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大饑荒!(2)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31年8月17日,哈爾科夫州,布裏克村。
科瓦爾斯基正在地裏看著那些因為幹旱而變得枯萎的小麥。
作為一名農民,科瓦爾斯基還是非常渴望老天能夠給他可憐的莊稼降雨來挽救收成,但今年天公不作美。
從1831年入春以來,哈爾科夫州以及其他地區都遭遇到了大規模的倒春寒。
因為寒冷的春天導致這些農民在春季播種的時間都很晚,晚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科瓦爾斯基想著隻要熬過了春天等到夏季這些莊稼就能夠收獲,養活他的一家老小。
不過讓科瓦爾斯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哈爾科夫州以及整個烏克蘭地區又遭遇了3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
整整2個半月的時間,哈爾科夫州附近都沒有降水,這些還在茁壯成長的小麥也因為沒有雨水的滋潤而逐漸枯萎。
倘若是在以前,布裏克村的農民們都要想辦法打井或者挖掘水渠從其他的地方引水自救。
但是現在,自從集體農莊推廣後,整個布裏克村生產積極性全都沒了,因為糧食的收成都得交給征糧隊。
除了能夠留下少量的種子以外,大部分的糧食都會被那些兇神惡煞,動不動就要把人送到勞改營的征糧隊士兵給搶走。
科瓦爾斯基之所以想要祈求上帝降水來挽救他的莊稼就是因為他們家今年沒有足夠多的糧食來應付征糧隊。
他聽其他的村民說今年為了繼續建設什麽工廠,他們哈爾科夫地區的糧食征集額度將會繼續的上漲。
而這征糧份額分攤到他們布裏克村每一位村民頭上後,他們每家每戶至少要上繳700公斤的糧食。
這700公斤糧食若是在風調雨順的時候,科瓦爾斯基還可以忍忍給交了,可如今這環境根本無法繳納,他甚至不確定自己的這片莊稼地今年能不能收獲糧食。
因為那麥穗小的簡直可憐,他們一家現在就剩下偷偷藏匿起來的20斤小麥,他和妻子伊萬諾娃每天的口糧就是100克摻雜著木屑的麵包。
“科瓦爾斯基,怎麽樣,地裏還是沒有水嗎?”
“恩!我覺得今年夏季不會再下雨了,9月份征糧隊就要來了,我們恐怕沒有辦法繳納這些糧食了!”
科瓦爾斯基扭頭看向來到田地裏的妻子伊萬諾娃,用他幹裂的嘴唇迴答著妻子的問題。
“上帝!我們要被送到勞改營了,舍甫琴科夫婦一家去年被送到烏拉爾勞改營後已經沒了任何的消息,剛才我出門的時候,隔壁鄰居霍洛瓦丘克家裏傳來了哀嚎聲。”
“霍洛瓦丘克的小兒子被餓死了,村子裏的人沒有人幫助他,大家都在挨餓!”
伊萬諾娃麵帶恐懼的給自己的丈夫講述著鄰居家的遭遇。
科瓦爾斯基在聽到已經餓死人的消息後沒有任何的驚訝,似乎餓死人早已經成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伊萬諾娃,我們的糧食也不多了,如果糧食全部耗盡了,這些莊稼還沒有成熟,那麽等待著我們的結果也是死亡或者集中營!”
“我真是後悔當初怎麽沒有早點跑路,現在我成為了一個農奴,被永遠的約束在這個集體農莊裏麵!”
科瓦爾斯基坐在黑土地上有些悲涼的說道。
要問為何現在不跑路,那是因為現在去哪裏都需要“路引”,如果沒有合法的過路文件,他們這些流浪的農民就會被當成叛徒或者間諜直接給槍斃。
像科瓦爾斯基這樣的農民幾乎要一輩子的在這個集體農莊裏麵生活,他是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麵的世界,他現在對外界的一切認知都是靠那些虛假的報紙和宣傳人員。
科瓦爾斯基盯著地裏的莊稼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親,在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科瓦爾斯基一家擁有自己的土地,他甚至可以去教堂上課,那裏有來自小爸爸的牧師教授他們教廷裏麵的知識。
他懷念舊沙俄時代的自由,現在所謂的自由根本就是笑話,科瓦爾斯基都不清楚自己當初怎麽支持了鞋匠,導致現在他家裏饑寒交迫。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老爹在歐陸戰爭時期死了,家裏的錢財被哥薩克土匪給打劫了,要不然他們一家必定會被打上富農的標簽,過著如同牲口一樣的生活。
據說被帶走的富農會被分成兩批,一批前往礦場挖礦,另一批前往火葬場,那些骨瘦嶙峋的家夥是沒有資格為他們敬愛的慈父所工作的。
“咚咚咚~”
村子裏的銅鈴鐺被敲響,聽到這聲的科瓦爾斯基急忙的帶著自己的媳婦往村口跑去,因為這是集體開會的標誌。
誰要是去晚了或者沒去,那得被生產隊長罰工,甚至會被提交到上麵,上麵征糧隊的士兵會以消極生產而帶走那個倒黴蛋。
“肅靜!肅靜!”
