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劉若愚是技術人才,曹靜照是什麽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暗自思忖道,這個劉若愚倒還真是個懂得討好他人的角色啊。也無怪乎在原來那個時代的曆史記載裏,即便明知劉若愚乃是魏忠賢的親信,崇禎仍然選擇將其留在宮中,甚至允許他撰寫那本名為《酌中誌》記載宮廷生活的書籍。
這絕對是一個任何上位者都不舍得殺掉的技術性人才啊!
畢竟,那場驚心動魄、險些將皇帝置於死地的宮廷政變,居然僅僅導致了區區一百多人喪生而已。如此令人咋舌的數據,竟然出自宮中最具智慧和見識的劉若愚之口。然而,這真的有可能嗎?
要知道,所謂“帝王一怒,血流漂櫓”並非虛言。想當年,嘉靖帝慘遭十幾名宮女圍攻,險些被活活勒死之際,那場麵該是何等慘烈!
又怎會僅有一百餘人喪命於這場政變之中呢?
“劉大伴啊,你竟敢當著朕的麵如此肆無忌憚地收買人心!如今,你倒是博得他人感恩戴德,但朕豈不成了眾矢之的、罪大惡極之人?”皇帝有點生氣地質問道。
“是啊,劉若愚,你這樣誆騙皇爺,就是欺君之罪,你置君父於何地?”一旁的王承恩也在幫腔。
“皇爺息怒,老奴不敢。老奴隻是就事論事,用皇爺的話就是出自本心,實事求是的。按照老奴看過的那麽多皇家起居注,世宗以下各代皇爺的實錄來看,確實就是隻是死了一百多人。
這還是老奴往多了說的結果。
世宗皇爺可是一個修道的真人,最是寬厚待人的。”
劉若愚這個老實人,也學會用崇禎的新話堵崇禎了,他也敢睜著眼說瞎話了
“嗯,好一個實事求是啊!
好一個世宗老人家寬厚待人呐!
朕竟然一時之間無言以對。罷了罷了,你說是一百多個人便是一百多個人吧。
退下吧,劉大伴。
然而,這壬寅宮變終究隻是後宮女子發起的叛亂而已,她們甚至連一個像樣子的綱領口號都拿不出來,更別提會有侍衛牽涉其中了。
但朕所遭遇的刺殺情況卻截然不同,此次事件發生在三大殿,與萬曆年間發生的梃擊案采用了完全一致的作案手段,而且涉及人數多達七人之眾。
若說沒有內奸從中作梗,那定然是說不通的。
既然如此,方大伴,那就按照一千人這個數目來誅殺吧,是一百人的十倍。記住一千人隻是最低標準,朕不設上限。
即便是誤殺了一些人也無妨,權當是連坐處置了。
朕定要讓這些心懷叵測的家夥們心生恐懼,讓他們明白,龍有逆鱗,觸之必死!”
“喏。”
那一夜,紫禁城燈火通明,喊殺聲震天。
除了後宮是由方正化親自帶隊搜查,前麵的三大殿,被勇衛營和白杆兵幾乎犁了一遍。
據小道消息,也就是非官方不完全統計,也可以說是以訛傳訛。
那一夜,皇宮內淘換了三分之一的宮女和太監,侍衛更是換了一遍。
有上萬人在這場大清洗中喪命。
但是這樣的傷亡數據,都是宮外麵的傳出來的。
內廷的司禮監並沒有站出來,給外廷解釋的義務。
再說這內廷的人,死的不明不白,秘密處決,那都是有傳統的。
外廷的人,民間的人隻知道,白杆兵和勇衛營的人馬是忙活到第二天的卯時才撤退的。
出來的兵馬是人人身上都有血跡,幾十輛大馬車從東華門西華門進進出出,每輛馬車上都是蓋著篷布,有那麽一輛馬車上露出了人的手腳,蒼白的那種。
馬車去往的方向就是城外的亂葬崗。
第二天有些官員上朝,或者去內閣公幹的時候,遇見的內侍,很多都是生麵孔。
宮裏的人手不夠,從南苑的淨軍裏抽調了不少人手,這些沒有身份的閹人,也算是撞了大運,進了皇宮當上了小黃門。
血色之夜之後,宮裏不可避免地呈現了一種高壓窒息的氣氛。
誰叫昨天夜裏死了那麽多人呢?
