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與魯西南地形地貌和人文風俗基本相同,但是穿越隴海鐵路進入皖北根據地之後,給周維漢的感覺迥然不同。
初入夏邑境內,沿途的村子一個挨著一個,全是用土牆圍著,當地人管這叫土圍子,夏收之後的田地從遠處看光禿禿的,地麵上是成片的麥茬。
時至今日,我黨建立在新的根據地方麵有著相對成熟的經驗,在強大的武力保證之下,皖北根據地的建立相當迅速,很多政策製度照搬冀魯豫根據地即可。
然而,周維漢從報告以及親身體會中能夠察覺皖北根據地的根基並不牢固,13旅、15旅初臨皖北,當地老百姓簞食壺漿以示歡迎,但實際上對八路軍的政策多有抵觸。
究其原因,皖北根據地並沒有進行土改,老百姓與八路軍的利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捆綁。
一行人停在一處村子,原本在村口玩耍的一群小孩一哄而散,周維漢見狀讓田德福從包裏掏出一把糖塊。
“我這裏有糖塊,誰帶我去家裏喝水,我就把糖塊送給誰!”田德福好像是壞叔叔哄小孩子,誰料到聽到這話,小孩們頭都沒迴撒腿就跑。
“哎,跑什麽?給你們糖塊都不吃?”田德福撓了撓腦袋,感到非常納悶。
周維漢倒是看明白一些,不由得說道:“別看孩子小,可是看人最準,你這一臉假笑,哪個小孩看見你不跑!”
“你要是換一身日軍的軍裝,跟下鄉搞中日親善的小鬼子有什麽區別?”
說話間,村裏烏央烏央衝出來一群人,手中還拿著各種各樣的家夥式,待看見站在村口的周維漢等人穿著八路軍的軍裝才放慢腳步。
“哎呀,原來是誤會,請問同誌是哪部分的?”人群裏站出來一個五十上下的中年男人,似乎頗有威望,但明顯能看出仍有戒心,並沒有讓聚集的人群散去。
周維漢說道:“我們是從北邊過來的,途中有些口渴,所以打算到村裏弄些水喝!”
在冀魯豫待的時間久了,周維漢難免帶有一些口音,男人聽到周維漢的解釋之後,上前熱情的說道:“同誌,歡迎歡迎,小孩子不懂事,著急忙慌的跑迴家說村口來了一群騎馬的!”
村裏的青壯散去,在交談中得知男人叫陳老栓,是地方政府任命的陳家莊村長,周維漢一行人被請到村裏戲台子附近。
在陳老栓的招唿下,村裏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午飯,陳老栓從家裏地窖拿出來三個西瓜。
“當家的,你這是幹什麽?這西瓜你不是說要留著招待縣裏當官的?狗蛋想吃你都沒舍得,怎麽就拿出來?”
說話的婦女顯然極為不舍,陳老栓倒是看的明白:“嘿嘿,今天這三個西瓜準能派上大用處,你是沒瞧見,一水的高頭大馬,為首的八路軍雖然長相年輕,可是就憑這排場準是八路軍的大官!”
“你去跟村裏人說清楚,準備的午飯必須是細糧,咱家另外殺兩隻雞,這頓飯不白準備!”
陳老栓將西瓜裝在麻袋裏,樂嗬嗬的朝著戲台子走去,沿途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將周維漢留下。
周維漢其實沒打算走,但也沒打算在老鄉家裏吃飯,警衛連的戰士正在給馬匹飲水,陳老栓肩上扛著麻袋走了過來。
“周同誌,這晌午的日頭毒,沒必要急著趕路,我已經讓人準備午飯,你們中午就留在村裏吃飯,這是今年剛下來的西瓜,你們嚐嚐!”
“老哥,我們身上帶著幹糧,隨便對付一口就行,至於這西瓜拿迴家給孩子吃!”
