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狗屁不通的折子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看著黃立極跪在自己麵前,心裏實在不落忍,趕緊指使小太監扶起黃立極。
隨後就讓其餘大臣迴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自己發火歸發火,卻不會擴大化發火。
崇禎接著說道。
“朕生氣的不是這個,朕生氣的是你們這些大臣,把朕說過的話當耳旁風。
朕說過,禦史不得對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員風聞奏事,想彈劾必須拿出真憑實據。
朕還說過,所謂閹黨,那就是迷途的帝黨,沒有逆黨一說。
此事已經結案,客氏、馮銓、顧秉謙、王化貞等一幹罪大惡極之人,業已伏誅,有關冤案,已責成有司依律平反昭雪。
此外包括魏忠賢在內的帝黨成員,都是有過錯,但還是可以挽救的同仁。
朕希望自己以後做個仁君,能給所有大臣知錯改正的機會。
而不是一個暴君,出了問題,就找替罪羊,動不動就殺人泄憤。
你們這些臣子也不希望朕做個暴君吧。
帝黨的公論已出,還要反複,幕後操作者用心實在險惡。
這一個區區國子監監生,無視朕的金口玉言,還是無端詆毀大臣,滿紙驕狂之言。
背後肯定有人指使,但此等行徑與跳梁小醜無異。
你等置之不理,就當放屁,這等跳梁小醜則不攻自敗。
像這樣有汙朕聽的奏折,還用得著你們也遞上來?
有遞上來的必要嗎?”
“陛下確實說過,可臣等認為,這份折子牽涉太廣。
要是駁迴折子,將此事壓下去,恐天下士子不服,後續引發更大的風波。
因此呈遞禦覽,一切交由陛下決斷。
陛下聖明,必能體察入微,還臣等公道。
臣等自陷嫌疑之地,確實不能自證清白。”
“那好,朕就給你們料理這一迴。
以後再遇此種情況,依照朕的方法辦理。
不要雞毛蒜皮的事情,都來煩朕。”
說完此話,崇禎在寶座上居高臨下,掃視在座的大臣。
突然他眼前一亮,發現了敬陪末座的袁崇煥。
這還是崇禎第一次見到,真實的袁崇煥的樣子。
挺普通的,個子不高,撐死了不到一米六。
隻有一對狹長的眸子,濃厚的眉毛像兩把刷子一樣。
雙目如炬,貴不可言。
這是袁崇煥給崇禎帝的第一印象。
後世的林某人101,也是這樣的眸子。
對了,袁崇煥的鼻梁也很挺,再加上那飄逸的胡須,絕對是中年文士大帥哥一枚。
他欣賞了半晌,直到王承恩忍不住咳嗽一聲,才打斷了崇禎帝欣賞曆史名人的癖好。
崇禎伸出手指,笑著指向袁崇煥道。
“朕光顧著生氣了,竟沒發現袁蠻子你已經來了。
正好,在座的大臣都有嫌疑,唯獨你一人清白。
來人,把折子撿起來,交給袁大人念。
他念一句,朕批駁一句。
好讓這些讀盡書,不如不讀書的酸儒監生,通點事務。
翰林院誰當值,好好給朕記起居注。
會後,印成冊,發給那些國子監的監生。
告訴他們,要是讀完聖賢書,還是覺得閑得慌。
朕會在京郊找上幾百畝的田地,讓他們幫老農種地,免費的那種。”
今天是編修倪元璐當值,聽到崇禎的話,趕緊出列領旨。
袁崇煥這迴是真懵了,他是沒想到和新皇帝的第一次見麵,竟然是這樣的開局。
隻見他恭敬地答應崇禎的要求,接過折子,掃了一眼,就開始念道。
“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當魏忠賢專權,不能匡救;且揣意旨,專恃逢迎······”
“停,袁卿停一下。
這個叫胡煥猷的山陰監生,真是好大的口氣。
奏折第一句話,一口氣就把朕的內閣輔臣,差不多一網打盡了吧,真真是狂悖至極。
還敢說且揣意旨,專恃逢迎。
朕與閣臣心意相通,上下一致,同心協力治理國家不好嗎?
難道非得針尖對麥芒,一個個以駁斥君父為能,各個都是直臣,治理國家反倒放到一邊,這樣才好?
袁卿接著念。”
“浙、直建祠,各撰碑稱頌:宜俱罷。”
“嗯,魏忠賢的生祠,朕已經有處置了,責成地方官員改造成學堂,不能浪費民脂民膏。
聽聽這個胡姓監生的語氣,宜俱罷。
彼其母之,他算老幾啊?”
