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喜鵲叫了,不是報喜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宋應星被崇禎緊急加了個,五品翰林院編修的職銜。
還有大明皇家科學院,副院長的實職傍身。
可宋應星輪到突發時刻的時候,還是顯得權威性不夠。
壓不住下麵這群文官二代,武官二代,與國同休的勳貴不知多少代。
還有那陰陽怪氣的小太監們。
一時間,充滿祥和氣息的內書堂大教室,變成了熱鬧十足的菜市口。
宋應星癱坐在椅子上,喃喃說道。
“怎麽會這樣?
陛下來了,可怎生是好?”
內書堂裏麵的打架的聲音,實在太大。
把附近槐樹鬆樹上的喜鵲,給驚嚇得飛了起來。
這些喜鵲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司禮監的上空到處亂竄。
還不停的嘰嘰喳喳叫著,罵的相當難聽。
看來誰被打擾,不能迴家,都會心情不好的。
“看看天上,那麽多喜鵲。
一直叫個不停,飛個不停。
還不肯落樹上。
眾位愛卿大伴,這可是喜鵲給朕報喜啊。
這也算是你們某些人,所說的天降祥瑞啊。
哈哈哈。”
這是崇禎皇帝的聲音。
此刻的他帶著親信大臣們,正漫步在十八棵槐樹附近。
目的地就是司禮監內書堂。
隨著受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內書堂越發狹窄逼仄。
這還是李國楨的功勞。
崇禎皇帝年前,借著李國楨犯錯這個由頭,把勳貴們的嫡子庶子,全都攆到內書堂讀書。
勳貴們對於這樣親近聖上的機會,自然是拍手叫好。
他們並不理解崇禎此舉的深意,崇禎更是懶得解釋。
隻是當崇禎想讓勳貴府上的小姐妹們,也進宮讀書的時候。
這些勳貴臉上的表情,立刻就和便秘一樣了。
他們沒說願意,也沒說不願意,就是支支吾吾,一言難盡的樣子。
後來崇禎自己明白過來。
這勳貴家的適齡女子進了宮,不就是選秀嘛。
說是讀書,進了宮可就說不清了。
後來崇禎也就沒有,提這件事情。
過了年,外麵遼東鎮和東江鎮又來了幾個年輕將領,進了內書堂當旁聽生。
這些人都是悍將,崇禎皇帝指明讓他們參加武舉的。
武舉還沒開始,大明皇家軍事學校還沒有成立。
他們暫時先都進了內書堂,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還有皇家公司的晉商理事,京畿各地的皇莊管事。
這些人甭管聽得懂聽不懂,都要在內書堂聽半天的課。
迴去還要寫作業。
崇禎皇帝認為時間長了,就是肥肥,熏也熏會了。
隻是這內書堂設置在司禮監,就有點小了,不夠用了。
司禮監本來地方也不大,內書堂在裏麵沒法擴建了。
這內書堂本來就隻是用來,給太監們學習的地方。
總不能把司禮監,其他建築給拆了吧。
這內書堂看來得搬遷。
搬遷到文華殿和武英殿都挺合適的。
還是搬遷到武英殿吧。
文華殿離內閣太近,讓那些寫八股文上來的閣臣。
聽著天天講數理化的課,那不得鬧心得想死。
崇禎心裏想著這些有的沒的,那邊捧哏的人就上來了。
“陛下,臣鬥膽說個陛下的不是。
陛下剛才說的話有些過了。”
左都禦史崔呈秀站了出來,一副直臣犯顏直諫的樣子。
這樣子看得崇禎想笑,知道這廝肯定不是犯顏直諫。
他是變著法子地想,拍自己的馬屁。
不過崇禎還是想聽,崇禎也是個人啊。
“哦,不知崔愛卿為何這樣說朕?
是朕剛才的話,哪裏說過了?”
