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親王對上巡撫,完敗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王殿下,您作為陝西的最大地主,可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願意為下官解惑嗎?”
秦王朱宜槵此時見孫傳庭咄咄逼人的模樣。
他實在是沒有見過,這樣強項令的明朝地方官員。
絲毫不理睬自己的親王威儀,也不去顧慮得罪親王的後果。
隻是一味地去逼迫,自己這個親王作答。
秦王朱宜槵,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他的心裏對這個孫巡撫,已經產生了膽怯心理。
孫傳庭問的又是敏感,令人心虛的問題。
他已經吃不住勁了,肥胖的身軀不自主在王座之上,來迴左右扭動不停。
朱宜槵實在不想迴答問題,還是懾於孫傳庭的官威。
無奈嘴唇囁喏了兩下,表情不耐煩地嘟嚷道。
“馬政,還是馬政,你孫巡撫就咬住這個不放了嗎?
還是那句話,孤隻是個閑散王爺,無詔令不得離開王府半步。
孤怎麽知道你們,外麵的事情?
你孫巡撫的問題,恕本王不能迴答。”
“哦,是不能迴答,而不是不知道怎麽迴答。”孫傳庭很快就抓到了秦王朱宜槵的毛病。
不管是語病,還是真的不能迴答。
孫傳庭就像是在打仗一樣,窮追不舍,步步緊逼,把秦王朱宜槵逼在角落裏,動彈不得。
“隨你想好了,孤出不去王宮,也就不知道什麽馬政的事情。”
“秦王殿下,這話說得就有點掩耳盜鈴了。
您是出不去王宮,可您身邊的人呢。
那些長史、參軍、侍衛、校尉、太監,可都是能出去的啊。”
這不是沒完沒了了嘛。
秦王眼中的憤怒一閃而過,不過這迴學乖了。
他不再糾纏這些細節,隻是閉口不答。
秦王在王座上,不僅嘴巴閉上了,眼睛也閉上了。
朱宜槵已經不想再看一眼,這個令人生厭的巡撫。
他是親王之尊,他自己不想說話,旁人自然是撬不開他的嘴。
孫傳庭沒有得到答案,也沒有接著去追問。
是的,大明帝國有數的幾位親王,要不是孫傳庭這次來是豁出去的心態,還有皇帝無條件的支持。
孫傳庭也是不敢來,捋親王虎須的。
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就不需顧忌那麽多人的看法和議論了。
孫傳庭今天一天的時間,都可以耗在這裏。
長久的沉默,王座之上的秦王無動於衷,動也不動,隻是閉眼養神,就像是廟觀香案上端坐的泥塑一般。
莊嚴肅穆,寶相莊嚴,卻是一點吊用沒有。
禦階之下,有一太師椅上。
端坐一位頭戴烏紗帽,三品孔雀補服緋袍的孫傳庭。
這三品文官表情倒是頗為生動。
一臉嚴肅,就像是在審問罪犯。
兩人僵持片刻,終是沒有人說話。
他兩人還能僵持住,下麵的長史、參軍還有總管太監,已經是滿頭大汗,大氣都不敢出。
孫傳庭這邊不自覺,有些口渴。
到底是緊張了些,分泌唾液過多,盡往肚子裏咽了,有點需要補充水分。
狐假虎威,虛張聲勢,終有精明的獵人可以發現端倪。
可親王朱宜槵不是,那精明的獵人。
再次默念《道德經》,孫傳庭按耐住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緒,麵子上依舊是風輕雲淡。
他撚著茶蓋,輕輕吹開漂浮的茶葉,露出一汪暗黃的茶水,低頭細細啜飲著。
整個大殿中,隻有哧溜哧溜的孫傳庭喝茶聲。
