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魯密銃和生不逢時的迅雷銃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一道旨意,匯合了廠衛的人馬,從京城四百裏加急送往陝西。
這是軍國大事,不必再轉經內閣和兵部,直接下發地方。
效率提高了不少。
十餘個緹騎從宮中一路出來,直奔宣武門,一路上飛沙走石鬼見愁,雞飛狗跳攆起一群群百姓,倉皇躲避。
兵部左侍郎趙紱,雙手扶在城門樓上的女牆上。看著插著令旗往西,策馬疾奔的信使驛卒,還有那一隊耀武揚威的緹騎。
旌旗招展,春風獵獵,端是春天裏最靚麗的風景。
春風得意馬蹄疾嘛。
趙紱的眼神實在複雜,軍令出於兵部,這些事情本來是兵部有司的公務,現在統統都被崇禎收納軍機處。
新皇即位,沒有急吼吼對著朝政橫加幹涉,也沒有清算閹黨。
大部分老臣,都得以保全。
一場虛驚之後,大家黨爭的心思就淡了一些,也看出新皇的意思。
黨爭可以,反正怎麽禁也禁不了。
但是不能耽誤正事,誰也是耽誤了正事公務。
崇禎就揪出這兩個人,也不生氣也不懲罰,就是不顧體麵,讓兩個人臉對臉地吵,抱著一起的吵。
這一招到現在還沒有實施,群臣一想到那樣吵架的名場麵。
簡直斯文掃地,比廷杖更難受,就處處小心,沒給崇禎這個發揮的機會。
朝廷的中樞機構,依然正常運轉,現在都崇禎元年了。
一切仿佛都是天啟還沒死,崇禎還沒即位的樣子。
可新皇崇禎,卻是在不動聲色中,成立了軍機處。
加強了內閣的行政權,卻是徹底架空了內閣執掌的軍權。
朝堂之上,六部九卿。
就屬兵部的職權,被侵蝕得最為厲害,現在就是一個空架子,裏麵的官吏都沒有活幹了,也沒有油水撈了。
簡直變成了比翰林院詹事府,還要清水的清水衙門
這一招就是要命,皇帝慢慢徹底掌握了兵權,他想幹別的事情,還不是隨他的心意。
這一點卻不被,大多數文臣重視。
因為之前的兵權,也是被皇帝的太監魏忠賢掌握著。
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家都習慣了。
應該重視這樣情況的文臣中,如首輔黃立極,兵部尚書王之臣。
他們都是好好先生的性格,也是被崇禎扶持起來的,自然是不願意和新皇為難。
不知道到了,新皇真正執掌全國軍權的那天,新皇會不會把內閣的行政權,也一並收迴。
做到仁宣之前的皇帝大權獨攬,到時候文官集團百年來鉗製皇權的努力,會徹底毀於一旦。
趙紱從心裏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這與皇帝是不是仁君昏君無關,與臣子的忠君愛國情懷更無關。
文官集團奮鬥百年,才算是明裏暗裏,獲得了一些權利。
怎麽可能輕易放手,這些既得權利。
小皇帝想從老謀深算的文臣中,奪迴權利,成為真正的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
必須經曆一番殘酷的博弈才行。
隻是崇禎真實的想法,是這樣的嗎?
崇禎是想成為批閱奏折到深夜,累死在皇帝崗位上的雍正嗎?
很顯然不是,沒有劃時代的思想,兵部左侍郎趙紱,是根本猜不到崇禎的真實想法。
看著傳旨的緹騎們已經遠去。
趙紱轉身下了城樓,他覺得是該到了找一些誌同道合的同伴,商量應對措施的時候了。
皇權正在慢慢吞噬著,屬於文官的權利。
這種吞噬偏偏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沒有一個文官被廷杖,被貶職。
這種猶如吞食大黃,慢性自殺的過程,他趙紱是一刻也受不了。
·······
而這時候的陝西,蟄伏練兵數月之久的孫傳庭。
也帶著自己的三千秦軍,對著遍地盜匪的陝西三秦大地,亮出了火器的獠牙。
第一個受害對象是,打殺澄縣縣令張鬥耀,一直好好活到現在的王二。
王二現在藏在茫茫嶢山之中,玩起了和官兵躲貓貓的遊戲。
前陣子打敗了,一千多過來圍剿的鄉勇團練武裝。
讓王二的名聲大噪,繼殺縣令張鬥耀之後,又讓陝西的好漢刀客匪盜們敬仰萬分,也算是看出了大明官府的虛弱。
一點火星已經落下,就等著燎原之火的形成。
隻是先出名的肯定是先倒黴的。
陳勝吳廣成就了項羽劉邦,赤眉綠林成就了劉秀。
劉福通的紅巾軍成就了當朝太祖,不知道這王二會成就誰?
