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迴航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章 迴航
江南,鬆江,港口!
清晨,霧氣朦朧,海邊聚集了三千多甲士,手持長槍,一字排開,氣勢恢宏。
港口前聚集著上百名大小官員,有本地的地方官,更多的還是市舶司的官員和朝廷派來的巡海禦史。
而站在這些人前麵的,赫然是掌控整個大明海運的曹國公李景隆。
不僅有海運,還有茶馬,兵權,當真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權有權。
“公爺,來了!”
李景隆拿起千裏鏡眺望不遠處的海麵,透過霧氣,隱約能看到大明船隊的影子!
隻有大明的巡海寶船才有這樣的體積!
片刻後,鄭和率領的船隊浩浩蕩蕩駛來,李景隆吩咐道:“放炮!”
船隊陸陸續續在岸邊停了下來,很快傳來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隨後就是各種禮樂響起。
鄭和從船上走了下來,李景隆親自上前迎接!
“屬下見過曹國公!”
“鄭大使無需客氣,一別三年,曆經風浪,辛苦了!”
可以清楚的看到,鄭和比三年前出海時又滄桑了不少,不像三十多歲,倒像四十多歲的人!
二人相互客氣幾句,隨後曹國公命人幫著卸貨,看著一箱箱沉重的東西被搬了下來,不用問都知道是滿載而歸。
這一去可就是三年啊!
迴到市舶司衙門,李景隆單獨宴請鄭和吃飯喝酒!
聽鄭和講述著外麵各國的奇聞趣事!
聽的李景隆心裏癢癢的,說道:“要不是我公務纏身,肩負重任,我都想跟你出一趟海了!”
“公爺,出海可不是一件輕鬆事,除了要忍受狂風驟雨以及海上各種危險,還有漫漫航行的孤獨……”
李景隆笑著擺手道:“這輩子肯定去不了嘍,下輩子再說吧!”
鄭和一笑而過,說道:“我此次出海,除了上一次去過的國家外,又去了許多新的國家,外麵實在太大了,大到我們無法想象,陛下有令三年之期,所以此次航行隻到達了古裏國就迴來了!”
李景隆笑道:“你可算說對了,陛下每天都在苦巴巴的等你迴來呢……”
“你給我透個底,此次迴來帶了多少好東西,掙了多少錢?”
鄭和卻淡淡一笑道:“沒算過!”
“你拉倒吧!”
李景隆擺手道:“我就是順嘴問問,你不說就算了!”
鄭和帶迴來多少錢,這件事隻有皇帝和鄭和兩個人知道,也查不清楚,因為有一部分錢不走戶部的賬,直接進皇帝的內庫。
當初,朱雄英是想把所有錢都裝自己口袋裏的,可臣子們全都反對。
下西洋的錢是國庫出的,屬於公款,掙迴來的錢卻成了皇帝個人的私房錢了,哪有這樣的道理,所以被迫放棄了一部分,對外就是全部進國庫。
反正鄭和下西洋掙了多少錢,也沒人知道!
“來,喝酒!”
二人推杯換盞,鄭和趁機說道:“曹國公,我在各國之時,在當地人口中得知,有人搞海上走私,而且很多!”
李景隆一愣,隨即笑道:“不可能,你要說有幾個漏網之魚,那我不敢保證,可要說很多,那就是再打我的臉了!”
“曹國公,我沒有這個意思!”
鄭和繼續說道:“迴來的時候,我們遇到一個船隊,往深海跑了,被我們擊毀了一艘,是戰船改的商船,裏麵全是茶葉和瓷器!”
“而且,茶葉是去年的新茶,瓷器的質量不亞於官窯幾分!”
聽到此話,李景隆將手中的杯子摔在地上,氣憤道:“竟然有這種事!”
這些年,他在鬆江確實大開方便之門,隻要有人想下海做生意,打個招唿,幾乎不會為難什麽。
但這也隻限於走正規合法流程,換而言之,我不故意卡你。
至於海稅和走私,他從來不敢做任何手腳,隻要被抓到,不管誰來說話都不好使,一律法辦。
並非他李景隆不講情麵,實在是不敢通情,而且還有十三個巡海禦史在這裏,市舶司說不定還有皇帝的眼線,搞這些事,一旦被發現,那他李景隆就不要幹了,死不死不好說,這輩子是別想再起來了,李家徹底完蛋!