周維漢後背被汗水打濕,軍裝貼在後背上說出不來的難受,此時卻是脫了下來晾在戲台子上,浸了井水的毛巾擦在身上涼滋滋的。
陳老栓說道:“那可不成,說什麽今天也不能讓你們走,來,小同誌,將西瓜切了給大夥分分!”
田德福看向周維漢,見到周維漢點頭才高興的接過西瓜,陳老栓見到這一幕越發確定周維漢是個大官。
中午吃的是大鍋熬菜和饅頭,送菜的時候,陳老栓家的小孫子怯生生的躲在奶奶後麵,周維漢將他摟在懷裏,不過小家夥怎麽也不安生,直到塞了兩塊糖才沒了動靜。
“還想要糖塊嗎?想要的話你得迴答我幾個問題!”
小家夥點了點頭,周維漢說道:“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
“我叫陳狗蛋,今年六歲,給我糖,兩塊!”陳狗蛋說完一伸手,兩塊糖拿到手之後接著說道:“你接著問吧!”
“上學沒有?”
“村裏沒有學堂,我不想上學,我長大之後要當八路軍,跟著俺爹去殺小鬼子!”
“呦,好誌向,不過你這個年紀還需要好好讀書!”周維漢轉頭對陳老栓問道:“老哥,我看村裏整體條件不差,怎麽連個學堂都沒有?”
陳老栓總算是接著話茬,說道:“小鬼子來之前村裏是有學堂的,後來村裏的大戶將田地轉賣,一家老小去了國統區,沒人繼續組織,學堂也就散了!”
“哦,這樣啊,不過像狗蛋這樣年紀的孩子還是需要上學,北邊的冀魯豫根據地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一個學堂,想必皖北這邊也快了!”周維漢說道。
陳老栓將手中的香煙掐滅,湊到周維漢的身前:“周同誌,能上學當然好,可是這學費的負擔一般家庭承擔不起。”
這年頭教育遠沒有普及,縣城雖有正規的學堂,可是普通農戶家庭出身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上學。
倘若在鄉村,如果有當地大戶牽頭組織,倒是能讓十裏八村的適齡兒童上學,基本上認認字、學學算數,但教育上的開支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擔起的。
周維漢雖然沒有在村裏多轉悠,但從現在待著的戲台子就能看出來陳家莊的整體條件在當地是不錯的。
“學費的事,政府是有考慮的,軍屬家庭的有免費上學的名額,也會保證其他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學!”
聽到周維漢這麽說,陳老栓當即笑道:“那感情好,我家的大兒子也是八路軍,所在的部隊還是主力部隊!”
陳老栓本就想在周維漢麵前多說上幾句,接上話茬之後話匣子算是徹底打開,家中兩個兒子一個閨女。
28集團軍在皖北征召青壯入伍,老大替沒有成家的弟弟參軍入伍,沒想到半年之後迴來,搖身一變成了八路軍。
在28集團軍的部隊之中,的確存在不少皖北和豫東籍貫的子弟,為了更好的在兩地打開局麵,13旅和15旅南下之時,軍區額外補充了兩地子弟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皖北和豫東根據地能夠迅速打開局麵,兩地子弟兵出力不小,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陳家老大是八路軍,陳老栓是村長,陳家老二是民兵隊長。
整個陳家莊基本上是陳家人說了算,周維漢此行並沒有讓皖北根據地派人來接,位置高了,聽到的匯報也就虛了。
皖北根據地高層的權力架構是由冀魯豫分局商討決定,但是政策能否推行需要靠基層權力架構來執行,他就想親自看一看基層農村到底是個什麽狀況?
“老哥,家裏幾畝田,今年收成如何?”周維漢問道。
陳老栓臉上的笑容一滯,含糊的說道:“嗨,家裏倒是有幾十畝地,可是今年的收成不好,但我該交的公糧可都交了!”
周維漢擺了擺手,說道:“老哥,別緊張,我就是問問,我們八路軍想要在皖北站穩腳跟,離不開人民的支持!”
