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江南的動靜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前李景隆就說,他沒看透皇帝的這一步棋,如今就連老狐狸詹徽也糊塗了!
或許皇帝真的長大了,成為一位真正的帝王了!
“詹公以為,遷都徐州的麵有多大?”
詹徽突然無聲笑了起來,說道:“自從年前提出遷都後,陛下就再也沒提過此事,至於遷都到徐州,現在人盡皆知,陛下不可能不知道……”
“可陛下至今都沒有站出來澄清此事,也從來沒說過,是遷都徐州,還是不遷都徐州……”
“年後,陛下白日一直躲在乾清宮,入夜去尚書房陪太子處理政務,朝會全是太子在主持,即便是我,也見不到陛下了……”
“由此可見,陛下還在憋著招呢,不出完一套劍法,是不會見人的!”
陳瑛聽後,在心裏慢慢的琢磨,消化,有些話他聽懂了,又好像沒聽懂!
“詹公,既然陛下要出招,也要有把趁手的寶劍吧,咱們是不是可以……”
詹徽笑著擺手道:“估計徐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他才是最糊塗的!”
陳瑛感慨道:“哎……陛下現在連徐王都騙了,實在……”
詹徽笑道:“你這個騙字說不好,應該叫用最為恰當!”
陳瑛頓時大笑起來!
“你不說徐王,我差點忘了!”
詹徽低聲道:“他前一陣子找我,明裏暗裏的說,以後不要再接近越王了,應該是陛下的意思……”
“看來,陛下不想把越王當磨刀石,而是磨成一把刀!”
陳瑛附和道:“陛下可不是曹操,哪有那般的狠心啊!”
“可也不是什麽漢文帝!”
“那咱們……”
詹徽冷笑道:“沒了越王,不是還有三皇子嗎,三殿下可比二殿下有意思多了!”
……
江南的天總是比京城暖和一些,至少沒有皇宮這樣一座大山讓人提心吊膽。
海稅司早已是江南最忙碌的衙門,甚至比大他好幾級的布政司還熱鬧。
而一手掌海運,一手托茶馬的曹國公李景隆也成了江南達官顯貴做夢都想攀交的風雲人物。
可人家曹國公哪裏是誰想見就能見的,能坐在這海稅司衙門大堂的人,哪個不是江南的大戶。
“今年的茶葉比去年減兩成!”
李景隆坐在衙門主位之上,悠哉說道:“這價格還是不變,算是朝廷對你們的照顧!”
此話一出,在場的江南大戶頓時一驚,有些人的臉色都變得蒼白起來。
茶葉的供應減少兩成,這對於他們這些茶葉商人雖說算不上致命一擊,可也是極為嚴重的打擊。
“公爺,這一下減少兩成,簡直是要斷我們活路啊!”
周茂才苦著臉說道:“永興初年那一會兒,可是公爺您下令,讓我們多種茶樹,有多少茶葉,朝廷就收多少,可最近幾年,那是一年比一年少,今年直接減了兩成,這讓我們怎麽活啊!”
李景隆冷著臉說道:“這事是朝廷的聖令,我一個國公怎麽敢隨意增減茶葉的收購,你覺得我會蠢到把自己送上斷頭台嗎?”
朝廷有四大紅線,一個茶馬,一個海稅,一個鹽鐵,一個火器,隻要敢碰其中一個,別說商人,就是公侯勳貴,哪怕是藩王也是死路一條。
假如曹國公貪汙海稅,燕王把洪武大炮賣給韃靼,楚王販賣私鹽,皇帝不會有任何猶豫的處死他們。
“公爺,那我們今年產出多餘的茶葉該當如何啊?”
李景隆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道:“不行就存起來,明年再賣……”
“這……”
周茂才頓時啞住了,今年的新茶留到明年,就算保存的好,沒有發黴受潮,那也成了陳茶,就賣不上好價錢了,要成倍成倍的跌。
“敢問公爺,朝廷為何要縮減茶葉的供應?”
李景隆沉聲道:“告訴你們也無妨,因為朝廷正在逐漸減少茶馬互市!”
朝廷需要茶葉,那是要用茶葉來換取西番的戰馬。
當初需要大量茶葉,是朱雄英剛即位的那幾年,因為他早有發動戰爭的計劃,所以需要大量戰馬來裝備騎兵。
幾場大戰過後,朝廷相繼拿下漢北,漠北,西域,這些養馬的地方,再加上繳獲帖木兒軍的波斯戰馬,還有原本的關西,甘涼之地,戰馬已經不是朝廷緊缺的東西了!
所以自然不會再需要大量的茶葉來換了!
