來。不但不想脫,我還想求你一件事呢。”
張道陵忙問何事。
王長道:“張道長,我們兄弟二人在你這住得久了,雖是不懂得修道之法,卻是很向往這種生活。自從經曆了獄中事後,我哥倆也不想過那種打把式賣藝的活法了。我們哥倆日夜所盼,一是金蟬小師父沒事,早日得救。再就是你能再迴到這裏,帶我們哥倆一起修行。今可把你給盼來了,你就收我們二人為徒吧。”說著當先跪倒,那趙升也跟著跪倒,一聲不吭,就是砰砰地在地上磕頭。
張道陵沒想到二人竟然想要拜自己為師,出家為道。一時隻顧攙扶二人,口中連道:“二位,我這修道還前途莫測,你們這是,這是何苦。”
王長、趙升二人均道:“張道長,我們早已想好了,就跟著你修道去了。你若是不答應,我們就不起來了。”
張道陵隻得問道:“你二人為何想要修道?”
王長道:“我自打逃到這裏,和趙升兄弟一起隱居,每日睡到天亮,也不他事,隻我二人穿林越嶺,四下裏覓幹柴,早上秋高,挎斧而去,晚上夜涼,抬擔歸來。累了坐山峰看野花點點,有力氣了逐撥順風。迴到家來,山果野菜解餓,當真是自由處在沒人管,打得柴,抬到山下,賣與村人,或少或多憑他。將錢沽酒買茶,隨心快意,迴來了我兄弟共飲,醉臥鬆陰,除了牽掛金蟬兄弟,與人間再無利害。這些天來,就盼著能與你重逢呢。”
王長越說越是激動,趙升在一旁也不住地點頭應是,張道陵細細聽來,果覺得他二人雖是出身草莽,但這言語舉止中果然有修道之風,他見無法推辭,小白也過來為他二人說好話,隻得先應了,二人這才歡喜著起來。此時見粥已熬好了,便道:“師父,你先歇著,我們去給金蟬小師父喂飯去。”
張道陵沒成想今日竟然收了兩個賣藝人為徒,也是歡喜。張道陵見二人要與金蟬喂飯,忙道:“不急,我先給他號下脈,他久傷未愈,又逢重傷,這飯畢竟還是有些粗,我看還是由我試著喂吧。你二人可再下山去尋些米來,咱們還得在這裏待上一段日子呢!”
王趙二人連聲稱是,當即就要下山。張道陵見二人也是麵有饑色,又一人挑了兩大捆山柴,怕他二人吃不消,又喚住二人,從懷中取出老虎參,分別取了一小塊,遞與二人道:“你們各含一塊,記住,隻能用口含化,對你們自有益處。”
二人大喜,依法含之,挑了柴下山,還在半路上,就覺得隨著口中津液入肚,肚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直入四肢,到後來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挑著重擔也健步如飛,無不稱奇,心中向道之意更堅。
張道陵送別二人,迴來喂了金蟬些稀飯,又為他拿捏一番,對他道此番對他施假死之法,還需要好好休養才能複原,讓金蟬隻管睡覺就是了。金蟬得以脫身,又有張道陵小白等相陪,精神也是大好,在張道陵一番拿捏之下,又唿唿入睡。
到了傍晚,王趙二人已上山歸來,王長拿著個新買的鐵鍋和一些用具、趙升更是肩上扛著個帶子。王長見張道陵也是喜道:“師傅,我們這次吃了你給的藥,有了勁,跑到山下,正好遇到集市,也沒人認得我們,我們一下子換了五鬥米呢?對了,不知咱們出家人,喝不喝酒,我反正先打了一葫蘆酒。”
趙升也道:“師父,你這藥真好用,我好像又長了一百斤力氣,扛著這五鬥米一點勁都不費。”