袁崇煥沒敢吭聲,也沒有聽懂“彼其母之”是什麽意思?
應該是比較文雅的罵人話了。
袁崇煥見崇禎沒有下文了,接著念道。
“又總督張樸、史永安、巡撫毛一鷺、秦士文、王點,姚宗文、楊邦憲、李精白、郭增光。
巡按卓邁、盧承欽、許其業、劉弘光、黃憲卿,俱請乞加究奪。
以慰眾望。”
“聽聽,這是一個監生該說的話嗎?
古往今來,這樣的狂生,活著就是禍害。”
“而薦舊輔韓爌、劉宗周、林釺、故修撰文震孟、顧錫疇、方逢年、庶吉鄭鄤、給事沈惟炳、郝土膏、章元儒、熊奮渭、禦史王心一等,宜加錄用。”
“他舉薦的這些人,朕有些已經在用,有些朕會重用。
可不該他一個監生來舉薦,還是那句話,他算老幾啊?
敢妄議國事,誹謗大臣?
倪元璐,你來替朕擬旨吧。
將胡姓監生廷杖二十,下獄,除去功名。
在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都給朕立個碑。
上書惟生員不許言事,違者處死不論。
有些人不是成天拿祖宗之法不可違,來懟朕嗎?
這次朕就重申一下太祖爺的條例,看誰還敢嘰歪。”
“好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
以後遇見此類情形,無論監生還是言官,給朕狠狠處罰。
朕說過,朕的內閣,無重大過錯,首輔沒有身體原因,必須任滿五年。
五年後,與朕匯報工作成果,朕滿意了,還可再任五年。
黃愛卿。”
“老臣在。”
“你是天啟五年就任首輔的,朕還要你陪伴朕最少三年呐。
這話朕也說過,朕不想再說第三遍。
望黃愛卿不要辜負朕望。”
“老臣感念聖上隆恩,願為聖上效死力。”
“什麽死不死的?待黃愛卿任滿榮退的時候,朕會親自賜匾額給你。”
“好了,下麵就是袁愛卿的事情了。大家都聽聽,有意見就提出來議議。
袁愛卿,那破奏折可以扔了。
你坐下,聽朕先開個頭。”
·······
隨後就讓其餘大臣迴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自己發火歸發火,卻不會擴大化發火。
崇禎接著說道。
“朕生氣的不是這個,朕生氣的是你們這些大臣,把朕說過的話當耳旁風。
朕說過,禦史不得對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員風聞奏事,想彈劾必須拿出真憑實據。
朕還說過,所謂閹黨,那就是迷途的帝黨,沒有逆黨一說。
此事已經結案,客氏、馮銓、顧秉謙、王化貞等一幹罪大惡極之人,業已伏誅,有關冤案,已責成有司依律平反昭雪。
此外包括魏忠賢在內的帝黨成員,都是有過錯,但還是可以挽救的同仁。
朕希望自己以後做個仁君,能給所有大臣知錯改正的機會。
而不是一個暴君,出了問題,就找替罪羊,動不動就殺人泄憤。
你們這些臣子也不希望朕做個暴君吧。
帝黨的公論已出,還要反複,幕後操作者用心實在險惡。
這一個區區國子監監生,無視朕的金口玉言,還是無端詆毀大臣,滿紙驕狂之言。
背後肯定有人指使,但此等行徑與跳梁小醜無異。
你等置之不理,就當放屁,這等跳梁小醜則不攻自敗。
像這樣有汙朕聽的奏折,還用得著你們也遞上來?
有遞上來的必要嗎?”