誰還能和平常一樣,喜笑顏開?
崇禎皇帝自登基以來,營造的輕鬆歡快的氣氛,起碼是崇禎皇帝自己以為的輕鬆歡快的氣氛,算是徹底破壞了。
崇禎皇帝嘴角微揚,伸手接過曹靜照女史小心翼翼遞過來的一杯參茶。
他原本想要隨口調侃幾句,試圖營造出一種似有若無、若即若離的男女間曖昧氣氛。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那曹靜照卻如同一隻受到驚嚇的小鹿一般,當看到皇帝伸過來的手時,急忙低下頭去,並慌亂地將其推開。
讓崇禎一時間失了神,這是不打算和自己玩蘇格蘭情調那一套了。
原來,昨晚在她們那一隊女史之中,有人遭受牽連而被強行拖走。當時的曹靜照心生憐憫,忍不住站出來替那位女史辯解了幾句。
她所說的無非是些無關緊要的話,也是些人之常情。
曹靜照認為她們這些女史沒有犯大錯,都是些小過失,實屬可以原諒的範疇罷了。
曹靜照這些日子常伴皇帝身邊,說起話來,有些上位者的氣勢了。
可誰曾料到,對麵領頭之人是那位冷麵無情的方正化方公公。隻見他毫不客氣地對曹靜照說道:“曹女史啊,你可得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別以為皇上器重你,你就能搖身一變成了主子!你仍舊隻是個女史而已,如果再多嘴一句,那麽你的下場將會和那個劉女史一模一樣!”
方正化那冰冷冷的話語仿佛一盆寒徹骨髓的冰水,兜頭淋下,讓曹靜照如遭雷擊般渾身一顫,瞬間從混沌迷蒙中清醒過來。她深知,自己再也不能像往昔那般肆意妄為、驕縱不羈,而是應該學會溫順乖巧、低眉順眼。
昨日那場血腥之夜,曹靜照獨自蜷縮在被窩之中瑟瑟發抖,對屋外昔日同僚姐妹們聲嘶力竭的哭喊求饒充耳不聞。
崇禎凝視著曹靜照那即使濃妝豔抹也難以遮掩的蒼白麵容以及烏青發紫的眼眶,心中明了這位禦姐定然是被昨晚之事嚇得不輕,徹夜未眠。
這絕對是一個任何上位者都不舍得殺掉的技術性人才啊!
畢竟,那場驚心動魄、險些將皇帝置於死地的宮廷政變,居然僅僅導致了區區一百多人喪生而已。如此令人咋舌的數據,竟然出自宮中最具智慧和見識的劉若愚之口。然而,這真的有可能嗎?
要知道,所謂“帝王一怒,血流漂櫓”並非虛言。想當年,嘉靖帝慘遭十幾名宮女圍攻,險些被活活勒死之際,那場麵該是何等慘烈!
又怎會僅有一百餘人喪命於這場政變之中呢?
“劉大伴啊,你竟敢當著朕的麵如此肆無忌憚地收買人心!如今,你倒是博得他人感恩戴德,但朕豈不成了眾矢之的、罪大惡極之人?”皇帝有點生氣地質問道。
“是啊,劉若愚,你這樣誆騙皇爺,就是欺君之罪,你置君父於何地?”一旁的王承恩也在幫腔。
“皇爺息怒,老奴不敢。老奴隻是就事論事,用皇爺的話就是出自本心,實事求是的。按照老奴看過的那麽多皇家起居注,世宗以下各代皇爺的實錄來看,確實就是隻是死了一百多人。
這還是老奴往多了說的結果。
世宗皇爺可是一個修道的真人,最是寬厚待人的。”
劉若愚這個老實人,也學會用崇禎的新話堵崇禎了,他也敢睜著眼說瞎話了
“嗯,好一個實事求是啊!
好一個世宗老人家寬厚待人呐!
