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司禮監改革細則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禮監對你們的安排就是,經過考核重新服從調劑,給你們安排一個新崗位。
年紀大的,如果有意願,不願在這宮裏苦熬日子。
皇爺也仁慈,準許離宮自謀生路。”
眾人默然不語。
好話都會說,好人卻是不好做的。就看最後做成什麽樣了。
隻是他們這些無根之人,從小就在宮中長大。
臨老再出去,和送死沒什麽區別。
除了極個別人,外麵有忠厚老實的後輩可以依靠養老送終,其他人還是希望老死宮中的。
這時候,帷幕那邊傳來了崇禎的話。
“古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對掌軍大將賞以美女良田,平息了強支弱幹的武將亂政。
今日朕東施效顰,請你們這些宮中的大璫們,赴這火鍋宴。
也是想盡了咱們的主仆情誼。
朕沒有良田美女賜予爾等,對你們卻是有耐心和真心的。
朕不喜殺人,也不願宮中掀起腥風血雨,朕想平穩過渡,改革盡量做得溫和。
可這並不代表朕性子軟和,不能殺人。
朕能承繼皇兄先帝的基業,本來就是偶然性的事件。
皇兄天不假年,撒手人寰,留下這偌大的江山,讓朕一個少年親王撐著。
朕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改革,改革方方麵麵,一團亂麻,困難重重。
可總要找出一根細節,去慢慢解開。
改革中阻力最小的估計就是宮中,宮外的水實在太深,貿然進去,朕怕被淹死。
於是朕選擇了先易後難。
內廷改革,這勢必就是動了你們的蛋糕。
你們雖說是皇家的奴婢,可朕還是要給你們一些體麵的。
按說你們這些人,如果沒有犯什麽大錯的話,都能順順遂遂在自己的職位上,幹個一二十年。
可是有了朕這個變數,你們就要挪挪窩。
你們若是心中生有怨懟,朕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之常情,太監也是人嘛。”
崇禎的話說到這裏,已經是相當露骨和坦白了,試問有哪個皇帝可以用這種平和的口吻,給他們解釋聖意。
還不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
此時帷幕另一麵,哪裏還有能坐得住的人。
七八十號太監,在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監帶領下,嘩啦啦跪下了一大批。
“皇爺這麽說,可是愧煞奴婢們。”
“奴婢們上上下下,吃穿用度哪件不是皇爺所賜?
奴婢們粉身碎骨,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皇爺恩情的萬一。”
“皇爺何須解釋那麽多,有什麽需要隻管吩咐下去就是。”
崇禎看著說話得體,聲情並茂的白發老太監。
他表示欣賞地點點頭。這個老太監年齡大點,倒也是個人物。
崇禎問道。
“這位老大伴是何人?
說話很中聽。”
“老奴田秋,萬曆二年進的宮,現在覥顏暫居,神宮監掌印太監一職。”
“好,今天衝你這些話,朕必給你個好的結果。”
“老奴謝過皇爺,皇爺萬歲。”
······
崇禎轉向王承恩,說道。
“王大伴,你接著說吧。”
“喏,皇爺。”
王承恩清清嗓子,剛才抽空吃了幾口火鍋,果然如皇爺所說,是隆冬佳品,發汗神器。
隻是這辣火鍋過癮是過癮,對嗓子危害是挺大的,特別是對沒吃過火鍋的人來說。
“司禮監以後就是內廷的總管衙門。
皇爺說過,這司禮監從太祖時期就有了。
最初並沒有什麽實權,看名字就知道是管禮儀教化的。
所以說叫什麽名字隻是一個符號。
關鍵是賦予它什麽真正的職能。
現在你們也可以叫司禮監為內務府,內廷總理各部事務衙門,這些名字都可以的。
總之未來的內廷管理機構,一定要扁平化、垂直化管理,從決策者到執行者之間不能設置太多重疊機構。
這才是朕改革內廷的初衷。
朕就是要有一支如臂使指,可以有很高執行力的內廷機構和組織隊伍。”