“陛下確實說過,可臣等認為,這份折子牽涉太廣。
要是駁迴折子,將此事壓下去,恐天下士子不服,後續引發更大的風波。
因此呈遞禦覽,一切交由陛下決斷。
陛下聖明,必能體察入微,還臣等公道。
臣等自陷嫌疑之地,確實不能自證清白。”
“那好,朕就給你們料理這一迴。
以後再遇此種情況,依照朕的方法辦理。
不要雞毛蒜皮的事情,都來煩朕。”
說完此話,崇禎在寶座上居高臨下,掃視在座的大臣。
突然他眼前一亮,發現了敬陪末座的袁崇煥。
這還是崇禎第一次見到,真實的袁崇煥的樣子。
挺普通的,個子不高,撐死了不到一米六。
隻有一對狹長的眸子,濃厚的眉毛像兩把刷子一樣。
雙目如炬,貴不可言。
這是袁崇煥給崇禎帝的第一印象。
後世的林某人101,也是這樣的眸子。
對了,袁崇煥的鼻梁也很挺,再加上那飄逸的胡須,絕對是中年文士大帥哥一枚。
他欣賞了半晌,直到王承恩忍不住咳嗽一聲,才打斷了崇禎帝欣賞曆史名人的癖好。
崇禎伸出手指,笑著指向袁崇煥道。
“朕光顧著生氣了,竟沒發現袁蠻子你已經來了。
正好,在座的大臣都有嫌疑,唯獨你一人清白。
來人,把折子撿起來,交給袁大人念。
他念一句,朕批駁一句。
好讓這些讀盡書,不如不讀書的酸儒監生,通點事務。
翰林院誰當值,好好給朕記起居注。
會後,印成冊,發給那些國子監的監生。
告訴他們,要是讀完聖賢書,還是覺得閑得慌。
朕會在京郊找上幾百畝的田地,讓他們幫老農種地,免費的那種。”
今天是編修倪元璐當值,聽到崇禎的話,趕緊出列領旨。
袁崇煥這迴是真懵了,他是沒想到和新皇帝的第一次見麵,竟然是這樣的開局。
隻見他恭敬地答應崇禎的要求,接過折子,掃了一眼,就開始念道。
“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當魏忠賢專權,不能匡救;且揣意旨,專恃逢迎······”
“停,袁卿停一下。
這個叫胡煥猷的山陰監生,真是好大的口氣。
奏折第一句話,一口氣就把朕的內閣輔臣,差不多一網打盡了吧,真真是狂悖至極。
還敢說且揣意旨,專恃逢迎。
朕與閣臣心意相通,上下一致,同心協力治理國家不好嗎?
難道非得針尖對麥芒,一個個以駁斥君父為能,各個都是直臣,治理國家反倒放到一邊,這樣才好?
袁卿接著念。”
“浙、直建祠,各撰碑稱頌:宜俱罷。”
“嗯,魏忠賢的生祠,朕已經有處置了,責成地方官員改造成學堂,不能浪費民脂民膏。
聽聽這個胡姓監生的語氣,宜俱罷。
彼其母之,他算老幾啊?”
袁崇煥沒敢吭聲,也沒有聽懂“彼其母之”是什麽意思?
應該是比較文雅的罵人話了。
袁崇煥見崇禎沒有下文了,接著念道。
“又總督張樸、史永安、巡撫毛一鷺、秦士文、王點,姚宗文、楊邦憲、李精白、郭增光。
巡按卓邁、盧承欽、許其業、劉弘光、黃憲卿,俱請乞加究奪。
以慰眾望。”
“聽聽,這是一個監生該說的話嗎?
古往今來,這樣的狂生,活著就是禍害。”
“而薦舊輔韓爌、劉宗周、林釺、故修撰文震孟、顧錫疇、方逢年、庶吉鄭鄤、給事沈惟炳、郝土膏、章元儒、熊奮渭、禦史王心一等,宜加錄用。”
“他舉薦的這些人,朕有些已經在用,有些朕會重用。
可不該他一個監生來舉薦,還是那句話,他算老幾啊?
敢妄議國事,誹謗大臣?
倪元璐,你來替朕擬旨吧。
將胡姓監生廷杖二十,下獄,除去功名。
在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都給朕立個碑。
上書惟生員不許言事,違者處死不論。
有些人不是成天拿祖宗之法不可違,來懟朕嗎?
這次朕就重申一下太祖爺的條例,看誰還敢嘰歪。”
“好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
以後遇見此類情形,無論監生還是言官,給朕狠狠處罰。
朕說過,朕的內閣,無重大過錯,首輔沒有身體原因,必須任滿五年。
五年後,與朕匯報工作成果,朕滿意了,還可再任五年。
黃愛卿。”
“老臣在。”
“你是天啟五年就任首輔的,朕還要你陪伴朕最少三年呐。
這話朕也說過,朕不想再說第三遍。
望黃愛卿不要辜負朕望。”
“老臣感念聖上隆恩,願為聖上效死力。”
“什麽死不死的?待黃愛卿任滿榮退的時候,朕會親自賜匾額給你。”
“好了,下麵就是袁愛卿的事情了。大家都聽聽,有意見就提出來議議。
袁愛卿,那破奏折可以扔了。
你坐下,聽朕先開個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