崔呈秀一聽崔愛卿三個字,心裏長舒了一口氣。
很好,看來自己賭對了。
今天一早就看著崇禎心情很好,才敢別出心裁,拍點不同的馬屁。
“陛下,乃上天之子,真龍之身。
喜鵲這樣的凡鳥,豈能配得上給陛下報喜。
幾隻喜鵲嘰嘰喳喳,更算不上天降祥瑞。
陛下的皇宮裏,處處都是祥和一片。
君臣和睦,內侍宮女們都是發自內心地,為陛下做事。
皇宮裏一片生機勃勃,萬象更始的新氣象。
這些在臣看來,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偏偏這小小的幾隻喜鵲,沒有見過世麵。
何曾見過如此和睦友愛,蒸蒸日上的氣象。
因此大驚小怪,在此嘰嘰喳喳個不休,想是在唿朋引伴在此築巢,沾沾陛下的祥瑞之氣。
這實在當不得祥瑞一說。
故此臣以為,陛下說的過了。”
崔呈秀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把崇禎逗樂了。
“好好好,崔愛卿說的對。
是朕的錯,是朕說的過了。
什麽狗屁祥瑞,不過是幾隻扁毛畜牲,羨慕朕和睦友愛的皇家生活。
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趕緊走吧,去內書堂那邊。
朕還有一節課要教呢。”
說完話的崇禎,快步在前。
其餘人等唿啦啦,趕緊跟上。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情。
倪愛卿,南京通政使的畢懋康答應進京了嗎?”
崇禎猛的停下腳步。
後麵的大臣們刹不住腳,有兩個人撞到了一起。
翰林院編修,軍機處候補大臣倪元璐從後麵站出來,迴稟道。
“陛下,畢懋康大人迴信說,可能要晚些時候才能來。
其實他很想早日進京麵聖,隻是《軍器圖說》的編寫,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而且畢大人對陛下,在前些日子信中提及的燧發槍,也就是自生火銃,特別感興趣。
他打算再過些日子,進京麵聖。
到時候給,陛下一個驚喜。”
“哦,那好吧。
想是那好消息,是給朕帶來一把研製好的自生火銃吧。
這畢懋康也是個趣人,要是趙士禎還活著。
他倆就是大明火器騰飛的左右兩翼。
你代朕迴個信。
就說朕答應了,讓他慢慢寫,慢慢研究。
不拘在哪裏努力,都是為了大明。
朕是理解的。
讓他記住,他就算在兩千裏之外的應天府。
朕也是經常想念他,記掛他的。”
“喏。”
崇禎的話說的很樸素簡單,卻也是情真意切,裏麵蘊含著皇帝對一個大臣所有真摯的情感。
聽得周圍大臣唏噓不已,也嫉妒不已。
怎麽這皇帝寵信的文臣,都是這些子研究雜學的。
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啊?
國將不國了嗎?
還有大明皇家科學院,副院長的實職傍身。
可宋應星輪到突發時刻的時候,還是顯得權威性不夠。
壓不住下麵這群文官二代,武官二代,與國同休的勳貴不知多少代。
還有那陰陽怪氣的小太監們。
一時間,充滿祥和氣息的內書堂大教室,變成了熱鬧十足的菜市口。
宋應星癱坐在椅子上,喃喃說道。
“怎麽會這樣?
陛下來了,可怎生是好?”
內書堂裏麵的打架的聲音,實在太大。
把附近槐樹鬆樹上的喜鵲,給驚嚇得飛了起來。
這些喜鵲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司禮監的上空到處亂竄。
還不停的嘰嘰喳喳叫著,罵的相當難聽。
看來誰被打擾,不能迴家,都會心情不好的。
“看看天上,那麽多喜鵲。
一直叫個不停,飛個不停。
還不肯落樹上。
眾位愛卿大伴,這可是喜鵲給朕報喜啊。
這也算是你們某些人,所說的天降祥瑞啊。
哈哈哈。”
這是崇禎皇帝的聲音。
此刻的他帶著親信大臣們,正漫步在十八棵槐樹附近。
目的地就是司禮監內書堂。
隨著受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內書堂越發狹窄逼仄。
這還是李國楨的功勞。
崇禎皇帝年前,借著李國楨犯錯這個由頭,把勳貴們的嫡子庶子,全都攆到內書堂讀書。
勳貴們對於這樣親近聖上的機會,自然是拍手叫好。
他們並不理解崇禎此舉的深意,崇禎更是懶得解釋。
隻是當崇禎想讓勳貴府上的小姐妹們,也進宮讀書的時候。
這些勳貴臉上的表情,立刻就和便秘一樣了。
他們沒說願意,也沒說不願意,就是支支吾吾,一言難盡的樣子。
