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配給製度!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瑙河黑色鱘魚魚子醬,這可是極品的魚子醬,就這麽一小盒得花掉我一個月的工資,怎麽這個食堂的貨架上擺滿了鱘魚子醬?”
“我的神皇啊!這他媽的還是書上寫的貧窮落後的沙俄工團嗎?你們快來瞧瞧,這外賓商店的食堂裏麵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還真是啊!日不落的威士忌、普魯士的皮靴、大明的香煙與熏肉、哈薩克汗國的鹿絨毛毯、保加利亞的玫瑰香皂、法蘭西的休閑服裝.........”
“這裏有個花名冊,上麵好像寫的是職位名冊!”
“莫斯科特別征糧行動4組組長——馬洛科夫,享受的食物配給與物資分配等級是b級,可以進入二級官員餐廳無限量暢吃?”
“莫斯科高級書記員——卡岡諾維奇,享受食物配給與物資等級是a級,可以進入一級官員餐廳,享受20名服務生的服侍?”
待在外賓商店特供食堂內的大明遊客們震驚的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食物,他們很難想象在大明國內報紙上被宣傳十分落後和貧窮的國度內還有人吃的這麽好。
最重要的不是商品的數量,而是這些商品的價格。
像大明遊客吃一頓飯或者買一些外賓商店裏的物品要花費很多錢,而在“職位名冊”上的沙俄官員隻用花費標簽上的十分之一價格就可以買到這些大明遊客都買不到的東西。
“莫洛托夫先生,我是真羨慕你們這些在沙俄工作的官員啊!”
“雖然你們都是一些無產者,沒有任何的私有財產,但是你們的生活水平可是要比我們這些人的還要好!”
“如果我是一名官員,那麽我一定會來到沙俄工團工作,這裏對於我來說就是天堂!”
“但我要是個農民,那我寧願選擇大饑荒時代的美麗國或者魏瑪普魯士!”
徐海穀的話像一根銀針一樣直插莫洛托夫的心髒。
麵對這樣的現實問題,莫洛托夫隻能尷尬的笑了笑,沙俄配給製度的特殊性是眾所周知的。
根據沙俄的分配製度可以把沙俄所有階層的人分為四個等級。
分別是a、b、c、d四個等級。
a級人數大約是7000人,即沙俄的最高一層的官員及其家屬,享受最豪華的莫斯科鄉間別墅,最豪華的進口汽車,最豪華的進口食物。
b級人數大約是4.8萬人,即沙俄體係中的中層力量,這些人是沙俄體係運轉的中流砥柱,他們享受僅次於a級的高級公寓,一般的小汽車,不限量的高端食物。
b級包括但不限於中層官員、高級工程師、科學家、傑出的文學創作者等等。
c級人數大約是98.5萬人,即沙俄體係中的下層力量,這些人是沙俄當局發布政策的末端執行者,也是沙俄掌控基層的強力依靠,這些人享受每個月定額的肉蛋奶配給,服裝也是由沙俄當局的國有工廠直接分發,每個季度會給這些人的家庭每人分發兩套衣服。
雖然c級人群沒有專有的配車,但是也是配備了摩托車、自行車或者火車票證,可以免費的乘坐公共交通,生活水平也還算不錯,基本上一個人就能養活全家,算是比較體麵的。
d級人數大約是1130萬人,這1130萬人是沙俄工團工業計劃中的“實幹家”,用最簡潔的話來說就是略有技術的工人階層。
這1130萬人是鞋匠追求工業強國的確切執行者,這些工人同樣的享受免費的食物,他們可以憑借工作每天獲得大概400到700克的麵包,子女可以享受教育的權力。
至於肉蛋奶,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隻有某個鋼鐵廠項目或者化工廠項目成功的建設後,上麵開了表彰會後,他們可以獲得1到2斤的肉食獎勵。
要問有沒有自行車?那簡直是想多了,基層的官員才騎上自行車,沙俄工人們還是徒步上班吧。
這類人的代表是保爾同誌,保爾同誌在哈爾科夫鐵路冬季建設期間組織工人們冒著大雨徒步10公裏上山砍樹,再用人力把樹背下山的壯舉保證了哈爾科夫鐵路建設提前半年收工。
不過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參加哈爾科夫鐵路建設的4.3萬名工人和超過10萬名“自願”參加鐵路建設的烏克蘭農民有超過半數得了風寒,最終活下來的人數隻有一半。
擁有鋼鐵精神護體的保爾也是得了肺炎,但保爾作為d級代表的傑出人物獲得了鞋匠的表彰,保爾的宣傳畫冊遍布整個沙俄的街頭,保爾也被接到哈爾科夫療養院進行休養。
a、b、c、d四個等級的人數加起來也不過是1300萬人,沙俄人口超過了1億人,那麽剩下的1億人是什麽等級?
