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議遷新都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朝之前的大一統王朝,都城全部都是定在北方,沒有一個選擇在南方的胭脂之地。
從都察院那一次肅清官員風氣的行動已經讓朱雄英感覺到了,這地方太舒服了,正在逐漸消磨文臣武將的精氣神,喪失了鬥誌。
一旦文恬武嬉,那這個王朝就離滅亡不遠了!
既然皇帝心意已決,那臣子們不得不考慮新都該定在何處!
朱雄英看著認真嚴肅思考的臣子們,心中暗暗發笑,這裏沒有幾個人是真正在想正事,而是考慮自己的利益,遷都到哪裏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相互商量商量!”
朱雄英起身說道:“朕和太子出去透透氣!”
說罷,立馬走出大殿,太子跟在身後!
外麵的雪不知什麽停了,朱雄英蹲在地上抓起一把,隨後又搓在地上。
“太子,陪朕堆個雪人吧!”
太子整個人頓時愣住了,這可是朝會啊,而且還議論的還是遷都這樣的大事,自己的父皇怎麽想一出是一出,莫名其妙要堆雪人。
“父皇,這不合適吧,殿裏的臣工還在等著議新都……”
朱雄英好像沒聽到一樣,用腳將地上的雪聚在一起!
而大殿內,趁著皇帝不在,臣子們相互交談起來!
“九江……曹國公!”
曹震迴頭看皇帝沒有進來,低聲喊道:“你過來,咱們商量商量!”
李景隆當真坐了過去,常茂伸著脖子,低聲說道:“我覺得陛下要遷都,最合適的地方還得是鳳陽!”
“對啊!”
常升跟著說道:“而且鳳陽有現成的皇城和皇宮,不用再建了,這得省多少錢啊,你看那個夏老摳,陛下要點錢難不,整天苦著那張臉,和誰欠他似的,咱們不得為陛下考慮啊!”
曹震開口道:“九江,你是陛下的近臣,迴頭你帶頭說說,要是能遷都鳳陽,咱們這些老家人臉上也有光不是!”
大殿外,朱雄英手腳並用,堆了一個到膝蓋處的雪人,並折斷兩根枯樹枝插在兩側,用兩個小石塊當眼睛。
太子將手上捏好的小雪人放在大雪人旁邊,笑道:“這是兒臣!”
父子倆相視一笑,隨即蹲在一起,看著地上一大一小的兩個雪人。
“知道為什麽要遷都嗎?”
太子笑道:“因為應天府太熱了,而北方涼快!”
聽到此話,朱雄英突然大笑起來,抬起手臂作出要打人的動作,說道:“你說的很對啊!”
“父皇,兒臣不過是說個笑話罷了!”
太子立馬變得嚴肅起來,說道:“因為當年的南北榜案!”
朱雄英欣慰道:“行,你這個太子有長進!”
遷都不是一件兩件事而促成的,而是有很多的考慮,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遷都北方,可以加快融合南北方。
說起南北方的分裂,就要從唐朝的安史之亂開始了,到了五代十國,宋朝沒能收複燕雲十六州,北方一直被外族占領,到了南宋更差,已經偏到臨安之地了。
這樣的分裂,直接貫穿了整個宋朝三百年!
紹興議和後,南宋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北方的漢人不是宋朝的子民,甚至還罵他們是投靠異族的“叛徒”。
而北方的漢人被南宋拋棄後,也不把南方人當同族,罵他們是南蠻。
南北方都不承認對方是漢人!
元朝滅南宋時,很多將領都是北方的漢人。
可以說,華夏之地的漢人已經分裂成了兩個民族,直到大明開國,再次一統南北,從此再也沒有南人,北人之分,隻有漢人,這也是洪武皇帝最大的曆史功績。
“遷都到北方就是為了盡快消除南北之間的矛盾,加速雙方的融合,重建統一的民族意識!”
太子皺著眉頭問道:“父皇,何為民族意識?”
朱雄英耐心解釋道:“所謂民族意識,我們都是漢人,我們生長在老祖宗留下的這片土地上,或許我們之間有些小打小鬧,但外人要欺負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個人恩怨,共禦外敵……”
“要把家國天下的思想刻在骨子裏,永遠都不能忘記,我們都是同根同祖的炎黃子孫,從始至終都是一家人!”
太子緩緩點頭道:“兒臣明白了!”
“聽不懂也沒關係!”
