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我們是一支文明之師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位遊擊將軍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和不解。
他們不明白孔有德為什麽會突然問起這件事情,但他們知道,孔有德一定有他的深意。
聽了孔有德的話,首先是耿精忠和尚可喜這兩個與孔有德關係最為密切的兄弟,有了反應。他們深知孔有德的為人,所以對於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有著深刻的理解。當他們聽到孔有德的問題時,他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圖。
孔有德的意思很明顯,他想要平息這場風波,讓大家不要再追究盧漢的責任,丟了的腰刀也不再追問,暫時向當地的士紳王家低頭,繼續領兵下江南才是正經事。
“大哥,依著小弟的意思,咱們就當不知道這件事情,何況是這盧漢實在是太過蠢笨,還貪嘴,怨不著人家對他下手。”
這是耿精忠在說話,他其實不想受這窩囊氣,在東江鎮的時候,哪有那麽多顧忌?
他隻要看誰不順眼,或者是哪家商人,誰惹到他了,直接一刀砍過去就是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已經是朝廷的軍隊,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約束。
而且這裏麵還有一個魏忠賢,如果被這個老太監在江南知道他們不抓緊南下幫他,而是在吳橋縣逗留,讓這老太監抓住把柄,那就麻煩了。
“是啊,大哥。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咱們南下才是正經大事,雖然陛下沒有要求咱們這些步兵、炮兵行軍的速度。
可是兵貴神速,咱們也不能等到騎兵那六千人,在江南吃幹抹淨了,咱們到了連口湯也喝不到啊。
這魏忠賢魏公公的本事,咱們在天啟朝可是領教過的。
那真是功必賞,過必罰的。”
說話的是尚可喜,他和耿精忠一樣,都是東江鎮出來的人,對明朝的官場規則並不陌生,向來都是占便宜的搶著上,打硬仗的推著來。
尚可喜其實在東江鎮的時候,和孔、耿兩人並不熟悉,甚至還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要說打仗,他覺得自己誰也不怕,尤其看不起遼東礦工出身的孔有德。
實際上,他最擅長的是海戰,但很遺憾,大明皇家海軍學院位於威海衛劉公島,而崇禎皇帝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把尚可喜轉成了步兵遊擊將軍。
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崇禎皇帝偏偏喜歡將他們三個放在一起,即使彼此之間不太合拍,也要讓他們共同作戰。
誰也沒法知道崇禎皇帝心中的惡趣味,舊時空曆史中的三順王必須要在一起的,這樣才有看頭。
至於那個盧漢隻是孔有德手下的一個小隊長,受氣也是孔有德的事,跟他尚可喜沒有關係。
孔有德聽了兩個兄弟的話,正要點頭表示同意,突然一直沉默不語的閻應元開口說道:“孔大哥,卑職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孔有德聽到這句話,立刻明白這位炮兵遊擊將軍有不同的看法。
“都是自家兄弟,還都是遊擊將軍,閻兄弟還是不要自稱卑職才是。”
孔有德一臉和氣地說道。
“是,孔大哥。那小弟就說了。
在小弟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情。
表麵上看起來就是當地縉紳店大欺客,欺負咱們客兵。
可是剛才那盧漢都說了,他已經說明自己的身份,是天子的親軍,正經的勇衛營的士兵。
但是那些夥計還是打了他,還搶走了他的腰刀。
這性質就不同了。這打的不僅是盧漢的臉,打的就是咱四人的臉,打的就是勇衛營的臉,打的更是……”閻應元一臉嚴肅地說著。
“好了,別說了。”
孔有德突然打斷了閻應元的話,臉色變得有些蒼白,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這閻應元起了高調,開始上綱上線,孔有德就知道這事情,隻能往大了整。
“那依閻兄弟的意思,咱們又該如何?”孔有德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他想看看閻應元怎麽處理這件事情,閻應元把事情弄大了,真的不怕當地士紳的反咬,真的就相信皇帝陛下會維護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
“自然是有理有據有節地向那位王象春家的店鋪,討要迴老母雞,完成這筆實際的交易就行。另外那把腰刀也是要迴的。”閻應元繼續迴答道。
“就這?”孔有德有點想不到閻應元的迴答,他以為閻應元是要求出兵平了那家不長眼的雜貨鋪,管它後麵是不是那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大人王象春。
“當然,陛下時常教導我們是文明之師,自然是要按照規矩來的。
盧漢心甘情願用一柱二十個銀幣,換來一隻老母雞。
這是他自己的行為,是買賣行為。
我們作為他的主官,也是不好幹涉的。
可老母雞沒拿迴來,證明了咱們這邊盧漢沒有錯。
這就存在欺行霸市的行為。”閻應元說道:“這樣一來,我們就要上門討個說法,把老母雞帶迴去。”
孔有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但他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他們現在身處京畿境內,任何行動都可能引發衝突,那是連環衝突。而且,對方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當地士紳同氣連枝,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到時候北直隸和南直隸一起亂起來,那熱鬧可就大了,大明的半壁江山算是全亂套了。
然而,閻應元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他堅信,隻要按照規矩辦事,有理有據有節,配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就能解決問題。
同時,他也相信皇帝陛下的教誨,作為一支文明之師,應該以和平、公正的方式處理問題。
閻應元繼續說道。
“而且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竟然發生在了我們這些朝廷的軍隊身上,那麽那些普通的商人又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他們恐怕更要被欺壓、掠奪吧!
如此一來,這裏的商業環境實在令人擔憂啊!
