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本土意識?
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 作者:住在南極的小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24章 本土意識?
1837年8月,南高麗釜山市。
一艘懸掛著鐵十字軍旗的戰艦正在兩艘引渡船的領航下緩緩的靠岸釜山海港。
這是一艘魏瑪普魯士海軍的主力戰艦,也是最新一級的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不同於另一個時空中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艘魏瑪普魯士海軍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擁有4座雙聯裝356mm艦炮,從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充當航母護衛。
為魏瑪普魯士海軍的齊柏林級航空母艦保駕護航。
由於航母編隊很追求高速機動,所以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航速也很高,最大速度能夠達到32節,最大排水量有噸。
此次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到訪大明帝國南高麗釜山市是進行友好訪問的,順便將一個歸國代表團給護送過來。
路德維希?克恩上校是此次歸國代表團的領隊。
至於為什麽他們的訪問代表團叫做歸國代表團,那是因為他們此行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曾經跟隨著威廉陛下逃難到大明的日耳曼士兵及其家屬給勸說迴國。
站在軍艦艦橋上用望遠鏡觀察海港周圍景色的路德維希?克恩上校發現這個釜山海港內有不少日耳曼船員和裝卸工。
想必這日耳曼工人估計就是當初逃難那批人的子嗣。
在出發到大明之前,路德維希?克恩就通過軍情局了解到目前在大明生活的日耳曼人超過20萬人,這些人基本上都被大明官方給安置在南高麗,似乎是想要壓製南棒子民眾。
當初南棒子在漢城鬧事被突突了幾十萬人,這麽多年過後,大明帝國的朝廷依舊對高麗半島上的棒子們看的很嚴格。
跟隨著威廉逃難過來的普魯士人則是化身成為“牧羊犬”,替他們的主子好好的看管著南棒子,就像是扶桑人被派遣到印度替大明老爺們驅趕那些不講衛生的三哥們一樣。
“路德維希?克恩上校,我們到了,可以下船了!”
艦長奧托?克裏克斯海軍上校從司令塔中走了出來,向一直觀望海港情況的克恩說道。
“克裏克斯,你瞧見沒有,在釜山海港的北麵坡地上有個日耳曼社區,上麵有一張巨大的海報還是舊普魯士帝國時期的征兵海報。”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當初會有這麽多老兵跟隨著威廉皇帝跑路到遠東。”
克恩向克裏克斯指了指遠處的日耳曼社區,那是個居住著超過6萬名日耳曼人的大社區。
如果從天空俯瞰,這個日耳曼社區就像是一根尖刺一樣插入到了南棒子人的居住地。
截止到1837年2月的統計,整個高麗半島上的人口足足有3100萬人,但大明帝國百姓在此常住的人口隻有區區100餘萬,遠遠不如位於南半球的炎州人口。
炎州是大明帝國在南半球的領土,從1817年開始,帝國就開始大規模的向炎州進行移民。
在20年間,炎州的大明百姓總數從一開始的30萬人暴漲到2700萬人,整個炎州沿海地區全部被開發為居住區。
特別是炎州東南部,也就是曾經的悉尼附近更是成了人口密度相當高的居住區。
至於怎麽炎州人口比高麗半島的人口還多,那就要怪高麗半島的資源太少了,土地資源稀缺,根本不夠大明百姓種地。
大明老百姓從開闊的平原地帶遷移到高麗半島居住簡直是遭老罪了,大部分百姓寧願選擇去中南半島居住也不會選擇去高麗半島。
於是為了製衡在高麗半島上繁衍的棒子們,大明就把大部分外籍軍團退役的士兵、洋人移民劃分到了高麗半島,讓這些人監視棒子們。
“克恩,他們還成立了兩個大日耳曼師,我們的同胞正在為大明人服務,他們正在守衛大明人的領土。”
“你現在想要讓這些在大明生活或者出生的同胞們重新迴到普魯士恐怕不會很容易,我相信在儒家文化的感染下,這些人已經產生了本土意識,他們會把這裏視作自己的家鄉!”
克裏克斯指了指腳下的土地說道。
“本土意識?”
“是的,本土意識是民族主義的土壤,也是後者誕生的條件,這些人差不多都來到大明快20年了,都足夠一代人的成長了,我們的魏瑪普魯士對他們來說早已經是個陌生的存在。”
“你是在跟我開玩笑的嗎?他們身上流淌著日耳曼人的血液怎麽可能會誕生大明的本土意識,我待會就要到這個日耳曼社區裏麵瞧瞧,我不信那些日耳曼老人不想迴家!”
克恩以為克裏克斯在他和開玩笑,他對後者的言論一點不相信。
畢竟這些日耳曼人離開普魯士才17年,又不是170年,現在魏瑪普魯士也強大了,這些曾經屬於明械師的老家夥們迴去了還會得到重用。
在克恩看來這完全就是一件非常值得令人高興的事情,他都在猜測那些知道歸國代表團到來的同胞們是否會給他們舉辦一個宴會來歡迎他們代表團的到來?
