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帝黨新格局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奉聖夫人客巴巴禍亂宮廷,斷絕先皇子嗣,判淩遲處死,她的兒子侯國興處斬,全家流放到遼東給關寧鐵騎當奴隸,遇赦不得赦。
家產全部充內帑。
原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家中成員的爵位一並撤除,發送迴河間府老家務農。
有人命官司的多交一份贖罪銀,重新授予魏忠賢東廠副掌印太監的職務,家產九成充內帑。
魏忠賢親信太監,總共有四人。
分別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秉筆太監李永貞、李朝欽、劉若愚。
除劉若愚之外,其餘三人跟著魏公公去東廠當差,繼續當魏公公的左膀右臂和狗頭軍師。
家產依魏忠賢例辦理。
劉若愚作為文化水平最高的技術人員,閹黨的大部分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可謂比魏忠賢還要了解魏忠賢的閹黨。
為了方便崇禎垂詢,繼續留在宮中,當他的秉筆太監。
崇禎帝希望劉若愚還能像舊時空一樣,還能寫出《酌中誌》這樣的史書。
人才難得,有才的太監也是一樣,這一點,崇禎一視同仁,不會動不動就歧視太監,還把“閹宦”掛在嘴邊。
當然以上四位太監也是要交出九成家產的。
這四位太監當場就給崇禎跪下了,山唿皇上萬歲,對崇禎是感激涕零,說崇禎是堯舜禹湯一樣的仁君、聖君。
新時代青年靈魂的崇禎,還有點不好意思,他不太適應這樣赤條條的拍馬屁。
一天下來,崇禎皇帝快要被誇成神仙了。
真是愧不敢當啊。
哦,差點忘了介紹崇禎這邊的親信太監。
魏忠賢都沒事了。
當初幫魏忠賢求情的徐應元也已經免罪,迴京赴任了。
說完內廷,接著該說外廷了。
五虎五彪,首當其衝。
他們曾經是魏忠賢的忠犬愛子,現在魏忠賢都是崇禎的忠犬了。
他們自然就是崇禎的犬中犬。
啊,不對。
他們的忠心已經不需要有魏忠賢這個中間商賺差價了。
他們就是崇禎的忠犬,值得崇禎大力維護一下。
君父,君父,就是這樣的字麵道理。
可惜有的文臣風骨太硬,總想和君父對著幹。
前期崇禎是大棒伺候,把他們嚇得不輕。
現在是給個甜棗,讓他們樂嗬樂嗬,對崇禎感激涕零。
這種又打又拉的戰術,一直在人類的曆史上很管用。
正所謂禦犬之術矣。
崔呈秀保留左都禦史的職務,家產九成充公。
其餘五虎五彪和十犬,均照此辦理。
他們的官職都是暫領,臨時工。
若有人對他們業務能力存在質疑的話,朕隨時歡迎有人彈劾他們,隻不過彈劾之人要有能力接他們的班,才能彈劾。
至於各地建造的魏忠賢生祠,不準拆毀。
這些生祠,一磚一瓦皆是民脂民膏,應該還之於民。
崇禎皇帝的打算,是這樣的。
生祠重新換個學堂牌匾,魏忠賢的雕像,無論是泥塑的還是木雕的,統統削刻兩下,改成至聖先師孔子的模樣。
看看那些雕像,還是很好改的,一個個挺胸抬頭,一大把胡子,那裏像一個太監了。
王承恩念到這裏,台下又是一片嘈雜,實在是崇禎皇帝的操作太騷了,讓人不得不驚訝。
這些年,魏忠賢一直在大明搞個人崇拜那一套,他九千歲就差能上天了。
所以現場的官員並不感到憤怒,隻是覺得荒謬絕倫。
這樣祠堂就變成學堂了,也算是功德一件。
《三朝要典》不用禁毀,可以去蕪存菁,刊登上市,畢竟是東林黨的黑曆史,崇禎不避諱誰來看。
內閣諸位閣老皆是崇禎的股肱之臣,不許下麵什麽阿貓阿狗的,隨便彈劾。
以後沒有真憑實據,不準言官彈劾四品以上大員。
以上就是崇禎處置閹黨的手段,有誰讚成?有誰反對?