後來崇禎自己明白過來。
這勳貴家的適齡女子進了宮,不就是選秀嘛。
說是讀書,進了宮可就說不清了。
後來崇禎也就沒有,提這件事情。
過了年,外麵遼東鎮和東江鎮又來了幾個年輕將領,進了內書堂當旁聽生。
這些人都是悍將,崇禎皇帝指明讓他們參加武舉的。
武舉還沒開始,大明皇家軍事學校還沒有成立。
他們暫時先都進了內書堂,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還有皇家公司的晉商理事,京畿各地的皇莊管事。
這些人甭管聽得懂聽不懂,都要在內書堂聽半天的課。
迴去還要寫作業。
崇禎皇帝認為時間長了,就是肥肥,熏也熏會了。
隻是這內書堂設置在司禮監,就有點小了,不夠用了。
司禮監本來地方也不大,內書堂在裏麵沒法擴建了。
這內書堂本來就隻是用來,給太監們學習的地方。
總不能把司禮監,其他建築給拆了吧。
這內書堂看來得搬遷。
搬遷到文華殿和武英殿都挺合適的。
還是搬遷到武英殿吧。
文華殿離內閣太近,讓那些寫八股文上來的閣臣。
聽著天天講數理化的課,那不得鬧心得想死。
崇禎心裏想著這些有的沒的,那邊捧哏的人就上來了。
“陛下,臣鬥膽說個陛下的不是。
陛下剛才說的話有些過了。”
左都禦史崔呈秀站了出來,一副直臣犯顏直諫的樣子。
這樣子看得崇禎想笑,知道這廝肯定不是犯顏直諫。
他是變著法子地想,拍自己的馬屁。
不過崇禎還是想聽,崇禎也是個人啊。
“哦,不知崔愛卿為何這樣說朕?
是朕剛才的話,哪裏說過了?”
崔呈秀一聽崔愛卿三個字,心裏長舒了一口氣。
很好,看來自己賭對了。
今天一早就看著崇禎心情很好,才敢別出心裁,拍點不同的馬屁。
“陛下,乃上天之子,真龍之身。
喜鵲這樣的凡鳥,豈能配得上給陛下報喜。
幾隻喜鵲嘰嘰喳喳,更算不上天降祥瑞。
陛下的皇宮裏,處處都是祥和一片。
君臣和睦,內侍宮女們都是發自內心地,為陛下做事。
皇宮裏一片生機勃勃,萬象更始的新氣象。
這些在臣看來,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偏偏這小小的幾隻喜鵲,沒有見過世麵。
何曾見過如此和睦友愛,蒸蒸日上的氣象。
因此大驚小怪,在此嘰嘰喳喳個不休,想是在唿朋引伴在此築巢,沾沾陛下的祥瑞之氣。
這實在當不得祥瑞一說。
故此臣以為,陛下說的過了。”
崔呈秀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把崇禎逗樂了。
“好好好,崔愛卿說的對。
是朕的錯,是朕說的過了。
什麽狗屁祥瑞,不過是幾隻扁毛畜牲,羨慕朕和睦友愛的皇家生活。
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趕緊走吧,去內書堂那邊。
朕還有一節課要教呢。”
說完話的崇禎,快步在前。
其餘人等唿啦啦,趕緊跟上。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情。
倪愛卿,南京通政使的畢懋康答應進京了嗎?”
崇禎猛的停下腳步。
後麵的大臣們刹不住腳,有兩個人撞到了一起。
翰林院編修,軍機處候補大臣倪元璐從後麵站出來,迴稟道。
“陛下,畢懋康大人迴信說,可能要晚些時候才能來。
其實他很想早日進京麵聖,隻是《軍器圖說》的編寫,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而且畢大人對陛下,在前些日子信中提及的燧發槍,也就是自生火銃,特別感興趣。
他打算再過些日子,進京麵聖。
到時候給,陛下一個驚喜。”
“哦,那好吧。
想是那好消息,是給朕帶來一把研製好的自生火銃吧。
這畢懋康也是個趣人,要是趙士禎還活著。
他倆就是大明火器騰飛的左右兩翼。
你代朕迴個信。
就說朕答應了,讓他慢慢寫,慢慢研究。
不拘在哪裏努力,都是為了大明。
朕是理解的。
讓他記住,他就算在兩千裏之外的應天府。
朕也是經常想念他,記掛他的。”
“喏。”
崇禎的話說的很樸素簡單,卻也是情真意切,裏麵蘊含著皇帝對一個大臣所有真摯的情感。
聽得周圍大臣唏噓不已,也嫉妒不已。
怎麽這皇帝寵信的文臣,都是這些子研究雜學的。
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啊?
國將不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