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徒步進京趕考的李邦華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裏有早前,崇禎帝要求工部和內廷建造的軍機處。
他倒也沒有大興土木什麽的打算,隻不過是想改造了,幾處宮宇房間的內部結構。
崇禎帝對於曆代皇帝熱衷的大興土木,修建好的金碧輝煌的宮殿,各種寓意和鑲金帶銀金屋藏嬌的。
然後這些宮殿,年年都被雷劈火燒,動不動就大修。
對於這樣勞民傷財的行為,他那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他的打算是大明有了合適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後,直接上馬高樓大廈。
他有生之年,必須在紫禁城裏拔地而起,一座二十層樓高的帝國大廈,這是他的惡趣味。
養心殿偏殿的一排平房,就是新鮮出爐的軍機處。
讓養心殿除了可以讓皇帝休息,也可以讓皇帝和大臣一起商議大事。
京師天寒地凍,不養人的天氣實在太多了。
大家沒事,在炕上排排坐,一邊喝著茶水吃著點心,就把軍國大事就給辦了。
想一想,這種君臣相對如老友相聚的場麵,崇禎就有點上頭。
軍機處的成立,內廷早已經放出風聲,邸報上也有說過。
崇禎現在講究的是部分政務透明化,公開化,很少在一些普通工作中,玩弄什麽帝王心術,讓臣下雲裏霧裏琢磨著上意,推行政策。
他在邸報中很明白地寫道。
有鑒於遼東事態越發緊急,曆次遼東事變,喪師失地。
朝廷內閣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每每對於緊急軍情反應遲緩,應對失措,上情下達不暢,事後推諉扯皮嚴重。
皇上對於這樣的情況很不滿意,也表達對人浮於事的現況的擔憂。
為應對日益猖獗的東虜和黔匪,及其他地方突發軍事事件。
皇上在養心殿成立軍機處,以示身在內宮也不忘了軍國重事。
目前是軍機處試運行階段,皇上親自擇選精明強幹,通軍務者入內為皇上參謀,提高應對突發軍情的效率。
以後軍國大事無需經兵部,緊急軍情直入養心殿軍機處,由崇禎皇帝親閱,然後做出決策。
司禮監,內閣可派人旁聽。
決策中旨無需內閣票擬,直接發往兵部,並各地兵備道和督撫處執行。
軍機處大臣,先已有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後有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和陳奇瑜。
這七位大臣都在外鎮守一方,暫時無法參謀軍機。
崇禎又調集帝黨若幹成員,還有翰林院編修倪元璐入軍機處,做軍機行走,本職工作保留。
令人意外的是,天啟五年就被削去官職的原天津巡撫李邦華,被崇禎火速從江西老家提拔迴來。
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成為首位真正入職軍機處的候補軍機大臣。
對於李邦華,崇禎帝還是很信任的,這位老兄別看年紀已經五十多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狠人,身體倍兒棒,崇禎考慮用他個二三十年沒問題。
李邦華還是舉人的時候。
當年家貧,進京趕考,無奈囊中羞澀,路上的盤纏不夠用。
李邦華一咬牙,可是拉著自己的父親,從江西一路步行到了京師趕考,成為一時奇談。
幸虧第二年他就中了進士,不然說什麽父子倆也要再步行迴江西老家。
這裏不說別的,就說說這李邦華一個文臣的身體好不好,體力精力充沛,才是為官造福國家的基礎。
崇禎挺怕那種病殃殃的大臣,擔心給他加擔子的時候,舊時空他還活得好好的,現在被自己用死了,他不是要哭死。
軍機處行走,包括軍機大臣,候補大臣都是無品無級,隻是作為崇禎的顧問存在。
對於崇禎成立的軍機處,包括之前的一係列新政措施。
內閣和清流們表示不置可否,什麽好政策不是要下麵有執行力才行,靠著現在的官僚隊伍,什麽好經都能給念歪了。