或者說實力太小,誰也成就不了。
連當孫傳庭新秦兵的磨刀石的資格都不夠。
總之一句話,王二的末日到了。
一嘍囉,忍受不了山中的寒苦,偷偷下山密告了王二行蹤。
於是孫傳庭帶著軍隊出動了。
洛河以北的茫茫嶢山,盛產毛栗子。
如今初春時節,寒風料峭,青黃不接,山上也是沒有什麽吃的東西,再加上沒有鹽巴補充。
困在山上的王二等千餘人,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時候,就是孫傳庭率軍出西安府,剿滅亂民的好時機。
王二這群拿著釘耙鋤頭的暴民,還稱不上流寇兩個字。
一處平原入山的主路上,三千人的秦軍正在等待著進軍剿匪的命令。
更遠的地方則是各地總兵帶來的軍隊,有二千五千不等。
合計大約有一萬五千人的戰兵。
對付一個王二,孫傳庭委實是有些興師動眾了。
大軍開拔,處處都要花銷。
孫傳庭出動大軍,自然也不全是為了王二。
更多的是看看周圍五鎮總兵的實力,方便以後的圍剿作戰指揮。
一支支精良的魯密銃,被士兵們放在肩上。
隨著每個士兵走路的晃動,魯密銃也在輕微的晃動。
在陽光的照耀下,林立的魯密銃閃爍著兵器獨有的冷峻感,仿佛下一刻就要把老天,戳成馬蜂窩。
魯密銃,被寫《武備誌》的茅元儀盛讚,是鳥銃中最遠最毒的。
而孫傳庭喜歡用鳥銃,鳥銃之中也最鍾愛魯密銃。
其實研製魯密銃的趙士禎,之後還造出了更先進的迅雷銃和掣電銃。
尤其是迅雷銃,集合了三眼銃和鳥銃的特點,已經初步具備了,近代機關槍的某些特點。
這是軍國大事,不必再轉經內閣和兵部,直接下發地方。
效率提高了不少。
十餘個緹騎從宮中一路出來,直奔宣武門,一路上飛沙走石鬼見愁,雞飛狗跳攆起一群群百姓,倉皇躲避。
兵部左侍郎趙紱,雙手扶在城門樓上的女牆上。看著插著令旗往西,策馬疾奔的信使驛卒,還有那一隊耀武揚威的緹騎。
旌旗招展,春風獵獵,端是春天裏最靚麗的風景。
春風得意馬蹄疾嘛。
趙紱的眼神實在複雜,軍令出於兵部,這些事情本來是兵部有司的公務,現在統統都被崇禎收納軍機處。
新皇即位,沒有急吼吼對著朝政橫加幹涉,也沒有清算閹黨。
大部分老臣,都得以保全。
一場虛驚之後,大家黨爭的心思就淡了一些,也看出新皇的意思。
黨爭可以,反正怎麽禁也禁不了。
但是不能耽誤正事,誰也是耽誤了正事公務。
崇禎就揪出這兩個人,也不生氣也不懲罰,就是不顧體麵,讓兩個人臉對臉地吵,抱著一起的吵。
這一招到現在還沒有實施,群臣一想到那樣吵架的名場麵。
簡直斯文掃地,比廷杖更難受,就處處小心,沒給崇禎這個發揮的機會。
朝廷的中樞機構,依然正常運轉,現在都崇禎元年了。
一切仿佛都是天啟還沒死,崇禎還沒即位的樣子。
可新皇崇禎,卻是在不動聲色中,成立了軍機處。
加強了內閣的行政權,卻是徹底架空了內閣執掌的軍權。
朝堂之上,六部九卿。
就屬兵部的職權,被侵蝕得最為厲害,現在就是一個空架子,裏麵的官吏都沒有活幹了,也沒有油水撈了。
簡直變成了比翰林院詹事府,還要清水的清水衙門
這一招就是要命,皇帝慢慢徹底掌握了兵權,他想幹別的事情,還不是隨他的心意。
這一點卻不被,大多數文臣重視。
因為之前的兵權,也是被皇帝的太監魏忠賢掌握著。
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家都習慣了。
應該重視這樣情況的文臣中,如首輔黃立極,兵部尚書王之臣。
他們都是好好先生的性格,也是被崇禎扶持起來的,自然是不願意和新皇為難。
不知道到了,新皇真正執掌全國軍權的那天,新皇會不會把內閣的行政權,也一並收迴。
做到仁宣之前的皇帝大權獨攬,到時候文官集團百年來鉗製皇權的努力,會徹底毀於一旦。
趙紱從心裏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這與皇帝是不是仁君昏君無關,與臣子的忠君愛國情懷更無關。
文官集團奮鬥百年,才算是明裏暗裏,獲得了一些權利。
怎麽可能輕易放手,這些既得權利。
小皇帝想從老謀深算的文臣中,奪迴權利,成為真正的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
必須經曆一番殘酷的博弈才行。
隻是崇禎真實的想法,是這樣的嗎?