而且戰馬太多也養不起!
其次,朝廷早晚要收複西番,不可能讓他們壯大,他們沒有茶葉,就相當於中原人沒有鹽,戰鬥力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削減。
再說江南的茶葉,茶樹不是今年種上就能收,從種植到收茶,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眼看茶樹逐漸穩定了,結果朝廷不要這麽多了!
像周茂才這樣的茶葉商人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去,剩下這麽多茶葉賣給誰去,百姓又喝不起茶!
就算走海運拿出去賣也是不可能的,私人不得買賣,也就是說,茶葉這東西,隻有鄭和的船隊能賣,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得到海稅司憑證的商人也可買賣,但數量有限,而且稅也高。
要是放開了買賣,茶葉會立馬衝擊海外的市場,鄭和船隊就賣不上價錢了。
後麵或許會慢慢放開,但現在絕對不行,朱雄英需要鄭和帶來的錢來做幾件大事,朝廷吃飽了也會讓利給商人。
“周賢弟!”
陸承笑著說道:“既然朝廷早有聖令,咱們也隻能依令行事,至於剩餘的茶葉,還要請曹國公幫幫忙了!”
倆人穿一條褲子,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我怎麽幫他?”
李景隆皺著眉頭問道:“我難不成要自己掏錢把他那幾萬斤茶葉給買了,拿迴家當飯吃?”
周茂才立馬陪著笑臉說道:“公爺息怒,您就幫幫我吧,我這十幾年為朝廷籌辦茶葉,一直是兢兢業業,隻要公爺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辦差過事,幾千斤茶葉要是砸在手裏,必然是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啊!”
“不至於!”
李景隆冷笑道:“這十幾年朝廷可從來沒差過你茶葉錢,最多今年虧點罷了!”
“公爺!”
周茂才哀求道:“您可不能不管我啊!”
“我怎麽管……”
話還沒有說完,李增枝走了進來,走到李景隆身邊低聲了一句。
李景隆聽後眨眨眼,說道:“沒聽到,你大點聲,這裏沒有外人!”
李增枝直接大聲說道:“徐王最近在徐州瘋狂收買大量土地,京城的勳貴和官員紛紛效仿,全部派人湧向徐州……”
說罷,又拿出一份政報,繼續道:“最新的永興政報,上麵詳細寫著徐州的風土人情,看來遷都徐州的事八九不離十了!”
或許皇帝真的長大了,成為一位真正的帝王了!
“詹公以為,遷都徐州的麵有多大?”
詹徽突然無聲笑了起來,說道:“自從年前提出遷都後,陛下就再也沒提過此事,至於遷都到徐州,現在人盡皆知,陛下不可能不知道……”
“可陛下至今都沒有站出來澄清此事,也從來沒說過,是遷都徐州,還是不遷都徐州……”
“年後,陛下白日一直躲在乾清宮,入夜去尚書房陪太子處理政務,朝會全是太子在主持,即便是我,也見不到陛下了……”
“由此可見,陛下還在憋著招呢,不出完一套劍法,是不會見人的!”
陳瑛聽後,在心裏慢慢的琢磨,消化,有些話他聽懂了,又好像沒聽懂!
“詹公,既然陛下要出招,也要有把趁手的寶劍吧,咱們是不是可以……”
詹徽笑著擺手道:“估計徐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他才是最糊塗的!”
陳瑛感慨道:“哎……陛下現在連徐王都騙了,實在……”
詹徽笑道:“你這個騙字說不好,應該叫用最為恰當!”
陳瑛頓時大笑起來!
“你不說徐王,我差點忘了!”
詹徽低聲道:“他前一陣子找我,明裏暗裏的說,以後不要再接近越王了,應該是陛下的意思……”
“看來,陛下不想把越王當磨刀石,而是磨成一把刀!”
陳瑛附和道:“陛下可不是曹操,哪有那般的狠心啊!”
“可也不是什麽漢文帝!”
“那咱們……”
詹徽冷笑道:“沒了越王,不是還有三皇子嗎,三殿下可比二殿下有意思多了!”
……
江南的天總是比京城暖和一些,至少沒有皇宮這樣一座大山讓人提心吊膽。
海稅司早已是江南最忙碌的衙門,甚至比大他好幾級的布政司還熱鬧。
而一手掌海運,一手托茶馬的曹國公李景隆也成了江南達官顯貴做夢都想攀交的風雲人物。
可人家曹國公哪裏是誰想見就能見的,能坐在這海稅司衙門大堂的人,哪個不是江南的大戶。
“今年的茶葉比去年減兩成!”
