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漢宮多少春秋
玉蘭笑著點點頭,又道:“之前我一直擔心說起皇宮之事,怕引起金蟬大哥傷心。但是通過這一段的觀察,金蟬大哥修為高深,對此並不諱言。那我也就再補充下。”說著,她長歎一聲,“張大哥,你聽過金屋藏嬌嗎?”
“金屋藏嬌?我不清楚。”張道陵搖了搖頭迴道。
“這仍是宮中秘事。當年漢景帝生有十四子,因皇後無子,漢景帝選擇了立他和栗姬生的大兒子劉榮為太子。劉啟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後,就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公主屢次給劉啟進獻美女,導致自己被分寵而心生不滿,便婉言拒絕這樁婚事。劉嫖為此十分惱火。得知這件事後,很有心計的漢景帝的妃子王夫人於是趁機派人奉承長公主。有一次長公主迴到未央宮,漢武帝已經四歲,長公主把他抱在膝上問:‘想不想娶媳婦?’漢武帝迴答說:‘想。’長公主就指著在旁侍侯的一百多人問:‘要哪一位?’漢武帝說:‘都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女兒陳阿嬌問:‘阿嬌合適嗎?’漢武帝笑著說:‘好啊,如果能得阿嬌做妻子,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
長公主聞聽大喜,便和王夫人暗中訂下漢武帝和長公主劉嫖女兒陳阿嬌的婚事,此後,劉嫖就不遺餘力地在漢景帝劉啟麵前稱讚漢武帝,劉啟也認為漢武帝德才兼備,所以對他格外寵愛。
在長公主劉嫖的中傷下,景帝也開始不再寵愛栗姬,有次景帝生病時曾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後,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栗姬當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劉啟,反而口出惡言。景帝對栗姬更加失望。
王夫人見了,知道機會來了,於是暗地裏派人催促大臣們提議冊封栗姬為皇後。大行令上書奏事,有一句話寫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現在太子(劉榮)母親的稱號應當是皇後。景帝大怒,說:‘這件事是你應當說的嗎!”就下詔殺掉大行令,又廢了太子劉榮,改封劉榮為臨江王。在前元六年農曆九月,景帝廢黜皇後薄皇後。前元七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夫人王娡被立為皇後,同月丁巳日,漢武帝被立為太子。”
“啊!”眾人聽了,無不為宮中你死我活般的爭鬥而感到難以置信。龍兒聽得入神,繼續追問道,“玉蘭,那位栗姬呢,後來怎麽樣了?”
玉蘭歎氣道:“哎,栗姬因兒子的太子之位被廢,悲憤交加,最後憂懼而死。景帝知道後,也有些難受,命將其入陵陪葬。景帝的陽陵以北隻有兩座陪葬墓。一為王皇後墓,另一即栗姬墓。這也算是景帝對栗姬的另一種安慰吧!”
“哎,真是可憐,人都死了,埋那有什麽用。”龍兒歎道,“說起來,她若是一直年輕貌美的話,恐怕縱是長公主,也無法造謠生事的。”
“是啊!龍兒,你涉世不深,不知道在宮中,那些妃子宮娥們,為了能討到皇帝的歡心,所采取的種種手段啊!哎,不說了,一想我就惡心。”玉蘭道。
“玉蘭姐姐,那武帝呢,他當上皇帝後,真給長公主的女兒蓋金屋子了嗎?”小黑在一旁好奇地問道。
“噢,他沒有蓋真正的金屋子,那得多少黃金啊!不過他繼位後,就立太子妃陳阿嬌為皇後。這皇後的位子,是多少金子也買不來的啊!長公主的心願,終於實現了。隻可惜長公主機關算盡,自以為讓她的女兒當上皇後,就能永享榮華富貴,卻不知是將女兒推上了另一條不歸路。說起來,若是陳阿嬌嫁給漢武帝,而是嫁給一個尋常百姓的話,縱是不能享有富貴,便能夫妻恩愛一生,豈不更好。”
張道陵聽了讚道:“玉蘭所說極是,隻可惜這麽淺顯的道理,很多人縱是到死,也參不透啊!”
