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魏忠賢的隱憂和禦貓的反擊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前麵的位置,有兩個東廠的番子,叫侍衛也行。
他倆舉著火把在前麵開路。
或近或遠的地方,隱約能夠聽到水滴滴在石板上的聲音。
這種不停滴水,接近人類心跳的聲音,給狹窄的通道帶來,更陰深的視聽感受,也在不知不覺中帶給人壓迫感。
就在這時候,“喵嗚”的貓叫聲響起。
突然一個貓型生物,越過了前麵的兩個侍衛。
鬥大的玩意,黑個隆冬看不清全貌,從斜刺裏殺出來,尖銳的爪子直撲魏忠賢的麵門。
這禦貓看來記仇,知道誰才是它真正的仇家。
“大膽,你這畜生玩意,也敢驚擾了雜家。”
事起倉促,旁邊的番子侍衛,也來不及幫魏廠公遮攔。
好在魏忠賢是有點功夫在身上的。
隻見他那枯瘦如柴的大手好似鷹爪,從袖口裏閃電般拍出。
這要是拍實了,無論這禦貓是有十條命還是九條命,都要命喪當場。
那狸貓也是警醒,掌風波及到它身上時,就知道眼前的人類仇家不是善茬,竟敢對本禦貓動手。
宮裏麵可很少見這種不講武德,不講人性的家夥。
很多宮中小主可是稀罕禦貓,稀罕得不行。
小小禦貓,竟然在空中折疊身體。
躲過了魏忠賢的必中掌擊,順帶還抓了一下魏忠賢的手。
接著禦貓輕巧落地,一個瞬息就在陰暗的通道裏,消失了身影。
這一連串動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
人類就是有再好的武學傍身,受限於先天的肢體結構,那是怎麽鍛煉也趕不上貓咪的反應速度。
現場隻留下魏公公被抓得血淋淋的右手。
證明那隻禦貓已經逃出生天,迴到了紫禁城的地麵。
“防範不周,責不配位。
今天幸虧皇爺沒在這裏,不然你們兩個全家都要跟著陪葬。
雜家現在沒功夫仔細處罰,你們兩個。
這樣吧,自斷一指謝罪,算是雜家的寬宥。”
前麵兩個舉著火把的番子,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接著單膝跪地道。
“謝廠公寬恕,屬下懈怠之罪。”
說完話的兩個番子,從懷裏掏出匕首。
一道白光閃過,唰唰兩下,兩根小拇指就齊齊落在地上。
兩個番子麵無表情為對方包紮好傷口。
接著轉身繼續在前麵引路,仿佛剛才自殘身體不是他們兩人。
暗探特務大抵,都是這樣冷血冷麵的人物。
隻不過這一迴,兩人速度變得更慢,也更加警醒了。
從魏忠賢被禦貓襲擊,到兩個番子削掉自己的小拇指。
隻有短短的幾個唿吸的時間。
讓王承恩這種,沒有在外單獨領過隊伍的大太監,是歎為觀止。
王承恩感歎道。
“魏公公,幸虧當日雜家去阜城縣去得早了點。
不然那是讓皇爺,失了一員內廷大將。”
“王公公謬讚,當日救命之恩,雜家沒齒難忘。
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報答。
趕明兒王公公什麽時候休沐出宮,小弟做東,請王哥哥的客。”
“好說好說,咱們還客氣什麽。
不必客氣,都是為了皇爺辦差。
隻要守住本分,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隻是雜家看魏公公的手下,如此幹練得力,頗似軍中做派,心中著實豔羨。
雜家的手下與之比較,簡直就是一攤偷奸耍滑的爛泥,實在是上不得台麵。
其中有何禦人竅門,還望魏公公不吝賜教。”
“王公公嚴重了。
雜家隻是個粗人,哪懂得那些高深的禦人之道。
雜家就信奉四個字,賞罰分明。
剛才雜家遇險,前麵兩個番子不能及時預警,就證明他倆鬆懈了。
雜家讓他們自斷一指,以示懲戒。
這就是罰。
等他倆完成這次任務,迴到東廠,雜家一人會給一個大紅包,這就是獎。
獎罰分明,自然不愁沒得力手下可用。
至於他倆是不是敢生怨懟,那隻能怪雜家給的紅包大不大,哈哈哈。
王公公是知道的,雜家以前的事情。
雜家以前負責,九邊軍餉事宜的時候,不瞞王公公,雜家是貪點,手下人也貪點。
可軍餉到了大頭兵的手裏,多少還是有個三四成的。
而且每逢大戰,雜家可是一文錢的開拔費也不拿的,也約束著手下人一文錢不拿,誰拿了雜家剁誰的狗爪子。
因此雜家在任處理國政的時候,九邊沒有出什麽大亂子。
靠的就是賞罰分明四個字,願意在雜家手底下,實心辦差的人,雜家從來不虧待。
雜家如今雖已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總是有句話不吐不快。
當著皇爺的麵,不好和他老人家細說,隻能找王公公說了。”
王承恩似笑非笑,心想,魏忠賢這老狗是不是飄了,剛才已經點你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這才過去多長時間,是不是沒聽懂我王大總管的意思,還敢過問軍國大事?