“王大伴,這是朕說的話嗎?聽你口中所說,朕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崇禎聽著王承恩的話,不知是辣的還是真的臉紅,他沒忍住打斷了王承恩的話。
王承恩轉過身來,對著坐著吃火鍋的崇禎躬身一禮,一臉鄭重地說道。
“皇爺,這些話句句都是皇爺所說。
剛才這些話都是老奴轉述皇爺所言,一字不改。
皇爺不信的話,可以查閱諸位公公的筆記本,這些話大家記在筆記本上,也記在了心裏。”
“哈哈哈,很好。
沒想到忠厚老實的王大伴,也會說出肉麻的恭維話來。
好了,不要再給朕解釋了。
你接著繼續和大伴們講解改革政策。”
崇禎堵住了王承恩想要解釋的話,讓他繼續闡述內廷的改革方案。
“也就是說,以後的內廷除了禦馬監和兵仗局之外,都是司禮監說了算。
司禮監即內廷,內廷即司禮監。
司禮監的幾位掌印,秉筆,隨堂太監,隻對皇爺一人負責。
司禮監對外的職權大致不變,這裏和你們怎麽說呢。
雜家就簡略說一下,悟不悟得透,就看各家的緣法。
第一條,批紅之權不變。內閣送來的奏疏,幾位秉筆太監輪值審閱。
軍國大事,如邊關預警、各地兵變民變,不再遞送內閣和司禮監。
軍國大事直送養心殿,那裏已經有新的部門軍機處處理。
皇爺說了,目前他隻負責大政務方向的確立,不關心細微的業務。
若是對奏折內容的問題上,內閣和司禮監存在重大分歧,兩方會談商議解決。
再商議不妥,就上奏皇爺決斷。
第二條,協掌廠衛之權有細微改變。除了東廠直屬司禮監之外。
皇爺要對錦衣衛做出重大改變,要把錦衣衛擴編後,一分為二,對內和對外兩部分。
具體內容細則需要皇爺後續敲定。
第三條,鎮守太監和各地稅監礦吏,織造府主管,仍由司禮監委派太監擔任。
前任南京守備太監楊朝,悖逆欺君罔上,已被緹騎鎖拿進京,現任南京守備太監是韓讚周。
其他外派太監若是沒有發現嚴重違規,一切還是照舊。”
年紀大的,如果有意願,不願在這宮裏苦熬日子。
皇爺也仁慈,準許離宮自謀生路。”
眾人默然不語。
好話都會說,好人卻是不好做的。就看最後做成什麽樣了。
隻是他們這些無根之人,從小就在宮中長大。
臨老再出去,和送死沒什麽區別。
除了極個別人,外麵有忠厚老實的後輩可以依靠養老送終,其他人還是希望老死宮中的。
這時候,帷幕那邊傳來了崇禎的話。
“古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對掌軍大將賞以美女良田,平息了強支弱幹的武將亂政。
今日朕東施效顰,請你們這些宮中的大璫們,赴這火鍋宴。
也是想盡了咱們的主仆情誼。
朕沒有良田美女賜予爾等,對你們卻是有耐心和真心的。
朕不喜殺人,也不願宮中掀起腥風血雨,朕想平穩過渡,改革盡量做得溫和。
可這並不代表朕性子軟和,不能殺人。
朕能承繼皇兄先帝的基業,本來就是偶然性的事件。
皇兄天不假年,撒手人寰,留下這偌大的江山,讓朕一個少年親王撐著。
朕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改革,改革方方麵麵,一團亂麻,困難重重。
可總要找出一根細節,去慢慢解開。
改革中阻力最小的估計就是宮中,宮外的水實在太深,貿然進去,朕怕被淹死。
於是朕選擇了先易後難。
內廷改革,這勢必就是動了你們的蛋糕。
你們雖說是皇家的奴婢,可朕還是要給你們一些體麵的。
按說你們這些人,如果沒有犯什麽大錯的話,都能順順遂遂在自己的職位上,幹個一二十年。
可是有了朕這個變數,你們就要挪挪窩。
你們若是心中生有怨懟,朕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之常情,太監也是人嘛。”
崇禎的話說到這裏,已經是相當露骨和坦白了,試問有哪個皇帝可以用這種平和的口吻,給他們解釋聖意。
還不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
此時帷幕另一麵,哪裏還有能坐得住的人。
七八十號太監,在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監帶領下,嘩啦啦跪下了一大批。
“皇爺這麽說,可是愧煞奴婢們。”
“奴婢們上上下下,吃穿用度哪件不是皇爺所賜?