“現在我們大家來點點名字,看看各家來了多少人!”
擔任布裏克村集體農莊生產隊書記員的沃羅寧站在村口的石頭上趾高氣揚的看著一個個麵黃肌瘦的村民。
“報告沃羅寧同誌,這裏一共來了897人!缺席132人!”
一名站在沃羅寧身後的隊員給沃羅寧匯報道。
“缺少了132人?這麽多人嗎?”
“他們在幹什麽?怎麽沒來?有誰知道嗎?”
“這次開會可是非常重要的,是宣傳鞋匠同誌講話的,有誰對父親這麽不敬?”
沃羅寧從口袋中拿出來宣傳報紙,頗為驚訝的扭頭看向自己的手下。
“沃羅寧同誌,這些人都被餓死了!”
“是的,卡魯一家都被餓死了,他們就葬在牛棚附近!”
“沃羅寧同誌,能不能想辦法讓我們去別的村子借點糧食,我們村子實在是沒有吃的了,周圍的樹皮都被我們吃光了!”
村民們有氣無力的訴說著他們的需求,而站在台上的沃羅寧同誌卻沒有一點的在意,反而指責這些村民是被舊資產時代腐朽氣息給腐化的懶惰之人。
“餓死了?這簡直是胡扯,我們現在已經擺脫了沙皇的統治,怎麽還會有餓死的人?”
“一定是這些人偷偷跑路了,給我統計出來這些人是誰,我要上報!”
沃羅寧同誌揮舞著拳頭憤憤的說道。
要問沃羅寧同誌精神怎麽這麽好?那是因為沃羅寧是生產隊的書記員,他相當於舊沙俄時代的村長,也是屬於一名官員,他有資格享受食物配給。
他每個月都會收到上麵發放的食物配給券,拿著這些食物配給券,他就可以到鎮子或者區裏的國營商店換取食物。
在批評完那些缺席的農民後,沃羅寧同誌開始深情並茂的講述著他們沙俄工業計劃取得的成就和上麵給他們村子裏定向下的糧食目標。
生活在這個時代裏的沙俄農民是可憐的,恐怕隻有鐵人才能夠當慈父的農民!
............
科瓦爾斯基正在地裏看著那些因為幹旱而變得枯萎的小麥。
作為一名農民,科瓦爾斯基還是非常渴望老天能夠給他可憐的莊稼降雨來挽救收成,但今年天公不作美。
從1831年入春以來,哈爾科夫州以及其他地區都遭遇到了大規模的倒春寒。
因為寒冷的春天導致這些農民在春季播種的時間都很晚,晚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
科瓦爾斯基想著隻要熬過了春天等到夏季這些莊稼就能夠收獲,養活他的一家老小。
不過讓科瓦爾斯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哈爾科夫州以及整個烏克蘭地區又遭遇了3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
整整2個半月的時間,哈爾科夫州附近都沒有降水,這些還在茁壯成長的小麥也因為沒有雨水的滋潤而逐漸枯萎。
倘若是在以前,布裏克村的農民們都要想辦法打井或者挖掘水渠從其他的地方引水自救。
但是現在,自從集體農莊推廣後,整個布裏克村生產積極性全都沒了,因為糧食的收成都得交給征糧隊。
除了能夠留下少量的種子以外,大部分的糧食都會被那些兇神惡煞,動不動就要把人送到勞改營的征糧隊士兵給搶走。
科瓦爾斯基之所以想要祈求上帝降水來挽救他的莊稼就是因為他們家今年沒有足夠多的糧食來應付征糧隊。
他聽其他的村民說今年為了繼續建設什麽工廠,他們哈爾科夫地區的糧食征集額度將會繼續的上漲。
而這征糧份額分攤到他們布裏克村每一位村民頭上後,他們每家每戶至少要上繳700公斤的糧食。
這700公斤糧食若是在風調雨順的時候,科瓦爾斯基還可以忍忍給交了,可如今這環境根本無法繳納,他甚至不確定自己的這片莊稼地今年能不能收獲糧食。
因為那麥穗小的簡直可憐,他們一家現在就剩下偷偷藏匿起來的20斤小麥,他和妻子伊萬諾娃每天的口糧就是100克摻雜著木屑的麵包。
“科瓦爾斯基,怎麽樣,地裏還是沒有水嗎?”
“恩!我覺得今年夏季不會再下雨了,9月份征糧隊就要來了,我們恐怕沒有辦法繳納這些糧食了!”