小黑聽了,嗔道:“張大哥,你別老打岔了。玉蘭姐,那阿嬌又怎麽啦?”
“哎,一開始武帝對阿嬌當真不錯,讓她當了皇後,為後宮之主,而且對她恩崇無比。可是陳皇後也和景帝的薄皇後一樣,自打嫁給武帝成為太子妃,再到當上皇後,卻是始終沒有生子。因為一直沒有孩子,少年天子漢武帝漢武帝的皇位岌岌可危,祖母竇老太後甚至想要他立淮南王劉安做皇太叔,對了,就是發明豆腐的那位。幸虧他沒當上皇帝,否則我們現在就沒有豆腐吃了,劉安要是做上皇帝,估計就顧不得做豆腐了。”
眾人聽了,無不大笑。小黑奇道:“那武帝怎麽辦呢?”
玉蘭臉上一紅,低聲道:“因為子嗣是大事,所以縱然是皇後陳阿嬌管得再嚴,漢武帝還是開始寵幸其他妃子。陳皇後的母親長公主為此,多次在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麵前抱怨說:‘皇帝沒有我就不能即位,過後竟冷落了我的女兒,怎麽這樣不自愛而忘了呢!’
平陽公主解釋道:‘是皇後無子的緣故。”於是,長公主為陳皇後遍尋名醫,求醫所費有九千萬之多,然而終未能生子。
陳阿嬌自恃有功於皇上,驕橫高傲。見武帝寵幸別的妃子,非常氣憤,除了哭鬧,還暗中收拾那些被武帝寵幸的妃子們。但是在宮中,這些事又怎能瞞得了皇帝,這些讓漢武帝很不高興,逐漸疏遠了陳皇後。為了重新獲得漢武帝的寵幸,陳皇後曾用重金約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呈給漢武帝看。漢武帝看了以後,深為感動,陳皇後重新受寵。但是,這一切,在武帝遇到了衛子夫後,全都改變了。”
“衛子夫?她是什麽人?”龍兒和小黑同時問道。
“她,是太後最為欣賞的人。太後常歎,可惜不能與她同在宮中,否則太後也不會吃那麽多苦頭。”
“玉蘭姐姐,那你快點說啊!”
玉蘭見小黑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微微一笑,望了眼金蟬,這才繼續道:“衛子夫出生於漢景帝年間,身世寒微。衛子夫年少時被送往平陽侯家教習歌舞,遂為平陽侯府歌女。漢武帝建元二年,十八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災。迴宮時順路去平陽侯府邸看望當時嫁給平陽侯的大姐平陽公主。因武帝與陳皇後結婚已有數年,卻依然沒有子嗣。平陽公主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便效仿姑姑長公主,在自己丈夫的封地出身良好的美女,選來之後,先養在自己的府中加以訓練,進行詩詞歌賦,歌舞禮儀方麵的培訓,然後就等著找機會獻給漢武帝。
武帝這次不請自來,平陽公主自是喜出望外,她在宴席上將自己精心培訓過的十餘名美女喚出來跳舞助興,但是這些女子卻難入武帝之眼。平陽公主無奈之下,隻得讓眾美女退下,讓出身低賤的歌女們出場獻唱,衛子夫也在其中。
想不到武帝竟然一眼便看中了衛子夫。平陽公主因此奏請將子夫送入宮中,武帝欣然答應。還賜給了平陽公主黃金千金。臨別上車之時,平陽公主親撫著衛子夫的背說:‘若富貴,勿相忘。’
等武帝帶衛子夫迴到宮中,皇後已得知了消息,於是憤而不平,責武帝貪圖享樂,寵幸歌伎。武帝自知理虧,隻得一味忍讓。而長公主聞訊後,也跑到武帝母親王太後前興師問罪,王太後也是一個勁兒替兒子給長公主陪不是,好說歹說才讓長公主消了氣。”
龍兒聽了不解道:“啊!漢武帝那麽厲害,沒想到竟然這麽懼內啊!”
