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百無聊賴袁崇煥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袁崇煥和孫傳庭一樣,借口生病負氣辭去遼東巡撫一職,迴廣東老家帶孩子去了。
這時候的大明官員,隻要覺得自己有氣節的,有能耐的。
大體上稍微不如意,就免冠而去,去老家鄉間做個逍遙自在的縉紳。
他們衣食無憂,不缺吃喝,本地官吏和士紳那是拿著他們當寶貝供著。
每一個人都是當地的名人,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一些普通官司,基本上一言而決。
這些人渾不拿本職工作,朝廷事務當迴事,幾同兒戲。
掛印而去的官員捫心自問,那些因你而中斷的工程,那些驟然失去主心骨,亂成一團的下屬和士兵,那些嗷嗷待哺的災民。
你們隻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可曾有半點愧疚之心?
讀書人還恬不知恥,對這種行為大加讚賞,謂之養望,可見家國情懷之淡薄。
因為他們知道,此等名士,士林傳頌,早晚要被朝廷繼續征召重用。
當皇帝的就是再厭煩,對於文人的臭脾氣,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反觀崔呈秀,阮大铖之流,刨去貪汙腐敗不說,單單守住官位,使命不要臉也要往上爬的拚搏精神,還是比那些仙風道骨的清流,要強上不少。
這是天啟七年,也是天聰元年七月初二的事情。
距今也就是小半年的光景,袁崇煥拖家帶口迴廣東的路程要用兩個月,還沒到家呢,天啟帝就駕崩了。
明朝新皇繼位,皇太極那邊奇了怪了,也沒過來折騰。
一時間,劍拔弩張,處處烽煙的遼西走廊,竟然東線無戰事。
袁崇煥那點張屠戶的心思,算是沒實現了。
如今新皇登基,已經擔心人走茶涼的袁崇煥在萬裏之外,大明的南邊翹首以盼,生怕崇禎把他這個大忠臣給忘了。
好在崇禎沒有忘性那麽大,潛邸中就知道他袁崇煥的好大名,是個專門打建奴的好手,兩任金國的大汗都被他揍過。
一位德高望重的朝中大佬,給了袁崇煥幾句評語。
“不怕死”,“不愛錢”,“曾經與建奴打過,而去打了兩次,還都取勝了。”
很樸實的話語,卻高度概括了袁崇煥的性格和功績。
這可是潑天的功績,是真材實料打出來的。
朝堂中的袞袞諸公隻要不想建奴打到京城腳下,一定會對皇帝念叨我袁某人的。
果然,袁崇煥迴到廣東的第十天。
袁家縣城的府邸中,來了一群身著錦衣的不速之客。
嶺南的冬天,要是一般時間,估計是溫暖如春的,隻不過現在是小冰河時期。
這處於亞熱帶的東莞,竟然下起了小雪。
雪後的荔枝樹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沒點精神。
袁崇煥身穿厚襖,踱步在院裏欣賞這難得的南國雪景,其實也沒有什麽欣賞的。
小雪花落到地上,還沒有來得及堆積,就開始融化了,整個大地就像是牛皮癬一樣,左一塊右一塊的,露出了膠黏肮髒的泥巴,一踩一腳泥,讓人看了倒胃口。
袁崇煥起了個大早,也就是看了這番光景。
他謂然一歎。
“這南國雪的,還是太小家子氣,到底是趕不上北國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啊。”
“大人見慣了關外風雪,視此等風霜若無物啊。”
袁崇煥身旁站了一位魁梧大漢,剛才的奉承之言就是他說的。
大漢名叫謝尚政,是袁崇煥的同鄉,武舉出身。
自袁崇煥遼東發跡以來,同鄉同窗好友投奔者絡繹不絕,如過江之鯽。
而這其中能獲得袁崇煥青睞的,那是寥寥無幾,謝尚政就是其中一個。
袁崇煥看此人弓馬嫻熟,尤為使得一手家傳好槍。
便把他招致麾下,先是一沒品銜的親兵護衛,接著很快從把總做起,一路高升。
袁崇煥離任之時,謝尚政已經是撫標營的遊擊將軍了。
可是袁崇煥這邊一離任,謝尚政也立刻脫下了軍袍,打算一路護送袁崇煥迴廣東。
“公若不棄,某願為公牽馬墜蹬,入公府做一幕僚清客,護院打手也行。
某隻願一路護送公平安到家,以報公簡拔某與微末的恩情。”
“如今你三十多歲,就已是朝廷遊擊將軍,前途光明。
何必為了我舍棄這來之不易的官身?”
