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考察團!(1)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32年1月4日,大明帝國江城漢王府。
迴到老家的朱銘軒正在聽取陳懷民的匯報,這是軍情局意外截獲的情報,雖不是關係到軍事上麵的,但關係到了人文主義。
“陛下,這是一封由哈爾科夫發往莫斯科的電報,上麵匯報了烏克蘭饑荒的情況!”
“上麵的這些數字真是令人觸目驚心,我想這簡直是慘絕人寰的事件,但這一情況似乎被沙俄工團當局壓製了下來!”
“如果我們需要輿論宣傳的話,那麽這剛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陳懷民把一封已經破譯好的電報交給了朱銘軒,坐在椅子上烤火的朱銘軒看著那封電報上的內容沒有一丁點的意外。
這場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還是來了,造成這場饑荒的不是老天爺,而是沙俄的官員們。
“2800萬烏克蘭農民流離失所?但是鞋匠他們還在源源不斷的向外出口糧食?”
“去年他們向我們提供了多少糧食?”
朱銘軒扭頭看向自己的新秘書長陳融清。
這個陳融清是楊子卿給他找來的新幫手,同樣是一位聰明能幹的青年,思維敏銳善於察言觀色,放在古代也妥妥的是個軍師幕僚。
在楊子卿去和漁夫搭班競選首相後,陳融清就代替了楊子卿的職位,每天的跟在朱銘軒的身邊鞍前馬後。
他的哥哥也在為朝廷效力,目前在海外當大使。
不過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一家子人都是江浙人士,家族是根正苗紅的江南東林。
這批有東林背景的青年被朝廷重新啟用,很難不讓人想象是不是皇帝年紀大了,又想要重新搞文治?
當然這都是下麵的人亂猜想,啟用這些東林青年也不是朱銘軒特意要求的。
沒辦法誰讓這些有才華的人出生在東林世家,他也是因為愛惜人才才不介意這些人的身份。
至於說他朱銘軒年紀大了想法糊塗了,那簡直是胡扯。
“沙俄去年給我們提供了68萬噸的糧食補償,這些糧食對於我們來說無關緊要,每年帝國糧食產量有萬噸。”
“這些償還戰爭賠款的糧食我們根本不需要,把這些糧食從沙俄拉迴來運輸迴本土儲存的成本比買糧食都高!”
“所以這批糧食基本上都給哈薩克汗國或者西伯利亞的那些難民了!”
陳融清思考片刻後開口說道。
說到底大明帝國對沙俄提供的糧食根本不在意,大明帝國的海關總署還擔心沙俄方麵提供的糧食有問題,萬一沙俄這個混蛋往糧食裏麵加點“佐料”害了大明人怎麽辦?
所以說在能夠確保糧食內循環穩定的情況下,大明帝國一般不會向外進口糧食,反而會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盟國。
跟大明帝國關係好的巴列維王朝、內誌汗國百姓往往會吃到相對低價的糧食,不至於在經濟蕭條時代鬧饑荒。
除了對外出口糧食以外,大明帝國還會把糧食送到海外的教堂或者說是道觀裏,用提供糧食飯菜的方法大明帝國可是招攬了不少海外洋人信徒。
“陛下,這可是個好機會,一個讓沙俄陷入混亂的機會!”
“一個強大的帝國往往從外部很難攻破,但是一旦他們內部混亂了,那麽我們就有可乘之機!”
“如果這些烏克蘭農民起兵反抗,那麽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武器,說不定幾年後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入關了!”
“如果陛下不想支持這些烏克蘭農民,我們也可以借助這個事件來營造國際輿論,讓各國譴責沙俄工團,讓世人看到沙俄工團的真實麵目!”
“這也可以為我們日後的正義入侵做鋪墊,畢竟我們是文明之師,我們是救世主!”
陳懷民這個特工出身的局長立馬就想要借助饑荒事件再推動一次沙俄內戰。
不過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朱銘軒的認可,因為烏克蘭人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反抗。
倘若烏克蘭人真有決心反抗這些哥薩克人,那麽在白衛軍的時代就不會有幾十萬烏克蘭遊擊隊在幫助工團了。
“不!給這些烏克蘭人送武器隻會讓我們當運輸大隊長!”