小黑則道:“那當初是長公主幫的忙,漢武帝才當下皇帝的,現在武帝又看上衛子夫了,人家自然要找來打架了。自己理虧,怕人家了。”
玉蘭聽了,淡淡地一笑,對她們道:“不全是為此。要知道武帝仍是一國之尊,性格又孤傲自大,長公主雖是為自己登上皇位,出過大力,但現在是此一時,彼一時了。其實武帝怕的不是長公主和陳皇後,而是他在位剛兩年,羽翼未滿,當時的朝政大權,還把持在他奶奶太皇太後手中。你們想,漢武帝是排名第十的皇子,突然越過前麵那麽多人,當了皇帝,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最主要的是,至今武帝膝下無子,這對於看重皇家血統傳承的太皇太後來說,比什麽都重要。若是有人借此發難,鼓動太皇太後,廢了武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哦,我知道了,這就跟現在的那個皇帝小兒似的。他見娘生病了,就為所欲為,等娘現在病好了,他又變老實了。用我們耗子的話說,就是藏起尾巴裝人了,生怕娘廢了他。”
大家聽小黑直言無忌,麵麵相覷,玉蘭隻得苦笑道:“是有相同之處。但武帝是太皇太後的親孫子,二者有血緣關係。可是當今皇帝並非太後所生,太後之心,隻是為了天下蒼生,能有個好皇帝,好擔起這天下重任。所以她也隻能在這些劉姓皇子皇孫中,選一位而立了。”
張道陵聽了笑道:“玉蘭,照你這樣說,那衛子夫是要有苦頭吃了。”
“不錯。漢武帝被王太後教誨了一頓後,也深知自己的魯莽,他為了自己的江山,便又拿出他當年金屋藏嬌的勁頭,哄好了陳皇後,還將衛子夫棄作宮役,再也不理會她。
衛子夫沒有了武帝的寵幸,一下子從雲端掉到了地上。從此她作為新來的宮役,又是皇後所不喜歡的人,在宮中處於最低層,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活。
可是就算這樣,陳皇後也不放心。她自打衛子夫一事後,對宮中的長得好看一點的年輕宮女們,都心生厭煩,生怕有一天她們會被武帝看上,從而和自己爭寵。於是她便借口宮中宮女太多,人浮於事。為了勤儉為天下示範,特意從後宮開始,除了太皇太後和皇太後身邊的人外,其餘的宮女,能減則減,並親自擬定了遣散名單,當然,衛子夫也在其中。
本來後宮中的事,一向由皇後作主,是用不著皇帝漢武帝親自過問的。武帝也是個好色之君,當聽說宮中的女子要遣散時,他生怕喜愛的美女都被遣散,於是要來了遣散名單過目。當他看到名單上的衛子夫時,終於想起了這個在姐姐家被自己一眼看上的美麗女子,這個已經被他扔在宮中已經一年多的可憐女子。於是便命人將衛子夫偷偷帶來,等漢武帝見到衛子夫,看到她憔悴樣子,便將她偷偷安置在上林苑居住,時常前去相會。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衛子夫,衛子夫。”說到這裏,玉蘭臉紅了,說不下去了。
“哦,衛子夫能夠苦盡甘來,必是懷孕了。”張道陵接口道。
“嗯。”玉蘭紅著臉應道,又忙說道,“自此,漢武帝對衛子夫更加寵愛,他為了保護衛子夫和他那未出世的孩子,便將衛子夫藏進了自己的寢宮。陳皇後知道後,雖是氣惱無比,再次和漢武帝大吵大鬧,但漢武帝卻再不肯拋棄衛子夫了。
長公主聞訊後,就決定殺衛子夫的家人泄恨,她先是找上了衛子夫的大哥衛青。那時的衛青在上林苑的建章宮充役。長公主派人把衛青逮來了,卻又被衛青的同事兼好友公孫敖救走了,還將此事報告了漢武帝。
武帝聞訊大怒,幹脆正式冊立衛子夫為‘夫人’,升衛青為侍中。長公主和陳皇後沒想到成了這個局麵,更是生氣。可是,她們再生氣沒用,過了沒多久,衛子夫就為漢武帝產下一女,因此更受恩寵。
心高氣傲的陳皇後無計可施,便處處尋滋生事,找手下人出氣,事情傳到武帝耳中,武帝對她更是嫌棄。陳皇後將這一切都歸根於衛子夫身上,於是轉而乞靈於巫術,想用巫蠱之術咒衛子夫。但事情被察覺後,武帝非常憤怒,便派禦史大夫張歐負責此案。張歐的下屬侍禦史張湯深入案件,追查出陳皇後暗中施巫蠱之邪術,屬大逆無道之罪。至此,為皇後十一年之久的陳阿嬌重蹈的栗姬覆轍,她於於秋七月乙巳日被廢,退居遠郊離宮,死後被以妃禮下葬,葬於霸陵邑境內郎官亭的東麵。從這點來說,陳皇後還比不上栗姬呢!”