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裏,克恩帶領著代表團的成員開始前往位於釜山的日耳曼社區,克裏克斯海軍上校則是和大明海軍將領們進行著參觀互動。
一進到日耳曼社區的克恩就欣喜的發現整個社區街道上有大量象征著普魯士文化的裝飾,那些熟悉的普魯士文字讓人倍感親切。
“先生,你們要來一份報紙嗎?”
“什麽?”
克恩一臉問號的盯著麵前一個日耳曼報童,他剛才聽見這個報童說的是漢語,而不是他們普魯士語言。
“你會說普魯士話嗎?”
克恩瞪大雙眼好奇的問道,可他的話又讓賣報的報童懵圈了,後者根本不知道克恩在嘀咕什麽,不停的轉動著大眼睛警惕的看著克恩一行人。
“啊?這個孩童不會講普魯士話?老天,你是在逗我嗎?”
“我沒有來錯地方吧?這上麵寫的是日耳曼社區吧?這裏的孩童不是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居住並且不會講普魯士話的法蘭西人吧?”
克恩一臉震驚的向自己的同事們發出了疑惑,可他說的這麽多,眼前這個報童愣是沒有聽懂一句,依然在用漢語詢問著克恩一行人要不要買今天的報紙。
“一定是巧合,這個孩子的父母一定是日耳曼的叛徒,他們沒教導好這麽可愛的報童,我再找一個問問!”
不願意承認現實的克恩自我安慰道,他和同行的十幾人又找了幾名報童用普魯士話詢問著他們一些問題,可無一例外的發現這些報童都聽不懂普魯士話。
“哦,該死啊!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難道這個社區都是法蘭西人?不是純正的日耳曼人?怎麽連個能聽懂家鄉話的都沒有?”
就在克恩情緒有些崩潰的時候,一名身著西裝的中年人走到了他的身邊,並且用普魯士話跟克恩打了招唿。
“你好先生,你有什麽問題嗎?你是第一次來到日耳曼社區?你這裏有親人嗎?向移民局申請居住證了嗎?”
這名中年人一臉關切的發出了一係列的疑惑,他還以為克恩一行人是來日耳曼社區投奔親戚的。
“謝天謝地,終於有個能說家鄉話的人!”
“先生你好,我叫克恩,是魏瑪普魯士陸軍上校,也是歸國代表團的領隊,我很好奇這些孩童怎麽不能像您一樣會說家鄉話?”
“難道是我把其他國家的人認成我們日耳曼人了嗎?”
克恩伸手和這名中年人握了握手,並且表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這名中年人在聽完克恩的疑惑後,臉上露出了一種奇怪的表情。
........
1837年8月,南高麗釜山市。
一艘懸掛著鐵十字軍旗的戰艦正在兩艘引渡船的領航下緩緩的靠岸釜山海港。
這是一艘魏瑪普魯士海軍的主力戰艦,也是最新一級的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不同於另一個時空中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艘魏瑪普魯士海軍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擁有4座雙聯裝356mm艦炮,從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充當航母護衛。
為魏瑪普魯士海軍的齊柏林級航空母艦保駕護航。
由於航母編隊很追求高速機動,所以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航速也很高,最大速度能夠達到32節,最大排水量有噸。
此次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到訪大明帝國南高麗釜山市是進行友好訪問的,順便將一個歸國代表團給護送過來。
路德維希?克恩上校是此次歸國代表團的領隊。
至於為什麽他們的訪問代表團叫做歸國代表團,那是因為他們此行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曾經跟隨著威廉陛下逃難到大明的日耳曼士兵及其家屬給勸說迴國。
站在軍艦艦橋上用望遠鏡觀察海港周圍景色的路德維希?克恩上校發現這個釜山海港內有不少日耳曼船員和裝卸工。
想必這日耳曼工人估計就是當初逃難那批人的子嗣。
在出發到大明之前,路德維希?克恩就通過軍情局了解到目前在大明生活的日耳曼人超過20萬人,這些人基本上都被大明官方給安置在南高麗,似乎是想要壓製南棒子民眾。
當初南棒子在漢城鬧事被突突了幾十萬人,這麽多年過後,大明帝國的朝廷依舊對高麗半島上的棒子們看的很嚴格。
跟隨著威廉逃難過來的普魯士人則是化身成為“牧羊犬”,替他們的主子好好的看管著南棒子,就像是扶桑人被派遣到印度替大明老爺們驅趕那些不講衛生的三哥們一樣。
“路德維希?克恩上校,我們到了,可以下船了!”
