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弦斷有誰聽
太後自服了人公真人的金丹之後,已能主動吃飯,而且不像以前那樣愛吃素了,反而愛吃葷腥之物,飯量也較之前大長,她一次竟吃了不少肉食,吃完便睡,整個人如同三四個月的嬰兒模樣。
負責喂太後飯食,是自宮外尋來的兩個十多歲的小童子,經玉蘭她們連番訓練,已練的辦事麻利。
玉蘭因不用給太後喂飯,也輕鬆了些。她等太後吃完晚飯,就親自為她梳洗完畢。太後到了晚上變得精神起來,不再像白天那樣愛睡。反而是兩眼睜得大大的,有點聲響便轉頭去看,神情竟然有些緊張。
玉蘭見狀,便坐在一旁,開始給太後念經,想像從前那助她安神入睡。那知剛念了一小段《金剛經》,太後便神情大震,口中怪叫聲連連,手腳亂動,一副驚恐模樣。
眾人大驚,忙稟了安帝。那安帝正與眾臣飲酒,聽說後忙與人公真人前來探視太後。人公真人來後,用符水為太後治療後,太後方始安寧,過了一小會便又入睡了。
人公真人問了當時情景,最後道太後不宜再聽佛經。
玉蘭聽了忙向安帝謝罪。安帝哪裏會責備於她,隻是讓她不要再念經,如今太後沒事,她這些日子甚是辛苦,讓她迴去好生休息。
大將軍也勸玉蘭不必自責,讓她迴府休息。玉蘭謝了皇帝,但還要在此堅持一夜,等明日再迴府。
安帝對玉蘭向來是百依百順,當下大讚玉蘭孝心可鑒,眾人也皆讚歎。又等了一會,眾人見太後確已沒事,安帝便帶眾人迴去,重新整治酒席、依舊把酒言歡去了。
玉蘭送走安帝,又迴到殿中,鄭眾早為她安排了椅子,讓她坐著陪伴太後。玉蘭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太後不語。
她想起之前太後的樣子,眸底不由有些疑惑,總感覺哪裏好像怪怪的?一個最喜愛聽佛經的人,以前在昏迷不醒時,隻要她念起佛經,她還似有反應,如今吃了金丹,雖未痊愈,但已無性命之憂,可為何一聽起佛經,卻如此驚恐呢?現在太後飲食上已不用自己喂她,要是連佛經也不能給太後念的話,那自己在這宮中,就成無用之人了。
望著唿唿大睡的太後,玉蘭怔怔地發著呆,今天太後吃過飯後,雖也能動彈,可是仍不識得自己,隻會吃喝睡,不再是那個憐愛自己的一國之母了。
玉蘭望著太後,竟然有引起陌生,仿佛不認識眼前這人便是那個曾經母儀天下,既慈祥又威嚴的太後了,不由地眼圈一紅,又要流出淚來。
身後鄭眾見玉蘭模樣,便過來小聲勸道:“玉蘭姑娘,你這一天在此夠累的,也歇息會去吧,這有老奴,晚上太後這裏,讓老奴盯著就行了。”
玉蘭也感覺這些天來,自己累得腰酸背痛,全靠一口氣撐著,再不休息,隻怕也得病倒,於是謝了鄭眾,迴到自己房中。
可她躺在床上,仍是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她一想到白天看見金蟬的那副憔悴樣子,心中就不由地一痛,也不知他現在怎麽樣了。想起太後未得病前,曾說要好好地謝金蟬,可是八月十五一夜過後,卻發現了這麽多事。
那夜太後手中攥著的半片如意殘片,還在自己懷中放著,未給金蟬呢。那張燒過的隻剩下太後寫有金蟬二字的紙片,已交給了大將軍,但大將軍並沒將此放在心上,雖然自己屢次向他進言,金蟬此人非常重要,太後病好好還要問他。但大將軍也隻是點點頭而已。
太後那夜到底發現了什麽,又遇到了什麽,又是誰在佛經上寫下的金蟬有難。這麽多的迷團,將玉蘭的腦袋都要想破了,也沒有一絲線索。