“啊!想不到陳皇後的下場這麽慘!這個武帝,可真是不夠意思。要是沒有人家,他能當下皇帝嗎?”龍兒憤憤不平地道。
“哎!世人俱求名利,殊不知名利二字,亦會害人害已。長公主身為皇族,又嫁與堂邑侯,可還不知足,用盡法子,讓女兒當了皇後,一時也是風光無二。但萬事盛極必反,身居高位,不知上報皇恩,下濟民苦,反而為求名利,不擇手段,能得逞一時,卻不能一世。長公主如此行事,必然也影響到自己的子女,行事也和她一樣,最終導致大禍來臨,這又是何苦呢。”玉蘭說到這裏,感歎道。
張道陵聽了,點頭讚道:“玉蘭所說,大有哲理,深合我心。實不相瞞,我也是看透了官場之中的爾虞我詐,這才辭官修道的。”
龍兒問道:“張大哥,那個時候宮中人怎麽都愛用這個巫蠱之術啊?這個法術不是很難學的嗎?”
“此術據我查據,仍是當時的術士們所用。”
“術士,是幹什麽的?”龍兒問道。
“就是和天公真人他們差不多,但一般以煉丹、製符為主。據傳,自黃帝從赤鬆子成仙之後,後世人為求長生不老,也想製得仙丹,就有了術士之流。隻可惜他們雖也信奉黃老之說,但隻知煉丹度已,不知修行度人,往往會走了歧途。但是因為他們確實會一些法術,是以曆代帝王,為求長生不死,常常聽信術士之言。這巫蠱之術,便也是被一些居心不良這的術士傳出來的。”
“我看這些術士,沒什麽好人。”小黑想起人公真人對她的事情,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也不能全部否定。隻是修行之法有千萬種,關鍵還是看修行人的心,隻有身心順理,唯道是從,方能求得正果。不過我看金蟬所行的佛教,有佛、經、僧三寶。這佛教雖是自天竺傳來,但有經可學,有製可守,當真值得中土修行之人學習。鑒於此,我想等我參悟明白了,也要好好地宣傳下修道之理,一來勸人向善,二來也可避免人誤入歧途。”
金蟬聽了讚道:“阿彌陀佛,張大哥,你有此想,就如佛祖釋迦牟尼一樣的想法。”
“哎,我哪裏能和佛祖相比。不過我道家中,有太上老君為道祖,但他老人家,傳世之作,隻有一部《道德經》,但是如何修行,還要靠自悟。我的想法,不過是宣揚自己悟得的道法。至於如何行之,還要先自己真正悟得後再說了。”
玉蘭聽了,笑道:“張大哥,等你悟得了,開堂授道的話,可要收我這個徒弟啊!”
張道陵聽了撓撓頭,道:“玉蘭姑娘,天資聰穎,還用得我教。等我悟得一些心法後,就寫給你,請你指點,咱們共同進步。不過玉蘭姑娘,我看你年紀輕輕,雖是喜愛佛經道法,但是現在就將這大好年華,放在清修苦行上,也未免可惜了。”
“張大哥,實不相瞞,我自打入宮服侍太後,深感這宮中人,為了權利二字,爾虞我詐。尤其是當了解曆朝的宮中諸事後,深感富貴無常,人生苦多。若是有一日,能脫得凡世,和大家同心修行,當真是求之不得了。”
張道陵聽了,隻得點頭道:“好好,玉蘭姑娘既有此心,自當有緣的。”
金蟬和龍兒聽張道陵和玉蘭說起修行之事,心中各有所思,一時間,竟然無人說話,現場陷入一片沉寂當中。
(本章完)
玉蘭笑著點點頭,又道:“之前我一直擔心說起皇宮之事,怕引起金蟬大哥傷心。但是通過這一段的觀察,金蟬大哥修為高深,對此並不諱言。那我也就再補充下。”說著,她長歎一聲,“張大哥,你聽過金屋藏嬌嗎?”
