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瘋傳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鬆江,周家私產茶樓!
江南的幾個富商坐在一起,各個愁眉苦臉,仿佛有天大的心事。
“來,諸位都嚐嚐,這茶不錯!”
周茂才十分慷慨道:“要是覺得好喝,迴頭一人帶走十斤……不,帶走二十斤!”
陸承放下茶杯,繃著臉說道:“你這都不算什麽,茶葉再怎麽樣也能賣上價,我這五萬畝桑田算是全毀了,哎……”
“我的茶田不也一樣!”
周茂才感慨道:“我看……這朝廷的飯……以後怕是不好吃了!”
“不好吃,又有什麽辦法……”
陸承無奈道:“你敢撩挑子不幹啊!”
二人心裏都十分清楚,他們給朝廷幹活,拿朝廷的錢,已經和朝廷綁在了一起,那就不是你想幹就幹,不想幹就退的事了,有人捏著他們的命脈呢!
今天敢撂挑子,明天就有人拿著賬本抄他們的家!
“曹國公也說了,以後這茶葉和絲綢會逐漸減少供應,看來我們也要給自己重新找條出路了!”
周茂才看的很開,抱怨歸抱怨,但從來不自暴自棄,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那就再換另外一條路,總有一條路通向大道。
陸承試探著問道:“你的意思是……”
周茂才笑道:“陸兄明知顧問啊!”
陸承猶豫道:“這事不會有詐吧?”
“陛下應該不會失信於天下人!”
周茂才堅信道:“而且我聽說,京城的官員,勳貴,富商已經前往徐州占地方了,特別是徐王,他是最早過去的,也占的最多,他可是皇帝的親弟弟啊,近水樓台先得月,想來定然是知道了什麽消息!”
“按照金陵皇宮當初的修建,如果遷都徐州,應當會以徐王府為根基,於四周擴大修建……”
陸承聽後,問道:“你打算到徐州占地方了?”
周茂才苦笑道:“茶葉的生意不好做啊,海上雖說能吃兩口飽飯,但風險也大,一旦遇到風浪,人,船,貨全部損失殆盡,我不得不做兩手準備了!”
這些年,出海經商一去不迴的人太多了,利潤大,風險同樣也大,要是折在海上,損失是巨大的,特別是海船。
陸家的造船廠早已被收購,成為軍工,民間幾乎造不出可以在海上遠航且能經住風浪的大船。
而且,海稅是十稅二,逐年增多,但農稅卻是五十稅一,正在逐年減少,朝廷在農稅中的虧空就需要海稅來彌補了。
也就是說,農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但商人的生意卻越來越難了,原因就是商稅太高了,特別是海商稅更甚。
永興又不是傻子,這些賬他算的比任何人都清楚,沒有海商稅的增加,他也不敢去減少農稅。
農稅收的少,土地的價值就會增長!
作為農耕文明的華夏子孫,無論身處什麽身份,對土地的認可那是刻在骨子裏的。
即便是周茂才這樣的商人也不例外,海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而且還有風險,總是不放心。
可土地就不一樣了,這是實打實就在腳下,無論如何都跑不了,丟不了,這才是穩定的財產,讓人心安,踏實。
“哎……”
陸承歎息一聲,其實他的日子比周茂才還難過。
周茂才繼續說道:“陸兄,諸位,我說的隻是個人猜測,你們好好想想吧!”
周圍的商人開始低頭交耳,議論紛紛!
“陸兄!”
周茂才低聲道:“咱們和別人不一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別忘了,詹老狗還沒死呢!”
“要說我,你那些桑田,桑苗,還是趁早處理了吧,倒不如去新都置辦一些產業,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
“要是再猶豫,好地方都被別人占完了,一旦真的遷過去,那就不是現在這個價了!”
“就算虧,也不是虧咱們江南的幾家,這麽多藩王勳貴,士紳豪門,朝廷就算要查,也是第一個查徐王,他占的地方最多!”
陸承暗暗點頭,琢磨道:“你說,陛下為何會選擇徐州為新都,那地方……”
“這種事現在都是機密,恐怕連曹國公都不知道……”
“咱們大明朝的這位永興爺,獨斷朝綱,他想做的事情,任何人都勸不住,而且表麵仁義,骨子裏卻透著狠辣……”
“當年江南那些人借著大考去試探這位剛登基的新皇帝,結果呢?”