皖北根據地由於目前沒有進行土改,所有無法推行農業累進稅,但臨時推行的繳納公糧標準也是按照累進製來的。
擁有田地100畝以上的地主大戶繳納20%,30畝到100畝之間的地主富農繳納10%,中農按照每畝地繳納10斤糧食,貧雇農無需繳納公糧。
根據統計來看,皖北地區的收成是減產的,越往南情況越嚴重,所以皖北根據地強製推行的公糧繳納標準讓一些地主大戶怨聲載道。
然而,相比現在,之前幾年皖北、豫東地區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加艱難,三十五師團在喪失隴海線以北的糧食產地之後,隻能將糧食稅收轉嫁到皖北、豫東兩地。
倘若八路軍不來,這些怨聲載道的地主大戶將是日偽軍的眼中的肥肉,情況誰都明白,解除日偽軍的威脅之後,輪到八路軍讓繳納公糧的時候卻又推三阻四。
“周同誌,我聽說冀魯豫那邊都進行了土改,皖北這邊什麽時候進行?”
陳老栓終於問出他最關心的問題,按照成分來劃分,他家應屬於富農,八路軍來了之後,他跟大兒子打聽了八路軍的政策。
雖說知道八路軍是保護富農利益的,但土改的這把刀落下來之前,陳老栓還是惶惶不可終日。
“老哥,皖北的具體情況我不了解,但土改肯定是要進行的,如果你手中的土地來源於合理買賣,那你無需擔心!”周維漢說道。
“這是自然,我家中大半土地都是從逃往國統區的地主家買的,村裏人好幾家皆是如此,都能證明!”
“周同誌,我是支持土改的,聽我家大兒子說,北邊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可好了!”陳老栓說道。
雖然隻是在陳家莊了解一下情況,但是周維漢也能窺一斑而知全豹,他帶著全副武裝的百十來號人在陳家莊待了兩個多小時,可是當地政府居然一點反應也沒有,可見對當地的統治力遠遠不夠。
而類似陳家莊這樣的情況在土改中並不好處理,基本上都是富農,用來充當目標的地主大戶沒有。
這樣一來,老百姓在土改中將從哪裏分的土地?
初入夏邑境內,沿途的村子一個挨著一個,全是用土牆圍著,當地人管這叫土圍子,夏收之後的田地從遠處看光禿禿的,地麵上是成片的麥茬。
時至今日,我黨建立在新的根據地方麵有著相對成熟的經驗,在強大的武力保證之下,皖北根據地的建立相當迅速,很多政策製度照搬冀魯豫根據地即可。
然而,周維漢從報告以及親身體會中能夠察覺皖北根據地的根基並不牢固,13旅、15旅初臨皖北,當地老百姓簞食壺漿以示歡迎,但實際上對八路軍的政策多有抵觸。
究其原因,皖北根據地並沒有進行土改,老百姓與八路軍的利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捆綁。
一行人停在一處村子,原本在村口玩耍的一群小孩一哄而散,周維漢見狀讓田德福從包裏掏出一把糖塊。
“我這裏有糖塊,誰帶我去家裏喝水,我就把糖塊送給誰!”田德福好像是壞叔叔哄小孩子,誰料到聽到這話,小孩們頭都沒迴撒腿就跑。
“哎,跑什麽?給你們糖塊都不吃?”田德福撓了撓腦袋,感到非常納悶。
周維漢倒是看明白一些,不由得說道:“別看孩子小,可是看人最準,你這一臉假笑,哪個小孩看見你不跑!”
“你要是換一身日軍的軍裝,跟下鄉搞中日親善的小鬼子有什麽區別?”
說話間,村裏烏央烏央衝出來一群人,手中還拿著各種各樣的家夥式,待看見站在村口的周維漢等人穿著八路軍的軍裝才放慢腳步。
“哎呀,原來是誤會,請問同誌是哪部分的?”人群裏站出來一個五十上下的中年男人,似乎頗有威望,但明顯能看出仍有戒心,並沒有讓聚集的人群散去。
周維漢說道:“我們是從北邊過來的,途中有些口渴,所以打算到村裏弄些水喝!”
