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收大小琉球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讓漢南的學子去考南榜,那真是為難他們了。
不僅是漢南,兩廣雲貴川等地的學子跟著一起考南榜也是吃虧。
但南北榜是按地域劃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作為後世之人,朱雄英心裏十分清楚,教育隻有相對的公平,卻沒有絕對的公平。
沉思片刻後,朱雄英說道:“讓漢南的學子和漢北一樣,從明年開始,去考北榜!”
在場很多人都明白,皇帝這樣做,也是想盡快收攏漢南的人心,畢竟這隔三差五總是有人造反,這不斷的殺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啊,會激起無數的反抗,還是要盡快穩定下來,不然早晚會拖垮朝廷。
當然,穩定漢南不是一個北榜能完成的,朝廷在治理上還要繼續有所改動。
“陛下!”
老將王弼撐著拐杖突然說道:“三年已過,司馬院的軍官也即將麵臨最終的考核,臣不敢做主,還請陛下擬定!”
三年又三年,司馬院的第二批軍官馬上畢業了,過的好快啊!
第一批司馬院軍官的最終考核是跟隨大司馬藍帥出征漠北,直接打實戰。
可現在的大明四方安定,休養生息,哪裏還有戰爭可打,就算是漢南也沒有仗了!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怎麽說?”
朱雄英一時也想不起來,於是將問題踢了出去!
幾個人麵麵相覷,駙馬梅殷說道:“陛下,不如讓司馬院的軍官來一場軍事演練,相互對抗……”
軍事演習……
朱雄英緩緩搖頭,說道:“意義不大,演練和真正的戰場相差甚遠,不足以考驗軍官的能力!”
即便模擬場景與真實戰場毫無二致,然而軍官那緊張的心理狀態卻是無論怎樣都難以仿效的,此乃部分軍官之現狀。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詹徽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如今黃河,淮河多處地段年久失修,導致大水決堤,兩岸百姓苦不堪言,戶部雖然派人賑災,但各河道依舊沒有修複,臣以為可讓司馬院的軍官前往大水嚴重之處,救濟百姓,加固大堤……”
“此舉既考驗他們指揮調度能力,也能體現朝廷對百姓的關心!”
朱雄英一聽,頓時眼前一亮,抗洪也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
“準!”
朱雄英當即同意道:“就讓司馬院的軍官去水患之地治水,即為最終考核!”
“老臣遵命!”
王弼繼續說道:“陛下,老臣年老體衰,掌管司馬院實在力不從心,老臣想請辭,迴家養老了!”
王弼是為數不多的開國老將了,頭發花白,就走路都拄拐了,也確實幹不動了,更何況當初皇帝也答應他了,接替藍玉就幹三年,然後迴家養老,百年之後,和藍玉同樣的殊榮。
“朕準了!”
朱雄英看著老態龍鍾的王弼,實在不忍心再折騰他了,說道:“朕會重新挑選一位大司馬接替你的位子,老公爺安心迴家養老吧,朕答應你的事,始終作數!”
“老臣謝過陛下!”
王弼堅持說道:“可老臣現在還不能走,老臣要親自看著自己訓練三年的兒郎們到底有沒有成才,對朝廷和陛下也有交代!”
朱雄英猶豫片刻後,點頭答應下來,一旁的曹震神情複雜,他這一輩子是爭不過王弼了,實在是不甘心啊!
“陛下,老臣願接任大司馬之位!”
朱雄英猛然抬頭,隻見曹震站了起來,手裏的拐杖不知什麽時候藏在了桌子下。
“老臣雖年邁,但尚有一身力氣,還有打了一輩子仗的積累,教導兒郎,衝鋒陷陣,自然不在話下!”
朱雄英歎息道:“曹老侯爺,你為國效命的心意,朕心領了,可累了一輩子了,也該歇歇了,這種操心事還是交給後輩吧!”
“就衝曹老侯爺這份心,朕也欣慰,賜老侯爺永興劍一把,以後安心養老吧!”
永興劍一共十把,隻有大供於江山社稷的臣子才能獲得,如今已經賜出去大半了,沒剩幾把了。
“老臣……”
曹震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激動道:“老臣叩謝聖恩!”
別人都是死後才有永興劍,他活著就得到了,這是何等的殊榮啊!
“老侯爺,趕緊起來坐著去吧!”