如果這件事傳到皇帝耳中,必然會引起他的憤怒。”
他們不明白孔有德為什麽會突然問起這件事情,但他們知道,孔有德一定有他的深意。
聽了孔有德的話,首先是耿精忠和尚可喜這兩個與孔有德關係最為密切的兄弟,有了反應。他們深知孔有德的為人,所以對於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有著深刻的理解。當他們聽到孔有德的問題時,他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圖。
孔有德的意思很明顯,他想要平息這場風波,讓大家不要再追究盧漢的責任,丟了的腰刀也不再追問,暫時向當地的士紳王家低頭,繼續領兵下江南才是正經事。
“大哥,依著小弟的意思,咱們就當不知道這件事情,何況是這盧漢實在是太過蠢笨,還貪嘴,怨不著人家對他下手。”
這是耿精忠在說話,他其實不想受這窩囊氣,在東江鎮的時候,哪有那麽多顧忌?
他隻要看誰不順眼,或者是哪家商人,誰惹到他了,直接一刀砍過去就是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已經是朝廷的軍隊,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約束。
而且這裏麵還有一個魏忠賢,如果被這個老太監在江南知道他們不抓緊南下幫他,而是在吳橋縣逗留,讓這老太監抓住把柄,那就麻煩了。
“是啊,大哥。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咱們南下才是正經大事,雖然陛下沒有要求咱們這些步兵、炮兵行軍的速度。
可是兵貴神速,咱們也不能等到騎兵那六千人,在江南吃幹抹淨了,咱們到了連口湯也喝不到啊。
這魏忠賢魏公公的本事,咱們在天啟朝可是領教過的。
那真是功必賞,過必罰的。”
說話的是尚可喜,他和耿精忠一樣,都是東江鎮出來的人,對明朝的官場規則並不陌生,向來都是占便宜的搶著上,打硬仗的推著來。
尚可喜其實在東江鎮的時候,和孔、耿兩人並不熟悉,甚至還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要說打仗,他覺得自己誰也不怕,尤其看不起遼東礦工出身的孔有德。
實際上,他最擅長的是海戰,但很遺憾,大明皇家海軍學院位於威海衛劉公島,而崇禎皇帝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把尚可喜轉成了步兵遊擊將軍。
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崇禎皇帝偏偏喜歡將他們三個放在一起,即使彼此之間不太合拍,也要讓他們共同作戰。
誰也沒法知道崇禎皇帝心中的惡趣味,舊時空曆史中的三順王必須要在一起的,這樣才有看頭。
至於那個盧漢隻是孔有德手下的一個小隊長,受氣也是孔有德的事,跟他尚可喜沒有關係。
孔有德聽了兩個兄弟的話,正要點頭表示同意,突然一直沉默不語的閻應元開口說道:“孔大哥,卑職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孔有德聽到這句話,立刻明白這位炮兵遊擊將軍有不同的看法。
“都是自家兄弟,還都是遊擊將軍,閻兄弟還是不要自稱卑職才是。”
孔有德一臉和氣地說道。
“是,孔大哥。那小弟就說了。
在小弟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情。
表麵上看起來就是當地縉紳店大欺客,欺負咱們客兵。
可是剛才那盧漢都說了,他已經說明自己的身份,是天子的親軍,正經的勇衛營的士兵。
但是那些夥計還是打了他,還搶走了他的腰刀。
這性質就不同了。這打的不僅是盧漢的臉,打的就是咱四人的臉,打的就是勇衛營的臉,打的更是……”閻應元一臉嚴肅地說著。
“好了,別說了。”
孔有德突然打斷了閻應元的話,臉色變得有些蒼白,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這閻應元起了高調,開始上綱上線,孔有德就知道這事情,隻能往大了整。
“那依閻兄弟的意思,咱們又該如何?”孔有德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他想看看閻應元怎麽處理這件事情,閻應元把事情弄大了,真的不怕當地士紳的反咬,真的就相信皇帝陛下會維護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
“自然是有理有據有節地向那位王象春家的店鋪,討要迴老母雞,完成這筆實際的交易就行。另外那把腰刀也是要迴的。”閻應元繼續迴答道。
“就這?”孔有德有點想不到閻應元的迴答,他以為閻應元是要求出兵平了那家不長眼的雜貨鋪,管它後麵是不是那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大人王象春。
“當然,陛下時常教導我們是文明之師,自然是要按照規矩來的。
盧漢心甘情願用一柱二十個銀幣,換來一隻老母雞。
這是他自己的行為,是買賣行為。
我們作為他的主官,也是不好幹涉的。
可老母雞沒拿迴來,證明了咱們這邊盧漢沒有錯。
這就存在欺行霸市的行為。”閻應元說道:“這樣一來,我們就要上門討個說法,把老母雞帶迴去。”
孔有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但他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他們現在身處京畿境內,任何行動都可能引發衝突,那是連環衝突。而且,對方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當地士紳同氣連枝,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到時候北直隸和南直隸一起亂起來,那熱鬧可就大了,大明的半壁江山算是全亂套了。
然而,閻應元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他堅信,隻要按照規矩辦事,有理有據有節,配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就能解決問題。
同時,他也相信皇帝陛下的教誨,作為一支文明之師,應該以和平、公正的方式處理問題。
閻應元繼續說道。
“而且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竟然發生在了我們這些朝廷的軍隊身上,那麽那些普通的商人又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他們恐怕更要被欺壓、掠奪吧!
如此一來,這裏的商業環境實在令人擔憂啊!
如果這件事傳到皇帝耳中,必然會引起他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