在冀魯豫待的時間久了,周維漢難免帶有一些口音,男人聽到周維漢的解釋之後,上前熱情的說道:“同誌,歡迎歡迎,小孩子不懂事,著急忙慌的跑迴家說村口來了一群騎馬的!”
村裏的青壯散去,在交談中得知男人叫陳老栓,是地方政府任命的陳家莊村長,周維漢一行人被請到村裏戲台子附近。
在陳老栓的招唿下,村裏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午飯,陳老栓從家裏地窖拿出來三個西瓜。
“當家的,你這是幹什麽?這西瓜你不是說要留著招待縣裏當官的?狗蛋想吃你都沒舍得,怎麽就拿出來?”
說話的婦女顯然極為不舍,陳老栓倒是看的明白:“嘿嘿,今天這三個西瓜準能派上大用處,你是沒瞧見,一水的高頭大馬,為首的八路軍雖然長相年輕,可是就憑這排場準是八路軍的大官!”
“你去跟村裏人說清楚,準備的午飯必須是細糧,咱家另外殺兩隻雞,這頓飯不白準備!”
陳老栓將西瓜裝在麻袋裏,樂嗬嗬的朝著戲台子走去,沿途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將周維漢留下。
周維漢其實沒打算走,但也沒打算在老鄉家裏吃飯,警衛連的戰士正在給馬匹飲水,陳老栓肩上扛著麻袋走了過來。
“周同誌,這晌午的日頭毒,沒必要急著趕路,我已經讓人準備午飯,你們中午就留在村裏吃飯,這是今年剛下來的西瓜,你們嚐嚐!”
“老哥,我們身上帶著幹糧,隨便對付一口就行,至於這西瓜拿迴家給孩子吃!”
周維漢後背被汗水打濕,軍裝貼在後背上說出不來的難受,此時卻是脫了下來晾在戲台子上,浸了井水的毛巾擦在身上涼滋滋的。
陳老栓說道:“那可不成,說什麽今天也不能讓你們走,來,小同誌,將西瓜切了給大夥分分!”
田德福看向周維漢,見到周維漢點頭才高興的接過西瓜,陳老栓見到這一幕越發確定周維漢是個大官。
中午吃的是大鍋熬菜和饅頭,送菜的時候,陳老栓家的小孫子怯生生的躲在奶奶後麵,周維漢將他摟在懷裏,不過小家夥怎麽也不安生,直到塞了兩塊糖才沒了動靜。
“還想要糖塊嗎?想要的話你得迴答我幾個問題!”
小家夥點了點頭,周維漢說道:“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幾歲?”
“我叫陳狗蛋,今年六歲,給我糖,兩塊!”陳狗蛋說完一伸手,兩塊糖拿到手之後接著說道:“你接著問吧!”
“上學沒有?”
“村裏沒有學堂,我不想上學,我長大之後要當八路軍,跟著俺爹去殺小鬼子!”
“呦,好誌向,不過你這個年紀還需要好好讀書!”周維漢轉頭對陳老栓問道:“老哥,我看村裏整體條件不差,怎麽連個學堂都沒有?”
陳老栓總算是接著話茬,說道:“小鬼子來之前村裏是有學堂的,後來村裏的大戶將田地轉賣,一家老小去了國統區,沒人繼續組織,學堂也就散了!”
“哦,這樣啊,不過像狗蛋這樣年紀的孩子還是需要上學,北邊的冀魯豫根據地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一個學堂,想必皖北這邊也快了!”周維漢說道。
陳老栓將手中的香煙掐滅,湊到周維漢的身前:“周同誌,能上學當然好,可是這學費的負擔一般家庭承擔不起。”
這年頭教育遠沒有普及,縣城雖有正規的學堂,可是普通農戶家庭出身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上學。
倘若在鄉村,如果有當地大戶牽頭組織,倒是能讓十裏八村的適齡兒童上學,基本上認認字、學學算數,但教育上的開支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擔起的。
周維漢雖然沒有在村裏多轉悠,但從現在待著的戲台子就能看出來陳家莊的整體條件在當地是不錯的。
“學費的事,政府是有考慮的,軍屬家庭的有免費上學的名額,也會保證其他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學!”