開什麽玩笑,都這把歲數了,哪裏還能操持軍務,更何況還是司馬院的軍官,更不能耽誤。
曹震頓時神清氣爽,得意的眼神看著王弼。
我有永興劍,你狗日的有嗎?
王弼迴示他一個眼神,陛下純粹就是哄你玩的,而且老子死後也有,你得意個啥啊!
眼看臣子都匯報完了,朱雄英喝了口茶水,說道:“朕說幾件事!”
臣子們立馬打起精神,皇帝要安排明年的工作了!
“今年琉球的使臣必然會來朝貢,多年以來他們都想依附大明,成為天朝的海外行省,而朕也是三番五次的拒絕了此事……”
疆土的擴張,不是有塊地方就要過去占著,以表示皇帝的武功。
拿下一塊地方後,要設立行政,要派官,要駐兵,要管理,要移民,要漢化,要開墾土地,要貼錢,貼糧,貼各種東西,朝廷要是沒有雄厚的實力,那就是巨大的累贅。
就如同現在的漢南,朱雄英都有些後悔拿的太早了!
“不過,楚王臨走時和朕說了一件事,就是把大小琉球收迴來,移水師將士家眷,開墾土地,進行軍屯,以此來減輕朝廷的負擔,朕以為此事大有可為,諸卿當以為如何?”
李景隆立馬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當為!”
馮誠跟著說道:“臣附議!”
其餘人紛紛支持,不是他們想支持,而是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陛下!”
新任戶部尚書夏元吉站了出來,剛要開口卻被朱雄英指著說道:“你閉嘴……”
“你是不是想說,水師將士有三五萬軍戶,這要全部移過去該花多少錢啊!”
夏元吉老臉一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也變得沒有底氣。
“迴陛下,是!”
朱雄英坦然問道:“這幾年沒打仗,朕覺得戶部也攢了點錢吧?”
夏元吉卻反問道:“戶部這些年是攢了點錢,可陛下見過誰家有錢就要花出去的?”
“不花出去,難道留著下崽嗎?”
“家有存糧,才能以備不時之需,若是遇到災年,也不至於全家惶惶不安!”
朱雄英直接被氣笑了,說道:“夏元吉啊,你就是茅房裏的石頭,真是又臭又硬!”
不僅是漢南,兩廣雲貴川等地的學子跟著一起考南榜也是吃虧。
但南北榜是按地域劃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作為後世之人,朱雄英心裏十分清楚,教育隻有相對的公平,卻沒有絕對的公平。
沉思片刻後,朱雄英說道:“讓漢南的學子和漢北一樣,從明年開始,去考北榜!”
在場很多人都明白,皇帝這樣做,也是想盡快收攏漢南的人心,畢竟這隔三差五總是有人造反,這不斷的殺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啊,會激起無數的反抗,還是要盡快穩定下來,不然早晚會拖垮朝廷。
當然,穩定漢南不是一個北榜能完成的,朝廷在治理上還要繼續有所改動。
“陛下!”
老將王弼撐著拐杖突然說道:“三年已過,司馬院的軍官也即將麵臨最終的考核,臣不敢做主,還請陛下擬定!”
三年又三年,司馬院的第二批軍官馬上畢業了,過的好快啊!
第一批司馬院軍官的最終考核是跟隨大司馬藍帥出征漠北,直接打實戰。
可現在的大明四方安定,休養生息,哪裏還有戰爭可打,就算是漢南也沒有仗了!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怎麽說?”
朱雄英一時也想不起來,於是將問題踢了出去!
幾個人麵麵相覷,駙馬梅殷說道:“陛下,不如讓司馬院的軍官來一場軍事演練,相互對抗……”
軍事演習……
朱雄英緩緩搖頭,說道:“意義不大,演練和真正的戰場相差甚遠,不足以考驗軍官的能力!”
即便模擬場景與真實戰場毫無二致,然而軍官那緊張的心理狀態卻是無論怎樣都難以仿效的,此乃部分軍官之現狀。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詹徽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如今黃河,淮河多處地段年久失修,導致大水決堤,兩岸百姓苦不堪言,戶部雖然派人賑災,但各河道依舊沒有修複,臣以為可讓司馬院的軍官前往大水嚴重之處,救濟百姓,加固大堤……”
“此舉既考驗他們指揮調度能力,也能體現朝廷對百姓的關心!”