所以他們不急,崇禎頒布的新政措施越多,越證明這個新皇帝急功近利。
吏治不先整好,幹什麽都白搭。
治大國如烹小鮮,無為而治,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就幹得越多,錯得越多。
其實他們的想法也不錯,隻是他們不知道崇禎是個區別於以往定義的皇帝。
崇禎不會學習曆史上那些聖君仁君的治世方法。
他要走的是一條從未走過的帝王之路,他要拋棄這些墨守成規,自私自利的人,走自己的路,把別人的路通通堵死。
目前的東林黨,其實對於少年天子的逾矩,頻出新招,實在也是有心無力。
如今這些部門的頭頭腦腦都是帝黨,年輕的清流官員,東林黨人都是下級官員,想蹦躂也蹦躂不起來。
再加上還有兩個他們的人,倪元璐進了軍機處當軍機行走,同情東林黨的李邦華也進了軍機處當候補軍機大臣。
新出來的軍機處,應該就是處理緊急軍務的臨時機構。
皇帝想咋滴就咋滴吧,反正走不了大差錯。
東林黨中,自從上次瞿式耜被皇帝攆到廣州當巡按禦史後。
很多同仁都意識到錢謙益的外強中幹,政治上的妥協無能。
錢謙益不是一個好的黨魁,他們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他們還是要等昔日的大學士韓曠入閣,才好爭取外廷的主導權。
這是東林黨核心成員的想法,與崇禎有影響嗎?
真沒什麽影響。
崇禎帝又不是缺了他們不行,韓曠進內閣也無所謂,李標這個東林黨不是已經在內閣了嗎?
在崇禎看來,東林黨相比舊時空的政黨來說,根本就不能用黨派來形容,頂多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隨時都可能內訌解體。
這樣的東林黨,崇禎在戰略上充滿了蔑視。他不願大動幹戈,隻是不想起黨爭罷了。
至於正德皇帝,還有他爹,他哥是不是真死於文官集團的陰謀詭計。
在崇禎看來,他的大娃加三娃的身體應該能很好地防備這一切,自己隻要小心注意一點就行。
現在軍機處的草台班子都搭好了,就剩一個掛牌子了。
崇禎現在要忙這個了。
這牌子必須崇禎親寫,方好纂刻成匾。
他倒也沒有大興土木什麽的打算,隻不過是想改造了,幾處宮宇房間的內部結構。
崇禎帝對於曆代皇帝熱衷的大興土木,修建好的金碧輝煌的宮殿,各種寓意和鑲金帶銀金屋藏嬌的。
然後這些宮殿,年年都被雷劈火燒,動不動就大修。
對於這樣勞民傷財的行為,他那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他的打算是大明有了合適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後,直接上馬高樓大廈。
他有生之年,必須在紫禁城裏拔地而起,一座二十層樓高的帝國大廈,這是他的惡趣味。
養心殿偏殿的一排平房,就是新鮮出爐的軍機處。
讓養心殿除了可以讓皇帝休息,也可以讓皇帝和大臣一起商議大事。
京師天寒地凍,不養人的天氣實在太多了。
大家沒事,在炕上排排坐,一邊喝著茶水吃著點心,就把軍國大事就給辦了。
想一想,這種君臣相對如老友相聚的場麵,崇禎就有點上頭。
軍機處的成立,內廷早已經放出風聲,邸報上也有說過。
崇禎現在講究的是部分政務透明化,公開化,很少在一些普通工作中,玩弄什麽帝王心術,讓臣下雲裏霧裏琢磨著上意,推行政策。
他在邸報中很明白地寫道。
有鑒於遼東事態越發緊急,曆次遼東事變,喪師失地。
朝廷內閣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每每對於緊急軍情反應遲緩,應對失措,上情下達不暢,事後推諉扯皮嚴重。
皇上對於這樣的情況很不滿意,也表達對人浮於事的現況的擔憂。
為應對日益猖獗的東虜和黔匪,及其他地方突發軍事事件。
皇上在養心殿成立軍機處,以示身在內宮也不忘了軍國重事。
目前是軍機處試運行階段,皇上親自擇選精明強幹,通軍務者入內為皇上參謀,提高應對突發軍情的效率。
以後軍國大事無需經兵部,緊急軍情直入養心殿軍機處,由崇禎皇帝親閱,然後做出決策。
