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湯若望的妄想,朕不準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覺得陛下的治國思路,和目前西方的重商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陛下的治國思路,甚至更係統更全麵,更容易讓全體國民受益,從而讓改革的阻力變小,更容易讓國家富強。
東西方的高層,必須盡快交流,促進世界的發展。
所以,我和鄧玉函等一些教友。
已經將陛下您的言行,和您對我們泰西諸國的友善態度。
寫成信件,送到了南方坐海船,過來的教友手中。
想是這封信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巴達維亞,不久就會途經馬六甲海峽,傳到印度洋上。
再過不到半年的時間,如果順利的話,這封信件就會擺到教皇,和各國君王的書桌上。
有必要說的是,臣的這封信件是公開信件。
路上每一個見到這封信件的人,都可以謄抄傳閱。
相信每一位看見這封信的西方貴族、商人、冒險家、傳教士都會欣喜若狂。
不久他們就會駕駛商船,載著滿當當的貨物和友誼,不請自來這東方大帝國的都城。
到時候這將是一場空前無比的盛會,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會。”
看著湯若望激動的表情,崇禎突然想到了《三體》中的葉文潔。
洋人,即使居住大明國這麽多年,也不會將皇帝擺到,和主一樣崇高的位置上。
這些傳教士,可用卻不可交心。
湯若望看著崇禎冰冷的表情,他臉上的狂熱也在消退,趕緊畢恭畢敬的接著說道。
“臣等雖是西方人,卻早已經是陛下的臣子。
這封信件寄出去,就覺得大為不妥。
隻是已經無法追迴。
隻能私下裏一直惴惴不安,直到陛下今日見問,方敢說出實情。
臣萬死,請陛下治罪。”
說完話的湯若望,伏惟聖裁。
皇帝半晌沒有開口,末了,指著一旁的王徵。
“王徵和徐光啟,還有李之藻他們知道,這封信的事情嗎?”
崇禎問話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聽出來語氣的冰冷和直唿其名的冷漠。
這是一個送命題。
王徵也跪了下去,一言不發,實在是不好給自己辯解申冤。
湯若望的冷汗,唰的一下就上來了。
他已經沒空想什麽說辭了,任何遲疑在這個聰明的君王麵前,都是他在編造謊言糊弄。
湯若望隻能實話實說。
“沒有,陛下,絕對沒有。
臣以主的名義保證。
徐、王、李等三位教友根本就不知情。”
一旁的崔呈秀,早就迫不及待站了出來。
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他是最在行的。
關鍵是崔呈秀,嗅到了一絲崇禎厭惡景教的氣息。
“陛下,南京教案殷鑒不遠啊。
此輩海外番夷,來我中華本就心懷叵測,居心不良。
多次教唆我大明子民,背棄祖宗家法,背棄倫理綱常,專信他們那蠻橫霸道的主。
這實在是禍亂我大明的根基。
萬曆皇帝就是忍無可忍,才做出了驅除此輩的決定。
現在這些蠻夷又故態複萌,死不悔改。
明明蒙聖恩,定居京城,還能開辦教堂,又入欽天監為官。
陛下待之,恩寵過天。
此等人依然是輕易,就把陛下的言行舉止泄露給海外蠻夷。
讓海外人人都可以揣度,我皇陛下的性子想法。
臣細思極恐。
這簡直就是大不敬。
臣請查封大明境內所有教堂,把這些傳教士趕下海······”
崔呈秀的話語像刀子一樣,每說一句,就是紮得湯若望直哆嗦。
一邊的王徵,也是如此。
湯若望也就罷了,多嚇嚇才好。
可崇禎卻看不得王徵被嚇成這樣,尤其是剛發明出蒸汽機的時候。
“好了,崔愛卿忠心可嘉。
隻是這事情,卻不能這麽辦。”
崔呈秀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崇禎打斷了。
