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可惜不是好學生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是那句話,等有了空。
大夥一定要聚聚。
京城北街醉仙樓裏,小弟做東。
為了給哥哥們正式賠罪。
小弟連擺七七四十九天流水席,再請那教坊司的花魁琴心姑娘。
為大家唱上一宿的南曲。
到時候各位哥哥一定要給麵子,一定要到場。
也算是稍微寬慰一下,小弟的愧疚之心。”
“哼,說得比唱的好聽。
李國楨你小子別耍花槍。
再說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爺爺我現在見你一次,就想揍你一次。
否則爺爺的悶氣難消。
還有那醉仙樓,那教坊司的琴心姑娘。
爺爺我自己也能去得,也能聽得。
何須你用這個討乖賣乖。
奶奶的,說起這個,我恨得更是牙根癢癢。
要不是你,現在爺爺我還在醉仙樓裏,摟著秦新姑娘喝花酒呢。
你說你小子。
當初強搶民女,準備快活的時候,可曾想到咱這一個圈子裏的兄弟。
麻批的,就想著自己脫褲子快活了。”
“就是,就是。
狗日的李國楨,老子到現在還背不了,課堂上教的乘法口訣表。
天天讓一群小太監,小工匠們笑話。
這都是你個狗日的錯。
要不是你,老子的紅角大將軍這會兒,已經拿了全勝了。
早就把四九城的促織,收拾一遍了。
你知道這迴老子要損失多少錢嗎?
把你賣了都賠不起。”
這兩個說話,爭當李國楨爺爺和爸爸的憨貨。
就是那武定侯世子郭培民,和定遠侯世子鄧文明。
平時李國楨一個伯爺之子,也不敢和侯爺的嫡子嗆嗆。
勳貴圈的鄙視鏈很直接,誰爹的爵位大,誰就有理。
這會兒是李國楨理虧,又是做過犯了眾怒的事情。
李國楨隻能裝孫子裝到底。
“你二位哥哥就原諒小弟吧。
隻要原諒小弟,當我祖宗都行。
小弟也不想這樣啊。
以前擱城裏轉悠,可沒有出過這樣的事情。
我哪知道聖上會,因為我一個人的過錯。
就下了聖旨,讓在京的全部勳貴子弟。
隻要年齡合適的,統統進宮當侍衛,還要上新文化課。
這什麽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簡直比八股文更惡心。
天天寫作業,小弟快寫吐了。”
“那俺們不管,你說到作業了。
那俺們就著你的話接著說。
今天俺哥倆的課後作業,還是要交給你代勞。”
“不是當哥的說你,最近你李國楨這作業寫得有點偷懶耍滑。
差點被老師發現。
今天可要精心一點。”
郭培民和鄧文明圖窮匕見,這才是他們今天找茬的目的。
剛開始的怒火,年前就找李國楨這小子發泄完了。
他倆打的主意是,上課是注定上課了,這跑不了,他倆的爹媽也不會讓他倆跑。
可作業可以做做文章,他倆不想迴到家還那麽辛苦。
李國楨必須彌補他倆,代寫作業的事情必須堅持下去,都堅持十幾天了,哪裏能半途而廢。
要知道他倆大年三十的白天,還在皇宮內書堂裏上課。
“兩位哥哥行行好,小弟錯了還不行嗎。
這已經幫兩位哥哥,寫了十三天的作業。
小弟不是抱怨。
連除夕夜都在點燈熬油地寫啊。
看看弟弟眼窩都青了。
就饒了弟弟吧。”
“那可不行,你小子代寫作業,那簡直就是天才。
能寫好幾種筆跡,關鍵你還能記住誰的筆跡是誰的。
你代寫的作業,連老師都發現不了。
俺們府上,天天花錢白養的清客幕僚,可沒有這個本事。
他們就是會搖頭晃腦,做幾首酸詩,之乎者也個不停,忽悠俺們那讀書少的老爹。
那次這些清客幕僚們,看著俺從宮裏帶出來的課本都是發呆,發癔症。