“直接被他辦成南北榜大案,牽扯了多少官員,江南死了多少人啊!”
周茂才嚴肅且低聲道:“別覺得老皇帝這一走,皇帝就沒了靠山,你別忘了,如今已經是永興十七年了,他當了十七年的皇帝了!”
“別去琢磨他的心思,更別去試探,不然,又是一場永興血案!”
南北榜案,淮逆案,殺的江南士紳豪門那是人頭滾滾!
老皇帝是死了,可你去試探一下看看是什麽後果!
……
尚書房!
太子坐在椅子上批閱著奏本,朱雄英坐在邊上,雙臂抱在胸前,閉目養神,眉宇之間微微抖動,好像在思考著什麽事情。
“父皇!”
太子拿著奏本問道:“杭州知府王聰上奏,海商稅太重,商人出海九死一生,所得利潤除去海稅,所得了了,朝廷不該與民爭利,希望陛下能減免龐大的海商稅,減輕海商的負擔,如此才能興盛海上貿易!”
朱雄英聽後,眼都沒睜開,說道:“不準,駁迴!”
“另外,讓錦衣衛去查查這位王知府!”
太子皺眉道:“父皇的意思是這個王知府有貓膩?”
朱雄英冷聲道:“這個王八蛋八成收了好處,查到了直接法辦!”
“兒臣明白!”
太子放下奏本,起身說道:“父皇,您聽說了沒有,最近很多人跑到徐州買田置地,導致徐州的地價瘋漲,這其中多是公侯勳貴,還有一些官員,士紳豪門!”
“朕不知道!”
朱雄英隨口迴了一句,好像沒多少興趣。
“父皇,這些人中,以……以三……三叔買最多!”
朱雄英抬著眼皮說道:“不可能,你三叔是什麽人,你還不清楚啊,他買地作甚啊!”
“可是……父皇……外麵都是這麽傳的!”
“都是謠言罷了!”
太子有些猶豫,隨後低聲問道:“父皇,這些事您當真都沒聽說過嗎?”
朱雄英閉著眼微微頷首,說道:“沒聽過!”
“父皇,您該出去走走了,外麵都傳瘋了,說三叔欺上瞞下,背著朝廷在徐州大肆圈地!”
江南的幾個富商坐在一起,各個愁眉苦臉,仿佛有天大的心事。
“來,諸位都嚐嚐,這茶不錯!”
周茂才十分慷慨道:“要是覺得好喝,迴頭一人帶走十斤……不,帶走二十斤!”
陸承放下茶杯,繃著臉說道:“你這都不算什麽,茶葉再怎麽樣也能賣上價,我這五萬畝桑田算是全毀了,哎……”
“我的茶田不也一樣!”
周茂才感慨道:“我看……這朝廷的飯……以後怕是不好吃了!”
“不好吃,又有什麽辦法……”
陸承無奈道:“你敢撩挑子不幹啊!”
二人心裏都十分清楚,他們給朝廷幹活,拿朝廷的錢,已經和朝廷綁在了一起,那就不是你想幹就幹,不想幹就退的事了,有人捏著他們的命脈呢!
今天敢撂挑子,明天就有人拿著賬本抄他們的家!
“曹國公也說了,以後這茶葉和絲綢會逐漸減少供應,看來我們也要給自己重新找條出路了!”
周茂才看的很開,抱怨歸抱怨,但從來不自暴自棄,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那就再換另外一條路,總有一條路通向大道。
陸承試探著問道:“你的意思是……”
周茂才笑道:“陸兄明知顧問啊!”
陸承猶豫道:“這事不會有詐吧?”
“陛下應該不會失信於天下人!”
周茂才堅信道:“而且我聽說,京城的官員,勳貴,富商已經前往徐州占地方了,特別是徐王,他是最早過去的,也占的最多,他可是皇帝的親弟弟啊,近水樓台先得月,想來定然是知道了什麽消息!”
“按照金陵皇宮當初的修建,如果遷都徐州,應當會以徐王府為根基,於四周擴大修建……”
陸承聽後,問道:“你打算到徐州占地方了?”
周茂才苦笑道:“茶葉的生意不好做啊,海上雖說能吃兩口飽飯,但風險也大,一旦遇到風浪,人,船,貨全部損失殆盡,我不得不做兩手準備了!”