“當然肯定還有疏漏之處,有的話日後哪位臣工可以提醒朕,朕再做補充。
不過估計也是細枝末節,小小不然了。
好了,朝會結束,國朝養士不易,抓緊點卯上班,幹正事去。”
以上就是崇禎的原話,當然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太監潤色一下。
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就這樣,天啟七年最重要的查辦閹黨的大案,就被崇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罪大惡極者,隻有客氏、顧秉謙、馮銓、孫之獬、李若琳和陸萬齡等人,真正處死也就是這幾人。
對比另一個時空,崇禎擴大化的打擊閹黨,罪名等級劃分就有七等。
一口氣處理了在京官員二百六十多人,這還不算各地區的官員。
崇禎砍掉了京師官員編製的三成還多,爽是爽了,可惜遺患無窮。
崇禎後麵十幾年的日子,朝廷上空始終籠罩著逆黨案的陰影,打擊擴大化就導致了人人自危,沒有幾個人願意為朝廷為皇上出全力。
以後人人攀咬,動輒就是閹黨餘孽在作祟,需要皇帝重拳出擊,搞得崇禎天天訓斥大臣,罷免首輔和過家家一樣。
現在崇禎帝隻是殺了幾個無關痛癢的人物,至此閹黨改了名字,變成了帝黨。
兩相對比之下,中樞朝廷算是沒有受到太大的調整,崇禎一切都是為了維穩,為了有一個可以大概能貫徹落實自己構想的政權結構。
而閹黨控製的朝廷乃至地方政權,無疑就是崇禎可以現成能使用的工具人。
雖然帝黨隊伍還是不純潔,裏麵充斥著不少品質低劣、濫竽充數、貪得無厭之輩。
不過好歹都聽話,能跟著崇禎的指揮棒走,這就足夠了。
當然,閹黨的事情還遠遠沒完,後期會蹦出來一個叫黃宗羲的人,給崇禎帝和閹黨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頭疼事。
因為他的爹爹叫黃尊素,和楊漣一起被許顯純等錦衣衛折磨酷刑至死。
崇禎還是很喜歡黃宗羲這個曆史名人的,輕易不想走在曆史名人的對立麵。
王承恩喊了一嗓子。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崇禎抬腚走人,後宮佳麗三千,他可不想把一天的好時光,都浪費在和大臣費口舌上。
“愛妃們,朕來了。”
家產全部充內帑。
原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魏忠賢,家中成員的爵位一並撤除,發送迴河間府老家務農。
有人命官司的多交一份贖罪銀,重新授予魏忠賢東廠副掌印太監的職務,家產九成充內帑。
魏忠賢親信太監,總共有四人。
分別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秉筆太監李永貞、李朝欽、劉若愚。
除劉若愚之外,其餘三人跟著魏公公去東廠當差,繼續當魏公公的左膀右臂和狗頭軍師。
家產依魏忠賢例辦理。
劉若愚作為文化水平最高的技術人員,閹黨的大部分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可謂比魏忠賢還要了解魏忠賢的閹黨。
為了方便崇禎垂詢,繼續留在宮中,當他的秉筆太監。
崇禎帝希望劉若愚還能像舊時空一樣,還能寫出《酌中誌》這樣的史書。
人才難得,有才的太監也是一樣,這一點,崇禎一視同仁,不會動不動就歧視太監,還把“閹宦”掛在嘴邊。
當然以上四位太監也是要交出九成家產的。
這四位太監當場就給崇禎跪下了,山唿皇上萬歲,對崇禎是感激涕零,說崇禎是堯舜禹湯一樣的仁君、聖君。
新時代青年靈魂的崇禎,還有點不好意思,他不太適應這樣赤條條的拍馬屁。
一天下來,崇禎皇帝快要被誇成神仙了。
真是愧不敢當啊。
哦,差點忘了介紹崇禎這邊的親信太監。
魏忠賢都沒事了。
當初幫魏忠賢求情的徐應元也已經免罪,迴京赴任了。
說完內廷,接著該說外廷了。
五虎五彪,首當其衝。
他們曾經是魏忠賢的忠犬愛子,現在魏忠賢都是崇禎的忠犬了。