張道陵聽換得是大米,也是喜歡,笑道:“好,大米好,給金蟬兄弟吃最補了。有酒更好,等金蟬兄弟好了,咱們幾個是得請大家一下。”
三人又是一陣忙碌,弄好了一大鍋粥,四人一鼠均吃了個飽。
等喂好金蟬,護他入睡,已到傍晚時分,暮色蒼茫,張道陵與王趙二人來到屋外,見明月初上,山巒間雲煙縹緲,有同仙境,三人把酒夜談,張道陵酒興大發,當下將自己悟得的心法先撿著易懂地傳授了二人。
(本章完)
大將軍因金蟬已死,心中煩惱,當下吩咐鄧悝好生安頓金蟬,便自迴府了。鄧悝思量一番,決定將金蟬屍骨送到白馬寺,由眾僧為他行了佛事,將屍骨火化後,再將其骨灰送迴山西,也算是圓了金蟬之願。
於是金蟬被裝入一大棺材之中,移送到白馬寺,被眾僧安置在白馬寺山門內大院西側茂密的柏樹叢中,放在一座弧形青石圍砌起來的墳塚之前,上麵蓋了個靈棚,棺前擺了香燭香火。
這墳塚是白馬寺開寺之祖竺法蘭之墓,白馬寺方丈聽了悟塵的報告後,心中俱對金蟬舍身來救白馬寺眾僧感激無比,決定為金蟬在此操辦後事,以示隆重。如今金蟬已逝,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金蟬好好念一番經。
此地雖是佛門,但到了夜間,冷月當空,還是有些陰森。等悟塵、弘雲等人為金蟬上了最後一柱香後,便皆迴去,隻留下幾個守夜的和尚。他們一見上頭的人走了,也都迴各自的住處睡去了,又有誰願陪這個可憐的小和尚。
夜深人靜,柏影森森,一個尋食的貓頭鷹,站在樹梢上,瞪著發亮的眼睛,看著月色下的人間。過了良久,似乎也不喜歡這裏的寂靜,忍不住引吭高聲叫了兩聲,雙翅一扇,溶進黑夜當中。
小白怕金蟬在棺材裏氣悶,當眾人將金蟬放入棺材裏時,她早已潛入棺材之底部,在底部隱蔽之處咬開了一個小洞。等眾人將金蟬放進棺材裏後,在上麵釘釘子時,她已鑽了進去,緊挨金蟬。她雖知金蟬是假死,也相信張道陵的醫術,可是挨著一動不動,氣息全無了的金蟬身體,小心髒仍是砰砰地亂跳個不停。
小白聽到外麵眾僧已走,在這寂靜的棺材內,靜悄悄地等待張道陵時,那種無助而又絕望的心情,又開始在她小小的心髒中彌漫,突然間的一聲貓頭鷹的叫聲,更是嚇了她一跳,身子又向金蟬那裏緊貼了貼。
就在貓頭鷹飛走時,一片烏雲恰巧遮住了月亮,天色一下子暗了下來。這時一道身影自空中出現,悄悄地來到一棵柏樹前,見四下無人,便借著樹形遮擋,一溜煙地下來,進來靈棚,來到棺材前,低聲叫道:“小白。”
正當小白在棺材內胡思亂想之際,聽得張道陵在外麵招唿,忙鑽了出來,跳到張道陵手心,歡喜地在張道陵手上轉了兩圈,這才低低問道:“張大哥,金蟬大哥到現在還沒醒過來,他不會,不會他有事吧?”
張道陵笑道:“無妨,等會我給他喂還神丸,他就能醒了過來。我剛才去尋了些家夥,好開棺材蓋,耽誤了些功夫,不過時間還夠用,眼下夜深人靜,正好辦事。但咱們先不給金蟬吃解藥,我怕他他醒了問這問那,又說不走咋好,為了不讓那些和尚白忙一場,我先來個掉包計,省著被他們發現棺材裏麵是空的。”說著又將身後一個麻袋放在地上。
“掉包計?”小白用鼻子嗅了嗅,問道:“張大哥,你帶的這是什麽。你用什麽掉包啊?”