“你忘了我們給那些同樣是哥薩克出身的白衛軍提供的那些武器了嗎?幾千萬的軍事援助全都打了水漂!”
“指望這些懦夫自己去拯救自己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要知道這些可憐的烏克蘭農民會有如此遭遇這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的!”
“他們把波蘭人趕走了,把普魯士人也趕走了,那麽接管他們的不就是那些工團了?”
“現在多餓死點烏克蘭的農民也隻是會激化他們的矛盾,這還遠遠的達不到讓整個沙俄工團分崩離析的標準!”
“不過朕同意你的宣傳攻勢,有時候筆杆子要比槍杆子更加的厲害!”
“朕聽說世界各國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斷的前往沙俄謀取生路,朕很好奇這些人才到了沙俄之後是什麽樣的下場!”
“我們可以借助這場大饑荒來抨擊沙俄工團的殘暴,不過目前我們仍然缺乏真實的素材!”
“所以說朕覺得你們軍情局可以抽調一些特工偽裝成一個考察團,以考察和做慈善的理由去收集證據,等到日後把這些東西公布出來!”
“讓我們的廣大百姓見識一下沙俄的真實麵目,畢竟沙俄在宣傳方麵還是蠻厲害的!”
“每年我們這裏的理想主義者都會去給沙俄捐款,強製的阻攔隻會讓這些人越發堅信沙俄工團是正義的,讓他們真實的感受一下才知道朝廷的良苦用心!”
朱銘軒非常清楚沙俄工團正在滲透他的大明帝國,但是他也沒什麽好辦法阻止。
朝廷總不能讓百姓不說話吧?
對於沙俄工團的威脅其實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畢竟工人國際那玩意兒在大明帝國根本不適用。
一個思想成熟的大明工人永遠也不會與一個沙俄工人共情,因為大明工人工作一天就可以買到的糧食是沙俄工人工作一個月都買不到的。
要是真的讓大明工人過上沙俄工人的日子,那麽大明工人第一個不願意!
工人待遇的巨大差別也造就了一個奇葩的現象,大明帝國的工會要比朝廷更加的反對沙俄工團。
...........
迴到老家的朱銘軒正在聽取陳懷民的匯報,這是軍情局意外截獲的情報,雖不是關係到軍事上麵的,但關係到了人文主義。
“陛下,這是一封由哈爾科夫發往莫斯科的電報,上麵匯報了烏克蘭饑荒的情況!”
“上麵的這些數字真是令人觸目驚心,我想這簡直是慘絕人寰的事件,但這一情況似乎被沙俄工團當局壓製了下來!”
“如果我們需要輿論宣傳的話,那麽這剛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陳懷民把一封已經破譯好的電報交給了朱銘軒,坐在椅子上烤火的朱銘軒看著那封電報上的內容沒有一丁點的意外。
這場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還是來了,造成這場饑荒的不是老天爺,而是沙俄的官員們。
“2800萬烏克蘭農民流離失所?但是鞋匠他們還在源源不斷的向外出口糧食?”
“去年他們向我們提供了多少糧食?”
朱銘軒扭頭看向自己的新秘書長陳融清。
這個陳融清是楊子卿給他找來的新幫手,同樣是一位聰明能幹的青年,思維敏銳善於察言觀色,放在古代也妥妥的是個軍師幕僚。
在楊子卿去和漁夫搭班競選首相後,陳融清就代替了楊子卿的職位,每天的跟在朱銘軒的身邊鞍前馬後。
他的哥哥也在為朝廷效力,目前在海外當大使。
不過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一家子人都是江浙人士,家族是根正苗紅的江南東林。
這批有東林背景的青年被朝廷重新啟用,很難不讓人想象是不是皇帝年紀大了,又想要重新搞文治?
當然這都是下麵的人亂猜想,啟用這些東林青年也不是朱銘軒特意要求的。
沒辦法誰讓這些有才華的人出生在東林世家,他也是因為愛惜人才才不介意這些人的身份。
至於說他朱銘軒年紀大了想法糊塗了,那簡直是胡扯。
“沙俄去年給我們提供了68萬噸的糧食補償,這些糧食對於我們來說無關緊要,每年帝國糧食產量有萬噸。”
“這些償還戰爭賠款的糧食我們根本不需要,把這些糧食從沙俄拉迴來運輸迴本土儲存的成本比買糧食都高!”