艦長奧托?克裏克斯海軍上校從司令塔中走了出來,向一直觀望海港情況的克恩說道。
“克裏克斯,你瞧見沒有,在釜山海港的北麵坡地上有個日耳曼社區,上麵有一張巨大的海報還是舊普魯士帝國時期的征兵海報。”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當初會有這麽多老兵跟隨著威廉皇帝跑路到遠東。”
克恩向克裏克斯指了指遠處的日耳曼社區,那是個居住著超過6萬名日耳曼人的大社區。
如果從天空俯瞰,這個日耳曼社區就像是一根尖刺一樣插入到了南棒子人的居住地。
截止到1837年2月的統計,整個高麗半島上的人口足足有3100萬人,但大明帝國百姓在此常住的人口隻有區區100餘萬,遠遠不如位於南半球的炎州人口。
炎州是大明帝國在南半球的領土,從1817年開始,帝國就開始大規模的向炎州進行移民。
在20年間,炎州的大明百姓總數從一開始的30萬人暴漲到2700萬人,整個炎州沿海地區全部被開發為居住區。
特別是炎州東南部,也就是曾經的悉尼附近更是成了人口密度相當高的居住區。
至於怎麽炎州人口比高麗半島的人口還多,那就要怪高麗半島的資源太少了,土地資源稀缺,根本不夠大明百姓種地。
大明老百姓從開闊的平原地帶遷移到高麗半島居住簡直是遭老罪了,大部分百姓寧願選擇去中南半島居住也不會選擇去高麗半島。
於是為了製衡在高麗半島上繁衍的棒子們,大明就把大部分外籍軍團退役的士兵、洋人移民劃分到了高麗半島,讓這些人監視棒子們。
“克恩,他們還成立了兩個大日耳曼師,我們的同胞正在為大明人服務,他們正在守衛大明人的領土。”
“你現在想要讓這些在大明生活或者出生的同胞們重新迴到普魯士恐怕不會很容易,我相信在儒家文化的感染下,這些人已經產生了本土意識,他們會把這裏視作自己的家鄉!”
克裏克斯指了指腳下的土地說道。
“本土意識?”
“是的,本土意識是民族主義的土壤,也是後者誕生的條件,這些人差不多都來到大明快20年了,都足夠一代人的成長了,我們的魏瑪普魯士對他們來說早已經是個陌生的存在。”
“你是在跟我開玩笑的嗎?他們身上流淌著日耳曼人的血液怎麽可能會誕生大明的本土意識,我待會就要到這個日耳曼社區裏麵瞧瞧,我不信那些日耳曼老人不想迴家!”
克恩以為克裏克斯在他和開玩笑,他對後者的言論一點不相信。
畢竟這些日耳曼人離開普魯士才17年,又不是170年,現在魏瑪普魯士也強大了,這些曾經屬於明械師的老家夥們迴去了還會得到重用。
在克恩看來這完全就是一件非常值得令人高興的事情,他都在猜測那些知道歸國代表團到來的同胞們是否會給他們舉辦一個宴會來歡迎他們代表團的到來?
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裏,克恩帶領著代表團的成員開始前往位於釜山的日耳曼社區,克裏克斯海軍上校則是和大明海軍將領們進行著參觀互動。
一進到日耳曼社區的克恩就欣喜的發現整個社區街道上有大量象征著普魯士文化的裝飾,那些熟悉的普魯士文字讓人倍感親切。
“先生,你們要來一份報紙嗎?”
“什麽?”
克恩一臉問號的盯著麵前一個日耳曼報童,他剛才聽見這個報童說的是漢語,而不是他們普魯士語言。
“你會說普魯士話嗎?”
克恩瞪大雙眼好奇的問道,可他的話又讓賣報的報童懵圈了,後者根本不知道克恩在嘀咕什麽,不停的轉動著大眼睛警惕的看著克恩一行人。
“啊?這個孩童不會講普魯士話?老天,你是在逗我嗎?”
“我沒有來錯地方吧?這上麵寫的是日耳曼社區吧?這裏的孩童不是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居住並且不會講普魯士話的法蘭西人吧?”
克恩一臉震驚的向自己的同事們發出了疑惑,可他說的這麽多,眼前這個報童愣是沒有聽懂一句,依然在用漢語詢問著克恩一行人要不要買今天的報紙。
“一定是巧合,這個孩子的父母一定是日耳曼的叛徒,他們沒教導好這麽可愛的報童,我再找一個問問!”
不願意承認現實的克恩自我安慰道,他和同行的十幾人又找了幾名報童用普魯士話詢問著他們一些問題,可無一例外的發現這些報童都聽不懂普魯士話。
“哦,該死啊!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難道這個社區都是法蘭西人?不是純正的日耳曼人?怎麽連個能聽懂家鄉話的都沒有?”
就在克恩情緒有些崩潰的時候,一名身著西裝的中年人走到了他的身邊,並且用普魯士話跟克恩打了招唿。
“你好先生,你有什麽問題嗎?你是第一次來到日耳曼社區?你這裏有親人嗎?向移民局申請居住證了嗎?”
這名中年人一臉關切的發出了一係列的疑惑,他還以為克恩一行人是來日耳曼社區投奔親戚的。
“謝天謝地,終於有個能說家鄉話的人!”
“先生你好,我叫克恩,是魏瑪普魯士陸軍上校,也是歸國代表團的領隊,我很好奇這些孩童怎麽不能像您一樣會說家鄉話?”
“難道是我把其他國家的人認成我們日耳曼人了嗎?”
克恩伸手和這名中年人握了握手,並且表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這名中年人在聽完克恩的疑惑後,臉上露出了一種奇怪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