“金屋藏嬌?我不清楚。”張道陵搖了搖頭迴道。
“這仍是宮中秘事。當年漢景帝生有十四子,因皇後無子,漢景帝選擇了立他和栗姬生的大兒子劉榮為太子。劉啟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後,就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公主屢次給劉啟進獻美女,導致自己被分寵而心生不滿,便婉言拒絕這樁婚事。劉嫖為此十分惱火。得知這件事後,很有心計的漢景帝的妃子王夫人於是趁機派人奉承長公主。有一次長公主迴到未央宮,漢武帝已經四歲,長公主把他抱在膝上問:‘想不想娶媳婦?’漢武帝迴答說:‘想。’長公主就指著在旁侍侯的一百多人問:‘要哪一位?’漢武帝說:‘都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女兒陳阿嬌問:‘阿嬌合適嗎?’漢武帝笑著說:‘好啊,如果能得阿嬌做妻子,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
長公主聞聽大喜,便和王夫人暗中訂下漢武帝和長公主劉嫖女兒陳阿嬌的婚事,此後,劉嫖就不遺餘力地在漢景帝劉啟麵前稱讚漢武帝,劉啟也認為漢武帝德才兼備,所以對他格外寵愛。
在長公主劉嫖的中傷下,景帝也開始不再寵愛栗姬,有次景帝生病時曾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後,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栗姬當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劉啟,反而口出惡言。景帝對栗姬更加失望。
王夫人見了,知道機會來了,於是暗地裏派人催促大臣們提議冊封栗姬為皇後。大行令上書奏事,有一句話寫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現在太子(劉榮)母親的稱號應當是皇後。景帝大怒,說:‘這件事是你應當說的嗎!”就下詔殺掉大行令,又廢了太子劉榮,改封劉榮為臨江王。在前元六年農曆九月,景帝廢黜皇後薄皇後。前元七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夫人王娡被立為皇後,同月丁巳日,漢武帝被立為太子。”
“啊!”眾人聽了,無不為宮中你死我活般的爭鬥而感到難以置信。龍兒聽得入神,繼續追問道,“玉蘭,那位栗姬呢,後來怎麽樣了?”
玉蘭歎氣道:“哎,栗姬因兒子的太子之位被廢,悲憤交加,最後憂懼而死。景帝知道後,也有些難受,命將其入陵陪葬。景帝的陽陵以北隻有兩座陪葬墓。一為王皇後墓,另一即栗姬墓。這也算是景帝對栗姬的另一種安慰吧!”
“哎,真是可憐,人都死了,埋那有什麽用。”龍兒歎道,“說起來,她若是一直年輕貌美的話,恐怕縱是長公主,也無法造謠生事的。”
“是啊!龍兒,你涉世不深,不知道在宮中,那些妃子宮娥們,為了能討到皇帝的歡心,所采取的種種手段啊!哎,不說了,一想我就惡心。”玉蘭道。
“玉蘭姐姐,那武帝呢,他當上皇帝後,真給長公主的女兒蓋金屋子了嗎?”小黑在一旁好奇地問道。
“噢,他沒有蓋真正的金屋子,那得多少黃金啊!不過他繼位後,就立太子妃陳阿嬌為皇後。這皇後的位子,是多少金子也買不來的啊!長公主的心願,終於實現了。隻可惜長公主機關算盡,自以為讓她的女兒當上皇後,就能永享榮華富貴,卻不知是將女兒推上了另一條不歸路。說起來,若是陳阿嬌嫁給漢武帝,而是嫁給一個尋常百姓的話,縱是不能享有富貴,便能夫妻恩愛一生,豈不更好。”
張道陵聽了讚道:“玉蘭所說極是,隻可惜這麽淺顯的道理,很多人縱是到死,也參不透啊!”