先聽聽你是怎麽胡扯的,雜家再給皇爺稟告。
“你說吧,雜家聽著。”
“皇爺重視九邊,尤其是薊遼兩鎮,這是正確的。
可是雜家以為,皇爺一口氣任命孫承宗為薊遼宣大四鎮督師,任命袁崇煥為佩戴尚方寶劍的遼東巡撫,又任命袁可立為魯豫總督兼領東江鎮兵馬。
多少還是有點欠妥當,操之過急啊。”
“哦,這是為何?
三人不都是專於遼事的帥才嗎?
這是朝廷公認的事實啊。
文臣之中,也是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們三個的人。”
“可他們三人都是東林黨啊,或者說和東林黨關係很親密的那種。”
“魏公公說笑了,雜家怎麽記得那遼東巡撫袁崇煥,可是在寧遠給您老修過生祠啊。
他會是東林黨嗎?”
“此一時彼一時而已。
那袁崇煥不過是和光同塵,虛與委蛇,他看不起雜家這種人的。
當時的薊遼總督閻鳴泰和監軍太監劉應坤都是雜家的人。
他不建生祠,一天也在遼東待不下去。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
皇爺手裏沒有自己信得過的親信軍隊。
就這樣將九邊重鎮一等一的精銳,全部交於東林黨之手,實在不合朝廷講究製衡的慣例。”
他倆舉著火把在前麵開路。
或近或遠的地方,隱約能夠聽到水滴滴在石板上的聲音。
這種不停滴水,接近人類心跳的聲音,給狹窄的通道帶來,更陰深的視聽感受,也在不知不覺中帶給人壓迫感。
就在這時候,“喵嗚”的貓叫聲響起。
突然一個貓型生物,越過了前麵的兩個侍衛。
鬥大的玩意,黑個隆冬看不清全貌,從斜刺裏殺出來,尖銳的爪子直撲魏忠賢的麵門。
這禦貓看來記仇,知道誰才是它真正的仇家。
“大膽,你這畜生玩意,也敢驚擾了雜家。”
事起倉促,旁邊的番子侍衛,也來不及幫魏廠公遮攔。
好在魏忠賢是有點功夫在身上的。
隻見他那枯瘦如柴的大手好似鷹爪,從袖口裏閃電般拍出。
這要是拍實了,無論這禦貓是有十條命還是九條命,都要命喪當場。
那狸貓也是警醒,掌風波及到它身上時,就知道眼前的人類仇家不是善茬,竟敢對本禦貓動手。
宮裏麵可很少見這種不講武德,不講人性的家夥。
很多宮中小主可是稀罕禦貓,稀罕得不行。
小小禦貓,竟然在空中折疊身體。
躲過了魏忠賢的必中掌擊,順帶還抓了一下魏忠賢的手。
接著禦貓輕巧落地,一個瞬息就在陰暗的通道裏,消失了身影。
這一連串動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
人類就是有再好的武學傍身,受限於先天的肢體結構,那是怎麽鍛煉也趕不上貓咪的反應速度。
現場隻留下魏公公被抓得血淋淋的右手。
證明那隻禦貓已經逃出生天,迴到了紫禁城的地麵。
“防範不周,責不配位。
今天幸虧皇爺沒在這裏,不然你們兩個全家都要跟著陪葬。
雜家現在沒功夫仔細處罰,你們兩個。
這樣吧,自斷一指謝罪,算是雜家的寬宥。”
前麵兩個舉著火把的番子,互相看了對方一眼,接著單膝跪地道。
“謝廠公寬恕,屬下懈怠之罪。”
說完話的兩個番子,從懷裏掏出匕首。
一道白光閃過,唰唰兩下,兩根小拇指就齊齊落在地上。
兩個番子麵無表情為對方包紮好傷口。
接著轉身繼續在前麵引路,仿佛剛才自殘身體不是他們兩人。
暗探特務大抵,都是這樣冷血冷麵的人物。
隻不過這一迴,兩人速度變得更慢,也更加警醒了。
從魏忠賢被禦貓襲擊,到兩個番子削掉自己的小拇指。
隻有短短的幾個唿吸的時間。
讓王承恩這種,沒有在外單獨領過隊伍的大太監,是歎為觀止。
王承恩感歎道。