崇禎先扶起了王徵,溫言安慰一番,明確告訴不會因為一些猜測,就會治他的罪。
在科學院的人,隻要不是欺君叛國的大嘴,一律無事。
安撫完王徵之後,崇禎這才扶起,還在瑟瑟發抖的湯若望。
此刻的湯若望後悔死了。
這些天新皇帝的厚待,讓他忘卻了這個老大帝國。
那根深蒂固的禮儀秩序,還有那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忌諱。
“沒事的,湯愛卿。
朕不會因言獲罪。
何況咱倆的目的都一樣,都是想讓外麵的世界了解全新的大明。
隻是這樣的事情下不為例。
以後你有什麽想和,你那教廷匯報的東西,必須要先給朕說一下。
嗯,不用了。
以後你們先把寄往國外的信件,交給東廠審核一下。
魏忠賢魏大伴。”
“奴婢在。”
魏忠賢出列恭敬迴答道。
“這事情就交給你負責。
以後要單獨成立一個宗教事務局,專門處理這些宗教事宜。
這事情也由你東廠督辦。”
“喏。”
此事已了,接著繼續蒸汽機的改造問題。
穩住心神的王徵,接著介紹。
“第二個問題就是蒸汽輸入到氣缸,氣缸的溫度無法保持恆溫,需要一個冷凝器,來保持恆溫的環境。
第三個問題,如陛下之前的提議那樣,設計了兩個氣缸,進行雙向推動。
兩個氣缸肯定比單個氣缸功率高。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雙氣缸雙向推動,卻遠沒有單氣缸單向推動更有效率。
兩個氣缸和更多的管道,代表著更多的漏氣點,會讓更多的能量浪費掉。
第四個問題就是缺少蒸汽控製壓力儀表,無法精確把控蒸汽的傳送。
總不能靠加煤的師傅,手工添煤多少來控製吧。
這也太原始了,陛下肯定不能接受。
第五個問題······”
崇禎聽完了這麽多問題,認清了殘酷的現實。
算是打碎了他帶領大明,提前兩個世紀進入工業革命的美夢。
太多的問題,讓崇禎清醒地認識到。
讓蒸汽機車開遍大明的美夢,還要等一陣子才能實現。
“那王愛卿,你說說。
目前大明的機械工業發展方向。”
“陛下,結合您給臣的小冊子來看。
臣認為,大明很多的技術基礎薄弱,技術條件還很不成熟······”
“不用說那麽多,愛卿。”
崇禎溫和地打斷,王徵的長篇大論。
陛下的治國思路,甚至更係統更全麵,更容易讓全體國民受益,從而讓改革的阻力變小,更容易讓國家富強。
東西方的高層,必須盡快交流,促進世界的發展。
所以,我和鄧玉函等一些教友。
已經將陛下您的言行,和您對我們泰西諸國的友善態度。
寫成信件,送到了南方坐海船,過來的教友手中。
想是這封信件,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巴達維亞,不久就會途經馬六甲海峽,傳到印度洋上。
再過不到半年的時間,如果順利的話,這封信件就會擺到教皇,和各國君王的書桌上。
有必要說的是,臣的這封信件是公開信件。
路上每一個見到這封信件的人,都可以謄抄傳閱。
相信每一位看見這封信的西方貴族、商人、冒險家、傳教士都會欣喜若狂。
不久他們就會駕駛商船,載著滿當當的貨物和友誼,不請自來這東方大帝國的都城。
到時候這將是一場空前無比的盛會,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會。”
看著湯若望激動的表情,崇禎突然想到了《三體》中的葉文潔。
洋人,即使居住大明國這麽多年,也不會將皇帝擺到,和主一樣崇高的位置上。
這些傳教士,可用卻不可交心。
湯若望看著崇禎冰冷的表情,他臉上的狂熱也在消退,趕緊畢恭畢敬的接著說道。
“臣等雖是西方人,卻早已經是陛下的臣子。
這封信件寄出去,就覺得大為不妥。
隻是已經無法追迴。
隻能私下裏一直惴惴不安,直到陛下今日見問,方敢說出實情。
臣萬死,請陛下治罪。”
說完話的湯若望,伏惟聖裁。
皇帝半晌沒有開口,末了,指著一旁的王徵。
“王徵和徐光啟,還有李之藻他們知道,這封信的事情嗎?”