“我看那些商船不像大明的,倒像是漢南,占城那邊的!”
鄭和繼續說道:“應當是從那邊走私到海上,前往各國售賣!”
“漢南……”
李景隆頗為驚訝,漢南各勢力錯綜複雜,而占城在沐晟手裏,走私的人不是漢南那邊的官員就是沐家!
大明的海防線太長了,從遼東一直到漢南,占城,不可能全都駐兵看守,也不可能整日巡海,有些走私太正常不過了。
不過,如果按照鄭和所說,這就不是一般的走私,而是規模龐大的生意。
朝廷查的越嚴,走私的利潤就越大!
走私的人越多,朝廷的貿易虧損的越大!
一個盤子,鄭和船隊賣十兩銀子,而走私隻賣五兩,質量還一樣,這樣的衝擊力長久下去能把大明寶船船隊的貿易給衝垮。
畢竟在海外,買走私的東西又不違法,別說商人,可能國王都買。
而大明的海防和打擊走私,在漢南,占城那邊幾乎很薄弱。
漢南不好說,如果是從占城走私的,那必然是沐家,或者打過招唿,得到沐家的默認。
“鄭大使!”
李景隆苦悶道:“走私之事,可否先別告訴陛下,我來處理!”
鄭和搖頭道:“看到的人太多了,瞞不住……”
“今日把這些事情告訴曹國公是想讓公爺提前有個準備,萬一陛下問起來,也不至於毫不知情!”
李景隆點頭道:“多謝了!”
隻要這些商船不是從大明內地海防走私的,那就沒多大事,漢南,占城實在太遠了,肯定檢查不過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當然,這都是李景隆的猜想,到底怎麽迴事,還要看皇帝願不願意追究!
鄭和沉聲道:“此次出海,又有十幾個國家跟隨船隊而來,有的國家派來了使臣,有的國王親自來朝貢了,請曹國公把這些人送到京城的四夷館妥善安置,等候陛下的詔見!”
“這是自然!”
李景隆答應下來,隨即問道:“鄭大使,三年前走的時候,我拜托你的事情……”
鄭和點頭道:“曹國公放心,東西就在船上,隨即派人去取來!”
江南,鬆江,港口!
清晨,霧氣朦朧,海邊聚集了三千多甲士,手持長槍,一字排開,氣勢恢宏。
港口前聚集著上百名大小官員,有本地的地方官,更多的還是市舶司的官員和朝廷派來的巡海禦史。
而站在這些人前麵的,赫然是掌控整個大明海運的曹國公李景隆。
不僅有海運,還有茶馬,兵權,當真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權有權。
“公爺,來了!”
李景隆拿起千裏鏡眺望不遠處的海麵,透過霧氣,隱約能看到大明船隊的影子!
隻有大明的巡海寶船才有這樣的體積!
片刻後,鄭和率領的船隊浩浩蕩蕩駛來,李景隆吩咐道:“放炮!”
船隊陸陸續續在岸邊停了下來,很快傳來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隨後就是各種禮樂響起。
鄭和從船上走了下來,李景隆親自上前迎接!
“屬下見過曹國公!”
“鄭大使無需客氣,一別三年,曆經風浪,辛苦了!”
可以清楚的看到,鄭和比三年前出海時又滄桑了不少,不像三十多歲,倒像四十多歲的人!
二人相互客氣幾句,隨後曹國公命人幫著卸貨,看著一箱箱沉重的東西被搬了下來,不用問都知道是滿載而歸。
這一去可就是三年啊!
迴到市舶司衙門,李景隆單獨宴請鄭和吃飯喝酒!
聽鄭和講述著外麵各國的奇聞趣事!
聽的李景隆心裏癢癢的,說道:“要不是我公務纏身,肩負重任,我都想跟你出一趟海了!”
“公爺,出海可不是一件輕鬆事,除了要忍受狂風驟雨以及海上各種危險,還有漫漫航行的孤獨……”
李景隆笑著擺手道:“這輩子肯定去不了嘍,下輩子再說吧!”
鄭和一笑而過,說道:“我此次出海,除了上一次去過的國家外,又去了許多新的國家,外麵實在太大了,大到我們無法想象,陛下有令三年之期,所以此次航行隻到達了古裏國就迴來了!”