她實在睡不著,便又起身,借著月光,拿起金蟬譯的那部佛經,細看寫有“金蟬有難”四個小字,小字旁邊,還有兩個小小的黑印,樣子似是梅花,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呢?她實在是無解,悵悵的歎了口氣,隨手撥弄案上的一尾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於其上的古琴。
琴弦如絲,指尖一滑,信手揮就的是一曲《高山流水》。她一雙玉手不停彈奏,琴音叮咚聲如溪水悠悠流淌,在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如旅人仰頭遙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之際,忽見幽間之寒流;淙淙錚錚,鬆根之細流。清清冷冷,其韻揚揚悠悠,遂順流而上,追隨行雲流水而行,行走了一程,山路逐漸開始跌宕起伏,山重水複之際,音調驟然升高,如人身處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瞬間音調一轉,聞者又覺得恰如“輕舟已過,一往平川”之勢,就在此時,玉蘭情緒激動之際,用力過猛,將當中一弦劃斷,一聲如裂帛,玉蘭一驚,顧不得手指被劃出血來,隻看著斷弦發呆,此時宮中四下悄無聲息,唯見庭外秋月慘白。
她曾聽人說,斷弦仍是大不吉。自古來宮中紅顏多薄命,如今能將心事托付的瑤琴弦斷,心事複有誰聽。
玉蘭苦笑一聲,當下披衣而起,乘著月色,來到殿外,見太後殿中燈火透明,遠遠望去,人影卻不動,想是宮女們陪著打盹呢。
她怕驚了眾人,於是止步不前,折而向禦花園走去,尚未進園,遠遠便聞得一陣清香,縈縈繞繞,若有似無,隻淡淡地引著人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走近園中,見滿園中遍植的菊花正在盛開,在夜色之下,仍能看得清楚。
一朵朵、一簇簇的秋菊,迎著西風,披著寒霜,爭奇鬥豔,噴芳吐香,將園子打扮成了一個錦簇世界!玉蘭漫步其間,陣陣涼風伴著菊香吹來,吹得她不由地裹了裹身上外套,仍是舍不得離開這個“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地方!
她邊走邊看,發現在盛開的花朵當中,有的花已經花褪殘紅,零落於地,伴著枯黃的落葉;也有的含苞待放,正待昂首盛開。
花亦如人啊!玉蘭看了,不由地感慨起來。她閑瑕之時,在與宮中老宮女閑聊之時,她們最傷心的,就是在自己最美的那幾年中沒有被萬歲所寵幸,年青時的她們,都將自己的一肌一容,打扮的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卻最終如花謝了榮顏,也未有帝王賞玩。而讓她們唯一能感到安慰的是,就是當年那些有幸被寵,一時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風光無限好的姐妹們,卻最終都難逃“新人笑、舊人哭”的命運,到後來她們中有的人日子過得比自己這些未愛過寵的女子更為悲慘。哎!縱是能成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前有陰太後被廢,後有鄧太後孤苦一生,這榮華富貴、帝王恩寵終如這花朵一樣,被雨打風吹去,倒不如經中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色無相,方為正覺啊!”。
玉蘭正胡思亂想之際,忽聽得有人在後麵輕聲與她說話。