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站起身來說道:“很多東西,朕會慢慢的教你,或許你聽不懂,但以後自己會明白的!”
“走吧,聽聽這些英雄好漢是怎麽為自己謀福的!”
父子倆走了迴去,剛才還嘈雜的大殿立馬安靜下來。
朱雄英低頭喝茶,問道:“遷都……怎麽說?”
幾個淮西人立馬看向李景隆,可老李壓根都不和他們對視,也沒有要說話的意思。
在曹國公這千年的狐狸麵前唱聊齋,純粹多餘了,皇帝怎麽可能會遷都鳳陽,這都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的事。
“陛下!”
常茂瞪了老李一眼,主動站了起來,他是皇帝的舅舅,即使說錯了,也不會有什麽事。
“臣以為遷都鳳陽最為合適,鳳陽是龍興之地,必然龍氣十足,而且還有建好的皇宮以及……”
“不準!”
朱雄英直接打斷他的話,果斷的否定,去鳳陽還不如在應天待著呢,萬一淮河決口,整個朝廷直接團滅。
“陛下!”
張??拱手道:“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有高原,東有黃河天險,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
朱雄英聽後笑著問道:“你是陝西人吧?”
張??老臉一紅,尷尬道:“是,臣是陝西富平人!”
朱雄英悠悠說道:“太祖皇帝在位時就有遷都西安之意,並讓太宗文皇帝前往西安考察,文皇帝當年的那封奏本至今還在尚書房,西安早已落寞,再也不複漢唐榮光,並不適合作為都城!”
朱允熥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徐州扼守南北,軍事重鎮……”
“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不妥!”
“陛下,開封如何?”
“和徐州一樣!”
“陛下,洛陽神都,通天徹地,可為新都!”
朱雄英歎息道:“還不如開封呢!”
一個王朝的都城,要具備三個條件,交通要發達,土地要多,防禦要穩定。
開封占前兩個,洛陽隻占後一個!
金陵倒是都占了,但是太偏!
此時,李景隆果斷站起身來說道:“陛下,臣認為,北平最適合作為新都!”
大胖整個人僵住了,斜眼瞟著李景隆,心中大罵道:“李景隆,你在放什麽烏龜王八狗臭屁,遷都北平,那我以後住哪裏?”
從都察院那一次肅清官員風氣的行動已經讓朱雄英感覺到了,這地方太舒服了,正在逐漸消磨文臣武將的精氣神,喪失了鬥誌。
一旦文恬武嬉,那這個王朝就離滅亡不遠了!
既然皇帝心意已決,那臣子們不得不考慮新都該定在何處!
朱雄英看著認真嚴肅思考的臣子們,心中暗暗發笑,這裏沒有幾個人是真正在想正事,而是考慮自己的利益,遷都到哪裏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相互商量商量!”
朱雄英起身說道:“朕和太子出去透透氣!”
說罷,立馬走出大殿,太子跟在身後!
外麵的雪不知什麽停了,朱雄英蹲在地上抓起一把,隨後又搓在地上。
“太子,陪朕堆個雪人吧!”
太子整個人頓時愣住了,這可是朝會啊,而且還議論的還是遷都這樣的大事,自己的父皇怎麽想一出是一出,莫名其妙要堆雪人。
“父皇,這不合適吧,殿裏的臣工還在等著議新都……”
朱雄英好像沒聽到一樣,用腳將地上的雪聚在一起!
而大殿內,趁著皇帝不在,臣子們相互交談起來!
“九江……曹國公!”
曹震迴頭看皇帝沒有進來,低聲喊道:“你過來,咱們商量商量!”
李景隆當真坐了過去,常茂伸著脖子,低聲說道:“我覺得陛下要遷都,最合適的地方還得是鳳陽!”
“對啊!”
常升跟著說道:“而且鳳陽有現成的皇城和皇宮,不用再建了,這得省多少錢啊,你看那個夏老摳,陛下要點錢難不,整天苦著那張臉,和誰欠他似的,咱們不得為陛下考慮啊!”
曹震開口道:“九江,你是陛下的近臣,迴頭你帶頭說說,要是能遷都鳳陽,咱們這些老家人臉上也有光不是!”
大殿外,朱雄英手腳並用,堆了一個到膝蓋處的雪人,並折斷兩根枯樹枝插在兩側,用兩個小石塊當眼睛。
太子將手上捏好的小雪人放在大雪人旁邊,笑道:“這是兒臣!”
