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負債整合 桃園借錢 桃園借現金 桃園快速撥款 桃園小額借貸 桃園借錢管道 桃園代書借款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團購 團購電商 團購主 享樂 享樂購 TZ娛樂城 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第119章陰陽五行之道


    張道陵苦思不得其解,站的乏了,又坐到凳上,將竹簡放在桌上,想邊坐邊思索。那知竹簡一放桌上,那石桌竟然也發出柔和的白光,將竹簡上麵映得斑駁起來。


    張道陵一驚,忙拿起竹簡,石桌一下子就失去了光芒,竹簡上也如舊,空無一字。他試著將竹簡平鋪在桌子上麵。石桌竟然又和剛才一樣,發出柔和的光來,光線透過竹簡,原本空無一字的竹簡上麵,一下子布滿了字。


    張道陵大喜過望,當下低下頭來細看,這竹簡上封麵第一片上寫有《鄒子》兩個字。


    張道陵見之驚,心道據史記記載,“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是以重於齊,被齊宣王賜為上大夫,齊閔王繼位後,自稱東帝,齊滅宋後,齊王益發驕暴,竟發展到要“為天子”的地步,齊國國內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恰在此時,燕昭王招賢納士,為郭隗修築宮殿以師禮待之,以此作為尊賢榜樣。鄒衍離齊入燕,昭王聞鄒衍前來,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鄒衍其人言行自成一家,被人稱為鄒子。


    另據前漢劉向《方士傳》中言:鄒衍在燕,燕有穀,地美而寒,不生五轂。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觳生,今名黍穀。燕昭王死後,由惠王繼位。惠王與昭王不同,對於先朝舊臣並不那麽信任,這時燕齊局勢逆轉,加之鄒衍又是齊人,故聽信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由此可見,鄒子實仍仙人也。然而其陰陽之術,書中並未提及,今日有幸得睹此書,讀之必有益處。


    當下他一片片細看,見《鄒子》裏麵著重敘述了陰陽五行學說,並由“五行”提出了“五德終始”說,並以此闡釋時勢演變和曆史興衰,以五行相生相克來論證朝代的更替都是五德更替,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相互代替的結果。


    張道陵沒想到竟有此說,不由地又是好奇,又疑惑,再向下讀,見簡中寫道:太昊伏羲氏為木德,炎帝神農氏為火德,皇帝軒轅氏為土德,少昊金天氏為金德,顓頊高陽氏為水德;帝嚳高辛氏為木德,帝堯陶唐氏為火德,帝舜有虞氏為土德,伯禹夏後氏為金德,殷商為水德;西周朝為木德,到了東周時,張道陵讀到此處,心想鄒子仍是戰國人,不知有秦,無論兩漢。不過按照此說,夏朝為金,商為夏朝所屬,金生水,商則為水,周為商朝所屬,水生木,故周則為木,到了春秋時期,諸侯爭地稱霸,是為土德,戰國時期則七雄並立,兵戈最多,是為金德。秦最終滅六國而一統天下,是為水德。漢取秦代之,則為木德了?


    張道陵讀到此處,心想:“咦!不對,漢非秦之屬國,按五行相生相克之說,土克水,則就為土德了。”


    他越想自己的分析越是在理,當下又想到,前漢為土德,但到了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那新朝便應是木德了,光武帝劉秀光複漢室之後,當今朝廷必是金德了。


    他想到這裏,不禁出了會神,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合理,當下又向下讀去,見竹簡中將“陰陽”和“五行”並稱,竟然是一種前所未聞的理念。不由地揣摩道:《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而《易經》《係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所謂“五行”,在《尚書·洪範》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如此看來,陰陽為萬物之本,五行則為萬物變化之源了。


    對了,記得自己曾在術字門中讀壁上所刻的黃帝內經中曾讀過這樣一段,“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當時不懂其中之意,隻是硬記下來,如今兩者對照,種種不解竟然有所開悟。


    張道陵越讀越是興奮,不知不覺已是全身心讀了進去,等讀到最後,終於明白,陰陽二字,非是對立,而是以五行之術相互交替,輪轉循環”,自己之前以為“陰陽相互對立”,仍是依事物表麵現象所得,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天為陽,地為陰;乃至男女、水火、風雨、雌雄。


    今日讀後才明白所謂“陰陽消長”的實質不是“此消彼長”,而是“陰陽”各自在一定時限內的“自身消長”。即:春夏是“陽生至盛極”的階段;秋冬是“陰生至盛極”的階段。日夜一周、月躔二十八星宿、精行四時、雲氣西行、水泉東流、等等均是五行之變,終而複始,極則複反”的循環規律。


    而“五行”也並不是自己以前以為的“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具體物質,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今日讀了此書,方知“天人相應”之事,方曉得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髒”為基本框架,把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如下:


    凡具有清靜、收殺特性的屬於“金”。凡具有生發、柔和特性的屬於“木”。


    凡具有寒冷、滋潤、閉藏特性的屬於“水”。凡具有陽熱、上炎特性的屬於“火”。


    凡具有長養、發肓特性的屬於“土”。


    自己今日得讀此書,悟透此點,此後自己修行悟道,大有裨益。他讀完此竹簡,恭恭敬敬地將竹簡合上,跪倒在地,對著竹簡拜了三拜,這才將竹簡放歸原處後,他仍坐在地上,癡癡出神。