小黑聽了,嗔道:“張大哥,你別老打岔了。玉蘭姐,那阿嬌又怎麽啦?”
“哎,一開始武帝對阿嬌當真不錯,讓她當了皇後,為後宮之主,而且對她恩崇無比。可是陳皇後也和景帝的薄皇後一樣,自打嫁給武帝成為太子妃,再到當上皇後,卻是始終沒有生子。因為一直沒有孩子,少年天子漢武帝漢武帝的皇位岌岌可危,祖母竇老太後甚至想要他立淮南王劉安做皇太叔,對了,就是發明豆腐的那位。幸虧他沒當上皇帝,否則我們現在就沒有豆腐吃了,劉安要是做上皇帝,估計就顧不得做豆腐了。”
眾人聽了,無不大笑。小黑奇道:“那武帝怎麽辦呢?”
玉蘭臉上一紅,低聲道:“因為子嗣是大事,所以縱然是皇後陳阿嬌管得再嚴,漢武帝還是開始寵幸其他妃子。陳皇後的母親長公主為此,多次在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麵前抱怨說:‘皇帝沒有我就不能即位,過後竟冷落了我的女兒,怎麽這樣不自愛而忘了呢!’
平陽公主解釋道:‘是皇後無子的緣故。”於是,長公主為陳皇後遍尋名醫,求醫所費有九千萬之多,然而終未能生子。
陳阿嬌自恃有功於皇上,驕橫高傲。見武帝寵幸別的妃子,非常氣憤,除了哭鬧,還暗中收拾那些被武帝寵幸的妃子們。但是在宮中,這些事又怎能瞞得了皇帝,這些讓漢武帝很不高興,逐漸疏遠了陳皇後。為了重新獲得漢武帝的寵幸,陳皇後曾用重金約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呈給漢武帝看。漢武帝看了以後,深為感動,陳皇後重新受寵。但是,這一切,在武帝遇到了衛子夫後,全都改變了。”
“衛子夫?她是什麽人?”龍兒和小黑同時問道。
“她,是太後最為欣賞的人。太後常歎,可惜不能與她同在宮中,否則太後也不會吃那麽多苦頭。”
“玉蘭姐姐,那你快點說啊!”
玉蘭見小黑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微微一笑,望了眼金蟬,這才繼續道:“衛子夫出生於漢景帝年間,身世寒微。衛子夫年少時被送往平陽侯家教習歌舞,遂為平陽侯府歌女。漢武帝建元二年,十八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災。迴宮時順路去平陽侯府邸看望當時嫁給平陽侯的大姐平陽公主。因武帝與陳皇後結婚已有數年,卻依然沒有子嗣。平陽公主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便效仿姑姑長公主,在自己丈夫的封地出身良好的美女,選來之後,先養在自己的府中加以訓練,進行詩詞歌賦,歌舞禮儀方麵的培訓,然後就等著找機會獻給漢武帝。
武帝這次不請自來,平陽公主自是喜出望外,她在宴席上將自己精心培訓過的十餘名美女喚出來跳舞助興,但是這些女子卻難入武帝之眼。平陽公主無奈之下,隻得讓眾美女退下,讓出身低賤的歌女們出場獻唱,衛子夫也在其中。
想不到武帝竟然一眼便看中了衛子夫。平陽公主因此奏請將子夫送入宮中,武帝欣然答應。還賜給了平陽公主黃金千金。臨別上車之時,平陽公主親撫著衛子夫的背說:‘若富貴,勿相忘。’
等武帝帶衛子夫迴到宮中,皇後已得知了消息,於是憤而不平,責武帝貪圖享樂,寵幸歌伎。武帝自知理虧,隻得一味忍讓。而長公主聞訊後,也跑到武帝母親王太後前興師問罪,王太後也是一個勁兒替兒子給長公主陪不是,好說歹說才讓長公主消了氣。”
龍兒聽了不解道:“啊!漢武帝那麽厲害,沒想到竟然這麽懼內啊!”