“某離了公,猶如水之浮萍,一無所依。
不若隨公去,日日伴公左右,聽公教誨,韜光養晦,修身養性。
順便還能照看家中老小,以待來日。
公亦勿因一時挫折,失了銳氣。
他日遼東用兵,能做擎天一柱者,唯公耳。”
袁崇煥深受感動,許謝尚政道。
“你與我,自此之後,互為腹心手足。
同生共死,禍福與共。”
……
袁崇煥擺手笑道。
“不要稱唿大人,我已是白身,謝賢弟直唿我表字元素即可。”
“大人,禮不可廢。
朝廷並沒有廢掉大人的官身,在屬下看來,大人依舊是大人······”
麵對謝尚政的恭維,袁崇煥微微一笑,表麵上沒有再堅持,心裏麵也很受用。
他雖然稱唿謝尚政為賢弟,可那是他體恤下屬重情義的表現。
謝尚政真要以賢弟自居,那可就會被袁崇煥笑眯眯捅死的。
身旁另外站著的兩個幕僚徐敷奏和張斌良,一臉無語。
麵對一個比他們還會說話,還會跪舔的武將同事,他們這兩個文科幕僚,隨時隨地都會產生無力感。
袁崇煥此時的內心,十分想念他的遼西走廊,想念他的關寧鐵騎,想念他的老部下,比如何可綱,趙率教和祖大壽。
甚至還有點想念,當初極度看不順眼的兩個丘八,滿桂和毛文龍。
尤世威也算一個,隻是沒有前兩個丘八武夫可惡。
四十三歲的袁崇煥,隻是賦閑在家兩個多月,就渾身難受不得勁。
確切的說,其中的兩個月還是在迴家的路上。
真正在家待的時間,也就是十天左右。
他是天生操勞的命,一天也閑不住,早就已經心焦如焚。
蝸居在這東莞一方小天地,袁崇煥天天心情都不好。
縣城的宅院裏,他是越住越憋氣,下人們也是被主人家的臭脾氣嚇壞了,天天被吹胡子瞪眼訓斥不說,還三天兩頭挨板子。
這時候的大明官員,隻要覺得自己有氣節的,有能耐的。
大體上稍微不如意,就免冠而去,去老家鄉間做個逍遙自在的縉紳。
他們衣食無憂,不缺吃喝,本地官吏和士紳那是拿著他們當寶貝供著。
每一個人都是當地的名人,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一些普通官司,基本上一言而決。
這些人渾不拿本職工作,朝廷事務當迴事,幾同兒戲。
掛印而去的官員捫心自問,那些因你而中斷的工程,那些驟然失去主心骨,亂成一團的下屬和士兵,那些嗷嗷待哺的災民。
你們隻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可曾有半點愧疚之心?
讀書人還恬不知恥,對這種行為大加讚賞,謂之養望,可見家國情懷之淡薄。
因為他們知道,此等名士,士林傳頌,早晚要被朝廷繼續征召重用。
當皇帝的就是再厭煩,對於文人的臭脾氣,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反觀崔呈秀,阮大铖之流,刨去貪汙腐敗不說,單單守住官位,使命不要臉也要往上爬的拚搏精神,還是比那些仙風道骨的清流,要強上不少。
這是天啟七年,也是天聰元年七月初二的事情。
距今也就是小半年的光景,袁崇煥拖家帶口迴廣東的路程要用兩個月,還沒到家呢,天啟帝就駕崩了。
明朝新皇繼位,皇太極那邊奇了怪了,也沒過來折騰。
一時間,劍拔弩張,處處烽煙的遼西走廊,竟然東線無戰事。
袁崇煥那點張屠戶的心思,算是沒實現了。
如今新皇登基,已經擔心人走茶涼的袁崇煥在萬裏之外,大明的南邊翹首以盼,生怕崇禎把他這個大忠臣給忘了。
好在崇禎沒有忘性那麽大,潛邸中就知道他袁崇煥的好大名,是個專門打建奴的好手,兩任金國的大汗都被他揍過。
一位德高望重的朝中大佬,給了袁崇煥幾句評語。
“不怕死”,“不愛錢”,“曾經與建奴打過,而去打了兩次,還都取勝了。”
很樸實的話語,卻高度概括了袁崇煥的性格和功績。