奴婢們粉身碎骨,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皇爺恩情的萬一。”
“皇爺何須解釋那麽多,有什麽需要隻管吩咐下去就是。”
崇禎看著說話得體,聲情並茂的白發老太監。
他表示欣賞地點點頭。這個老太監年齡大點,倒也是個人物。
崇禎問道。
“這位老大伴是何人?
說話很中聽。”
“老奴田秋,萬曆二年進的宮,現在覥顏暫居,神宮監掌印太監一職。”
“好,今天衝你這些話,朕必給你個好的結果。”
“老奴謝過皇爺,皇爺萬歲。”
······
崇禎轉向王承恩,說道。
“王大伴,你接著說吧。”
“喏,皇爺。”
王承恩清清嗓子,剛才抽空吃了幾口火鍋,果然如皇爺所說,是隆冬佳品,發汗神器。
隻是這辣火鍋過癮是過癮,對嗓子危害是挺大的,特別是對沒吃過火鍋的人來說。
“司禮監以後就是內廷的總管衙門。
皇爺說過,這司禮監從太祖時期就有了。
最初並沒有什麽實權,看名字就知道是管禮儀教化的。
所以說叫什麽名字隻是一個符號。
關鍵是賦予它什麽真正的職能。
現在你們也可以叫司禮監為內務府,內廷總理各部事務衙門,這些名字都可以的。
總之未來的內廷管理機構,一定要扁平化、垂直化管理,從決策者到執行者之間不能設置太多重疊機構。
這才是朕改革內廷的初衷。
朕就是要有一支如臂使指,可以有很高執行力的內廷機構和組織隊伍。”
“王大伴,這是朕說的話嗎?聽你口中所說,朕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崇禎聽著王承恩的話,不知是辣的還是真的臉紅,他沒忍住打斷了王承恩的話。
王承恩轉過身來,對著坐著吃火鍋的崇禎躬身一禮,一臉鄭重地說道。
“皇爺,這些話句句都是皇爺所說。
剛才這些話都是老奴轉述皇爺所言,一字不改。
皇爺不信的話,可以查閱諸位公公的筆記本,這些話大家記在筆記本上,也記在了心裏。”
“哈哈哈,很好。
沒想到忠厚老實的王大伴,也會說出肉麻的恭維話來。
好了,不要再給朕解釋了。
你接著繼續和大伴們講解改革政策。”
崇禎堵住了王承恩想要解釋的話,讓他繼續闡述內廷的改革方案。
“也就是說,以後的內廷除了禦馬監和兵仗局之外,都是司禮監說了算。
司禮監即內廷,內廷即司禮監。
司禮監的幾位掌印,秉筆,隨堂太監,隻對皇爺一人負責。
司禮監對外的職權大致不變,這裏和你們怎麽說呢。
雜家就簡略說一下,悟不悟得透,就看各家的緣法。
第一條,批紅之權不變。內閣送來的奏疏,幾位秉筆太監輪值審閱。
軍國大事,如邊關預警、各地兵變民變,不再遞送內閣和司禮監。
軍國大事直送養心殿,那裏已經有新的部門軍機處處理。
皇爺說了,目前他隻負責大政務方向的確立,不關心細微的業務。
若是對奏折內容的問題上,內閣和司禮監存在重大分歧,兩方會談商議解決。
再商議不妥,就上奏皇爺決斷。
第二條,協掌廠衛之權有細微改變。除了東廠直屬司禮監之外。
皇爺要對錦衣衛做出重大改變,要把錦衣衛擴編後,一分為二,對內和對外兩部分。
具體內容細則需要皇爺後續敲定。
第三條,鎮守太監和各地稅監礦吏,織造府主管,仍由司禮監委派太監擔任。
前任南京守備太監楊朝,悖逆欺君罔上,已被緹騎鎖拿進京,現任南京守備太監是韓讚周。
其他外派太監若是沒有發現嚴重違規,一切還是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