小黑則道:“那當初是長公主幫的忙,漢武帝才當下皇帝的,現在武帝又看上衛子夫了,人家自然要找來打架了。自己理虧,怕人家了。”
玉蘭聽了,淡淡地一笑,對她們道:“不全是為此。要知道武帝仍是一國之尊,性格又孤傲自大,長公主雖是為自己登上皇位,出過大力,但現在是此一時,彼一時了。其實武帝怕的不是長公主和陳皇後,而是他在位剛兩年,羽翼未滿,當時的朝政大權,還把持在他奶奶太皇太後手中。你們想,漢武帝是排名第十的皇子,突然越過前麵那麽多人,當了皇帝,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最主要的是,至今武帝膝下無子,這對於看重皇家血統傳承的太皇太後來說,比什麽都重要。若是有人借此發難,鼓動太皇太後,廢了武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哦,我知道了,這就跟現在的那個皇帝小兒似的。他見娘生病了,就為所欲為,等娘現在病好了,他又變老實了。用我們耗子的話說,就是藏起尾巴裝人了,生怕娘廢了他。”
大家聽小黑直言無忌,麵麵相覷,玉蘭隻得苦笑道:“是有相同之處。但武帝是太皇太後的親孫子,二者有血緣關係。可是當今皇帝並非太後所生,太後之心,隻是為了天下蒼生,能有個好皇帝,好擔起這天下重任。所以她也隻能在這些劉姓皇子皇孫中,選一位而立了。”
張道陵聽了笑道:“玉蘭,照你這樣說,那衛子夫是要有苦頭吃了。”
“不錯。漢武帝被王太後教誨了一頓後,也深知自己的魯莽,他為了自己的江山,便又拿出他當年金屋藏嬌的勁頭,哄好了陳皇後,還將衛子夫棄作宮役,再也不理會她。
衛子夫沒有了武帝的寵幸,一下子從雲端掉到了地上。從此她作為新來的宮役,又是皇後所不喜歡的人,在宮中處於最低層,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活。
可是就算這樣,陳皇後也不放心。她自打衛子夫一事後,對宮中的長得好看一點的年輕宮女們,都心生厭煩,生怕有一天她們會被武帝看上,從而和自己爭寵。於是她便借口宮中宮女太多,人浮於事。為了勤儉為天下示範,特意從後宮開始,除了太皇太後和皇太後身邊的人外,其餘的宮女,能減則減,並親自擬定了遣散名單,當然,衛子夫也在其中。
本來後宮中的事,一向由皇後作主,是用不著皇帝漢武帝親自過問的。武帝也是個好色之君,當聽說宮中的女子要遣散時,他生怕喜愛的美女都被遣散,於是要來了遣散名單過目。當他看到名單上的衛子夫時,終於想起了這個在姐姐家被自己一眼看上的美麗女子,這個已經被他扔在宮中已經一年多的可憐女子。於是便命人將衛子夫偷偷帶來,等漢武帝見到衛子夫,看到她憔悴樣子,便將她偷偷安置在上林苑居住,時常前去相會。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衛子夫,衛子夫。”說到這裏,玉蘭臉紅了,說不下去了。
“哦,衛子夫能夠苦盡甘來,必是懷孕了。”張道陵接口道。
“嗯。”玉蘭紅著臉應道,又忙說道,“自此,漢武帝對衛子夫更加寵愛,他為了保護衛子夫和他那未出世的孩子,便將衛子夫藏進了自己的寢宮。陳皇後知道後,雖是氣惱無比,再次和漢武帝大吵大鬧,但漢武帝卻再不肯拋棄衛子夫了。
長公主聞訊後,就決定殺衛子夫的家人泄恨,她先是找上了衛子夫的大哥衛青。那時的衛青在上林苑的建章宮充役。長公主派人把衛青逮來了,卻又被衛青的同事兼好友公孫敖救走了,還將此事報告了漢武帝。
武帝聞訊大怒,幹脆正式冊立衛子夫為‘夫人’,升衛青為侍中。長公主和陳皇後沒想到成了這個局麵,更是生氣。可是,她們再生氣沒用,過了沒多久,衛子夫就為漢武帝產下一女,因此更受恩寵。
心高氣傲的陳皇後無計可施,便處處尋滋生事,找手下人出氣,事情傳到武帝耳中,武帝對她更是嫌棄。陳皇後將這一切都歸根於衛子夫身上,於是轉而乞靈於巫術,想用巫蠱之術咒衛子夫。但事情被察覺後,武帝非常憤怒,便派禦史大夫張歐負責此案。張歐的下屬侍禦史張湯深入案件,追查出陳皇後暗中施巫蠱之邪術,屬大逆無道之罪。至此,為皇後十一年之久的陳阿嬌重蹈的栗姬覆轍,她於於秋七月乙巳日被廢,退居遠郊離宮,死後被以妃禮下葬,葬於霸陵邑境內郎官亭的東麵。從這點來說,陳皇後還比不上栗姬呢!”
