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三個值得商議的問題!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837年2月20日,魏瑪普魯士總理官邸。
坐在實木椅子上的畫家麵帶微笑的給麵前的張伯倫首相倒滿了一杯紅茶,兩人坐在一張茶桌旁十分悠閑的閑聊著兩國的大事。
這次張伯倫出任首相後第一個訪問的國家就是魏瑪普魯士,他的到訪肩負著幾件事情。
第一就是商討中東地區的戰爭問題。
中東曾經日不落帝國的後花園,日不落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關係和勢力錯綜複雜。
幾乎每個部落酋長都和日不落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要不是因為歐陸戰爭把大明帝國牽扯進來了,恐怕中東那些酋長依舊聽從他們日不落的命令。
結合目前的世界局勢和利益關係,日不落帝國高層沒有想著在中東問題上和大明、魏瑪普魯士掰扯太多,不想因為一些阿拉伯人和希伯來人得罪他們。
老紳士們在中東待了至少100年,他們很清楚阿拉伯人是一群不穩定的因素,曾經阿拉伯人也不是沒有和日不落人爆發過戰爭和衝突。
因為中東地區的各部落酋長總是想要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來發起什麽神聖戰爭。
就連隔壁的波斯帝國都想要參與阿拉伯世界的紛爭當中做老大。
馴服阿拉伯人的精力都夠日不落紳士們馴服好多個阿三了。
可中東爆發戰爭也和他們日不落帝國有不少的牽連,一切的源頭就是當年日不落人把希伯來人送到了中東地區的老家,否則也不會出這檔子事情。
日不落帝國與魏瑪普魯士在中東地區有些油田,平日裏用的石油也是從中東購買的。
現在中東一開戰影響了他們兩國從中東運石油迴本土,沒有石油就會讓本土工業生產陷入困境。
因此張伯倫和畫家一起派遣軍隊駐守中東油田保障石油開采和運輸。
第二件事情就是有關於蘇台德歸屬權的問題。
這個問題被魏瑪普魯士擺放在了台麵上。
當初總參謀部就想要在歐陸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陷入內亂時將這塊居住了超過300萬日耳曼人的土地合並到普魯士帝國的版圖中。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兩人已經拿出來一套吞並方案要把幾個日耳曼人居住地“收”迴來,就在兩人準備把軍隊開到蘇台德地區的時候,威廉皇帝在柏林搞了兵變,打亂了兩人的部署。
整個普魯士帝國陷入了內戰的漩渦當中,吞並蘇台德和波西米亞等地的計劃從此被擱置起來。
17年後,總參謀部製定的綠色方案又被畫家一行人重新拾起。
在將奧地利聯邦納入日耳曼聯邦體係中後,畫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擴充他的版圖,把這些他認為屬於日耳曼人的土地統統占領。
於是畫家就把這個問題重新放在“棋牌桌”上。
他想要和日不落帝國再商量商量,希望得到日不落帝國的支持,再次讓他們兵不血刃的拿下捷克斯洛伐克。
要知道捷克斯洛伐克人口有足足的1600萬人,還有強大的工業能力。
自從奧匈帝國崩潰後,繼承奧匈帝國工業基地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奧匈帝國的兵工廠斯柯達兵工廠就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
每年斯柯達兵工廠都能生產出超過30萬支步槍、1萬挺輕機槍、800門各式各樣的火炮,還有38t係列的輕型坦克。
曾經大明帝國在歐陸戰爭時期服役的獵狗坦克就是從科技書中複製的38t坦克並加以改進的。
擁有強大工業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就自給自足的工業能力,他們所擁有的軍隊人數也達到了誇張的80萬人。
魏瑪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軍官團曾經做了一個沙盤推演,他們發現捷克斯洛伐克最多可以動員超過150萬的軍隊來保衛他們的領土。
擁有工業製造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要比奧地利聯邦的實力更強,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主流人口是捷克人,足足有900萬人,占比超過總人口的一半。
這種情況和幾乎全員日耳曼人的奧地利聯邦不一樣,捷克斯洛伐克可沒有認可魏瑪普魯士的主流聲音,更不會認祖歸宗。
即使魏瑪普魯士的陸軍搞起閃電戰偷襲捷克斯洛伐克,那也需要付出至少20萬人的傷亡,這還是最少的預估。
一旦真的打起來,旁邊的波蘭公國誰知道會不會幫助捷克斯洛伐克跟他們一起抗擊魏瑪普魯士。
要是兩國聯合起來圍毆魏瑪普魯士,那麽畫家和他的軍官團們可有得難受了。
雖說畫家不擔心他的日耳曼戰車會落敗,可那付出的傷亡代價有些太大,他要把所有的精力用來對付法蘭西工團,甚至是昔日霸主日不落帝國。
所以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畫家是真不想付出太大的傷亡用來征服波蘭公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第三件事情就是沙俄工團的問題。
小張伯倫是老張伯倫的兒子,老張伯倫是強硬派,當初在勞合喬治的內閣中是殖民地大臣,負責管理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
從始至終老張伯倫就不願意日不落帝國把精力投入到歐陸的事務上,當初他就不支持勞合喬治一夥人要派遣軍隊親自下場歐陸,去幫助法蘭西抵抗普魯士帝國。
老張伯倫主張把軍隊全部派往殖民地,去鎮壓那些不聽話的殖民地百姓。
隻是可惜老張伯倫獨木難支,在大潮流的趨勢下,大部分的殖民地都被倫敦當局給了自治領的身份,殖民地的駐軍也都派遣到了歐陸本土參加各種大型會戰。
在戰場上死上百萬的日不落帝國徹底喪失了製衡殖民地的力量,要不然還擁有百萬殖民地大軍的日不落帝國怎麽可能在戰後就丟失了那麽多殖民地?