崇禎是想成為批閱奏折到深夜,累死在皇帝崗位上的雍正嗎?
很顯然不是,沒有劃時代的思想,兵部左侍郎趙紱,是根本猜不到崇禎的真實想法。
看著傳旨的緹騎們已經遠去。
趙紱轉身下了城樓,他覺得是該到了找一些誌同道合的同伴,商量應對措施的時候了。
皇權正在慢慢吞噬著,屬於文官的權利。
這種吞噬偏偏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沒有一個文官被廷杖,被貶職。
這種猶如吞食大黃,慢性自殺的過程,他趙紱是一刻也受不了。
·······
而這時候的陝西,蟄伏練兵數月之久的孫傳庭。
也帶著自己的三千秦軍,對著遍地盜匪的陝西三秦大地,亮出了火器的獠牙。
第一個受害對象是,打殺澄縣縣令張鬥耀,一直好好活到現在的王二。
王二現在藏在茫茫嶢山之中,玩起了和官兵躲貓貓的遊戲。
前陣子打敗了,一千多過來圍剿的鄉勇團練武裝。
讓王二的名聲大噪,繼殺縣令張鬥耀之後,又讓陝西的好漢刀客匪盜們敬仰萬分,也算是看出了大明官府的虛弱。
一點火星已經落下,就等著燎原之火的形成。
隻是先出名的肯定是先倒黴的。
陳勝吳廣成就了項羽劉邦,赤眉綠林成就了劉秀。
劉福通的紅巾軍成就了當朝太祖,不知道這王二會成就誰?
或者說實力太小,誰也成就不了。
連當孫傳庭新秦兵的磨刀石的資格都不夠。
總之一句話,王二的末日到了。
一嘍囉,忍受不了山中的寒苦,偷偷下山密告了王二行蹤。
於是孫傳庭帶著軍隊出動了。
洛河以北的茫茫嶢山,盛產毛栗子。
如今初春時節,寒風料峭,青黃不接,山上也是沒有什麽吃的東西,再加上沒有鹽巴補充。
困在山上的王二等千餘人,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時候,就是孫傳庭率軍出西安府,剿滅亂民的好時機。
王二這群拿著釘耙鋤頭的暴民,還稱不上流寇兩個字。
一處平原入山的主路上,三千人的秦軍正在等待著進軍剿匪的命令。
更遠的地方則是各地總兵帶來的軍隊,有二千五千不等。
合計大約有一萬五千人的戰兵。
對付一個王二,孫傳庭委實是有些興師動眾了。
大軍開拔,處處都要花銷。
孫傳庭出動大軍,自然也不全是為了王二。
更多的是看看周圍五鎮總兵的實力,方便以後的圍剿作戰指揮。
一支支精良的魯密銃,被士兵們放在肩上。
隨著每個士兵走路的晃動,魯密銃也在輕微的晃動。
在陽光的照耀下,林立的魯密銃閃爍著兵器獨有的冷峻感,仿佛下一刻就要把老天,戳成馬蜂窩。
魯密銃,被寫《武備誌》的茅元儀盛讚,是鳥銃中最遠最毒的。
而孫傳庭喜歡用鳥銃,鳥銃之中也最鍾愛魯密銃。
其實研製魯密銃的趙士禎,之後還造出了更先進的迅雷銃和掣電銃。
尤其是迅雷銃,集合了三眼銃和鳥銃的特點,已經初步具備了,近代機關槍的某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