“啊!想不到陳皇後的下場這麽慘!這個武帝,可真是不夠意思。要是沒有人家,他能當下皇帝嗎?”龍兒憤憤不平地道。
“哎!世人俱求名利,殊不知名利二字,亦會害人害已。長公主身為皇族,又嫁與堂邑侯,可還不知足,用盡法子,讓女兒當了皇後,一時也是風光無二。但萬事盛極必反,身居高位,不知上報皇恩,下濟民苦,反而為求名利,不擇手段,能得逞一時,卻不能一世。長公主如此行事,必然也影響到自己的子女,行事也和她一樣,最終導致大禍來臨,這又是何苦呢。”玉蘭說到這裏,感歎道。
張道陵聽了,點頭讚道:“玉蘭所說,大有哲理,深合我心。實不相瞞,我也是看透了官場之中的爾虞我詐,這才辭官修道的。”
龍兒問道:“張大哥,那個時候宮中人怎麽都愛用這個巫蠱之術啊?這個法術不是很難學的嗎?”
“此術據我查據,仍是當時的術士們所用。”
“術士,是幹什麽的?”龍兒問道。
“就是和天公真人他們差不多,但一般以煉丹、製符為主。據傳,自黃帝從赤鬆子成仙之後,後世人為求長生不老,也想製得仙丹,就有了術士之流。隻可惜他們雖也信奉黃老之說,但隻知煉丹度已,不知修行度人,往往會走了歧途。但是因為他們確實會一些法術,是以曆代帝王,為求長生不死,常常聽信術士之言。這巫蠱之術,便也是被一些居心不良這的術士傳出來的。”
“我看這些術士,沒什麽好人。”小黑想起人公真人對她的事情,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也不能全部否定。隻是修行之法有千萬種,關鍵還是看修行人的心,隻有身心順理,唯道是從,方能求得正果。不過我看金蟬所行的佛教,有佛、經、僧三寶。這佛教雖是自天竺傳來,但有經可學,有製可守,當真值得中土修行之人學習。鑒於此,我想等我參悟明白了,也要好好地宣傳下修道之理,一來勸人向善,二來也可避免人誤入歧途。”
金蟬聽了讚道:“阿彌陀佛,張大哥,你有此想,就如佛祖釋迦牟尼一樣的想法。”
“哎,我哪裏能和佛祖相比。不過我道家中,有太上老君為道祖,但他老人家,傳世之作,隻有一部《道德經》,但是如何修行,還要靠自悟。我的想法,不過是宣揚自己悟得的道法。至於如何行之,還要先自己真正悟得後再說了。”
玉蘭聽了,笑道:“張大哥,等你悟得了,開堂授道的話,可要收我這個徒弟啊!”
張道陵聽了撓撓頭,道:“玉蘭姑娘,天資聰穎,還用得我教。等我悟得一些心法後,就寫給你,請你指點,咱們共同進步。不過玉蘭姑娘,我看你年紀輕輕,雖是喜愛佛經道法,但是現在就將這大好年華,放在清修苦行上,也未免可惜了。”
“張大哥,實不相瞞,我自打入宮服侍太後,深感這宮中人,為了權利二字,爾虞我詐。尤其是當了解曆朝的宮中諸事後,深感富貴無常,人生苦多。若是有一日,能脫得凡世,和大家同心修行,當真是求之不得了。”
張道陵聽了,隻得點頭道:“好好,玉蘭姑娘既有此心,自當有緣的。”
金蟬和龍兒聽張道陵和玉蘭說起修行之事,心中各有所思,一時間,竟然無人說話,現場陷入一片沉寂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