崇禎問話的時候,很多人已經聽出來語氣的冰冷和直唿其名的冷漠。
這是一個送命題。
王徵也跪了下去,一言不發,實在是不好給自己辯解申冤。
湯若望的冷汗,唰的一下就上來了。
他已經沒空想什麽說辭了,任何遲疑在這個聰明的君王麵前,都是他在編造謊言糊弄。
湯若望隻能實話實說。
“沒有,陛下,絕對沒有。
臣以主的名義保證。
徐、王、李等三位教友根本就不知情。”
一旁的崔呈秀,早就迫不及待站了出來。
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他是最在行的。
關鍵是崔呈秀,嗅到了一絲崇禎厭惡景教的氣息。
“陛下,南京教案殷鑒不遠啊。
此輩海外番夷,來我中華本就心懷叵測,居心不良。
多次教唆我大明子民,背棄祖宗家法,背棄倫理綱常,專信他們那蠻橫霸道的主。
這實在是禍亂我大明的根基。
萬曆皇帝就是忍無可忍,才做出了驅除此輩的決定。
現在這些蠻夷又故態複萌,死不悔改。
明明蒙聖恩,定居京城,還能開辦教堂,又入欽天監為官。
陛下待之,恩寵過天。
此等人依然是輕易,就把陛下的言行舉止泄露給海外蠻夷。
讓海外人人都可以揣度,我皇陛下的性子想法。
臣細思極恐。
這簡直就是大不敬。
臣請查封大明境內所有教堂,把這些傳教士趕下海······”
崔呈秀的話語像刀子一樣,每說一句,就是紮得湯若望直哆嗦。
一邊的王徵,也是如此。
湯若望也就罷了,多嚇嚇才好。
可崇禎卻看不得王徵被嚇成這樣,尤其是剛發明出蒸汽機的時候。
“好了,崔愛卿忠心可嘉。
隻是這事情,卻不能這麽辦。”
崔呈秀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崇禎打斷了。
崇禎先扶起了王徵,溫言安慰一番,明確告訴不會因為一些猜測,就會治他的罪。
在科學院的人,隻要不是欺君叛國的大嘴,一律無事。
安撫完王徵之後,崇禎這才扶起,還在瑟瑟發抖的湯若望。
此刻的湯若望後悔死了。
這些天新皇帝的厚待,讓他忘卻了這個老大帝國。
那根深蒂固的禮儀秩序,還有那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忌諱。
“沒事的,湯愛卿。
朕不會因言獲罪。
何況咱倆的目的都一樣,都是想讓外麵的世界了解全新的大明。
隻是這樣的事情下不為例。
以後你有什麽想和,你那教廷匯報的東西,必須要先給朕說一下。
嗯,不用了。
以後你們先把寄往國外的信件,交給東廠審核一下。
魏忠賢魏大伴。”
“奴婢在。”
魏忠賢出列恭敬迴答道。
“這事情就交給你負責。
以後要單獨成立一個宗教事務局,專門處理這些宗教事宜。
這事情也由你東廠督辦。”
“喏。”
此事已了,接著繼續蒸汽機的改造問題。
穩住心神的王徵,接著介紹。
“第二個問題就是蒸汽輸入到氣缸,氣缸的溫度無法保持恆溫,需要一個冷凝器,來保持恆溫的環境。
第三個問題,如陛下之前的提議那樣,設計了兩個氣缸,進行雙向推動。
兩個氣缸肯定比單個氣缸功率高。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雙氣缸雙向推動,卻遠沒有單氣缸單向推動更有效率。
兩個氣缸和更多的管道,代表著更多的漏氣點,會讓更多的能量浪費掉。
第四個問題就是缺少蒸汽控製壓力儀表,無法精確把控蒸汽的傳送。
總不能靠加煤的師傅,手工添煤多少來控製吧。
這也太原始了,陛下肯定不能接受。
第五個問題······”
崇禎聽完了這麽多問題,認清了殘酷的現實。
算是打碎了他帶領大明,提前兩個世紀進入工業革命的美夢。
太多的問題,讓崇禎清醒地認識到。
讓蒸汽機車開遍大明的美夢,還要等一陣子才能實現。
“那王愛卿,你說說。
目前大明的機械工業發展方向。”
“陛下,結合您給臣的小冊子來看。
臣認為,大明很多的技術基礎薄弱,技術條件還很不成熟······”
“不用說那麽多,愛卿。”
崇禎溫和地打斷,王徵的長篇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