“姑娘可是睡不著,乘著月色來賞菊了。”一聲蒼老的聲音傳來,玉蘭聞聲迴頭看去,卻是蔡倫。
玉蘭忙迴身施禮道:“玉蘭見過中常侍蔡公公。”
蔡倫笑道:“玉蘭姑娘何須客氣,老奴前來探視太後,見太後安然入睡,這國師金丹果然神奇,看來太後之病無憂了。老奴高興之極,也睡不著,便到這菊園中轉轉,想不到竟然巧遇姑娘,姑娘想來也是喜愛菊花吧,才乘月色而來,夜風已冷,還不舍離去。”
玉蘭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道:“不是花中偏愛此花,隻是,秋日一盡,此花開盡,今年便再無花可賞了。不知這裏什麽時候種了這麽多菊花。”
“姑娘一心服侍太後,沒功夫出來,卻不知陛下也愛花,是他吩咐老奴采辦的,種在這裏,說是可為太後祈福。”
“是這樣,陛下真是有心。”
“嗯,陛下一心孝順太後,不枉了太後對他的扶立之情。”說到這裏,蔡倫迴首向四下看了看,確定四周無人,又低聲道,“有句話,老奴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公公您是忠厚長者,對玉蘭又是一向愛護有加,玉蘭向來敬重,蔡公公但講無妨。”
蔡倫長歎一聲,道:“老奴自禦宴散了後,不放心太後,特過來看望,見太後現正安然入睡,也是不勝之喜。但適才國師在禦宴上在三強調,他這金丹可保太後性命無憂,但縱算天意眷戀,也隻能助太後恢複到一歲兒的狀態,想來以國師之能,這番話不是他過謙之詞。”
玉蘭也歎道:“我適才為太後誦經,發現太後情緒波動,大非從前之樣,飲食上也喜魚肉,與之前愛食清淡素食有別,難道是病得久了,現在有了精神,或許想吃些有味的了。”
蔡倫道:“老奴早就勸過太後,不要一味素食,易缺營養,她就是不聽。現在多吃些魚肉之類,應對身體有補,姑娘放心就是。不過老奴想說的是,若太後今後就是這個樣子的話,姑娘可要思量下自己了。”
玉蘭道:“我自幼被賣,不知父母是誰,幸得大將軍撫養,長大後又得以入宮服侍太後,已是前世修來天大的福分,此生隻求長伴太後左右,不複他求。”
蔡倫聽了搖頭,彎身從眾花中摘下一朵長得最高最大的黃色菊花,歎道:“大將軍天性仁厚,又愛淡泊,居廟堂之上,當真是高處不勝寒啊!”
玉蘭一驚,看了下四周,道:“公公可是聽到些什麽了?”
“沒有,老奴也是風燭殘年之人,也無所求了。不過這麽多年宮中過來的,眼中向來是看得出黑白的。姑娘是聰明人,自太後得病之後,這世態炎涼,姑娘也體會到了吧。”
玉蘭聽了無語,隻是伸手默默接過蔡倫手中的花朵,低著頭把玩。
蔡倫又道:“我看萬歲甚是喜愛姑娘,姑娘若是有意,不但自身可享榮華富貴,對太後、對大將軍都是極好,就連老奴,也可沾姑娘的光啊!”
玉蘭聞聽,如身墜冰窖,蔡倫言下之意,她如何不明白。她自宮中,常聽宮中老去的宮娥說前朝往事,對宮中爾虞我詐,喜新厭舊、爭風吃醋甚是厭煩,她天性聰明善良,又受太後向佛影響,對佛法研究的造詣又深,自讀了佛經之後,更喜淡泊,感憐身世,常有出世之想,是以對同是孤兒的金蟬甚是同情。
今天她看到金蟬所受之傷,朝廷又是那樣對他,不由地對安帝極是不滿。她也清楚安帝對她垂涎已久,她隻是借太後庇護才得以保全。如果太後之病是好不了,那自己一個弱女子,同不同意,又能有什麽分別,想到這裏,她低聲問道:“這可是大將軍之意嗎?”
蔡倫搖了搖頭,道:“大將軍一心隻在為太後治病,從無他想,這隻是老奴旁觀者清,為姑娘著想,才出此言相勸。姑娘迴去好好考慮一下為是。”
玉蘭輕輕一歎,心中又輕鬆了一些,於是轉過話頭,有些自言自語地道:“也不知金蟬現在怎麽樣了?”
