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府穀王嘉胤反了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大人,告訴你家秦王殿下。
下官此舉實在是情非得已。
手下上報,今日早上有一夥賊人,竟然膽大包天,撕了府衙貼在城門上的告示。
此舉分明是藐視官府,藐視朝廷。
下官又得到了線報。
那夥賊人慌不擇路,竟然潛逃進了王府。
下官擔憂秦王殿下安全,又不好領兵擅闖王府,隻能帶兵守在外麵。
冀望於那夥賊人,攝於官兵威勢,狗急跳牆,自投羅網。
李大人放心,秦王殿下的安危絕對無虞。
這夥賊人沒有搶家劫舍,也沒有圖財害命。
想是一幫子沒膽子的賊人,隻是不知因何緣故,非要撕了官府的榜文告示。”
李守瞠目結舌,他沒有想到孫傳庭會是這樣的答複。
他有心解釋一二,卻也是看出來孫傳庭是裝傻充愣,必不肯因為自己的解釋,就輕易撤兵。
刀兵乃是兇器,出鞘必要見血才成。
李守無奈,隻好又迴王府。
不消片刻,孫傳庭聽見了一聲包含憤怒情緒的叫聲。
接著,接著就沒有接著了。
就像是然後就沒有了然後一樣。
隻挺了半個晚上的秦王,徹底服軟了。
他權衡利弊了,對於這樣的巡撫不能硬頂,先認慫再說。
秦王府認慫的第二天,孫傳庭就派人貼出了,第二張官府的告示。
告示的內容大體是這樣的。
秦王深明大義,鑒於陝西全境越演越烈的民亂,考慮到朝廷官府的財力有限。
為了保住陝西,為了保住百姓,也是為了保住大明二百多年的基業。
秦王殿下願意將王府產業,悉數交於官府代管,恢複大明太祖舊製。
更願意由官府用王府的產出出息,定期繳納一定的攤派和捐納,為新秦軍的擴編,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餘九家郡王願意附議,秦王的決定,都是拿出自家資產,交於巡撫衙門代為管理。
對於這樣深明大義,急朝廷之所急的藩王。
撫台大人甚為感動,待評定民亂流寇之後,一定會為十位王爺上奏,請封十賢王之名······
“呸,呸呸呸。
孤稀罕這樣的玩意。
十賢王,這孫傳庭還不舍得一個個請封。
把孤和九個郡王一起請封,這分明是看不起孤。
孤可是秦王,天下排行第一的親王。
這孫傳庭數次慢待於孤。
孤一定要進京告狀報複。”
旁邊的長史李守是一臉的古怪,我的王爺呀,現在是考慮十賢王的時候嗎?
就在不知道親王在承天宮裏,第幾次無能狂怒之時。
滿臉喜色的總管太監郭若懷,晃動著胖胖的身體,衝進了承天宮裏。
“王爺,大喜啊。
大喜啊。”
隻見他使出了大明宦官的看家本領,一個滑跪四五丈,直接跪在了秦王朱宜槵的腳下。
“有話就說,孤何喜之有?”
伺候自己幾十年的奴婢,秦王還是知道郭若懷是什麽德行的。
沒事是喜事,有事就是大喜,反正就是沒有喪門星子的事情。
果然,郭若懷一開口就是天雷滾滾。
“王爺,奴婢說的真是大喜啊。
反了,都反了。
不是那幫不中用的泥腿子造反,而是邊軍造反。
今天西安府城巡撫衙門,接到了緊急軍情。
固原鎮的大股邊軍反了!”
自王二起事之後,陝西已經成了燎原之勢。
不說陝南一隅之地,這裏還比較富庶,百姓大體活的過去。
陝中陝北已經是遍地賊寇,處處逃兵了。
這樣暗流急湧的情況,隻要不出事,沒有地方官會往上報的。
在這樣的溫床上,有連綿起伏不斷的流寇起事,那是不足為怪的。
郭若懷說到“反了”的時候,神情特別興奮,一臉的褶子都撫平成了一個大饅頭。
隻不過他的話,把秦王和長史都給說懵了。
外麵的邊兵反了,還是大喜事?
這個總管太監是站哪頭的?
