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翰林院眾生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夏,清晨的天伴隨著一股霧氣,有些微涼,直到太陽從紫金山上升起,才帶來一絲溫暖。
春和宮!
朱雄英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孫子,越看越喜歡,就連說話都始終帶著一絲笑意。
宮裏人,包括許多臣子都能看出來,自從太祖高皇帝走後,永興皇帝一直鬱鬱寡歡,強顏歡笑,直到太子妃生下皇長孫,情緒突然高漲起來,仿佛走出了老爺子離開的傷感之中。
太子妃半躺在床上,已經恢複了許多,笑道:“父皇,您都抱半個時辰了,放下小念歇歇吧!”
“朕不累!”
朱雄英頭都沒抬,始終低頭看著小孫子,笑著說道:“朕怎麽抱都不累,以前生太子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抱一會兒就煩,這抱著孫子越抱越精神!”
一旁的太子苦著臉,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太子妃笑了笑,說道:“昨日徐王千歲來看小念,說孩子像太子殿下小時候……”
朱雄英連連搖頭,撇嘴道:“怎麽能像太子……那太子小時候又哭又鬧,白天鬧,夜裏哭,都四五歲了,還不知道屙尿呢,在內花園,對著他太爺爺的褲子就尿……”
“哎,哎,哎……父皇!”
太子再也坐不住了,拉著臉連忙說道:“沒這事,您別胡說……”
朱雄英瞪著眼問道:“你知道還是我知道?”
“你尿你太爺爺一褲子,老頭子不氣反樂……”
太子難為情道:“那也別在太子妃麵前說啊,多難看啊!”
朱雄英沒搭理他,太子妃捂著嘴笑了笑!
太子有些尷尬,連忙扯開話題,說道:“父皇,給小念取個大名吧!”
朱雄英頓時反應過來,恍然道:“這幾天光顧著高興了,怎麽把這麽大的事情給忘了!”
說著,把小念給太子抱著,站在一旁來迴踱步,摸著胡須,仔細的想了起來。
老爺子當年在皇明祖訓中給每一脈子孫都定好了字輩,嫡長子朱標這一脈,也就是東宮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朱雄英自己是允字輩,屬火,雖然他沒用字輩和五行取名,因為他出生的時候皇明祖訓還沒有編纂,所以不在其中,也是所有皇孫中唯一一個例外。
太子朱文玨是文字輩,下一輩就是遵字輩了,按照五行相生中,土生金,古人認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依附於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
也就是說,小念應該叫朱遵……第三個字屬金!
朱雄英突然走了出去,招手道:“猴子!”
猴子一拉就響,三步並兩步跑了過去:“陛下!”
“去翰林院叫個飽讀詩書的大學士過來!”
“遵命!”
朱雄英能想到好多帶金的字,卻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萬一字好聽,含義卻不好,那就太不吉利了。
自己的大孫子怎麽能用不吉利的名字,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翰林院門口,猴子跑了進去,站在外麵扯著嗓子大喊道:“陛下在春和宮找個大學士過去,來個飽讀詩書的!”
講讀廳,編檢廳,藏書樓,案牘庫,祭器庫的侍讀,學士,大學士,編修全都愣住了!
春和宮……飽讀詩書……大學士……陛下剛喜得皇孫……
翰林院的人都是曆年的進士,其中不乏狀元,傍晚,探花,絕對是萬中無一的讀書天才,絕頂聰明之人。
這幾個詞加起來,很多人都反應過來,這是要給皇孫取名字啊。
如果皇帝用了自己推薦的字給皇孫取了名字,那就是和皇孫結下不解的緣分了,加上在皇帝麵前露了臉,說不定就能成為皇孫的老師,未來的帝師啊!
那還等什麽……
幾個地方頓時傳來數不清的腳步聲,年輕的學士跑在前麵,中年的跟在後麵,年老的大學士氣喘籲籲的扶著牆下樓!
“我……選我……”
“我是永興八年南榜的二甲進士,第六名……”
“你這算什麽,別說出來丟人了,我可是永興五年北榜的榜眼!”
“你們這些後輩爭什麽,我可是洪武二十八年的進士,你們的老前輩!”
“老師傅後麵去,一把年紀了爭什麽,趕緊迴家抱孫子去吧!”