蔡倫聽了奇道:“姑娘還不知道嗎?那小和尚,已圓寂了。”
“什麽?你說什麽?是金蟬小師父嗎?”玉蘭聞聽大驚,身形一晃,險些摔倒,忙定了定身子,又顫聲問道。
“唉!可不是他!原來沒人與姑娘說起啊!那小和尚自為太後獻了金丹之後,被抬出宮去,過了一會便死了。也真是太後洪福齊天啊,若是晚點,上那裏找這麽一個打生下來就沒吃過母乳和葷腥的人啊!哎!要不是他不求賞,求太後造紙,我估計到現在還造不出這麽好的紙來呢!”
聽到這裏,玉蘭隻覺得天旋地暗,渾身沒有一點力氣。蔡倫見她臉色蒼白,身子顫抖,上前扶道:“姑娘穿得少,莫被夜風吹著著涼,有些事,姑娘還是得空與大將軍說吧。現在快迴去休息吧。”
玉蘭強打精神,搖了搖頭,忽然想起一事,對蔡倫道:“蔡公公,我記得太後未得病前那晚,曾與我說要好好獎勵一下金蟬,不但說要將你呈的那些紙賞給他,還要賞那小和尚一萬兩白銀。但是,但是現在他沒了,我、我想求蔡公公一事。”
“姑娘,你有何事,但說就是,老奴能做到的,一定去做。”
“多謝蔡公公了。我想求公公,用新製的紙,做成銅錢的樣子,有機會與金蟬小師父墳前燒了,也算是迴複太後的心願。”說到這裏,玉蘭再也忍不住,兩行珠淚,已是悄然流過臉龐。
“這有何難,老奴明日就去辦。不過,姑娘……”,說到這裏,蔡倫向四外看看,悄聲動道,“人各有命,姑娘不要太過失態為好。夜風太冷,還是請姑娘和老奴迴殿中吧。”
玉蘭聽了,點點頭,任由蔡倫將她送迴住處,等眾人離開,她躺在床上,手中攥著那個龜甲殘片,想起金蟬的不幸,不由地珠淚橫流,一夜未幹。
(本章完)
太後自服了人公真人的金丹之後,已能主動吃飯,而且不像以前那樣愛吃素了,反而愛吃葷腥之物,飯量也較之前大長,她一次竟吃了不少肉食,吃完便睡,整個人如同三四個月的嬰兒模樣。
負責喂太後飯食,是自宮外尋來的兩個十多歲的小童子,經玉蘭她們連番訓練,已練的辦事麻利。
玉蘭因不用給太後喂飯,也輕鬆了些。她等太後吃完晚飯,就親自為她梳洗完畢。太後到了晚上變得精神起來,不再像白天那樣愛睡。反而是兩眼睜得大大的,有點聲響便轉頭去看,神情竟然有些緊張。
玉蘭見狀,便坐在一旁,開始給太後念經,想像從前那助她安神入睡。那知剛念了一小段《金剛經》,太後便神情大震,口中怪叫聲連連,手腳亂動,一副驚恐模樣。
眾人大驚,忙稟了安帝。那安帝正與眾臣飲酒,聽說後忙與人公真人前來探視太後。人公真人來後,用符水為太後治療後,太後方始安寧,過了一小會便又入睡了。
人公真人問了當時情景,最後道太後不宜再聽佛經。
玉蘭聽了忙向安帝謝罪。安帝哪裏會責備於她,隻是讓她不要再念經,如今太後沒事,她這些日子甚是辛苦,讓她迴去好生休息。
大將軍也勸玉蘭不必自責,讓她迴府休息。玉蘭謝了皇帝,但還要在此堅持一夜,等明日再迴府。
安帝對玉蘭向來是百依百順,當下大讚玉蘭孝心可鑒,眾人也皆讚歎。又等了一會,眾人見太後確已沒事,安帝便帶眾人迴去,重新整治酒席、依舊把酒言歡去了。
玉蘭送走安帝,又迴到殿中,鄭眾早為她安排了椅子,讓她坐著陪伴太後。玉蘭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太後不語。
她想起之前太後的樣子,眸底不由有些疑惑,總感覺哪裏好像怪怪的?一個最喜愛聽佛經的人,以前在昏迷不醒時,隻要她念起佛經,她還似有反應,如今吃了金丹,雖未痊愈,但已無性命之憂,可為何一聽起佛經,卻如此驚恐呢?現在太後飲食上已不用自己喂她,要是連佛經也不能給太後念的話,那自己在這宮中,就成無用之人了。
望著唿唿大睡的太後,玉蘭怔怔地發著呆,今天太後吃過飯後,雖也能動彈,可是仍不識得自己,隻會吃喝睡,不再是那個憐愛自己的一國之母了。