不等兩人反應過來,郭若懷接著說道。
“王爺,陝中,陝北亂套了。
王嘉胤起於府穀,麾下有不沾泥、楊六郎。
王大梁起於漢南。
周大旺起於階州。
王左桂、飛山虎、大紅狼、苗美起於宜川。
高迎祥起於安塞。
五虎、黑煞神起於洛川。
王和尚、混天王起於延川。
這些人嘯聚一方,已經是開始攻打縣城了。”
秦王朱宜槵疑惑地看著,自己的總管太監。
“大伴,你腦子有病嗎?
這算是什麽大喜事?
流寇蜂起,都沒有人種地了。
孤記得這些地方,雖然是貧瘠之地。
可都有王府的莊田。”
還是一旁的長史,腦子轉得快。
“殿下,這陝北和陝中都亂套了。
這西安城裏的活閻王,不是要挪窩了嗎?
他肯定要帶兵去平叛,若是成功了,那還好說。
隻不過卑職估計,這麽多悍匪流寇一起鬧騰,定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事情。
若是······”
秦王朱宜槵眼睛一亮,接過長史的話頭,接著說道。
“若是失敗了,嗯,就算不失敗。
在外麵牽絆折騰個一年半載的,孤就還是西安府的天,還是那說一不二的秦王。
那孤就在這王府裏,遙祝陝中陝北的各路英雄好漢,一定要高舉替天行道的旗幟,在那高原丘壑的地方,多折騰一會。
最好折騰得,那個活閻王任期到了,直接走人。
哈哈哈哈哈!”
想明白了的秦王,那是開懷大笑。
長史和總管太監趕忙陪笑。
·······
巡撫衙門裏麵,並沒有出現秦王所期望的亂糟糟,集合人馬去平叛的的景象。
而是京城四百裏加急的,皇帝禦筆親信到了,跟著來的還有一隊過來聽命的錦衣衛人員。
“屬下錦衣衛小旗趙南棟,奉聖旨到撫台大人帳前聽命。”
一身錦衣勁裝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小旗趙南棟恭敬單膝跪在堂前。
大堂上端坐的就是陝西巡撫孫傳庭。
趙南棟來之前,就已經得到了指揮使田爾耕的親口叮囑。
收起天子親軍對付文官時,兇神惡煞無惡不作的嘴臉。
這位孫大人可是皇上,心之念之的孫白穀,半點也是怠慢不得的。
孫傳庭端坐太師椅上,看向堂下恭敬單膝下跪的錦衣衛,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複雜。
下官此舉實在是情非得已。
手下上報,今日早上有一夥賊人,竟然膽大包天,撕了府衙貼在城門上的告示。
此舉分明是藐視官府,藐視朝廷。
下官又得到了線報。
那夥賊人慌不擇路,竟然潛逃進了王府。
下官擔憂秦王殿下安全,又不好領兵擅闖王府,隻能帶兵守在外麵。
冀望於那夥賊人,攝於官兵威勢,狗急跳牆,自投羅網。
李大人放心,秦王殿下的安危絕對無虞。
這夥賊人沒有搶家劫舍,也沒有圖財害命。
想是一幫子沒膽子的賊人,隻是不知因何緣故,非要撕了官府的榜文告示。”
李守瞠目結舌,他沒有想到孫傳庭會是這樣的答複。
他有心解釋一二,卻也是看出來孫傳庭是裝傻充愣,必不肯因為自己的解釋,就輕易撤兵。
刀兵乃是兇器,出鞘必要見血才成。
李守無奈,隻好又迴王府。
不消片刻,孫傳庭聽見了一聲包含憤怒情緒的叫聲。
接著,接著就沒有接著了。
就像是然後就沒有了然後一樣。
隻挺了半個晚上的秦王,徹底服軟了。
他權衡利弊了,對於這樣的巡撫不能硬頂,先認慫再說。
秦王府認慫的第二天,孫傳庭就派人貼出了,第二張官府的告示。
告示的內容大體是這樣的。
秦王深明大義,鑒於陝西全境越演越烈的民亂,考慮到朝廷官府的財力有限。
為了保住陝西,為了保住百姓,也是為了保住大明二百多年的基業。
秦王殿下願意將王府產業,悉數交於官府代管,恢複大明太祖舊製。
更願意由官府用王府的產出出息,定期繳納一定的攤派和捐納,為新秦軍的擴編,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餘九家郡王願意附議,秦王的決定,都是拿出自家資產,交於巡撫衙門代為管理。
對於這樣深明大義,急朝廷之所急的藩王。
撫台大人甚為感動,待評定民亂流寇之後,一定會為十位王爺上奏,請封十賢王之名······
“呸,呸呸呸。
孤稀罕這樣的玩意。
十賢王,這孫傳庭還不舍得一個個請封。
把孤和九個郡王一起請封,這分明是看不起孤。
孤可是秦王,天下排行第一的親王。
這孫傳庭數次慢待於孤。
孤一定要進京告狀報複。”
旁邊的長史李守是一臉的古怪,我的王爺呀,現在是考慮十賢王的時候嗎?