這些年,出海經商一去不迴的人太多了,利潤大,風險同樣也大,要是折在海上,損失是巨大的,特別是海船。
陸家的造船廠早已被收購,成為軍工,民間幾乎造不出可以在海上遠航且能經住風浪的大船。
而且,海稅是十稅二,逐年增多,但農稅卻是五十稅一,正在逐年減少,朝廷在農稅中的虧空就需要海稅來彌補了。
也就是說,農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但商人的生意卻越來越難了,原因就是商稅太高了,特別是海商稅更甚。
永興又不是傻子,這些賬他算的比任何人都清楚,沒有海商稅的增加,他也不敢去減少農稅。
農稅收的少,土地的價值就會增長!
作為農耕文明的華夏子孫,無論身處什麽身份,對土地的認可那是刻在骨子裏的。
即便是周茂才這樣的商人也不例外,海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而且還有風險,總是不放心。
可土地就不一樣了,這是實打實就在腳下,無論如何都跑不了,丟不了,這才是穩定的財產,讓人心安,踏實。
“哎……”
陸承歎息一聲,其實他的日子比周茂才還難過。
周茂才繼續說道:“陸兄,諸位,我說的隻是個人猜測,你們好好想想吧!”
周圍的商人開始低頭交耳,議論紛紛!
“陸兄!”
周茂才低聲道:“咱們和別人不一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別忘了,詹老狗還沒死呢!”
“要說我,你那些桑田,桑苗,還是趁早處理了吧,倒不如去新都置辦一些產業,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
“要是再猶豫,好地方都被別人占完了,一旦真的遷過去,那就不是現在這個價了!”
“就算虧,也不是虧咱們江南的幾家,這麽多藩王勳貴,士紳豪門,朝廷就算要查,也是第一個查徐王,他占的地方最多!”
陸承暗暗點頭,琢磨道:“你說,陛下為何會選擇徐州為新都,那地方……”
“這種事現在都是機密,恐怕連曹國公都不知道……”
“咱們大明朝的這位永興爺,獨斷朝綱,他想做的事情,任何人都勸不住,而且表麵仁義,骨子裏卻透著狠辣……”
“當年江南那些人借著大考去試探這位剛登基的新皇帝,結果呢?”
“直接被他辦成南北榜大案,牽扯了多少官員,江南死了多少人啊!”
周茂才嚴肅且低聲道:“別覺得老皇帝這一走,皇帝就沒了靠山,你別忘了,如今已經是永興十七年了,他當了十七年的皇帝了!”
“別去琢磨他的心思,更別去試探,不然,又是一場永興血案!”
南北榜案,淮逆案,殺的江南士紳豪門那是人頭滾滾!
老皇帝是死了,可你去試探一下看看是什麽後果!
……
尚書房!
太子坐在椅子上批閱著奏本,朱雄英坐在邊上,雙臂抱在胸前,閉目養神,眉宇之間微微抖動,好像在思考著什麽事情。
“父皇!”
太子拿著奏本問道:“杭州知府王聰上奏,海商稅太重,商人出海九死一生,所得利潤除去海稅,所得了了,朝廷不該與民爭利,希望陛下能減免龐大的海商稅,減輕海商的負擔,如此才能興盛海上貿易!”
朱雄英聽後,眼都沒睜開,說道:“不準,駁迴!”
“另外,讓錦衣衛去查查這位王知府!”
太子皺眉道:“父皇的意思是這個王知府有貓膩?”
朱雄英冷聲道:“這個王八蛋八成收了好處,查到了直接法辦!”
“兒臣明白!”
太子放下奏本,起身說道:“父皇,您聽說了沒有,最近很多人跑到徐州買田置地,導致徐州的地價瘋漲,這其中多是公侯勳貴,還有一些官員,士紳豪門!”
“朕不知道!”
朱雄英隨口迴了一句,好像沒多少興趣。
“父皇,這些人中,以……以三……三叔買最多!”
朱雄英抬著眼皮說道:“不可能,你三叔是什麽人,你還不清楚啊,他買地作甚啊!”
“可是……父皇……外麵都是這麽傳的!”
“都是謠言罷了!”
太子有些猶豫,隨後低聲問道:“父皇,這些事您當真都沒聽說過嗎?”
朱雄英閉著眼微微頷首,說道:“沒聽過!”
“父皇,您該出去走走了,外麵都傳瘋了,說三叔欺上瞞下,背著朝廷在徐州大肆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