張道陵笑道:“我聽他們打算將你金大哥燒了,我們今夜來個金蟬脫殼,可不能讓他們發覺,是以我特意尋來了一頭死羊,等我們走了,將它放進去當是金蟬就是了。”
張道陵見夜深無人,正好動手,當下拿出家夥,開啟棺材蓋子。雖然鄧悝為金蟬準備了上好鬆木做成的厚重結實的棺材,但對已近半仙之體的張道陵來說,沒費多少力氣,就將四角的釘子弄鬆。張道陵雙手自縫中伸進,托住棺材蓋,雙臂一用力,隻聽咯吱一聲,棺材蓋子被打開,露出裏麵的金蟬。
張道陵大喜,暗道若不是自己有一番奇遇,可沒有這麽大的力氣。他一手撐蓋,,另一手抱起金蟬,輕輕鬆鬆將他抱出棺材,放在地上。
隨後他將金蟬外麵的那件僧衣脫下,換上了濟水神為自己做的道袍,又將那件僧衣套在了死羊身上,將死羊放入棺內,將棺材恢複成原狀。
張道陵又檢查了一番,見棺材上看不出被撬過的痕跡,這才招唿來小白入懷,背起金蟬,縱起躡空術,借著夜色,向北方逸去。
到了第二天,眾僧又來上香誦經,誰有成想裏麵已是人去羊來,依舊是在棺材前閉眼念經。
張道陵帶著金蟬和小白一路北行,直來到北邙山中,他曾經隱居之所。
這時天色漸明,等他臨近曾經住過的破木屋時,見那裏燃起了一縷炊煙。張道陵心中吃驚,心想自己所居之地,向來是荒無人煙,今朝怎麽會有人住呢?
他忙尋了個隱蔽之處,將小白和金蟬放在那裏,要前去打探一番。小白忽道:“張大哥,這不是你曾經住過的邙山嗎?”
張道陵奇道:“是啊,你認得這?”
小白喜道:“我因事太多,未和你說呢?現在才想起來,那兩個賣藝人,正是我們將他們藏在你住的這裏了。”
張道陵聽了大喜,道:“那好,你先在這裏陪金蟬,我去看看,再來接你們。”說完縱起身形,一溜煙來到自己曾經隱居過的茅舍門前。但見柴門緊掩,當下輕扣門兩下。卻聽裏麵一聲:“誰?”
張道陵忙笑道:“貧道前來問道,順便化個緣。”
但聽見裏麵似有二人對話,過了片刻,門“吱呀”一聲,從裏麵打開,出來一人,正是王長,卻見他身著一身破舊的道袍,滿臉胡須,一臉滄桑,正麵帶驚疑地望著自己。當下一笑,道:“無量天尊!王大哥,不認得我了嗎?”
“你是誰?你認錯人了,我不認得你,我也不是王、王大哥,貧道、貧道是出家人。”
張道陵見他麵上表情,想起自己易過容,笑道:“王道長稍等,我去洗個臉。”說著轉身來到茅舍北麵不遠處的一眼清泉,掬水將臉上易容之物洗去,這時王長在後麵緊緊跟著,趙升也穿著一身看上去甚顯短小的道袍自屋中出來,看外麵動靜。
等張道陵洗去易容之物,見水中倒影又是自己往日模樣,這才轉過身來,笑著對王、趙二人道:“我是張道陵啊!二位哥哥還記得不?”
王、趙二人此時一見是他,尤如見到救星一般,大喜道:“張道長,原來是你啊!可嚇我們一跳,還以為官府兵差找上門來了呢。”
趙升更是跳上來抱著張道陵不撒手,張道陵知二人自打成了朝廷逃犯後,整日必是擔驚害怕,今日見到自己,自然是喜出望外,也用手輕拍趙升後背,也示安慰。
還是王長年長冷靜,拽了趙升一下,道:“咱們還是請張道長到屋裏談去。”他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問張道陵,但也知道還是迴到屋中再說為妙。
趙升也一下子明過來,牽著張道陵往屋時請,張道陵道:“不急,你二人先將屋裏收拾下,我去將金蟬帶來。”
二人一聽,更是大喜,便要同去接金蟬。張道陵搖頭道:“不用,你們快去收拾。”說著縱身而起,幾步就來到金蟬藏身處,抱起金蟬和小白,折身而迴,進了屋內。
王長、趙升二人一看張道陵將金蟬帶來,喜不自勝,當下幫著張道陵將金蟬放在一木床上,床上鋪的是他們采來曬好的鋪床草,這種的山草能長一米多高,窮人常將草前頭帶著白色絨毛取來鋪床,有保暖舒適的作用。這些草剛被王趙二人剛剛采來曬好,沒想到先給金蟬用上了。
等將金蟬放好,二人才發現金蟬不是睡著了,而是昏迷不醒。均是大急,他二人知道自己能活著出來,仍是金蟬和小白的功勞,但見張道陵麵色凝重,隻得將話咽著。
趙升將用手捧起小白,用嘴輕輕吹去小白身上的鋪床草。這時,聽張道陵道:“王大哥,我先給金蟬喂解藥,麻煩你打些熱水來。”
王長道:“好、好,水正燒著哩。”忙取來了一個舊碗,從一個冒著水汽的破茶壺中倒出來,恭恭敬敬地送到張道陵麵前。張道陵見水還熱,便將懷中取出的藥拿在手中,與王、趙二人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二人這才明白事情經過,不住地感慨。
張道陵最後道:“二位大哥,你們因金蟬一事連累,吃了這麽多的苦,還得到此隱居,真是為難你們了,不過眼下等金蟬兄弟養好了病,我定法子帶你們出去,還你們逍遙自在。”
王長忽道:“張道長,我聽金蟬兄弟說你求仙去了,剛才見你能在空中行走,你可是成仙了不成?”