父子倆相視一笑,隨即蹲在一起,看著地上一大一小的兩個雪人。
“知道為什麽要遷都嗎?”
太子笑道:“因為應天府太熱了,而北方涼快!”
聽到此話,朱雄英突然大笑起來,抬起手臂作出要打人的動作,說道:“你說的很對啊!”
“父皇,兒臣不過是說個笑話罷了!”
太子立馬變得嚴肅起來,說道:“因為當年的南北榜案!”
朱雄英欣慰道:“行,你這個太子有長進!”
遷都不是一件兩件事而促成的,而是有很多的考慮,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遷都北方,可以加快融合南北方。
說起南北方的分裂,就要從唐朝的安史之亂開始了,到了五代十國,宋朝沒能收複燕雲十六州,北方一直被外族占領,到了南宋更差,已經偏到臨安之地了。
這樣的分裂,直接貫穿了整個宋朝三百年!
紹興議和後,南宋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北方的漢人不是宋朝的子民,甚至還罵他們是投靠異族的“叛徒”。
而北方的漢人被南宋拋棄後,也不把南方人當同族,罵他們是南蠻。
南北方都不承認對方是漢人!
元朝滅南宋時,很多將領都是北方的漢人。
可以說,華夏之地的漢人已經分裂成了兩個民族,直到大明開國,再次一統南北,從此再也沒有南人,北人之分,隻有漢人,這也是洪武皇帝最大的曆史功績。
“遷都到北方就是為了盡快消除南北之間的矛盾,加速雙方的融合,重建統一的民族意識!”
太子皺著眉頭問道:“父皇,何為民族意識?”
朱雄英耐心解釋道:“所謂民族意識,我們都是漢人,我們生長在老祖宗留下的這片土地上,或許我們之間有些小打小鬧,但外人要欺負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個人恩怨,共禦外敵……”
“要把家國天下的思想刻在骨子裏,永遠都不能忘記,我們都是同根同祖的炎黃子孫,從始至終都是一家人!”
太子緩緩點頭道:“兒臣明白了!”
“聽不懂也沒關係!”
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站起身來說道:“很多東西,朕會慢慢的教你,或許你聽不懂,但以後自己會明白的!”
“走吧,聽聽這些英雄好漢是怎麽為自己謀福的!”
父子倆走了迴去,剛才還嘈雜的大殿立馬安靜下來。
朱雄英低頭喝茶,問道:“遷都……怎麽說?”
幾個淮西人立馬看向李景隆,可老李壓根都不和他們對視,也沒有要說話的意思。
在曹國公這千年的狐狸麵前唱聊齋,純粹多餘了,皇帝怎麽可能會遷都鳳陽,這都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的事。
“陛下!”
常茂瞪了老李一眼,主動站了起來,他是皇帝的舅舅,即使說錯了,也不會有什麽事。
“臣以為遷都鳳陽最為合適,鳳陽是龍興之地,必然龍氣十足,而且還有建好的皇宮以及……”
“不準!”
朱雄英直接打斷他的話,果斷的否定,去鳳陽還不如在應天待著呢,萬一淮河決口,整個朝廷直接團滅。
“陛下!”
張??拱手道:“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南有秦嶺,西有隴山,北有高原,東有黃河天險,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
朱雄英聽後笑著問道:“你是陝西人吧?”
張??老臉一紅,尷尬道:“是,臣是陝西富平人!”
朱雄英悠悠說道:“太祖皇帝在位時就有遷都西安之意,並讓太宗文皇帝前往西安考察,文皇帝當年的那封奏本至今還在尚書房,西安早已落寞,再也不複漢唐榮光,並不適合作為都城!”
朱允熥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徐州扼守南北,軍事重鎮……”
“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不妥!”
“陛下,開封如何?”
“和徐州一樣!”
“陛下,洛陽神都,通天徹地,可為新都!”
朱雄英歎息道:“還不如開封呢!”
一個王朝的都城,要具備三個條件,交通要發達,土地要多,防禦要穩定。
開封占前兩個,洛陽隻占後一個!
金陵倒是都占了,但是太偏!
此時,李景隆果斷站起身來說道:“陛下,臣認為,北平最適合作為新都!”
大胖整個人僵住了,斜眼瞟著李景隆,心中大罵道:“李景隆,你在放什麽烏龜王八狗臭屁,遷都北平,那我以後住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