抱歉根據沙俄的分配製度沒有為剩下的1億農民留有空位,按照沙俄當局的話來講,沙俄農民自己種植了糧食,是屬於有農業生產資料的,沒有分配食物的權利。
也就是沙俄農民需要自己養活自己,沙俄當局沒有功夫去給1億農民撥款。
看過沙俄詳細資料的徐海穀與自己的那些同事們對於沙俄的現狀也不意外,能夠拯救沙俄農民的從來不是什麽大明人,而是沙俄農民自己。
當初大明也不是沒有支持過保皇派的白衛軍,比如高爾察克將軍,上千萬的投資和軍火都打了水漂,大明帶不動1億沙俄農民,那隻能讓他們自食惡果了。
要是這1億沙俄農民聰明點,能跟那些待在戰俘營的沙俄士兵一樣早早的給神皇上個“大爸爸”的尊號,那可能這些農民早就享受到來自東方太陽的溫暖,而不是鞋匠這個極寒太陽的冰冷。
吃著飯的徐海穀等人也沒有跟隨行的沙俄代表有過多的交流,想要示好的莫洛托夫知道這些大明混蛋們想要看到的是什麽,但是他偏偏的就不讓大明遊客們看到沙俄的真正底細。
萬一露老底了,把他們未來的遊客都給嚇跑了怎麽辦?他們的外賓商店還怎麽賺外匯?
“莫洛托夫長官,這些大明人一直在申請想要去烏克蘭地區看看集體農莊的建設成果,莫非他們發現了什麽?大饑荒的消息不是已經被封鎖了嗎?”
“如果讓這些人真去了烏克蘭地區,那麽我們就要被這些站在人文主義製高點的大明文人在國際上痛罵了!”
作為莫洛托夫副手的維辛斯基悄悄的貼到前者的耳邊說道。
“我知道,他們正在確認我們沙俄鬧饑荒的證據,不過我有把握讓這些混蛋铩羽而歸,維護好我們沙俄的國際形象!”
“我讓你去找一家烏克蘭農民家庭做演員的事情辦的怎麽樣了?最好找個女孩作為我們對外宣傳的素材,女孩能夠博得同情。”
“看見那幾名大明導演和攝影師了沒,那就是我們請來拍攝的《偉大時代》的人!”
莫洛托夫沉聲跟自己的副手說道。
...........
“我的神皇啊!這他媽的還是書上寫的貧窮落後的沙俄工團嗎?你們快來瞧瞧,這外賓商店的食堂裏麵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還真是啊!日不落的威士忌、普魯士的皮靴、大明的香煙與熏肉、哈薩克汗國的鹿絨毛毯、保加利亞的玫瑰香皂、法蘭西的休閑服裝.........”
“這裏有個花名冊,上麵好像寫的是職位名冊!”
“莫斯科特別征糧行動4組組長——馬洛科夫,享受的食物配給與物資分配等級是b級,可以進入二級官員餐廳無限量暢吃?”
“莫斯科高級書記員——卡岡諾維奇,享受食物配給與物資等級是a級,可以進入一級官員餐廳,享受20名服務生的服侍?”
待在外賓商店特供食堂內的大明遊客們震驚的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食物,他們很難想象在大明國內報紙上被宣傳十分落後和貧窮的國度內還有人吃的這麽好。
最重要的不是商品的數量,而是這些商品的價格。
像大明遊客吃一頓飯或者買一些外賓商店裏的物品要花費很多錢,而在“職位名冊”上的沙俄官員隻用花費標簽上的十分之一價格就可以買到這些大明遊客都買不到的東西。
“莫洛托夫先生,我是真羨慕你們這些在沙俄工作的官員啊!”
“雖然你們都是一些無產者,沒有任何的私有財產,但是你們的生活水平可是要比我們這些人的還要好!”
“如果我是一名官員,那麽我一定會來到沙俄工團工作,這裏對於我來說就是天堂!”
“但我要是個農民,那我寧願選擇大饑荒時代的美麗國或者魏瑪普魯士!”