整個殖民體係也在武力喪失後迅速崩潰,連帶著英鎊的價值也一並崩潰。
老張伯倫到死之前還躺在床上怒罵勞合喬治是個門外漢,不懂得殖民體係是靠什麽維係的,他將一切的失敗都歸結於兩任內閣首相都是糊塗蛋。
他甚至是懷疑勞合喬治的父母是他媽的法蘭西人,要不然怎麽會為了法蘭西人把上百萬的日不落小夥子送上了通向死亡的列車。
繼承自己老爹夙願的小張伯倫想法跟他爹一樣,寧願選擇維持南印度殖民地也不願意再親自下場為了半斤八兩的盟友跟普魯士再幹一架。
歐陸戰爭的後遺症足足影響了兩代日不落的父母和青年,他們打死也不會支持內閣再去開戰。
有國內因素和自己想法的小張伯倫從倫敦飛到柏林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綏靖的打算。
隻是小張伯倫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國內的那些元老們商量一下,坐在他麵前的畫家也摸不清這位新首相的想法。
雙方的見麵就像是一場武林高手的交鋒,彼此出招前都在進行試探。
.........
坐在實木椅子上的畫家麵帶微笑的給麵前的張伯倫首相倒滿了一杯紅茶,兩人坐在一張茶桌旁十分悠閑的閑聊著兩國的大事。
這次張伯倫出任首相後第一個訪問的國家就是魏瑪普魯士,他的到訪肩負著幾件事情。
第一就是商討中東地區的戰爭問題。
中東曾經日不落帝國的後花園,日不落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關係和勢力錯綜複雜。
幾乎每個部落酋長都和日不落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要不是因為歐陸戰爭把大明帝國牽扯進來了,恐怕中東那些酋長依舊聽從他們日不落的命令。
結合目前的世界局勢和利益關係,日不落帝國高層沒有想著在中東問題上和大明、魏瑪普魯士掰扯太多,不想因為一些阿拉伯人和希伯來人得罪他們。
老紳士們在中東待了至少100年,他們很清楚阿拉伯人是一群不穩定的因素,曾經阿拉伯人也不是沒有和日不落人爆發過戰爭和衝突。
因為中東地區的各部落酋長總是想要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來發起什麽神聖戰爭。
就連隔壁的波斯帝國都想要參與阿拉伯世界的紛爭當中做老大。
馴服阿拉伯人的精力都夠日不落紳士們馴服好多個阿三了。
可中東爆發戰爭也和他們日不落帝國有不少的牽連,一切的源頭就是當年日不落人把希伯來人送到了中東地區的老家,否則也不會出這檔子事情。
日不落帝國與魏瑪普魯士在中東地區有些油田,平日裏用的石油也是從中東購買的。
現在中東一開戰影響了他們兩國從中東運石油迴本土,沒有石油就會讓本土工業生產陷入困境。
因此張伯倫和畫家一起派遣軍隊駐守中東油田保障石油開采和運輸。
第二件事情就是有關於蘇台德歸屬權的問題。
這個問題被魏瑪普魯士擺放在了台麵上。
當初總參謀部就想要在歐陸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陷入內亂時將這塊居住了超過300萬日耳曼人的土地合並到普魯士帝國的版圖中。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兩人已經拿出來一套吞並方案要把幾個日耳曼人居住地“收”迴來,就在兩人準備把軍隊開到蘇台德地區的時候,威廉皇帝在柏林搞了兵變,打亂了兩人的部署。
整個普魯士帝國陷入了內戰的漩渦當中,吞並蘇台德和波西米亞等地的計劃從此被擱置起來。
17年後,總參謀部製定的綠色方案又被畫家一行人重新拾起。
在將奧地利聯邦納入日耳曼聯邦體係中後,畫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擴充他的版圖,把這些他認為屬於日耳曼人的土地統統占領。
於是畫家就把這個問題重新放在“棋牌桌”上。
他想要和日不落帝國再商量商量,希望得到日不落帝國的支持,再次讓他們兵不血刃的拿下捷克斯洛伐克。
要知道捷克斯洛伐克人口有足足的1600萬人,還有強大的工業能力。