這些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大明朝讀書人的排麵,大名鼎鼎的翰林院學士,天下讀書人的楷模,麵對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再也不講什麽前輩後輩,老師學士,那是相互拆台,爭先恐後的推薦自己,再爭一會兒恐怕都得打起來。
猴子看到這些平日裏正經的學士們這副樣子,那是目瞪口呆,連連後退,隨後指著一個在這些人中比較消瘦,長相端正且身高比較高的中年。
“就你了,跟我走!”
那中年一愣,他隻是來看熱鬧的,並沒有說話啊!
猴子跑了兩步,迴頭一看,那人還在愣著,連忙喊道:“你等著上菜呢,趕緊的,陛下等著呢!”
“哦!”
中年立馬跟著跑了出去,跟著猴子一路小跑進宮裏,來到東宮,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臣……臣見過陛下……聖……”
春和宮大殿,這個中年學士都快喘死過去了!
“你這個頭快比解縉高一個人頭了!”
朱雄英心裏高興,打趣著這位翰林院的學士。
“陛下,臣……臣並不認識解學士,但聽過他的事跡,陛下以高矮論臣子,非君論臣之道!”
這人不懂得玩笑,也不會奉承,看樣子是個耿直的人,也是個正臣。
不過,正臣有時候挺掃興的,不招人喜歡,都說忠言逆耳,可皇帝一般都喜歡說好話的奉承之人。
像李景隆那樣的,能辦事,會說話,總是能整出點新鮮花樣,讓人不喜歡都不可能。
朱雄英今個高興,並沒有和這個人計較,問道:“朕得了皇孫,想給孫兒取了名字,你覺得鈺這個字如何?”
中年進士說道:“鈺,寶也,寓意堅韌不拔的毅力,好字!”
這個字不錯,可朱雄英突然想到了曆史上大胖的二孫子,用的也是這字,幹嘛和他們燕王一脈的人碰瓷啊,不吉利!
“陛下,臣有一字,不知……”
“說!”
“陛下以為錕字如何?”
中年進士說道:“錕,名器也,吳越春秋說,錕鋙之劍,威奪百日,氣成紫霞,寓意和鈺字相同!”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錕字雖好,但鋒芒太盛,寶劍太鋒利容易折斷啊,朕希望孫兒將來能當個守成之君,太平皇帝!”
春和宮!
朱雄英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孫子,越看越喜歡,就連說話都始終帶著一絲笑意。
宮裏人,包括許多臣子都能看出來,自從太祖高皇帝走後,永興皇帝一直鬱鬱寡歡,強顏歡笑,直到太子妃生下皇長孫,情緒突然高漲起來,仿佛走出了老爺子離開的傷感之中。
太子妃半躺在床上,已經恢複了許多,笑道:“父皇,您都抱半個時辰了,放下小念歇歇吧!”
“朕不累!”
朱雄英頭都沒抬,始終低頭看著小孫子,笑著說道:“朕怎麽抱都不累,以前生太子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抱一會兒就煩,這抱著孫子越抱越精神!”
一旁的太子苦著臉,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太子妃笑了笑,說道:“昨日徐王千歲來看小念,說孩子像太子殿下小時候……”
朱雄英連連搖頭,撇嘴道:“怎麽能像太子……那太子小時候又哭又鬧,白天鬧,夜裏哭,都四五歲了,還不知道屙尿呢,在內花園,對著他太爺爺的褲子就尿……”
“哎,哎,哎……父皇!”
太子再也坐不住了,拉著臉連忙說道:“沒這事,您別胡說……”
朱雄英瞪著眼問道:“你知道還是我知道?”
“你尿你太爺爺一褲子,老頭子不氣反樂……”
太子難為情道:“那也別在太子妃麵前說啊,多難看啊!”
朱雄英沒搭理他,太子妃捂著嘴笑了笑!
太子有些尷尬,連忙扯開話題,說道:“父皇,給小念取個大名吧!”
朱雄英頓時反應過來,恍然道:“這幾天光顧著高興了,怎麽把這麽大的事情給忘了!”
說著,把小念給太子抱著,站在一旁來迴踱步,摸著胡須,仔細的想了起來。
老爺子當年在皇明祖訓中給每一脈子孫都定好了字輩,嫡長子朱標這一脈,也就是東宮的字輩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朱雄英自己是允字輩,屬火,雖然他沒用字輩和五行取名,因為他出生的時候皇明祖訓還沒有編纂,所以不在其中,也是所有皇孫中唯一一個例外。
太子朱文玨是文字輩,下一輩就是遵字輩了,按照五行相生中,土生金,古人認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依附於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
也就是說,小念應該叫朱遵……第三個字屬金!