    又過了小半天,他肚中微餓,方這才從興奮中迴過神來,他吃了些鬆子,這才來到書架前,看著滿架竹簡,心知隨便一冊,都不同凡響,


    想到這裏,他沒有猶豫,直接抽出了緊挨著《鄒子》的一冊竹簡,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桌上,打開一看,首頁赫然兩個字:“歸藏”。


    張道陵一見,先是一怔,然後又是一驚,最後竟然狂喜起身作舞,歡唿雀躍一番,這才重新入坐,看這部竹簡。口中猶喃喃自語道:我曾在《周禮·春官》看到過,“上古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這三個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但都是由八個經卦重疊出的六十四卦組成的”。相傳《連山》為盤古開天地後伏羲所創,《歸藏》為黃帝所創,《周易》則是周文王所作。可惜《連山》《歸藏》均已失傳,我隻讀過《周易》。想不到今日在此得見《歸藏》,估計《連山》也必在書架當中。


    想到這裏,算了算時間,心想自己在屋中已待了一日了,再過二日,須得出去,去看金蟬和龍兒他們,也不知他們現在情況如何。此屋中奇書太多,自己若是如方才那樣一看就癡迷進去,時間上可就來不及了。


    他當下靜下心來,複又坐迴桌旁看那冊《歸藏》,準備先記下來再說。


    可當他打開竹簡細看時,卻被一開始的內容弄蒙了。但見裏麵開頭便寫道:“寡曰:不仁者夏後啟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淵……”。不由地心想,我讀周易,第一卦便是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看到這裏,張道陵心道,我所學的算卦之術,便是從《周易》中得來。可這《歸藏》之中,竟然是先從夏啟說起,真是怪也。”但張道陵心知時間緊迫,先不推敲,而是先將竹簡快速瀏覽了一遍,發現《歸藏》的卦名與《周易》大有不同,如《歸藏》中的馬徒、分、林禍、熒惑、欽、岑醉,在《周易》中,分別為隨、豫、臨、賁、鹹、既濟。六十四卦內容也有所增益和改變。其中有三卷中,是以天幹地支納音配卦爻占斷吉兇,更讓人不明白的是,《歸藏易》中,竟是將其歌列八卦之名為地、木、風、火、水、山、金、天。二者八卦圖相對照,《周易》中,卦序是按逆時針“乾-兌-離-震-坤-艮-坎-巽的位序來排列的,而《歸藏易》卦畫中,則是按逆時針““天-金-山-水-為--風-木-地位序來排列的。


    再看《歸藏易》中,第一卦便是“初輿(坤)、初乾、初離、初北(坎)、初兌、初良、初盆(震)、初災(巽)”竟是以坤卦為首,再向下看,卻有一小注曰:此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


    張道陵越看越是不解,分析道:按周易六十四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而在歸藏易中,卻是:北方乾水,西北方兌水,西方離木,西南方震木,東南方坤金,東方艮金,東北方坎火,北方巽火。這與張道陵所熟知的八卦在卦序上完全不同,在萬物的取象上更是要比周易繁瑣,一時讓張道陵不知所措。


    張道陵性子中向來不服輸,何況此時麵對的又是自己喜愛的八卦推演之術,看著《歸藏易》,他又不知不覺間著了迷,忘了本打算隻是先記下來再說的初衷。


    張道陵沉迷於書中,直到腹中又餓,方醒過神來,心想我還有諸多事要做,估計我在這“流”字門中待了也有三日了,這書架上雖是寶書無數,但我已與金蟬他們約好三日在穀中與龍兒相見,看來隻能忍痛割愛了。張道陵於是將《歸藏易》放歸原位,見旁邊還有一極薄的絹本,心想這本內容必少,我且再看上一看。但見上麵有如下字句:


    天凡事空虛,然利於行動。若問功名,宜於晴朗之日。此舉一端,變化由人


    地凡事有成,但嫌其遲。家宅田禾利


    日實也。完全而不虧,但利於春冬曉;□若夏與晚,不足取也


    月缺也。時有圓缺,然事之有根。上弦利,下弦不利也


    星多也。多而閃,忽隱忽現,與人一一相應


    金世之寶,人之累。久煉則良


    木春旺秋衰。人之所依


    水流通無住,獨不利於冬


    土人之歸,為萬物之母,事事有基,但遲滯不能速就


    火日中則晦,耀夜有玏;逢水則衰,得木則旺


    風因日而生,遇水而興,遇土而止


    人萬物之靈,秉萬物之長,凡事有因有果,可成可敗,隻在人心


    張道陵將此看完,更是糊塗,當下一一用心記了,將屋中收拾了一番,在書架前拜謝後,這才尋出去之路。


    他已在“術”字門出去過,有了經驗,果然又從屋中北麵牆上尋到一道縫,打開石壁,進入洞中,走了一番,就見到當初的那扇心形石門,張道陵輕輕打開石門,走了出去,複又迴到仙穀中,但覺著一股帶著花果香的清風迎麵吹來,不由生出一種再世為人之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度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佳言雋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佳言雋語並收藏百度西遊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