自從奧匈帝國崩潰後,繼承奧匈帝國工業基地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奧匈帝國的兵工廠斯柯達兵工廠就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
每年斯柯達兵工廠都能生產出超過30萬支步槍、1萬挺輕機槍、800門各式各樣的火炮,還有38t係列的輕型坦克。
曾經大明帝國在歐陸戰爭時期服役的獵狗坦克就是從科技書中複製的38t坦克並加以改進的。
擁有強大工業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就自給自足的工業能力,他們所擁有的軍隊人數也達到了誇張的80萬人。
魏瑪普魯士總參謀部的軍官團曾經做了一個沙盤推演,他們發現捷克斯洛伐克最多可以動員超過150萬的軍隊來保衛他們的領土。
擁有工業製造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要比奧地利聯邦的實力更強,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主流人口是捷克人,足足有900萬人,占比超過總人口的一半。
這種情況和幾乎全員日耳曼人的奧地利聯邦不一樣,捷克斯洛伐克可沒有認可魏瑪普魯士的主流聲音,更不會認祖歸宗。
即使魏瑪普魯士的陸軍搞起閃電戰偷襲捷克斯洛伐克,那也需要付出至少20萬人的傷亡,這還是最少的預估。
一旦真的打起來,旁邊的波蘭公國誰知道會不會幫助捷克斯洛伐克跟他們一起抗擊魏瑪普魯士。
要是兩國聯合起來圍毆魏瑪普魯士,那麽畫家和他的軍官團們可有得難受了。
雖說畫家不擔心他的日耳曼戰車會落敗,可那付出的傷亡代價有些太大,他要把所有的精力用來對付法蘭西工團,甚至是昔日霸主日不落帝國。
所以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畫家是真不想付出太大的傷亡用來征服波蘭公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第三件事情就是沙俄工團的問題。
小張伯倫是老張伯倫的兒子,老張伯倫是強硬派,當初在勞合喬治的內閣中是殖民地大臣,負責管理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
從始至終老張伯倫就不願意日不落帝國把精力投入到歐陸的事務上,當初他就不支持勞合喬治一夥人要派遣軍隊親自下場歐陸,去幫助法蘭西抵抗普魯士帝國。
老張伯倫主張把軍隊全部派往殖民地,去鎮壓那些不聽話的殖民地百姓。
隻是可惜老張伯倫獨木難支,在大潮流的趨勢下,大部分的殖民地都被倫敦當局給了自治領的身份,殖民地的駐軍也都派遣到了歐陸本土參加各種大型會戰。
在戰場上死上百萬的日不落帝國徹底喪失了製衡殖民地的力量,要不然還擁有百萬殖民地大軍的日不落帝國怎麽可能在戰後就丟失了那麽多殖民地?
整個殖民體係也在武力喪失後迅速崩潰,連帶著英鎊的價值也一並崩潰。
老張伯倫到死之前還躺在床上怒罵勞合喬治是個門外漢,不懂得殖民體係是靠什麽維係的,他將一切的失敗都歸結於兩任內閣首相都是糊塗蛋。
他甚至是懷疑勞合喬治的父母是他媽的法蘭西人,要不然怎麽會為了法蘭西人把上百萬的日不落小夥子送上了通向死亡的列車。
繼承自己老爹夙願的小張伯倫想法跟他爹一樣,寧願選擇維持南印度殖民地也不願意再親自下場為了半斤八兩的盟友跟普魯士再幹一架。
歐陸戰爭的後遺症足足影響了兩代日不落的父母和青年,他們打死也不會支持內閣再去開戰。
有國內因素和自己想法的小張伯倫從倫敦飛到柏林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綏靖的打算。
隻是小張伯倫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國內的那些元老們商量一下,坐在他麵前的畫家也摸不清這位新首相的想法。
雙方的見麵就像是一場武林高手的交鋒,彼此出招前都在進行試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