玉蘭望著太後,竟然有引起陌生,仿佛不認識眼前這人便是那個曾經母儀天下,既慈祥又威嚴的太後了,不由地眼圈一紅,又要流出淚來。
身後鄭眾見玉蘭模樣,便過來小聲勸道:“玉蘭姑娘,你這一天在此夠累的,也歇息會去吧,這有老奴,晚上太後這裏,讓老奴盯著就行了。”
玉蘭也感覺這些天來,自己累得腰酸背痛,全靠一口氣撐著,再不休息,隻怕也得病倒,於是謝了鄭眾,迴到自己房中。
可她躺在床上,仍是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她一想到白天看見金蟬的那副憔悴樣子,心中就不由地一痛,也不知他現在怎麽樣了。想起太後未得病前,曾說要好好地謝金蟬,可是八月十五一夜過後,卻發現了這麽多事。
那夜太後手中攥著的半片如意殘片,還在自己懷中放著,未給金蟬呢。那張燒過的隻剩下太後寫有金蟬二字的紙片,已交給了大將軍,但大將軍並沒將此放在心上,雖然自己屢次向他進言,金蟬此人非常重要,太後病好好還要問他。但大將軍也隻是點點頭而已。
太後那夜到底發現了什麽,又遇到了什麽,又是誰在佛經上寫下的金蟬有難。這麽多的迷團,將玉蘭的腦袋都要想破了,也沒有一絲線索。
她實在睡不著,便又起身,借著月光,拿起金蟬譯的那部佛經,細看寫有“金蟬有難”四個小字,小字旁邊,還有兩個小小的黑印,樣子似是梅花,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呢?她實在是無解,悵悵的歎了口氣,隨手撥弄案上的一尾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於其上的古琴。
琴弦如絲,指尖一滑,信手揮就的是一曲《高山流水》。她一雙玉手不停彈奏,琴音叮咚聲如溪水悠悠流淌,在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如旅人仰頭遙看高山之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之際,忽見幽間之寒流;淙淙錚錚,鬆根之細流。清清冷冷,其韻揚揚悠悠,遂順流而上,追隨行雲流水而行,行走了一程,山路逐漸開始跌宕起伏,山重水複之際,音調驟然升高,如人身處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瞬間音調一轉,聞者又覺得恰如“輕舟已過,一往平川”之勢,就在此時,玉蘭情緒激動之際,用力過猛,將當中一弦劃斷,一聲如裂帛,玉蘭一驚,顧不得手指被劃出血來,隻看著斷弦發呆,此時宮中四下悄無聲息,唯見庭外秋月慘白。
她曾聽人說,斷弦仍是大不吉。自古來宮中紅顏多薄命,如今能將心事托付的瑤琴弦斷,心事複有誰聽。
玉蘭苦笑一聲,當下披衣而起,乘著月色,來到殿外,見太後殿中燈火透明,遠遠望去,人影卻不動,想是宮女們陪著打盹呢。
她怕驚了眾人,於是止步不前,折而向禦花園走去,尚未進園,遠遠便聞得一陣清香,縈縈繞繞,若有似無,隻淡淡地引著人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走近園中,見滿園中遍植的菊花正在盛開,在夜色之下,仍能看得清楚。
一朵朵、一簇簇的秋菊,迎著西風,披著寒霜,爭奇鬥豔,噴芳吐香,將園子打扮成了一個錦簇世界!玉蘭漫步其間,陣陣涼風伴著菊香吹來,吹得她不由地裹了裹身上外套,仍是舍不得離開這個“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地方!
