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江淮運河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大殿!
朱雄英坐在椅子上,手裏拿著一把察鏡(放大鏡),仔細的端詳著一幅地圖,時不時的閉眼沉思著什麽。
而在地圖旁邊是一疊已經批注過的殿試試卷。
老樸小步走來,拱手道:“陛下,陝西布政使宋禮大人到了!”
朱雄英放下鏡子,說道:“讓他進來!”
片刻後,大殿走進來一個老頭,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拱手行禮道:“臣等見過陛下!”
“免禮!”
朱雄英端坐起來,說道:“宋禮,你的考評朕都看了,吏部對你的評價極高,朕也聽地方官說起過你,說你鏟除奸邪,剔除貪腐之事毫不留情,那些貪婪暴戾,欺壓百姓的郡縣官吏對你畏之如虎,關中的百姓都叫你宋青天!”
宋禮恭敬道:“陛下繆讚,臣不過是做了為官者該做的事情,青天之名愧不敢當!”
老頭叫宋禮,可從來沒送過禮,也沒收過禮,關中之地名聲在外的青天大老爺。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你不用謙虛,朕也不在乎吏部的考評,就說百姓對的評價,百姓心中有杆秤,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裏都明白,既然百姓都叫你宋青天,那就足以證明你在關中的政績……”
“朕還聽說,你的名聲已經傳到了中原一帶,山西,河南的百姓都想讓你去當他們的父母官!”
宋禮歎息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能受百姓如此擁戴,臣受之有愧啊!”
朱雄英擺手道:“如今也快到了致仕的歲數,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兢兢業業,不貪不拿,難得可貴啊!”
“如果你想迴老家歸養,朕不會為難你,以刑部侍郎銜致仕,朕賜你五百兩銀子……”
“如果你還想為朝廷盡些力,朕會賜你宅子,把家人都接到京城,入刑部參政!”
皇帝把話說的已經很明白了,你想養老,可以提前兩年迴去了,給別人讓位,該有的都有,你別就幹兩年再走,沒什麽意思!
而且刑部的尚書暴昭即將致仕,皇帝也同意了,很有可能頂暴昭的位子,宋禮在西北當了十幾年的布政使了,他的功績隻有六部尚書才能相匹配。
宋禮當即拱手道:“臣願為陛下效命,為朝廷盡忠!”
這老頭挺有上進心的,還不錯,是個能辦事的好官。
“宋卿,有句話朕要提前和你說清楚,按照年紀,你還有兩年就能致仕了,你要留在朝廷,兩年後就不能走了,幹到什麽時候朕不好說,或許三五年,或許十年八年,或許死於任上!”
宋禮歎息一聲,說道:“隻要陛下不嫌棄臣歲數大,臣願為陛下分憂!”
朱雄英笑道:“才五十八歲,這歲數放在朝中都是年輕人,正是敢打敢拚的時候,你看六部尚書,哪個不是兩鬢斑白,年紀的事不要太在意……”
“你接替暴昭在刑部先幹著吧!”
上來就是刑部尚書!
“臣謝陛下!”
宋禮剛要退下,隻見迴頭喊道:“宋卿可懂地形河流之事?”
宋禮一愣,迴首道:“迴陛下,臣略懂一二!”
“那好,你過來給朕講講這個大運河的情況!”
“是!”
宋禮站在一旁沉聲道:“大運河始建於隋唐,由……”
“停!”
朱雄英打斷道:“這樣的廢話不要說,說現在大運河的情況!”
“是!”
宋禮上前看了一眼地圖,用手在上麵比劃道:“陛下請看,大運河分為南北兩段,南起杭州,北至通州,細分為通惠河,衛河會通河,黃淮運河,江淮運河,江南運河幾大段,其中最為重要是黃淮,江淮這一帶地方水域!”
朱雄英點頭問道:“現在這條大運河還能用嗎?”
“迴陛下,能是能用,不過,常年未修,淤泥沉積,堵塞嚴重,可小用,不可大用!”
朱雄英聽後又問道:“何處最為嚴重?”
“迴陛下,明初,大運河受黃河改道中斷,由徐州至淮安五百餘裏隻得借黃河作運道……”
“由於黃河經常決口,改道,百姓深受大水之苦,也極大影響了朝廷漕運的正常進行!”