接著就是瘋了。
無緣無故仰天長嘯,感歎聖教千年地位不保。
什麽狗屁玩意,好好的一驚一乍,嚇老子一跳。”
郭培民說著說著,話就偏了。開始瘋狂吐槽家裏養的清客相公們。
“好了,好了。
大家都是勳貴,朝廷柱石,也都是兄弟。
你們就別為難李國楨了。
他也是無心之失。
哪裏會想到會,牽連到這麽多人。
不如郭兄和鄧兄,你們就自己寫吧。”
性子寬厚的駙馬鞏永固,看著李國楨太可憐,出來打圓場了。
郭培民和鄧文明還要瞪眼迴嘴再說,張世澤也適時站了出來。
“你倆就聽駙馬爺的話,大家就此作罷。
以後大家都是同窗,也是同袍。
這是多少輩子修來的福氣。
那些讀書人都講究個同窗之誼,武人講究同袍之誼。
咱們勳貴更要如此。
再說這是皇宮裏,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張世澤的話不多,卻是很管用。
英國公世代相傳,都是這樣公忠體國的樣子。
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自嘉靖朝開始,每到皇位傳承的關鍵時刻,英國公必須現身站場,要做個最公平的見證。
崇禎登基,也是英國公張之極,扶了最關鍵的一把手。
仿佛沒有了英國公在場,這大明皇帝的登基就缺少了合法性。
這已經成了定例,也讓英國公的地位在勳貴圈中變得超然,獨一無二。
郭培民和鄧文明不再說話,張世澤的麵子一定要給的。
一行人不再說話,都是急衝衝,過了十八棵槐樹,到了司禮監的院子。
此刻內書堂的楹聯已經換了。
崇禎皇帝說話算話,小小的事情也會放在心上。
關鍵是他最近常去內書堂教課,看見楹聯上帶著孔孟之道的字眼。
嘴上不說,心裏很鬧心。
前朝再好的楹聯,也是不用了。
崇禎表示自己文采很夠,眨眼就能寫出一副上好的楹聯,不比之前的差多少。
當時崇禎駐足良久,隨即提筆一蹴而就。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好楹聯,好氣魄。
此聯一出,宮中傳唱不休。
還引來了內閣中,寫詩詞最好的閣臣來宗道來捧臭腳。
結果是碰了一鼻子灰。
“楹聯小道耳,朕興之所至,隨手而寫。
來愛卿不要恭維,再讓朕寫第二幅一樣的楹聯,是萬萬寫不出來的。
來愛卿,你這個閣臣加吏部尚書,看來是挺清閑的。
這樣吧,朕讓你忙一下。
大夥一定要聚聚。
京城北街醉仙樓裏,小弟做東。
為了給哥哥們正式賠罪。
小弟連擺七七四十九天流水席,再請那教坊司的花魁琴心姑娘。
為大家唱上一宿的南曲。
到時候各位哥哥一定要給麵子,一定要到場。
也算是稍微寬慰一下,小弟的愧疚之心。”
“哼,說得比唱的好聽。
李國楨你小子別耍花槍。
再說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爺爺我現在見你一次,就想揍你一次。
否則爺爺的悶氣難消。
還有那醉仙樓,那教坊司的琴心姑娘。
爺爺我自己也能去得,也能聽得。
何須你用這個討乖賣乖。
奶奶的,說起這個,我恨得更是牙根癢癢。
要不是你,現在爺爺我還在醉仙樓裏,摟著秦新姑娘喝花酒呢。
你說你小子。
當初強搶民女,準備快活的時候,可曾想到咱這一個圈子裏的兄弟。
麻批的,就想著自己脫褲子快活了。”
“就是,就是。
狗日的李國楨,老子到現在還背不了,課堂上教的乘法口訣表。
天天讓一群小太監,小工匠們笑話。
這都是你個狗日的錯。
要不是你,老子的紅角大將軍這會兒,已經拿了全勝了。
早就把四九城的促織,收拾一遍了。
你知道這迴老子要損失多少錢嗎?