“所以這批糧食基本上都給哈薩克汗國或者西伯利亞的那些難民了!”
陳融清思考片刻後開口說道。
說到底大明帝國對沙俄提供的糧食根本不在意,大明帝國的海關總署還擔心沙俄方麵提供的糧食有問題,萬一沙俄這個混蛋往糧食裏麵加點“佐料”害了大明人怎麽辦?
所以說在能夠確保糧食內循環穩定的情況下,大明帝國一般不會向外進口糧食,反而會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盟國。
跟大明帝國關係好的巴列維王朝、內誌汗國百姓往往會吃到相對低價的糧食,不至於在經濟蕭條時代鬧饑荒。
除了對外出口糧食以外,大明帝國還會把糧食送到海外的教堂或者說是道觀裏,用提供糧食飯菜的方法大明帝國可是招攬了不少海外洋人信徒。
“陛下,這可是個好機會,一個讓沙俄陷入混亂的機會!”
“一個強大的帝國往往從外部很難攻破,但是一旦他們內部混亂了,那麽我們就有可乘之機!”
“如果這些烏克蘭農民起兵反抗,那麽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武器,說不定幾年後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入關了!”
“如果陛下不想支持這些烏克蘭農民,我們也可以借助這個事件來營造國際輿論,讓各國譴責沙俄工團,讓世人看到沙俄工團的真實麵目!”
“這也可以為我們日後的正義入侵做鋪墊,畢竟我們是文明之師,我們是救世主!”
陳懷民這個特工出身的局長立馬就想要借助饑荒事件再推動一次沙俄內戰。
不過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朱銘軒的認可,因為烏克蘭人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反抗。
倘若烏克蘭人真有決心反抗這些哥薩克人,那麽在白衛軍的時代就不會有幾十萬烏克蘭遊擊隊在幫助工團了。
“不!給這些烏克蘭人送武器隻會讓我們當運輸大隊長!”
“你忘了我們給那些同樣是哥薩克出身的白衛軍提供的那些武器了嗎?幾千萬的軍事援助全都打了水漂!”
“指望這些懦夫自己去拯救自己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要知道這些可憐的烏克蘭農民會有如此遭遇這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的!”
“他們把波蘭人趕走了,把普魯士人也趕走了,那麽接管他們的不就是那些工團了?”
“現在多餓死點烏克蘭的農民也隻是會激化他們的矛盾,這還遠遠的達不到讓整個沙俄工團分崩離析的標準!”
“不過朕同意你的宣傳攻勢,有時候筆杆子要比槍杆子更加的厲害!”
“朕聽說世界各國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斷的前往沙俄謀取生路,朕很好奇這些人才到了沙俄之後是什麽樣的下場!”
“我們可以借助這場大饑荒來抨擊沙俄工團的殘暴,不過目前我們仍然缺乏真實的素材!”
“所以說朕覺得你們軍情局可以抽調一些特工偽裝成一個考察團,以考察和做慈善的理由去收集證據,等到日後把這些東西公布出來!”
“讓我們的廣大百姓見識一下沙俄的真實麵目,畢竟沙俄在宣傳方麵還是蠻厲害的!”
“每年我們這裏的理想主義者都會去給沙俄捐款,強製的阻攔隻會讓這些人越發堅信沙俄工團是正義的,讓他們真實的感受一下才知道朝廷的良苦用心!”
朱銘軒非常清楚沙俄工團正在滲透他的大明帝國,但是他也沒什麽好辦法阻止。
朝廷總不能讓百姓不說話吧?
對於沙俄工團的威脅其實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畢竟工人國際那玩意兒在大明帝國根本不適用。
一個思想成熟的大明工人永遠也不會與一個沙俄工人共情,因為大明工人工作一天就可以買到的糧食是沙俄工人工作一個月都買不到的。
要是真的讓大明工人過上沙俄工人的日子,那麽大明工人第一個不願意!
工人待遇的巨大差別也造就了一個奇葩的現象,大明帝國的工會要比朝廷更加的反對沙俄工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