目前來說,大明的都城在金陵,本身就處於南方,所以用不到大運河,這麽多年朝廷也沒有多餘的錢去修。
可一旦遷都到北方,無論是哪裏,都無法自足,需要南方的各種物資來輸血,而陸路的成本太高,海運的成本太高,漕運就顯得最為重要了。
如果一個王朝的都城在北方,那大運河就是命脈,元末之時,紅巾軍切斷大運河的漕運,元大都立馬土崩瓦解了!
總而言之,要想遷都,隻要是北方,必須先疏通大運河,不然各種木材,石料,糧食等運過去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你對河道,漕運好像很熟悉?”
宋禮謙虛道:“臣略知一二!”
朱雄英點頭道:“那好,你先歇息幾日,以刑部尚書的職務巡視從杭州到徐州的大運河道,朕會派個年輕的官員給你當助手!”
“臣領命!”
宋禮走後,朱雄英站在大殿來迴踱步,遷都的事不能再耗下去了,疏通大運河要提前進行了!
……
應天府衙門外!
禮部的官員站在高台之上,手中端著聖旨,在人群的期待中念著殿試大考的名次。
站在下麵的全是今年參加殿試大考的學子,聖旨共兩道,分南北雙榜。
人群中,一位身穿長衫,頭戴儒冠,莫約二十多歲左右的青年歎息一聲,隨後默默離開人群!
今時不同往日了,自南北榜後,每三年的進士比以前多了一倍的人,就是二甲進士出身,都不見得能進翰林院,更別說三甲進士了,現在恐怕當鄉官都要排隊。
三甲進士,幾乎等於落榜了!
青年迴首望去,聽到一道讓他羨慕又嫉妒的聲音。
“南榜一甲第一名閩地長樂學子馬鐸!”
青年如同丟了魂一樣,走在路上,搖搖晃晃,三年三年又三年,好不容易闖進殿試,卻不想竟是如同落榜的三甲。
直到天黑,青年也不知道走到何處,抬頭一看,原來是繁華喧囂的秦淮河。
放眼京城,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本想著高上一甲,光耀門楣,到頭來不過是大夢一場。
聞著胭脂香,看著燈火通明的花船,青年苦笑一聲,自己已經沒有資格享受這一切了!
“撲通!”
青年一頭紮進秦淮河,尋了短見!
朱雄英坐在椅子上,手裏拿著一把察鏡(放大鏡),仔細的端詳著一幅地圖,時不時的閉眼沉思著什麽。
而在地圖旁邊是一疊已經批注過的殿試試卷。
老樸小步走來,拱手道:“陛下,陝西布政使宋禮大人到了!”
朱雄英放下鏡子,說道:“讓他進來!”
片刻後,大殿走進來一個老頭,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拱手行禮道:“臣等見過陛下!”
“免禮!”
朱雄英端坐起來,說道:“宋禮,你的考評朕都看了,吏部對你的評價極高,朕也聽地方官說起過你,說你鏟除奸邪,剔除貪腐之事毫不留情,那些貪婪暴戾,欺壓百姓的郡縣官吏對你畏之如虎,關中的百姓都叫你宋青天!”
宋禮恭敬道:“陛下繆讚,臣不過是做了為官者該做的事情,青天之名愧不敢當!”
老頭叫宋禮,可從來沒送過禮,也沒收過禮,關中之地名聲在外的青天大老爺。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你不用謙虛,朕也不在乎吏部的考評,就說百姓對的評價,百姓心中有杆秤,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裏都明白,既然百姓都叫你宋青天,那就足以證明你在關中的政績……”
“朕還聽說,你的名聲已經傳到了中原一帶,山西,河南的百姓都想讓你去當他們的父母官!”
宋禮歎息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能受百姓如此擁戴,臣受之有愧啊!”
朱雄英擺手道:“如今也快到了致仕的歲數,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兢兢業業,不貪不拿,難得可貴啊!”
“如果你想迴老家歸養,朕不會為難你,以刑部侍郎銜致仕,朕賜你五百兩銀子……”
“如果你還想為朝廷盡些力,朕會賜你宅子,把家人都接到京城,入刑部參政!”
皇帝把話說的已經很明白了,你想養老,可以提前兩年迴去了,給別人讓位,該有的都有,你別就幹兩年再走,沒什麽意思!
而且刑部的尚書暴昭即將致仕,皇帝也同意了,很有可能頂暴昭的位子,宋禮在西北當了十幾年的布政使了,他的功績隻有六部尚書才能相匹配。
宋禮當即拱手道:“臣願為陛下效命,為朝廷盡忠!”