把你賣了都賠不起。”
這兩個說話,爭當李國楨爺爺和爸爸的憨貨。
就是那武定侯世子郭培民,和定遠侯世子鄧文明。
平時李國楨一個伯爺之子,也不敢和侯爺的嫡子嗆嗆。
勳貴圈的鄙視鏈很直接,誰爹的爵位大,誰就有理。
這會兒是李國楨理虧,又是做過犯了眾怒的事情。
李國楨隻能裝孫子裝到底。
“你二位哥哥就原諒小弟吧。
隻要原諒小弟,當我祖宗都行。
小弟也不想這樣啊。
以前擱城裏轉悠,可沒有出過這樣的事情。
我哪知道聖上會,因為我一個人的過錯。
就下了聖旨,讓在京的全部勳貴子弟。
隻要年齡合適的,統統進宮當侍衛,還要上新文化課。
這什麽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簡直比八股文更惡心。
天天寫作業,小弟快寫吐了。”
“那俺們不管,你說到作業了。
那俺們就著你的話接著說。
今天俺哥倆的課後作業,還是要交給你代勞。”
“不是當哥的說你,最近你李國楨這作業寫得有點偷懶耍滑。
差點被老師發現。
今天可要精心一點。”
郭培民和鄧文明圖窮匕見,這才是他們今天找茬的目的。
剛開始的怒火,年前就找李國楨這小子發泄完了。
他倆打的主意是,上課是注定上課了,這跑不了,他倆的爹媽也不會讓他倆跑。
可作業可以做做文章,他倆不想迴到家還那麽辛苦。
李國楨必須彌補他倆,代寫作業的事情必須堅持下去,都堅持十幾天了,哪裏能半途而廢。
要知道他倆大年三十的白天,還在皇宮內書堂裏上課。
“兩位哥哥行行好,小弟錯了還不行嗎。
這已經幫兩位哥哥,寫了十三天的作業。
小弟不是抱怨。
連除夕夜都在點燈熬油地寫啊。
看看弟弟眼窩都青了。
就饒了弟弟吧。”
“那可不行,你小子代寫作業,那簡直就是天才。
能寫好幾種筆跡,關鍵你還能記住誰的筆跡是誰的。
你代寫的作業,連老師都發現不了。
俺們府上,天天花錢白養的清客幕僚,可沒有這個本事。
他們就是會搖頭晃腦,做幾首酸詩,之乎者也個不停,忽悠俺們那讀書少的老爹。
那次這些清客幕僚們,看著俺從宮裏帶出來的課本都是發呆,發癔症。
接著就是瘋了。
無緣無故仰天長嘯,感歎聖教千年地位不保。
什麽狗屁玩意,好好的一驚一乍,嚇老子一跳。”
郭培民說著說著,話就偏了。開始瘋狂吐槽家裏養的清客相公們。
“好了,好了。
大家都是勳貴,朝廷柱石,也都是兄弟。
你們就別為難李國楨了。
他也是無心之失。
哪裏會想到會,牽連到這麽多人。
不如郭兄和鄧兄,你們就自己寫吧。”
性子寬厚的駙馬鞏永固,看著李國楨太可憐,出來打圓場了。
郭培民和鄧文明還要瞪眼迴嘴再說,張世澤也適時站了出來。
“你倆就聽駙馬爺的話,大家就此作罷。
以後大家都是同窗,也是同袍。
這是多少輩子修來的福氣。
那些讀書人都講究個同窗之誼,武人講究同袍之誼。
咱們勳貴更要如此。
再說這是皇宮裏,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張世澤的話不多,卻是很管用。
英國公世代相傳,都是這樣公忠體國的樣子。
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自嘉靖朝開始,每到皇位傳承的關鍵時刻,英國公必須現身站場,要做個最公平的見證。
崇禎登基,也是英國公張之極,扶了最關鍵的一把手。
仿佛沒有了英國公在場,這大明皇帝的登基就缺少了合法性。
這已經成了定例,也讓英國公的地位在勳貴圈中變得超然,獨一無二。
郭培民和鄧文明不再說話,張世澤的麵子一定要給的。
一行人不再說話,都是急衝衝,過了十八棵槐樹,到了司禮監的院子。
此刻內書堂的楹聯已經換了。
崇禎皇帝說話算話,小小的事情也會放在心上。
關鍵是他最近常去內書堂教課,看見楹聯上帶著孔孟之道的字眼。
嘴上不說,心裏很鬧心。
前朝再好的楹聯,也是不用了。
崇禎表示自己文采很夠,眨眼就能寫出一副上好的楹聯,不比之前的差多少。
當時崇禎駐足良久,隨即提筆一蹴而就。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好楹聯,好氣魄。
此聯一出,宮中傳唱不休。
還引來了內閣中,寫詩詞最好的閣臣來宗道來捧臭腳。
結果是碰了一鼻子灰。
“楹聯小道耳,朕興之所至,隨手而寫。
來愛卿不要恭維,再讓朕寫第二幅一樣的楹聯,是萬萬寫不出來的。
來愛卿,你這個閣臣加吏部尚書,看來是挺清閑的。
這樣吧,朕讓你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