這可是潑天的功績,是真材實料打出來的。
朝堂中的袞袞諸公隻要不想建奴打到京城腳下,一定會對皇帝念叨我袁某人的。
果然,袁崇煥迴到廣東的第十天。
袁家縣城的府邸中,來了一群身著錦衣的不速之客。
嶺南的冬天,要是一般時間,估計是溫暖如春的,隻不過現在是小冰河時期。
這處於亞熱帶的東莞,竟然下起了小雪。
雪後的荔枝樹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沒點精神。
袁崇煥身穿厚襖,踱步在院裏欣賞這難得的南國雪景,其實也沒有什麽欣賞的。
小雪花落到地上,還沒有來得及堆積,就開始融化了,整個大地就像是牛皮癬一樣,左一塊右一塊的,露出了膠黏肮髒的泥巴,一踩一腳泥,讓人看了倒胃口。
袁崇煥起了個大早,也就是看了這番光景。
他謂然一歎。
“這南國雪的,還是太小家子氣,到底是趕不上北國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啊。”
“大人見慣了關外風雪,視此等風霜若無物啊。”
袁崇煥身旁站了一位魁梧大漢,剛才的奉承之言就是他說的。
大漢名叫謝尚政,是袁崇煥的同鄉,武舉出身。
自袁崇煥遼東發跡以來,同鄉同窗好友投奔者絡繹不絕,如過江之鯽。
而這其中能獲得袁崇煥青睞的,那是寥寥無幾,謝尚政就是其中一個。
袁崇煥看此人弓馬嫻熟,尤為使得一手家傳好槍。
便把他招致麾下,先是一沒品銜的親兵護衛,接著很快從把總做起,一路高升。
袁崇煥離任之時,謝尚政已經是撫標營的遊擊將軍了。
可是袁崇煥這邊一離任,謝尚政也立刻脫下了軍袍,打算一路護送袁崇煥迴廣東。
“公若不棄,某願為公牽馬墜蹬,入公府做一幕僚清客,護院打手也行。
某隻願一路護送公平安到家,以報公簡拔某與微末的恩情。”
“如今你三十多歲,就已是朝廷遊擊將軍,前途光明。
何必為了我舍棄這來之不易的官身?”
“某離了公,猶如水之浮萍,一無所依。
不若隨公去,日日伴公左右,聽公教誨,韜光養晦,修身養性。
順便還能照看家中老小,以待來日。
公亦勿因一時挫折,失了銳氣。
他日遼東用兵,能做擎天一柱者,唯公耳。”
袁崇煥深受感動,許謝尚政道。
“你與我,自此之後,互為腹心手足。
同生共死,禍福與共。”
……
袁崇煥擺手笑道。
“不要稱唿大人,我已是白身,謝賢弟直唿我表字元素即可。”
“大人,禮不可廢。
朝廷並沒有廢掉大人的官身,在屬下看來,大人依舊是大人······”
麵對謝尚政的恭維,袁崇煥微微一笑,表麵上沒有再堅持,心裏麵也很受用。
他雖然稱唿謝尚政為賢弟,可那是他體恤下屬重情義的表現。
謝尚政真要以賢弟自居,那可就會被袁崇煥笑眯眯捅死的。
身旁另外站著的兩個幕僚徐敷奏和張斌良,一臉無語。
麵對一個比他們還會說話,還會跪舔的武將同事,他們這兩個文科幕僚,隨時隨地都會產生無力感。
袁崇煥此時的內心,十分想念他的遼西走廊,想念他的關寧鐵騎,想念他的老部下,比如何可綱,趙率教和祖大壽。
甚至還有點想念,當初極度看不順眼的兩個丘八,滿桂和毛文龍。
尤世威也算一個,隻是沒有前兩個丘八武夫可惡。
四十三歲的袁崇煥,隻是賦閑在家兩個多月,就渾身難受不得勁。
確切的說,其中的兩個月還是在迴家的路上。
真正在家待的時間,也就是十天左右。
他是天生操勞的命,一天也閑不住,早就已經心焦如焚。
蝸居在這東莞一方小天地,袁崇煥天天心情都不好。
縣城的宅院裏,他是越住越憋氣,下人們也是被主人家的臭脾氣嚇壞了,天天被吹胡子瞪眼訓斥不說,還三天兩頭挨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