她邊走邊看,發現在盛開的花朵當中,有的花已經花褪殘紅,零落於地,伴著枯黃的落葉;也有的含苞待放,正待昂首盛開。
花亦如人啊!玉蘭看了,不由地感慨起來。她閑瑕之時,在與宮中老宮女閑聊之時,她們最傷心的,就是在自己最美的那幾年中沒有被萬歲所寵幸,年青時的她們,都將自己的一肌一容,打扮的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卻最終如花謝了榮顏,也未有帝王賞玩。而讓她們唯一能感到安慰的是,就是當年那些有幸被寵,一時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風光無限好的姐妹們,卻最終都難逃“新人笑、舊人哭”的命運,到後來她們中有的人日子過得比自己這些未愛過寵的女子更為悲慘。哎!縱是能成為後宮之主、母儀天下,前有陰太後被廢,後有鄧太後孤苦一生,這榮華富貴、帝王恩寵終如這花朵一樣,被雨打風吹去,倒不如經中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色無相,方為正覺啊!”。
玉蘭正胡思亂想之際,忽聽得有人在後麵輕聲與她說話。
“姑娘可是睡不著,乘著月色來賞菊了。”一聲蒼老的聲音傳來,玉蘭聞聲迴頭看去,卻是蔡倫。
玉蘭忙迴身施禮道:“玉蘭見過中常侍蔡公公。”
蔡倫笑道:“玉蘭姑娘何須客氣,老奴前來探視太後,見太後安然入睡,這國師金丹果然神奇,看來太後之病無憂了。老奴高興之極,也睡不著,便到這菊園中轉轉,想不到竟然巧遇姑娘,姑娘想來也是喜愛菊花吧,才乘月色而來,夜風已冷,還不舍離去。”
玉蘭輕輕地歎了一口氣道:“不是花中偏愛此花,隻是,秋日一盡,此花開盡,今年便再無花可賞了。不知這裏什麽時候種了這麽多菊花。”
“姑娘一心服侍太後,沒功夫出來,卻不知陛下也愛花,是他吩咐老奴采辦的,種在這裏,說是可為太後祈福。”
“是這樣,陛下真是有心。”
“嗯,陛下一心孝順太後,不枉了太後對他的扶立之情。”說到這裏,蔡倫迴首向四下看了看,確定四周無人,又低聲道,“有句話,老奴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公公您是忠厚長者,對玉蘭又是一向愛護有加,玉蘭向來敬重,蔡公公但講無妨。”
蔡倫長歎一聲,道:“老奴自禦宴散了後,不放心太後,特過來看望,見太後現正安然入睡,也是不勝之喜。但適才國師在禦宴上在三強調,他這金丹可保太後性命無憂,但縱算天意眷戀,也隻能助太後恢複到一歲兒的狀態,想來以國師之能,這番話不是他過謙之詞。”
玉蘭也歎道:“我適才為太後誦經,發現太後情緒波動,大非從前之樣,飲食上也喜魚肉,與之前愛食清淡素食有別,難道是病得久了,現在有了精神,或許想吃些有味的了。”
蔡倫道:“老奴早就勸過太後,不要一味素食,易缺營養,她就是不聽。現在多吃些魚肉之類,應對身體有補,姑娘放心就是。不過老奴想說的是,若太後今後就是這個樣子的話,姑娘可要思量下自己了。”
玉蘭道:“我自幼被賣,不知父母是誰,幸得大將軍撫養,長大後又得以入宮服侍太後,已是前世修來天大的福分,此生隻求長伴太後左右,不複他求。”
蔡倫聽了搖頭,彎身從眾花中摘下一朵長得最高最大的黃色菊花,歎道:“大將軍天性仁厚,又愛淡泊,居廟堂之上,當真是高處不勝寒啊!”