張道陵笑道:“我連修仙的門口還沒入呢。我不過是湊巧吃了一株仙草,能在空中行走而已。”說到這裏,他見碗中水已不太熱,當下輕輕將金蟬扶起,靠在自己胸前,讓金蟬雙腿結跏趺坐,下額內斂,挺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坐的端正自然,由王長端著水,告訴趙升將金蟬的嘴找開,張道陵將一粒紅色藥丸放入金蟬口中,接過水來,輕輕將水送入口中。然後取出兩枚金針,一針刺入金蟬人中穴,一針刺入金蟬左手合穀穴,然後他雙掌重疊,右手於底,以金蟬兩乳之間丹田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動作要緩慢有力。推按金蟬腹部,不多一會,就聽金蟬一聲呻吟,人已醒了過來。
張道陵見他醒來,先大聲道:“金蟬兄弟,你身子骨太弱,不要講話,先閉目養神,一切有我安排,你放心就是。”
金蟬聽了,本想掙紮睜眼說話,但也覺得身上連睜開眼的力氣都沒有,隻得聽話,這時小白早已匍匐上來,挨著金蟬不動。
張道陵將金針取下,取一張破被給金蟬蓋上,又雙手按摩金蟬頭部,隻一小會,金蟬又睡著了。張道陵示意小白在此陪著,便帶王、趙二人出來屋到外麵屋內敘話。
張道陵問二人道:“你這裏可有小米,做點粥來喂金蟬?”
王長為難道:“沒有,我們在這裏藏著時,因怕官府追拿,都是在山裏采些果子吃,也曾砍了些柴,與山下莊裏的老百姓換了些穀子和鹽,隻是這一陣子吃的沒多少了,也就是剩下些一些穀子底。我們正準備下山用柴換米去呢。可是眼下,隻有我們采了不少山果和白蒿葉,可以湊合著吃。”
張道陵點點頭道:“可真是苦了你們了,不過放心吧,你們不用怕了,等會我教給你們易容之法,以後就不用怕官府他們抓你們了。咱們先給金蟬做點稀飯,一會等他醒來了吃。”
王長、趙升二人連忙動手,用剩下的穀子和白蒿葉熬起粥來。當王長趙升二人忙著準備時,張道陵四下打量自己曾住過的屋內,裏麵一切如舊,當時自己留下的鍋碗等器具,居然還在,想來這裏因靠近皇陵,人煙一向稀少之故。沒想到竟可以助二人在此艱苦度日,也是不勝感慨。
王、趙二人一邊做粥,一邊與張道陵閑談。張道陵見二人甚是淳樸俠義,便將自己經曆與二人講了。二人聞聽張道陵已是百歲老人,隻是吃了仙果才是這個樣子,個個均是驚詫不已。
張道陵又從懷中取出他易容之藥,稍加調兌,調成一紅一黑兩色藥水,讓二人分別取一塗在自己臉上。二人依言照辦後,但見王長麵如重棗,成了紅臉大漢,趙升則成了一個黑臉大漢,二人相顧大笑。
王、趙二人見張道陵如此神技,又謝過了張道陵,張道陵邊客氣邊笑道:“這迴你們不必穿道袍了,下山了官差們也認不出你們來了。”
王長卻道:“多謝張道長,可是我們這道袍卻是舍不得脫下了來。不但不想脫,我還想求你一件事呢。”
張道陵忙問何事。
王長道:“張道長,我們兄弟二人在你這住得久了,雖是不懂得修道之法,卻是很向往這種生活。自從經曆了獄中事後,我哥倆也不想過那種打把式賣藝的活法了。我們哥倆日夜所盼,一是金蟬小師父沒事,早日得救。再就是你能再迴到這裏,帶我們哥倆一起修行。今可把你給盼來了,你就收我們二人為徒吧。”說著當先跪倒,那趙升也跟著跪倒,一聲不吭,就是砰砰地在地上磕頭。
張道陵沒想到二人竟然想要拜自己為師,出家為道。一時隻顧攙扶二人,口中連道:“二位,我這修道還前途莫測,你們這是,這是何苦。”
王長、趙升二人均道:“張道長,我們早已想好了,就跟著你修道去了。你若是不答應,我們就不起來了。”
張道陵隻得問道:“你二人為何想要修道?”