朕竟然一時之間無言以對。罷了罷了,你說是一百多個人便是一百多個人吧。
退下吧,劉大伴。
然而,這壬寅宮變終究隻是後宮女子發起的叛亂而已,她們甚至連一個像樣子的綱領口號都拿不出來,更別提會有侍衛牽涉其中了。
但朕所遭遇的刺殺情況卻截然不同,此次事件發生在三大殿,與萬曆年間發生的梃擊案采用了完全一致的作案手段,而且涉及人數多達七人之眾。
若說沒有內奸從中作梗,那定然是說不通的。
既然如此,方大伴,那就按照一千人這個數目來誅殺吧,是一百人的十倍。記住一千人隻是最低標準,朕不設上限。
即便是誤殺了一些人也無妨,權當是連坐處置了。
朕定要讓這些心懷叵測的家夥們心生恐懼,讓他們明白,龍有逆鱗,觸之必死!”
“喏。”
那一夜,紫禁城燈火通明,喊殺聲震天。
除了後宮是由方正化親自帶隊搜查,前麵的三大殿,被勇衛營和白杆兵幾乎犁了一遍。
據小道消息,也就是非官方不完全統計,也可以說是以訛傳訛。
那一夜,皇宮內淘換了三分之一的宮女和太監,侍衛更是換了一遍。
有上萬人在這場大清洗中喪命。
但是這樣的傷亡數據,都是宮外麵的傳出來的。
內廷的司禮監並沒有站出來,給外廷解釋的義務。
再說這內廷的人,死的不明不白,秘密處決,那都是有傳統的。
外廷的人,民間的人隻知道,白杆兵和勇衛營的人馬是忙活到第二天的卯時才撤退的。
出來的兵馬是人人身上都有血跡,幾十輛大馬車從東華門西華門進進出出,每輛馬車上都是蓋著篷布,有那麽一輛馬車上露出了人的手腳,蒼白的那種。
馬車去往的方向就是城外的亂葬崗。
第二天有些官員上朝,或者去內閣公幹的時候,遇見的內侍,很多都是生麵孔。
宮裏的人手不夠,從南苑的淨軍裏抽調了不少人手,這些沒有身份的閹人,也算是撞了大運,進了皇宮當上了小黃門。
血色之夜之後,宮裏不可避免地呈現了一種高壓窒息的氣氛。
誰叫昨天夜裏死了那麽多人呢?
誰還能和平常一樣,喜笑顏開?
崇禎皇帝自登基以來,營造的輕鬆歡快的氣氛,起碼是崇禎皇帝自己以為的輕鬆歡快的氣氛,算是徹底破壞了。
崇禎皇帝嘴角微揚,伸手接過曹靜照女史小心翼翼遞過來的一杯參茶。
他原本想要隨口調侃幾句,試圖營造出一種似有若無、若即若離的男女間曖昧氣氛。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那曹靜照卻如同一隻受到驚嚇的小鹿一般,當看到皇帝伸過來的手時,急忙低下頭去,並慌亂地將其推開。
讓崇禎一時間失了神,這是不打算和自己玩蘇格蘭情調那一套了。
原來,昨晚在她們那一隊女史之中,有人遭受牽連而被強行拖走。當時的曹靜照心生憐憫,忍不住站出來替那位女史辯解了幾句。
她所說的無非是些無關緊要的話,也是些人之常情。
曹靜照認為她們這些女史沒有犯大錯,都是些小過失,實屬可以原諒的範疇罷了。
曹靜照這些日子常伴皇帝身邊,說起話來,有些上位者的氣勢了。
可誰曾料到,對麵領頭之人是那位冷麵無情的方正化方公公。隻見他毫不客氣地對曹靜照說道:“曹女史啊,你可得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別以為皇上器重你,你就能搖身一變成了主子!你仍舊隻是個女史而已,如果再多嘴一句,那麽你的下場將會和那個劉女史一模一樣!”
方正化那冰冷冷的話語仿佛一盆寒徹骨髓的冰水,兜頭淋下,讓曹靜照如遭雷擊般渾身一顫,瞬間從混沌迷蒙中清醒過來。她深知,自己再也不能像往昔那般肆意妄為、驕縱不羈,而是應該學會溫順乖巧、低眉順眼。
昨日那場血腥之夜,曹靜照獨自蜷縮在被窩之中瑟瑟發抖,對屋外昔日同僚姐妹們聲嘶力竭的哭喊求饒充耳不聞。
崇禎凝視著曹靜照那即使濃妝豔抹也難以遮掩的蒼白麵容以及烏青發紫的眼眶,心中明了這位禦姐定然是被昨晚之事嚇得不輕,徹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