朱雄英一聽,頓時眼前一亮,抗洪也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
“準!”
朱雄英當即同意道:“就讓司馬院的軍官去水患之地治水,即為最終考核!”
“老臣遵命!”
王弼繼續說道:“陛下,老臣年老體衰,掌管司馬院實在力不從心,老臣想請辭,迴家養老了!”
王弼是為數不多的開國老將了,頭發花白,就走路都拄拐了,也確實幹不動了,更何況當初皇帝也答應他了,接替藍玉就幹三年,然後迴家養老,百年之後,和藍玉同樣的殊榮。
“朕準了!”
朱雄英看著老態龍鍾的王弼,實在不忍心再折騰他了,說道:“朕會重新挑選一位大司馬接替你的位子,老公爺安心迴家養老吧,朕答應你的事,始終作數!”
“老臣謝過陛下!”
王弼堅持說道:“可老臣現在還不能走,老臣要親自看著自己訓練三年的兒郎們到底有沒有成才,對朝廷和陛下也有交代!”
朱雄英猶豫片刻後,點頭答應下來,一旁的曹震神情複雜,他這一輩子是爭不過王弼了,實在是不甘心啊!
“陛下,老臣願接任大司馬之位!”
朱雄英猛然抬頭,隻見曹震站了起來,手裏的拐杖不知什麽時候藏在了桌子下。
“老臣雖年邁,但尚有一身力氣,還有打了一輩子仗的積累,教導兒郎,衝鋒陷陣,自然不在話下!”
朱雄英歎息道:“曹老侯爺,你為國效命的心意,朕心領了,可累了一輩子了,也該歇歇了,這種操心事還是交給後輩吧!”
“就衝曹老侯爺這份心,朕也欣慰,賜老侯爺永興劍一把,以後安心養老吧!”
永興劍一共十把,隻有大供於江山社稷的臣子才能獲得,如今已經賜出去大半了,沒剩幾把了。
“老臣……”
曹震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激動道:“老臣叩謝聖恩!”
別人都是死後才有永興劍,他活著就得到了,這是何等的殊榮啊!
“老侯爺,趕緊起來坐著去吧!”
開什麽玩笑,都這把歲數了,哪裏還能操持軍務,更何況還是司馬院的軍官,更不能耽誤。
曹震頓時神清氣爽,得意的眼神看著王弼。
我有永興劍,你狗日的有嗎?
王弼迴示他一個眼神,陛下純粹就是哄你玩的,而且老子死後也有,你得意個啥啊!
眼看臣子都匯報完了,朱雄英喝了口茶水,說道:“朕說幾件事!”
臣子們立馬打起精神,皇帝要安排明年的工作了!
“今年琉球的使臣必然會來朝貢,多年以來他們都想依附大明,成為天朝的海外行省,而朕也是三番五次的拒絕了此事……”
疆土的擴張,不是有塊地方就要過去占著,以表示皇帝的武功。
拿下一塊地方後,要設立行政,要派官,要駐兵,要管理,要移民,要漢化,要開墾土地,要貼錢,貼糧,貼各種東西,朝廷要是沒有雄厚的實力,那就是巨大的累贅。
就如同現在的漢南,朱雄英都有些後悔拿的太早了!
“不過,楚王臨走時和朕說了一件事,就是把大小琉球收迴來,移水師將士家眷,開墾土地,進行軍屯,以此來減輕朝廷的負擔,朕以為此事大有可為,諸卿當以為如何?”
李景隆立馬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當為!”
馮誠跟著說道:“臣附議!”
其餘人紛紛支持,不是他們想支持,而是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陛下!”
新任戶部尚書夏元吉站了出來,剛要開口卻被朱雄英指著說道:“你閉嘴……”
“你是不是想說,水師將士有三五萬軍戶,這要全部移過去該花多少錢啊!”
夏元吉老臉一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也變得沒有底氣。
“迴陛下,是!”
朱雄英坦然問道:“這幾年沒打仗,朕覺得戶部也攢了點錢吧?”
夏元吉卻反問道:“戶部這些年是攢了點錢,可陛下見過誰家有錢就要花出去的?”
“不花出去,難道留著下崽嗎?”
“家有存糧,才能以備不時之需,若是遇到災年,也不至於全家惶惶不安!”
朱雄英直接被氣笑了,說道:“夏元吉啊,你就是茅房裏的石頭,真是又臭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