此外,別無他聲。
這種無形的威脅和威壓,讓平日裏霸蠻慣了的秦王朱宜槵,數次都想從王座上起身發作。
可迴頭想想利害關係,卻是發作不得,他生生給憋了迴去。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藩王繼失去軍權之後,這貪財享樂的權利也在被皇帝慢慢限製。
自從年前,從京城戶部得知,朝廷暫時停發了,宗親勳貴們的俸祿之後。
雖然那皇帝的俸祿,已經影響不了親王郡王的生活水平。
區區一萬石,幾千石的俸祿,秦王真是不看在眼裏。
現在他王府的開銷,主要是那二十多萬頃良田,和陝西各地一千多間王店商鋪的收入在支應。
可當今皇帝暫時停發,宗室勳貴的俸祿。
卻是一個明顯不好的信號。
皇帝和遠親藩王的那點香火情,是徹底斷了,沒有了。
除了還是姓一個朱姓,別的真的就沒有了。
秦王朱宜槵就知道,新皇上位之後。
已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了藩王這裏。
這種情況,曆代先皇為了立威,也有敲打不成器的宗親皇室。
這樣的敲打,頂多就是下旨申飭,再就是罰點俸祿。
沒有像現在的皇帝做的那麽絕的,直接停了宗親們的俸祿。
郡王以下的宗親,生活困難的,可以放下身段,自謀生路,朝廷徹底放開對貧宗的管製。
各地藩王接到停薪令之後,那是雪片般的哭窮折子,往京城裏送。
有的甚至直言,活不下去了,要把自太祖以來曆代先皇禦賜之物,都搬到大街上變賣以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對於這樣狂妄要挾朝廷,要挾皇帝的折子,崇禎也不慣著他。
直接在折子上迴話。
“爾等悉聽尊便,敢賣一件禦賜之物,朕十倍百倍討之。
直接抄家不商量,勿謂言之不預。
若是因為府中確實生計艱難,朕也不強人所難。
以前的俸祿是別想了,那些子大明寶鈔,你們也用不著。
不過可委托當地官府變賣家產,隻留王府一座由官府看管。
爾等可攜帶家眷老小上京城,一路由錦衣衛護送。
到京之後,入宗人府,朕養之!”
聽聽這話說得,很接地氣。
收到皇帝迴信,正想著翹尾巴,串聯起來,法不責眾,一塊鬧一鬧的藩王們,徹底蔫了。
老老實實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
藩王們隻要不想學寧王的,就乖乖待在府上,做那砧板上的肉。
順便畫圈圈詛咒這個少年皇帝,活不過他哥哥天啟皇帝。
這個論起來還是大多數親王郡王,子侄輩的崇禎皇帝,對這些子從未謀麵的親王郡王親戚,可是沒有一點體恤之意,骨肉親情更是扯淡。
願意為下官解惑嗎?”
秦王朱宜槵此時見孫傳庭咄咄逼人的模樣。
他實在是沒有見過,這樣強項令的明朝地方官員。
絲毫不理睬自己的親王威儀,也不去顧慮得罪親王的後果。
隻是一味地去逼迫,自己這個親王作答。
秦王朱宜槵,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他的心裏對這個孫巡撫,已經產生了膽怯心理。
孫傳庭問的又是敏感,令人心虛的問題。
他已經吃不住勁了,肥胖的身軀不自主在王座之上,來迴左右扭動不停。
朱宜槵實在不想迴答問題,還是懾於孫傳庭的官威。
無奈嘴唇囁喏了兩下,表情不耐煩地嘟嚷道。
“馬政,還是馬政,你孫巡撫就咬住這個不放了嗎?
還是那句話,孤隻是個閑散王爺,無詔令不得離開王府半步。
孤怎麽知道你們,外麵的事情?