就在不知道親王在承天宮裏,第幾次無能狂怒之時。
滿臉喜色的總管太監郭若懷,晃動著胖胖的身體,衝進了承天宮裏。
“王爺,大喜啊。
大喜啊。”
隻見他使出了大明宦官的看家本領,一個滑跪四五丈,直接跪在了秦王朱宜槵的腳下。
“有話就說,孤何喜之有?”
伺候自己幾十年的奴婢,秦王還是知道郭若懷是什麽德行的。
沒事是喜事,有事就是大喜,反正就是沒有喪門星子的事情。
果然,郭若懷一開口就是天雷滾滾。
“王爺,奴婢說的真是大喜啊。
反了,都反了。
不是那幫不中用的泥腿子造反,而是邊軍造反。
今天西安府城巡撫衙門,接到了緊急軍情。
固原鎮的大股邊軍反了!”
自王二起事之後,陝西已經成了燎原之勢。
不說陝南一隅之地,這裏還比較富庶,百姓大體活的過去。
陝中陝北已經是遍地賊寇,處處逃兵了。
這樣暗流急湧的情況,隻要不出事,沒有地方官會往上報的。
在這樣的溫床上,有連綿起伏不斷的流寇起事,那是不足為怪的。
郭若懷說到“反了”的時候,神情特別興奮,一臉的褶子都撫平成了一個大饅頭。
隻不過他的話,把秦王和長史都給說懵了。
外麵的邊兵反了,還是大喜事?
這個總管太監是站哪頭的?
不等兩人反應過來,郭若懷接著說道。
“王爺,陝中,陝北亂套了。
王嘉胤起於府穀,麾下有不沾泥、楊六郎。
王大梁起於漢南。
周大旺起於階州。
王左桂、飛山虎、大紅狼、苗美起於宜川。
高迎祥起於安塞。
五虎、黑煞神起於洛川。
王和尚、混天王起於延川。
這些人嘯聚一方,已經是開始攻打縣城了。”
秦王朱宜槵疑惑地看著,自己的總管太監。
“大伴,你腦子有病嗎?
這算是什麽大喜事?
流寇蜂起,都沒有人種地了。
孤記得這些地方,雖然是貧瘠之地。
可都有王府的莊田。”
還是一旁的長史,腦子轉得快。
“殿下,這陝北和陝中都亂套了。
這西安城裏的活閻王,不是要挪窩了嗎?
他肯定要帶兵去平叛,若是成功了,那還好說。
隻不過卑職估計,這麽多悍匪流寇一起鬧騰,定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事情。
若是······”
秦王朱宜槵眼睛一亮,接過長史的話頭,接著說道。
“若是失敗了,嗯,就算不失敗。
在外麵牽絆折騰個一年半載的,孤就還是西安府的天,還是那說一不二的秦王。
那孤就在這王府裏,遙祝陝中陝北的各路英雄好漢,一定要高舉替天行道的旗幟,在那高原丘壑的地方,多折騰一會。
最好折騰得,那個活閻王任期到了,直接走人。
哈哈哈哈哈!”
想明白了的秦王,那是開懷大笑。
長史和總管太監趕忙陪笑。
·······
巡撫衙門裏麵,並沒有出現秦王所期望的亂糟糟,集合人馬去平叛的的景象。
而是京城四百裏加急的,皇帝禦筆親信到了,跟著來的還有一隊過來聽命的錦衣衛人員。
“屬下錦衣衛小旗趙南棟,奉聖旨到撫台大人帳前聽命。”
一身錦衣勁裝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小旗趙南棟恭敬單膝跪在堂前。
大堂上端坐的就是陝西巡撫孫傳庭。
趙南棟來之前,就已經得到了指揮使田爾耕的親口叮囑。
收起天子親軍對付文官時,兇神惡煞無惡不作的嘴臉。
這位孫大人可是皇上,心之念之的孫白穀,半點也是怠慢不得的。
孫傳庭端坐太師椅上,看向堂下恭敬單膝下跪的錦衣衛,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