徐海穀的話像一根銀針一樣直插莫洛托夫的心髒。
麵對這樣的現實問題,莫洛托夫隻能尷尬的笑了笑,沙俄配給製度的特殊性是眾所周知的。
根據沙俄的分配製度可以把沙俄所有階層的人分為四個等級。
分別是a、b、c、d四個等級。
a級人數大約是7000人,即沙俄的最高一層的官員及其家屬,享受最豪華的莫斯科鄉間別墅,最豪華的進口汽車,最豪華的進口食物。
b級人數大約是4.8萬人,即沙俄體係中的中層力量,這些人是沙俄體係運轉的中流砥柱,他們享受僅次於a級的高級公寓,一般的小汽車,不限量的高端食物。
b級包括但不限於中層官員、高級工程師、科學家、傑出的文學創作者等等。
c級人數大約是98.5萬人,即沙俄體係中的下層力量,這些人是沙俄當局發布政策的末端執行者,也是沙俄掌控基層的強力依靠,這些人享受每個月定額的肉蛋奶配給,服裝也是由沙俄當局的國有工廠直接分發,每個季度會給這些人的家庭每人分發兩套衣服。
雖然c級人群沒有專有的配車,但是也是配備了摩托車、自行車或者火車票證,可以免費的乘坐公共交通,生活水平也還算不錯,基本上一個人就能養活全家,算是比較體麵的。
d級人數大約是1130萬人,這1130萬人是沙俄工團工業計劃中的“實幹家”,用最簡潔的話來說就是略有技術的工人階層。
這1130萬人是鞋匠追求工業強國的確切執行者,這些工人同樣的享受免費的食物,他們可以憑借工作每天獲得大概400到700克的麵包,子女可以享受教育的權力。
至於肉蛋奶,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隻有某個鋼鐵廠項目或者化工廠項目成功的建設後,上麵開了表彰會後,他們可以獲得1到2斤的肉食獎勵。
要問有沒有自行車?那簡直是想多了,基層的官員才騎上自行車,沙俄工人們還是徒步上班吧。
這類人的代表是保爾同誌,保爾同誌在哈爾科夫鐵路冬季建設期間組織工人們冒著大雨徒步10公裏上山砍樹,再用人力把樹背下山的壯舉保證了哈爾科夫鐵路建設提前半年收工。
不過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參加哈爾科夫鐵路建設的4.3萬名工人和超過10萬名“自願”參加鐵路建設的烏克蘭農民有超過半數得了風寒,最終活下來的人數隻有一半。
擁有鋼鐵精神護體的保爾也是得了肺炎,但保爾作為d級代表的傑出人物獲得了鞋匠的表彰,保爾的宣傳畫冊遍布整個沙俄的街頭,保爾也被接到哈爾科夫療養院進行休養。
a、b、c、d四個等級的人數加起來也不過是1300萬人,沙俄人口超過了1億人,那麽剩下的1億人是什麽等級?
抱歉根據沙俄的分配製度沒有為剩下的1億農民留有空位,按照沙俄當局的話來講,沙俄農民自己種植了糧食,是屬於有農業生產資料的,沒有分配食物的權利。
也就是沙俄農民需要自己養活自己,沙俄當局沒有功夫去給1億農民撥款。
看過沙俄詳細資料的徐海穀與自己的那些同事們對於沙俄的現狀也不意外,能夠拯救沙俄農民的從來不是什麽大明人,而是沙俄農民自己。
當初大明也不是沒有支持過保皇派的白衛軍,比如高爾察克將軍,上千萬的投資和軍火都打了水漂,大明帶不動1億沙俄農民,那隻能讓他們自食惡果了。
要是這1億沙俄農民聰明點,能跟那些待在戰俘營的沙俄士兵一樣早早的給神皇上個“大爸爸”的尊號,那可能這些農民早就享受到來自東方太陽的溫暖,而不是鞋匠這個極寒太陽的冰冷。
吃著飯的徐海穀等人也沒有跟隨行的沙俄代表有過多的交流,想要示好的莫洛托夫知道這些大明混蛋們想要看到的是什麽,但是他偏偏的就不讓大明遊客們看到沙俄的真正底細。
萬一露老底了,把他們未來的遊客都給嚇跑了怎麽辦?他們的外賓商店還怎麽賺外匯?
“莫洛托夫長官,這些大明人一直在申請想要去烏克蘭地區看看集體農莊的建設成果,莫非他們發現了什麽?大饑荒的消息不是已經被封鎖了嗎?”
“如果讓這些人真去了烏克蘭地區,那麽我們就要被這些站在人文主義製高點的大明文人在國際上痛罵了!”
作為莫洛托夫副手的維辛斯基悄悄的貼到前者的耳邊說道。
“我知道,他們正在確認我們沙俄鬧饑荒的證據,不過我有把握讓這些混蛋铩羽而歸,維護好我們沙俄的國際形象!”
“我讓你去找一家烏克蘭農民家庭做演員的事情辦的怎麽樣了?最好找個女孩作為我們對外宣傳的素材,女孩能夠博得同情。”
“看見那幾名大明導演和攝影師了沒,那就是我們請來拍攝的《偉大時代》的人!”
莫洛托夫沉聲跟自己的副手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