聽到周維漢這麽說,陳老栓當即笑道:“那感情好,我家的大兒子也是八路軍,所在的部隊還是主力部隊!”
陳老栓本就想在周維漢麵前多說上幾句,接上話茬之後話匣子算是徹底打開,家中兩個兒子一個閨女。
28集團軍在皖北征召青壯入伍,老大替沒有成家的弟弟參軍入伍,沒想到半年之後迴來,搖身一變成了八路軍。
在28集團軍的部隊之中,的確存在不少皖北和豫東籍貫的子弟,為了更好的在兩地打開局麵,13旅和15旅南下之時,軍區額外補充了兩地子弟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皖北和豫東根據地能夠迅速打開局麵,兩地子弟兵出力不小,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陳家老大是八路軍,陳老栓是村長,陳家老二是民兵隊長。
整個陳家莊基本上是陳家人說了算,周維漢此行並沒有讓皖北根據地派人來接,位置高了,聽到的匯報也就虛了。
皖北根據地高層的權力架構是由冀魯豫分局商討決定,但是政策能否推行需要靠基層權力架構來執行,他就想親自看一看基層農村到底是個什麽狀況?
“老哥,家裏幾畝田,今年收成如何?”周維漢問道。
陳老栓臉上的笑容一滯,含糊的說道:“嗨,家裏倒是有幾十畝地,可是今年的收成不好,但我該交的公糧可都交了!”
周維漢擺了擺手,說道:“老哥,別緊張,我就是問問,我們八路軍想要在皖北站穩腳跟,離不開人民的支持!”
皖北根據地由於目前沒有進行土改,所有無法推行農業累進稅,但臨時推行的繳納公糧標準也是按照累進製來的。
擁有田地100畝以上的地主大戶繳納20%,30畝到100畝之間的地主富農繳納10%,中農按照每畝地繳納10斤糧食,貧雇農無需繳納公糧。
根據統計來看,皖北地區的收成是減產的,越往南情況越嚴重,所以皖北根據地強製推行的公糧繳納標準讓一些地主大戶怨聲載道。
然而,相比現在,之前幾年皖北、豫東地區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加艱難,三十五師團在喪失隴海線以北的糧食產地之後,隻能將糧食稅收轉嫁到皖北、豫東兩地。
倘若八路軍不來,這些怨聲載道的地主大戶將是日偽軍的眼中的肥肉,情況誰都明白,解除日偽軍的威脅之後,輪到八路軍讓繳納公糧的時候卻又推三阻四。
“周同誌,我聽說冀魯豫那邊都進行了土改,皖北這邊什麽時候進行?”
陳老栓終於問出他最關心的問題,按照成分來劃分,他家應屬於富農,八路軍來了之後,他跟大兒子打聽了八路軍的政策。
雖說知道八路軍是保護富農利益的,但土改的這把刀落下來之前,陳老栓還是惶惶不可終日。
“老哥,皖北的具體情況我不了解,但土改肯定是要進行的,如果你手中的土地來源於合理買賣,那你無需擔心!”周維漢說道。
“這是自然,我家中大半土地都是從逃往國統區的地主家買的,村裏人好幾家皆是如此,都能證明!”
“周同誌,我是支持土改的,聽我家大兒子說,北邊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可好了!”陳老栓說道。
雖然隻是在陳家莊了解一下情況,但是周維漢也能窺一斑而知全豹,他帶著全副武裝的百十來號人在陳家莊待了兩個多小時,可是當地政府居然一點反應也沒有,可見對當地的統治力遠遠不夠。
而類似陳家莊這樣的情況在土改中並不好處理,基本上都是富農,用來充當目標的地主大戶沒有。
這樣一來,老百姓在土改中將從哪裏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