他們自然就是崇禎的犬中犬。
啊,不對。
他們的忠心已經不需要有魏忠賢這個中間商賺差價了。
他們就是崇禎的忠犬,值得崇禎大力維護一下。
君父,君父,就是這樣的字麵道理。
可惜有的文臣風骨太硬,總想和君父對著幹。
前期崇禎是大棒伺候,把他們嚇得不輕。
現在是給個甜棗,讓他們樂嗬樂嗬,對崇禎感激涕零。
這種又打又拉的戰術,一直在人類的曆史上很管用。
正所謂禦犬之術矣。
崔呈秀保留左都禦史的職務,家產九成充公。
其餘五虎五彪和十犬,均照此辦理。
他們的官職都是暫領,臨時工。
若有人對他們業務能力存在質疑的話,朕隨時歡迎有人彈劾他們,隻不過彈劾之人要有能力接他們的班,才能彈劾。
至於各地建造的魏忠賢生祠,不準拆毀。
這些生祠,一磚一瓦皆是民脂民膏,應該還之於民。
崇禎皇帝的打算,是這樣的。
生祠重新換個學堂牌匾,魏忠賢的雕像,無論是泥塑的還是木雕的,統統削刻兩下,改成至聖先師孔子的模樣。
看看那些雕像,還是很好改的,一個個挺胸抬頭,一大把胡子,那裏像一個太監了。
王承恩念到這裏,台下又是一片嘈雜,實在是崇禎皇帝的操作太騷了,讓人不得不驚訝。
這些年,魏忠賢一直在大明搞個人崇拜那一套,他九千歲就差能上天了。
所以現場的官員並不感到憤怒,隻是覺得荒謬絕倫。
這樣祠堂就變成學堂了,也算是功德一件。
《三朝要典》不用禁毀,可以去蕪存菁,刊登上市,畢竟是東林黨的黑曆史,崇禎不避諱誰來看。
內閣諸位閣老皆是崇禎的股肱之臣,不許下麵什麽阿貓阿狗的,隨便彈劾。
以後沒有真憑實據,不準言官彈劾四品以上大員。
以上就是崇禎處置閹黨的手段,有誰讚成?有誰反對?
“當然肯定還有疏漏之處,有的話日後哪位臣工可以提醒朕,朕再做補充。
不過估計也是細枝末節,小小不然了。
好了,朝會結束,國朝養士不易,抓緊點卯上班,幹正事去。”
以上就是崇禎的原話,當然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太監潤色一下。
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就這樣,天啟七年最重要的查辦閹黨的大案,就被崇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罪大惡極者,隻有客氏、顧秉謙、馮銓、孫之獬、李若琳和陸萬齡等人,真正處死也就是這幾人。
對比另一個時空,崇禎擴大化的打擊閹黨,罪名等級劃分就有七等。
一口氣處理了在京官員二百六十多人,這還不算各地區的官員。
崇禎砍掉了京師官員編製的三成還多,爽是爽了,可惜遺患無窮。
崇禎後麵十幾年的日子,朝廷上空始終籠罩著逆黨案的陰影,打擊擴大化就導致了人人自危,沒有幾個人願意為朝廷為皇上出全力。
以後人人攀咬,動輒就是閹黨餘孽在作祟,需要皇帝重拳出擊,搞得崇禎天天訓斥大臣,罷免首輔和過家家一樣。
現在崇禎帝隻是殺了幾個無關痛癢的人物,至此閹黨改了名字,變成了帝黨。
兩相對比之下,中樞朝廷算是沒有受到太大的調整,崇禎一切都是為了維穩,為了有一個可以大概能貫徹落實自己構想的政權結構。
而閹黨控製的朝廷乃至地方政權,無疑就是崇禎可以現成能使用的工具人。
雖然帝黨隊伍還是不純潔,裏麵充斥著不少品質低劣、濫竽充數、貪得無厭之輩。
不過好歹都聽話,能跟著崇禎的指揮棒走,這就足夠了。
當然,閹黨的事情還遠遠沒完,後期會蹦出來一個叫黃宗羲的人,給崇禎帝和閹黨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頭疼事。
因為他的爹爹叫黃尊素,和楊漣一起被許顯純等錦衣衛折磨酷刑至死。
崇禎還是很喜歡黃宗羲這個曆史名人的,輕易不想走在曆史名人的對立麵。
王承恩喊了一嗓子。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崇禎抬腚走人,後宮佳麗三千,他可不想把一天的好時光,都浪費在和大臣費口舌上。
“愛妃們,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