王長道:“我自打逃到這裏,和趙升兄弟一起隱居,每日睡到天亮,也不他事,隻我二人穿林越嶺,四下裏覓幹柴,早上秋高,挎斧而去,晚上夜涼,抬擔歸來。累了坐山峰看野花點點,有力氣了逐撥順風。迴到家來,山果野菜解餓,當真是自由處在沒人管,打得柴,抬到山下,賣與村人,或少或多憑他。將錢沽酒買茶,隨心快意,迴來了我兄弟共飲,醉臥鬆陰,除了牽掛金蟬兄弟,與人間再無利害。這些天來,就盼著能與你重逢呢。”
王長越說越是激動,趙升在一旁也不住地點頭應是,張道陵細細聽來,果覺得他二人雖是出身草莽,但這言語舉止中果然有修道之風,他見無法推辭,小白也過來為他二人說好話,隻得先應了,二人這才歡喜著起來。此時見粥已熬好了,便道:“師父,你先歇著,我們去給金蟬小師父喂飯去。”
張道陵沒成想今日竟然收了兩個賣藝人為徒,也是歡喜。張道陵見二人要與金蟬喂飯,忙道:“不急,我先給他號下脈,他久傷未愈,又逢重傷,這飯畢竟還是有些粗,我看還是由我試著喂吧。你二人可再下山去尋些米來,咱們還得在這裏待上一段日子呢!”
王趙二人連聲稱是,當即就要下山。張道陵見二人也是麵有饑色,又一人挑了兩大捆山柴,怕他二人吃不消,又喚住二人,從懷中取出老虎參,分別取了一小塊,遞與二人道:“你們各含一塊,記住,隻能用口含化,對你們自有益處。”
二人大喜,依法含之,挑了柴下山,還在半路上,就覺得隨著口中津液入肚,肚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直入四肢,到後來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挑著重擔也健步如飛,無不稱奇,心中向道之意更堅。
張道陵送別二人,迴來喂了金蟬些稀飯,又為他拿捏一番,對他道此番對他施假死之法,還需要好好休養才能複原,讓金蟬隻管睡覺就是了。金蟬得以脫身,又有張道陵小白等相陪,精神也是大好,在張道陵一番拿捏之下,又唿唿入睡。
到了傍晚,王趙二人已上山歸來,王長拿著個新買的鐵鍋和一些用具、趙升更是肩上扛著個帶子。王長見張道陵也是喜道:“師傅,我們這次吃了你給的藥,有了勁,跑到山下,正好遇到集市,也沒人認得我們,我們一下子換了五鬥米呢?對了,不知咱們出家人,喝不喝酒,我反正先打了一葫蘆酒。”
趙升也道:“師父,你這藥真好用,我好像又長了一百斤力氣,扛著這五鬥米一點勁都不費。”
張道陵聽換得是大米,也是喜歡,笑道:“好,大米好,給金蟬兄弟吃最補了。有酒更好,等金蟬兄弟好了,咱們幾個是得請大家一下。”
三人又是一陣忙碌,弄好了一大鍋粥,四人一鼠均吃了個飽。
等喂好金蟬,護他入睡,已到傍晚時分,暮色蒼茫,張道陵與王趙二人來到屋外,見明月初上,山巒間雲煙縹緲,有同仙境,三人把酒夜談,張道陵酒興大發,當下將自己悟得的心法先撿著易懂地傳授了二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