司禮監,內閣可派人旁聽。
決策中旨無需內閣票擬,直接發往兵部,並各地兵備道和督撫處執行。
軍機處大臣,先已有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後有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和陳奇瑜。
這七位大臣都在外鎮守一方,暫時無法參謀軍機。
崇禎又調集帝黨若幹成員,還有翰林院編修倪元璐入軍機處,做軍機行走,本職工作保留。
令人意外的是,天啟五年就被削去官職的原天津巡撫李邦華,被崇禎火速從江西老家提拔迴來。
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成為首位真正入職軍機處的候補軍機大臣。
對於李邦華,崇禎帝還是很信任的,這位老兄別看年紀已經五十多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狠人,身體倍兒棒,崇禎考慮用他個二三十年沒問題。
李邦華還是舉人的時候。
當年家貧,進京趕考,無奈囊中羞澀,路上的盤纏不夠用。
李邦華一咬牙,可是拉著自己的父親,從江西一路步行到了京師趕考,成為一時奇談。
幸虧第二年他就中了進士,不然說什麽父子倆也要再步行迴江西老家。
這裏不說別的,就說說這李邦華一個文臣的身體好不好,體力精力充沛,才是為官造福國家的基礎。
崇禎挺怕那種病殃殃的大臣,擔心給他加擔子的時候,舊時空他還活得好好的,現在被自己用死了,他不是要哭死。
軍機處行走,包括軍機大臣,候補大臣都是無品無級,隻是作為崇禎的顧問存在。
對於崇禎成立的軍機處,包括之前的一係列新政措施。
內閣和清流們表示不置可否,什麽好政策不是要下麵有執行力才行,靠著現在的官僚隊伍,什麽好經都能給念歪了。
所以他們不急,崇禎頒布的新政措施越多,越證明這個新皇帝急功近利。
吏治不先整好,幹什麽都白搭。
治大國如烹小鮮,無為而治,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就幹得越多,錯得越多。
其實他們的想法也不錯,隻是他們不知道崇禎是個區別於以往定義的皇帝。
崇禎不會學習曆史上那些聖君仁君的治世方法。
他要走的是一條從未走過的帝王之路,他要拋棄這些墨守成規,自私自利的人,走自己的路,把別人的路通通堵死。
目前的東林黨,其實對於少年天子的逾矩,頻出新招,實在也是有心無力。
如今這些部門的頭頭腦腦都是帝黨,年輕的清流官員,東林黨人都是下級官員,想蹦躂也蹦躂不起來。
再加上還有兩個他們的人,倪元璐進了軍機處當軍機行走,同情東林黨的李邦華也進了軍機處當候補軍機大臣。
新出來的軍機處,應該就是處理緊急軍務的臨時機構。
皇帝想咋滴就咋滴吧,反正走不了大差錯。
東林黨中,自從上次瞿式耜被皇帝攆到廣州當巡按禦史後。
很多同仁都意識到錢謙益的外強中幹,政治上的妥協無能。
錢謙益不是一個好的黨魁,他們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他們還是要等昔日的大學士韓曠入閣,才好爭取外廷的主導權。
這是東林黨核心成員的想法,與崇禎有影響嗎?
真沒什麽影響。
崇禎帝又不是缺了他們不行,韓曠進內閣也無所謂,李標這個東林黨不是已經在內閣了嗎?
在崇禎看來,東林黨相比舊時空的政黨來說,根本就不能用黨派來形容,頂多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隨時都可能內訌解體。
這樣的東林黨,崇禎在戰略上充滿了蔑視。他不願大動幹戈,隻是不想起黨爭罷了。
至於正德皇帝,還有他爹,他哥是不是真死於文官集團的陰謀詭計。
在崇禎看來,他的大娃加三娃的身體應該能很好地防備這一切,自己隻要小心注意一點就行。
現在軍機處的草台班子都搭好了,就剩一個掛牌子了。
崇禎現在要忙這個了。
這牌子必須崇禎親寫,方好纂刻成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