你孫巡撫的問題,恕本王不能迴答。”
“哦,是不能迴答,而不是不知道怎麽迴答。”孫傳庭很快就抓到了秦王朱宜槵的毛病。
不管是語病,還是真的不能迴答。
孫傳庭就像是在打仗一樣,窮追不舍,步步緊逼,把秦王朱宜槵逼在角落裏,動彈不得。
“隨你想好了,孤出不去王宮,也就不知道什麽馬政的事情。”
“秦王殿下,這話說得就有點掩耳盜鈴了。
您是出不去王宮,可您身邊的人呢。
那些長史、參軍、侍衛、校尉、太監,可都是能出去的啊。”
這不是沒完沒了了嘛。
秦王眼中的憤怒一閃而過,不過這迴學乖了。
他不再糾纏這些細節,隻是閉口不答。
秦王在王座上,不僅嘴巴閉上了,眼睛也閉上了。
朱宜槵已經不想再看一眼,這個令人生厭的巡撫。
他是親王之尊,他自己不想說話,旁人自然是撬不開他的嘴。
孫傳庭沒有得到答案,也沒有接著去追問。
是的,大明帝國有數的幾位親王,要不是孫傳庭這次來是豁出去的心態,還有皇帝無條件的支持。
孫傳庭也是不敢來,捋親王虎須的。
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就不需顧忌那麽多人的看法和議論了。
孫傳庭今天一天的時間,都可以耗在這裏。
長久的沉默,王座之上的秦王無動於衷,動也不動,隻是閉眼養神,就像是廟觀香案上端坐的泥塑一般。
莊嚴肅穆,寶相莊嚴,卻是一點吊用沒有。
禦階之下,有一太師椅上。
端坐一位頭戴烏紗帽,三品孔雀補服緋袍的孫傳庭。
這三品文官表情倒是頗為生動。
一臉嚴肅,就像是在審問罪犯。
兩人僵持片刻,終是沒有人說話。
他兩人還能僵持住,下麵的長史、參軍還有總管太監,已經是滿頭大汗,大氣都不敢出。
孫傳庭這邊不自覺,有些口渴。
到底是緊張了些,分泌唾液過多,盡往肚子裏咽了,有點需要補充水分。
狐假虎威,虛張聲勢,終有精明的獵人可以發現端倪。
可親王朱宜槵不是,那精明的獵人。
再次默念《道德經》,孫傳庭按耐住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緒,麵子上依舊是風輕雲淡。
他撚著茶蓋,輕輕吹開漂浮的茶葉,露出一汪暗黃的茶水,低頭細細啜飲著。
整個大殿中,隻有哧溜哧溜的孫傳庭喝茶聲。
此外,別無他聲。
這種無形的威脅和威壓,讓平日裏霸蠻慣了的秦王朱宜槵,數次都想從王座上起身發作。
可迴頭想想利害關係,卻是發作不得,他生生給憋了迴去。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藩王繼失去軍權之後,這貪財享樂的權利也在被皇帝慢慢限製。
自從年前,從京城戶部得知,朝廷暫時停發了,宗親勳貴們的俸祿之後。
雖然那皇帝的俸祿,已經影響不了親王郡王的生活水平。
區區一萬石,幾千石的俸祿,秦王真是不看在眼裏。
現在他王府的開銷,主要是那二十多萬頃良田,和陝西各地一千多間王店商鋪的收入在支應。
可當今皇帝暫時停發,宗室勳貴的俸祿。
卻是一個明顯不好的信號。
皇帝和遠親藩王的那點香火情,是徹底斷了,沒有了。
除了還是姓一個朱姓,別的真的就沒有了。
秦王朱宜槵就知道,新皇上位之後。
已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了藩王這裏。
這種情況,曆代先皇為了立威,也有敲打不成器的宗親皇室。
這樣的敲打,頂多就是下旨申飭,再就是罰點俸祿。
沒有像現在的皇帝做的那麽絕的,直接停了宗親們的俸祿。
郡王以下的宗親,生活困難的,可以放下身段,自謀生路,朝廷徹底放開對貧宗的管製。
各地藩王接到停薪令之後,那是雪片般的哭窮折子,往京城裏送。
有的甚至直言,活不下去了,要把自太祖以來曆代先皇禦賜之物,都搬到大街上變賣以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對於這樣狂妄要挾朝廷,要挾皇帝的折子,崇禎也不慣著他。
直接在折子上迴話。
“爾等悉聽尊便,敢賣一件禦賜之物,朕十倍百倍討之。
直接抄家不商量,勿謂言之不預。
若是因為府中確實生計艱難,朕也不強人所難。
以前的俸祿是別想了,那些子大明寶鈔,你們也用不著。
不過可委托當地官府變賣家產,隻留王府一座由官府看管。
爾等可攜帶家眷老小上京城,一路由錦衣衛護送。
到京之後,入宗人府,朕養之!”
聽聽這話說得,很接地氣。
收到皇帝迴信,正想著翹尾巴,串聯起來,法不責眾,一塊鬧一鬧的藩王們,徹底蔫了。
老老實實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
藩王們隻要不想學寧王的,就乖乖待在府上,做那砧板上的肉。
順便畫圈圈詛咒這個少年皇帝,活不過他哥哥天啟皇帝。
這個論起來還是大多數親王郡王,子侄輩的崇禎皇帝,對這些子從未謀麵的親王郡王親戚,可是沒有一點體恤之意,骨肉親情更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