玉蘭一驚,看了下四周,道:“公公可是聽到些什麽了?”
“沒有,老奴也是風燭殘年之人,也無所求了。不過這麽多年宮中過來的,眼中向來是看得出黑白的。姑娘是聰明人,自太後得病之後,這世態炎涼,姑娘也體會到了吧。”
玉蘭聽了無語,隻是伸手默默接過蔡倫手中的花朵,低著頭把玩。
蔡倫又道:“我看萬歲甚是喜愛姑娘,姑娘若是有意,不但自身可享榮華富貴,對太後、對大將軍都是極好,就連老奴,也可沾姑娘的光啊!”
玉蘭聞聽,如身墜冰窖,蔡倫言下之意,她如何不明白。她自宮中,常聽宮中老去的宮娥說前朝往事,對宮中爾虞我詐,喜新厭舊、爭風吃醋甚是厭煩,她天性聰明善良,又受太後向佛影響,對佛法研究的造詣又深,自讀了佛經之後,更喜淡泊,感憐身世,常有出世之想,是以對同是孤兒的金蟬甚是同情。
今天她看到金蟬所受之傷,朝廷又是那樣對他,不由地對安帝極是不滿。她也清楚安帝對她垂涎已久,她隻是借太後庇護才得以保全。如果太後之病是好不了,那自己一個弱女子,同不同意,又能有什麽分別,想到這裏,她低聲問道:“這可是大將軍之意嗎?”
蔡倫搖了搖頭,道:“大將軍一心隻在為太後治病,從無他想,這隻是老奴旁觀者清,為姑娘著想,才出此言相勸。姑娘迴去好好考慮一下為是。”
玉蘭輕輕一歎,心中又輕鬆了一些,於是轉過話頭,有些自言自語地道:“也不知金蟬現在怎麽樣了?”
蔡倫聽了奇道:“姑娘還不知道嗎?那小和尚,已圓寂了。”
“什麽?你說什麽?是金蟬小師父嗎?”玉蘭聞聽大驚,身形一晃,險些摔倒,忙定了定身子,又顫聲問道。
“唉!可不是他!原來沒人與姑娘說起啊!那小和尚自為太後獻了金丹之後,被抬出宮去,過了一會便死了。也真是太後洪福齊天啊,若是晚點,上那裏找這麽一個打生下來就沒吃過母乳和葷腥的人啊!哎!要不是他不求賞,求太後造紙,我估計到現在還造不出這麽好的紙來呢!”
聽到這裏,玉蘭隻覺得天旋地暗,渾身沒有一點力氣。蔡倫見她臉色蒼白,身子顫抖,上前扶道:“姑娘穿得少,莫被夜風吹著著涼,有些事,姑娘還是得空與大將軍說吧。現在快迴去休息吧。”
玉蘭強打精神,搖了搖頭,忽然想起一事,對蔡倫道:“蔡公公,我記得太後未得病前那晚,曾與我說要好好獎勵一下金蟬,不但說要將你呈的那些紙賞給他,還要賞那小和尚一萬兩白銀。但是,但是現在他沒了,我、我想求蔡公公一事。”
“姑娘,你有何事,但說就是,老奴能做到的,一定去做。”
“多謝蔡公公了。我想求公公,用新製的紙,做成銅錢的樣子,有機會與金蟬小師父墳前燒了,也算是迴複太後的心願。”說到這裏,玉蘭再也忍不住,兩行珠淚,已是悄然流過臉龐。
“這有何難,老奴明日就去辦。不過,姑娘……”,說到這裏,蔡倫向四外看看,悄聲動道,“人各有命,姑娘不要太過失態為好。夜風太冷,還是請姑娘和老奴迴殿中吧。”
玉蘭聽了,點點頭,任由蔡倫將她送迴住處,等眾人離開,她躺在床上,手中攥著那個龜甲殘片,想起金蟬的不幸,不由地珠淚橫流,一夜未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