李景隆坐在衙門主位之上,悠哉說道:“這價格還是不變,算是朝廷對你們的照顧!”
此話一出,在場的江南大戶頓時一驚,有些人的臉色都變得蒼白起來。
茶葉的供應減少兩成,這對於他們這些茶葉商人雖說算不上致命一擊,可也是極為嚴重的打擊。
“公爺,這一下減少兩成,簡直是要斷我們活路啊!”
周茂才苦著臉說道:“永興初年那一會兒,可是公爺您下令,讓我們多種茶樹,有多少茶葉,朝廷就收多少,可最近幾年,那是一年比一年少,今年直接減了兩成,這讓我們怎麽活啊!”
李景隆冷著臉說道:“這事是朝廷的聖令,我一個國公怎麽敢隨意增減茶葉的收購,你覺得我會蠢到把自己送上斷頭台嗎?”
朝廷有四大紅線,一個茶馬,一個海稅,一個鹽鐵,一個火器,隻要敢碰其中一個,別說商人,就是公侯勳貴,哪怕是藩王也是死路一條。
假如曹國公貪汙海稅,燕王把洪武大炮賣給韃靼,楚王販賣私鹽,皇帝不會有任何猶豫的處死他們。
“公爺,那我們今年產出多餘的茶葉該當如何啊?”
李景隆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道:“不行就存起來,明年再賣……”
“這……”
周茂才頓時啞住了,今年的新茶留到明年,就算保存的好,沒有發黴受潮,那也成了陳茶,就賣不上好價錢了,要成倍成倍的跌。
“敢問公爺,朝廷為何要縮減茶葉的供應?”
李景隆沉聲道:“告訴你們也無妨,因為朝廷正在逐漸減少茶馬互市!”
朝廷需要茶葉,那是要用茶葉來換取西番的戰馬。
當初需要大量茶葉,是朱雄英剛即位的那幾年,因為他早有發動戰爭的計劃,所以需要大量戰馬來裝備騎兵。
幾場大戰過後,朝廷相繼拿下漢北,漠北,西域,這些養馬的地方,再加上繳獲帖木兒軍的波斯戰馬,還有原本的關西,甘涼之地,戰馬已經不是朝廷緊缺的東西了!
所以自然不會再需要大量的茶葉來換了!
而且戰馬太多也養不起!
其次,朝廷早晚要收複西番,不可能讓他們壯大,他們沒有茶葉,就相當於中原人沒有鹽,戰鬥力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削減。
再說江南的茶葉,茶樹不是今年種上就能收,從種植到收茶,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眼看茶樹逐漸穩定了,結果朝廷不要這麽多了!
像周茂才這樣的茶葉商人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去,剩下這麽多茶葉賣給誰去,百姓又喝不起茶!
就算走海運拿出去賣也是不可能的,私人不得買賣,也就是說,茶葉這東西,隻有鄭和的船隊能賣,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得到海稅司憑證的商人也可買賣,但數量有限,而且稅也高。
要是放開了買賣,茶葉會立馬衝擊海外的市場,鄭和船隊就賣不上價錢了。
後麵或許會慢慢放開,但現在絕對不行,朱雄英需要鄭和帶來的錢來做幾件大事,朝廷吃飽了也會讓利給商人。
“周賢弟!”
陸承笑著說道:“既然朝廷早有聖令,咱們也隻能依令行事,至於剩餘的茶葉,還要請曹國公幫幫忙了!”
倆人穿一條褲子,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我怎麽幫他?”
李景隆皺著眉頭問道:“我難不成要自己掏錢把他那幾萬斤茶葉給買了,拿迴家當飯吃?”
周茂才立馬陪著笑臉說道:“公爺息怒,您就幫幫我吧,我這十幾年為朝廷籌辦茶葉,一直是兢兢業業,隻要公爺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辦差過事,幾千斤茶葉要是砸在手裏,必然是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啊!”
“不至於!”
李景隆冷笑道:“這十幾年朝廷可從來沒差過你茶葉錢,最多今年虧點罷了!”
“公爺!”
周茂才哀求道:“您可不能不管我啊!”
“我怎麽管……”
話還沒有說完,李增枝走了進來,走到李景隆身邊低聲了一句。
李景隆聽後眨眨眼,說道:“沒聽到,你大點聲,這裏沒有外人!”
李增枝直接大聲說道:“徐王最近在徐州瘋狂收買大量土地,京城的勳貴和官員紛紛效仿,全部派人湧向徐州……”
說罷,又拿出一份政報,繼續道:“最新的永興政報,上麵詳細寫著徐州的風土人情,看來遷都徐州的事八九不離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