朱雄英突然走了出去,招手道:“猴子!”
猴子一拉就響,三步並兩步跑了過去:“陛下!”
“去翰林院叫個飽讀詩書的大學士過來!”
“遵命!”
朱雄英能想到好多帶金的字,卻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萬一字好聽,含義卻不好,那就太不吉利了。
自己的大孫子怎麽能用不吉利的名字,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翰林院門口,猴子跑了進去,站在外麵扯著嗓子大喊道:“陛下在春和宮找個大學士過去,來個飽讀詩書的!”
講讀廳,編檢廳,藏書樓,案牘庫,祭器庫的侍讀,學士,大學士,編修全都愣住了!
春和宮……飽讀詩書……大學士……陛下剛喜得皇孫……
翰林院的人都是曆年的進士,其中不乏狀元,傍晚,探花,絕對是萬中無一的讀書天才,絕頂聰明之人。
這幾個詞加起來,很多人都反應過來,這是要給皇孫取名字啊。
如果皇帝用了自己推薦的字給皇孫取了名字,那就是和皇孫結下不解的緣分了,加上在皇帝麵前露了臉,說不定就能成為皇孫的老師,未來的帝師啊!
那還等什麽……
幾個地方頓時傳來數不清的腳步聲,年輕的學士跑在前麵,中年的跟在後麵,年老的大學士氣喘籲籲的扶著牆下樓!
“我……選我……”
“我是永興八年南榜的二甲進士,第六名……”
“你這算什麽,別說出來丟人了,我可是永興五年北榜的榜眼!”
“你們這些後輩爭什麽,我可是洪武二十八年的進士,你們的老前輩!”
“老師傅後麵去,一把年紀了爭什麽,趕緊迴家抱孫子去吧!”
這些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大明朝讀書人的排麵,大名鼎鼎的翰林院學士,天下讀書人的楷模,麵對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再也不講什麽前輩後輩,老師學士,那是相互拆台,爭先恐後的推薦自己,再爭一會兒恐怕都得打起來。
猴子看到這些平日裏正經的學士們這副樣子,那是目瞪口呆,連連後退,隨後指著一個在這些人中比較消瘦,長相端正且身高比較高的中年。
“就你了,跟我走!”
那中年一愣,他隻是來看熱鬧的,並沒有說話啊!
猴子跑了兩步,迴頭一看,那人還在愣著,連忙喊道:“你等著上菜呢,趕緊的,陛下等著呢!”
“哦!”
中年立馬跟著跑了出去,跟著猴子一路小跑進宮裏,來到東宮,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臣……臣見過陛下……聖……”
春和宮大殿,這個中年學士都快喘死過去了!
“你這個頭快比解縉高一個人頭了!”
朱雄英心裏高興,打趣著這位翰林院的學士。
“陛下,臣……臣並不認識解學士,但聽過他的事跡,陛下以高矮論臣子,非君論臣之道!”
這人不懂得玩笑,也不會奉承,看樣子是個耿直的人,也是個正臣。
不過,正臣有時候挺掃興的,不招人喜歡,都說忠言逆耳,可皇帝一般都喜歡說好話的奉承之人。
像李景隆那樣的,能辦事,會說話,總是能整出點新鮮花樣,讓人不喜歡都不可能。
朱雄英今個高興,並沒有和這個人計較,問道:“朕得了皇孫,想給孫兒取了名字,你覺得鈺這個字如何?”
中年進士說道:“鈺,寶也,寓意堅韌不拔的毅力,好字!”
這個字不錯,可朱雄英突然想到了曆史上大胖的二孫子,用的也是這字,幹嘛和他們燕王一脈的人碰瓷啊,不吉利!
“陛下,臣有一字,不知……”
“說!”
“陛下以為錕字如何?”
中年進士說道:“錕,名器也,吳越春秋說,錕鋙之劍,威奪百日,氣成紫霞,寓意和鈺字相同!”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錕字雖好,但鋒芒太盛,寶劍太鋒利容易折斷啊,朕希望孫兒將來能當個守成之君,太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