這老頭挺有上進心的,還不錯,是個能辦事的好官。
“宋卿,有句話朕要提前和你說清楚,按照年紀,你還有兩年就能致仕了,你要留在朝廷,兩年後就不能走了,幹到什麽時候朕不好說,或許三五年,或許十年八年,或許死於任上!”
宋禮歎息一聲,說道:“隻要陛下不嫌棄臣歲數大,臣願為陛下分憂!”
朱雄英笑道:“才五十八歲,這歲數放在朝中都是年輕人,正是敢打敢拚的時候,你看六部尚書,哪個不是兩鬢斑白,年紀的事不要太在意……”
“你接替暴昭在刑部先幹著吧!”
上來就是刑部尚書!
“臣謝陛下!”
宋禮剛要退下,隻見迴頭喊道:“宋卿可懂地形河流之事?”
宋禮一愣,迴首道:“迴陛下,臣略懂一二!”
“那好,你過來給朕講講這個大運河的情況!”
“是!”
宋禮站在一旁沉聲道:“大運河始建於隋唐,由……”
“停!”
朱雄英打斷道:“這樣的廢話不要說,說現在大運河的情況!”
“是!”
宋禮上前看了一眼地圖,用手在上麵比劃道:“陛下請看,大運河分為南北兩段,南起杭州,北至通州,細分為通惠河,衛河會通河,黃淮運河,江淮運河,江南運河幾大段,其中最為重要是黃淮,江淮這一帶地方水域!”
朱雄英點頭問道:“現在這條大運河還能用嗎?”
“迴陛下,能是能用,不過,常年未修,淤泥沉積,堵塞嚴重,可小用,不可大用!”
朱雄英聽後又問道:“何處最為嚴重?”
“迴陛下,明初,大運河受黃河改道中斷,由徐州至淮安五百餘裏隻得借黃河作運道……”
“由於黃河經常決口,改道,百姓深受大水之苦,也極大影響了朝廷漕運的正常進行!”
目前來說,大明的都城在金陵,本身就處於南方,所以用不到大運河,這麽多年朝廷也沒有多餘的錢去修。
可一旦遷都到北方,無論是哪裏,都無法自足,需要南方的各種物資來輸血,而陸路的成本太高,海運的成本太高,漕運就顯得最為重要了。
如果一個王朝的都城在北方,那大運河就是命脈,元末之時,紅巾軍切斷大運河的漕運,元大都立馬土崩瓦解了!
總而言之,要想遷都,隻要是北方,必須先疏通大運河,不然各種木材,石料,糧食等運過去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你對河道,漕運好像很熟悉?”
宋禮謙虛道:“臣略知一二!”
朱雄英點頭道:“那好,你先歇息幾日,以刑部尚書的職務巡視從杭州到徐州的大運河道,朕會派個年輕的官員給你當助手!”
“臣領命!”
宋禮走後,朱雄英站在大殿來迴踱步,遷都的事不能再耗下去了,疏通大運河要提前進行了!
……
應天府衙門外!
禮部的官員站在高台之上,手中端著聖旨,在人群的期待中念著殿試大考的名次。
站在下麵的全是今年參加殿試大考的學子,聖旨共兩道,分南北雙榜。
人群中,一位身穿長衫,頭戴儒冠,莫約二十多歲左右的青年歎息一聲,隨後默默離開人群!
今時不同往日了,自南北榜後,每三年的進士比以前多了一倍的人,就是二甲進士出身,都不見得能進翰林院,更別說三甲進士了,現在恐怕當鄉官都要排隊。
三甲進士,幾乎等於落榜了!
青年迴首望去,聽到一道讓他羨慕又嫉妒的聲音。
“南榜一甲第一名閩地長樂學子馬鐸!”
青年如同丟了魂一樣,走在路上,搖搖晃晃,三年三年又三年,好不容易闖進殿試,卻不想竟是如同落榜的三甲。
直到天黑,青年也不知道走到何處,抬頭一看,原來是繁華喧囂的秦淮河。
放眼京城,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本想著高上一甲,光耀門楣,到頭來不過是大夢一場。
聞著胭脂香,看著燈火通明的花船,青年苦笑一聲,自己已經沒有資格享受這一切了!
“撲通!”
青年一頭紮進秦淮河,尋了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