李景隆笑道:“你可算說對了,陛下每天都在苦巴巴的等你迴來呢……”
“你給我透個底,此次迴來帶了多少好東西,掙了多少錢?”
鄭和卻淡淡一笑道:“沒算過!”
“你拉倒吧!”
李景隆擺手道:“我就是順嘴問問,你不說就算了!”
鄭和帶迴來多少錢,這件事隻有皇帝和鄭和兩個人知道,也查不清楚,因為有一部分錢不走戶部的賬,直接進皇帝的內庫。
當初,朱雄英是想把所有錢都裝自己口袋裏的,可臣子們全都反對。
下西洋的錢是國庫出的,屬於公款,掙迴來的錢卻成了皇帝個人的私房錢了,哪有這樣的道理,所以被迫放棄了一部分,對外就是全部進國庫。
反正鄭和下西洋掙了多少錢,也沒人知道!
“來,喝酒!”
二人推杯換盞,鄭和趁機說道:“曹國公,我在各國之時,在當地人口中得知,有人搞海上走私,而且很多!”
李景隆一愣,隨即笑道:“不可能,你要說有幾個漏網之魚,那我不敢保證,可要說很多,那就是再打我的臉了!”
“曹國公,我沒有這個意思!”
鄭和繼續說道:“迴來的時候,我們遇到一個船隊,往深海跑了,被我們擊毀了一艘,是戰船改的商船,裏麵全是茶葉和瓷器!”
“而且,茶葉是去年的新茶,瓷器的質量不亞於官窯幾分!”
聽到此話,李景隆將手中的杯子摔在地上,氣憤道:“竟然有這種事!”
這些年,他在鬆江確實大開方便之門,隻要有人想下海做生意,打個招唿,幾乎不會為難什麽。
但這也隻限於走正規合法流程,換而言之,我不故意卡你。
至於海稅和走私,他從來不敢做任何手腳,隻要被抓到,不管誰來說話都不好使,一律法辦。
並非他李景隆不講情麵,實在是不敢通情,而且還有十三個巡海禦史在這裏,市舶司說不定還有皇帝的眼線,搞這些事,一旦被發現,那他李景隆就不要幹了,死不死不好說,這輩子是別想再起來了,李家徹底完蛋!
“我看那些商船不像大明的,倒像是漢南,占城那邊的!”
鄭和繼續說道:“應當是從那邊走私到海上,前往各國售賣!”
“漢南……”
李景隆頗為驚訝,漢南各勢力錯綜複雜,而占城在沐晟手裏,走私的人不是漢南那邊的官員就是沐家!
大明的海防線太長了,從遼東一直到漢南,占城,不可能全都駐兵看守,也不可能整日巡海,有些走私太正常不過了。
不過,如果按照鄭和所說,這就不是一般的走私,而是規模龐大的生意。
朝廷查的越嚴,走私的利潤就越大!
走私的人越多,朝廷的貿易虧損的越大!
一個盤子,鄭和船隊賣十兩銀子,而走私隻賣五兩,質量還一樣,這樣的衝擊力長久下去能把大明寶船船隊的貿易給衝垮。
畢竟在海外,買走私的東西又不違法,別說商人,可能國王都買。
而大明的海防和打擊走私,在漢南,占城那邊幾乎很薄弱。
漢南不好說,如果是從占城走私的,那必然是沐家,或者打過招唿,得到沐家的默認。
“鄭大使!”
李景隆苦悶道:“走私之事,可否先別告訴陛下,我來處理!”
鄭和搖頭道:“看到的人太多了,瞞不住……”
“今日把這些事情告訴曹國公是想讓公爺提前有個準備,萬一陛下問起來,也不至於毫不知情!”
李景隆點頭道:“多謝了!”
隻要這些商船不是從大明內地海防走私的,那就沒多大事,漢南,占城實在太遠了,肯定檢查不過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當然,這都是李景隆的猜想,到底怎麽迴事,還要看皇帝願不願意追究!
鄭和沉聲道:“此次出海,又有十幾個國家跟隨船隊而來,有的國家派來了使臣,有的國王親自來朝貢了,請曹國公把這些人送到京城的四夷館妥善安置,等候陛下的詔見!”
“這是自然!”
李景隆答應下來,隨即問道:“鄭大使,三年前走的時候,我拜托你的事情……”
鄭和點頭道:“曹國公放心,東西就在船上,隨即派人去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