科瓦爾斯基扭頭看向來到田地裏的妻子伊萬諾娃,用他幹裂的嘴唇迴答著妻子的問題。
“上帝!我們要被送到勞改營了,舍甫琴科夫婦一家去年被送到烏拉爾勞改營後已經沒了任何的消息,剛才我出門的時候,隔壁鄰居霍洛瓦丘克家裏傳來了哀嚎聲。”
“霍洛瓦丘克的小兒子被餓死了,村子裏的人沒有人幫助他,大家都在挨餓!”
伊萬諾娃麵帶恐懼的給自己的丈夫講述著鄰居家的遭遇。
科瓦爾斯基在聽到已經餓死人的消息後沒有任何的驚訝,似乎餓死人早已經成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伊萬諾娃,我們的糧食也不多了,如果糧食全部耗盡了,這些莊稼還沒有成熟,那麽等待著我們的結果也是死亡或者集中營!”
“我真是後悔當初怎麽沒有早點跑路,現在我成為了一個農奴,被永遠的約束在這個集體農莊裏麵!”
科瓦爾斯基坐在黑土地上有些悲涼的說道。
要問為何現在不跑路,那是因為現在去哪裏都需要“路引”,如果沒有合法的過路文件,他們這些流浪的農民就會被當成叛徒或者間諜直接給槍斃。
像科瓦爾斯基這樣的農民幾乎要一輩子的在這個集體農莊裏麵生活,他是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麵的世界,他現在對外界的一切認知都是靠那些虛假的報紙和宣傳人員。
科瓦爾斯基盯著地裏的莊稼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親,在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科瓦爾斯基一家擁有自己的土地,他甚至可以去教堂上課,那裏有來自小爸爸的牧師教授他們教廷裏麵的知識。
他懷念舊沙俄時代的自由,現在所謂的自由根本就是笑話,科瓦爾斯基都不清楚自己當初怎麽支持了鞋匠,導致現在他家裏饑寒交迫。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老爹在歐陸戰爭時期死了,家裏的錢財被哥薩克土匪給打劫了,要不然他們一家必定會被打上富農的標簽,過著如同牲口一樣的生活。
據說被帶走的富農會被分成兩批,一批前往礦場挖礦,另一批前往火葬場,那些骨瘦嶙峋的家夥是沒有資格為他們敬愛的慈父所工作的。
“咚咚咚~”
村子裏的銅鈴鐺被敲響,聽到這聲的科瓦爾斯基急忙的帶著自己的媳婦往村口跑去,因為這是集體開會的標誌。
誰要是去晚了或者沒去,那得被生產隊長罰工,甚至會被提交到上麵,上麵征糧隊的士兵會以消極生產而帶走那個倒黴蛋。
“肅靜!肅靜!”
“現在我們大家來點點名字,看看各家來了多少人!”
擔任布裏克村集體農莊生產隊書記員的沃羅寧站在村口的石頭上趾高氣揚的看著一個個麵黃肌瘦的村民。
“報告沃羅寧同誌,這裏一共來了897人!缺席132人!”
一名站在沃羅寧身後的隊員給沃羅寧匯報道。
“缺少了132人?這麽多人嗎?”
“他們在幹什麽?怎麽沒來?有誰知道嗎?”
“這次開會可是非常重要的,是宣傳鞋匠同誌講話的,有誰對父親這麽不敬?”
沃羅寧從口袋中拿出來宣傳報紙,頗為驚訝的扭頭看向自己的手下。
“沃羅寧同誌,這些人都被餓死了!”
“是的,卡魯一家都被餓死了,他們就葬在牛棚附近!”
“沃羅寧同誌,能不能想辦法讓我們去別的村子借點糧食,我們村子實在是沒有吃的了,周圍的樹皮都被我們吃光了!”
村民們有氣無力的訴說著他們的需求,而站在台上的沃羅寧同誌卻沒有一點的在意,反而指責這些村民是被舊資產時代腐朽氣息給腐化的懶惰之人。
“餓死了?這簡直是胡扯,我們現在已經擺脫了沙皇的統治,怎麽還會有餓死的人?”
“一定是這些人偷偷跑路了,給我統計出來這些人是誰,我要上報!”
沃羅寧同誌揮舞著拳頭憤憤的說道。
要問沃羅寧同誌精神怎麽這麽好?那是因為沃羅寧是生產隊的書記員,他相當於舊沙俄時代的村長,也是屬於一名官員,他有資格享受食物配給。
他每個月都會收到上麵發放的食物配給券,拿著這些食物配給券,他就可以到鎮子或者區裏的國營商店換取食物。
在批評完那些缺席的農民後,沃羅寧同誌開始深情並茂的講述著他們沙俄工業計劃取得的成就和上麵給他們村子裏定向下的糧食目標。
生活在這個時代裏的沙俄農民是可憐的,恐怕隻有鐵人才能夠當慈父的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