“魏公公,幸虧當日雜家去阜城縣去得早了點。
不然那是讓皇爺,失了一員內廷大將。”
“王公公謬讚,當日救命之恩,雜家沒齒難忘。
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報答。
趕明兒王公公什麽時候休沐出宮,小弟做東,請王哥哥的客。”
“好說好說,咱們還客氣什麽。
不必客氣,都是為了皇爺辦差。
隻要守住本分,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隻是雜家看魏公公的手下,如此幹練得力,頗似軍中做派,心中著實豔羨。
雜家的手下與之比較,簡直就是一攤偷奸耍滑的爛泥,實在是上不得台麵。
其中有何禦人竅門,還望魏公公不吝賜教。”
“王公公嚴重了。
雜家隻是個粗人,哪懂得那些高深的禦人之道。
雜家就信奉四個字,賞罰分明。
剛才雜家遇險,前麵兩個番子不能及時預警,就證明他倆鬆懈了。
雜家讓他們自斷一指,以示懲戒。
這就是罰。
等他倆完成這次任務,迴到東廠,雜家一人會給一個大紅包,這就是獎。
獎罰分明,自然不愁沒得力手下可用。
至於他倆是不是敢生怨懟,那隻能怪雜家給的紅包大不大,哈哈哈。
王公公是知道的,雜家以前的事情。
雜家以前負責,九邊軍餉事宜的時候,不瞞王公公,雜家是貪點,手下人也貪點。
可軍餉到了大頭兵的手裏,多少還是有個三四成的。
而且每逢大戰,雜家可是一文錢的開拔費也不拿的,也約束著手下人一文錢不拿,誰拿了雜家剁誰的狗爪子。
因此雜家在任處理國政的時候,九邊沒有出什麽大亂子。
靠的就是賞罰分明四個字,願意在雜家手底下,實心辦差的人,雜家從來不虧待。
雜家如今雖已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總是有句話不吐不快。
當著皇爺的麵,不好和他老人家細說,隻能找王公公說了。”
王承恩似笑非笑,心想,魏忠賢這老狗是不是飄了,剛才已經點你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這才過去多長時間,是不是沒聽懂我王大總管的意思,還敢過問軍國大事?
先聽聽你是怎麽胡扯的,雜家再給皇爺稟告。
“你說吧,雜家聽著。”
“皇爺重視九邊,尤其是薊遼兩鎮,這是正確的。
可是雜家以為,皇爺一口氣任命孫承宗為薊遼宣大四鎮督師,任命袁崇煥為佩戴尚方寶劍的遼東巡撫,又任命袁可立為魯豫總督兼領東江鎮兵馬。
多少還是有點欠妥當,操之過急啊。”
“哦,這是為何?
三人不都是專於遼事的帥才嗎?
這是朝廷公認的事實啊。
文臣之中,也是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們三個的人。”
“可他們三人都是東林黨啊,或者說和東林黨關係很親密的那種。”
“魏公公說笑了,雜家怎麽記得那遼東巡撫袁崇煥,可是在寧遠給您老修過生祠啊。
他會是東林黨嗎?”
“此一時彼一時而已。
那袁崇煥不過是和光同塵,虛與委蛇,他看不起雜家這種人的。
當時的薊遼總督閻鳴泰和監軍太監劉應坤都是雜家的人。
他不建生祠,一天也在遼東待不下去。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
皇爺手裏沒有自己信得過的親信軍隊。
就這樣將九邊重鎮一等一的精銳,全部交於東林黨之手,實在不合朝廷講究製衡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