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麵聖的地方是一個小村莊,開玩笑嗎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罷了罷了,既然如此那為父便饒過你那些先生一命吧。
隻不過他們這幫迂腐不堪的儒生確實已經不再適合繼續擔任你的老師了。
為父自會想辦法在京城裏替你尋覓一位德才兼備的名師,用心栽培教導於你。\"
“大哥,何必如此麻煩呢?
依我看啊,咱家這大侄兒聰明伶俐、機智過人,此番覲見聖上,必定能夠深得聖上歡心。
待那時機成熟,再懇求聖上指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師教導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咱這大侄兒便會名滿天下啦!”
鄭芝龍聽後眼前一亮,緊接著便是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他一邊笑著,一邊拍著二弟鄭芝虎的肩膀說道。
“哈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太對了!沒想到平日裏粗獷急躁的老二,今日竟能想出如此妙計!”
……
此次北上之行,可謂聲勢浩大,以福建十八芝為代表的眾多福建海商 幾乎全都齊聚於此。
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畢竟大明朝的皇帝已然表明態度,要將他們這群人招安收編。
說到底,他們終究還是大明的子民。
盡管過去一直未能被大明的主流社會所接納,但如今時局已變,門路已然敞開,成為一名堂堂正正、可以自由行走於陸地之上的大明子民,自然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舒適自在。
不過,這些海盜們也並非毫無防備之心,有些人 前來的都是各幫派的二當家或是其家族中的年輕子弟。
這樣一來,如果情況有變,好歹還能留有後路。
畢竟前輩們所經曆過的慘痛教訓依舊曆曆在目,令人無法忘懷,但那些膽敢舍棄全部身家性命放手一搏的船主們,仍然選擇親身前來赴宴。
除了鄭芝龍以外,一同到來的還有許心素、李國助、鍾斌、李魁奇以及劉香等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幾個人當中,除了鄭芝龍以外,其他五人之間的關係都不怎麽融洽和諧。
在十八芝當中,鄭芝龍被尊奉為龍頭老大,而他的四個親兄弟均屬於十八芝中的一員,此外還有包括施琅父親在內的幾位忠心耿耿的部下追隨左右。
鄭芝龍的實力最強,其他五人也要唯其馬首是瞻。
至於剩下的那些人,則要麽無關緊要,要麽就是下定決心要與朝廷對抗到底,最終必然走向毀滅之路。
因此,對於那些僅僅派遣二當家或親信子弟前來赴宴的船主們,崇禎皇帝自然也會以同等規格的禮節去接待他們。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就在此時,當來自福建各地的眾多船主匯聚一堂時,鄭芝虎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毫不留情地用力踩踏了一下李國助。
對於這位無論是行軍作戰還是經商貿易都表現平平無奇,卻唯獨擁有一張能言善道、擅長告狀的嘴巴的倒黴家夥,鄭芝虎簡直一刻都難以忍受想要將其好好收拾一番的念頭。
李國助的慘叫引起了前麵熊文燦的注意,沒錯,這次是明朝有名的鴿派大佬,福建巡撫熊文燦親自帶隊。
若不是這位位高權重的朝廷三品大員親自率領隊伍,恐怕這些海盜們無論如何都不敢輕易跟隨入京。
熊文燦目光如炬,一眼便望見了身後李國助滿臉悲憤交加以及他那一瘸一拐狼狽不堪的樣子。
與此同時,他還注意到了一旁仿佛事不關己般的鄭芝虎以及臉上掛著幸災樂禍笑容的鄭芝豹。
熊文燦瞬間就明白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是李國助又挨揍了。
原來在此行途中,許心素和李國助遭受了鄭氏集團多次明槍暗箭 。
不過隻要不鬧得太過火,通常情況下熊文燦並不會過多幹涉。
此刻,許心素正站立於熊文燦身旁,轉頭對同樣站在那裏的鄭芝龍開口說道。
“一官啊,此地乃京城重地,可非你我熟悉的福建漳州、中左所能比擬,更絕非你那地處偏遠的台灣島可以相提並論。
作為你的長輩,我不得不奉勸你一句,凡事切莫做得太絕,以免貪多嚼不爛,最終自食惡果。
可別得罪了京城裏的貴人,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鄭芝龍冷哼一聲,嘴角泛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剛想要反駁幾句時,卻聽到熊文燦輕聲咳了一下,然後緩緩地開了口。
\"二位切莫如此針鋒相對,請稍安勿躁。
一官呐,看在本官的薄麵上,也請你多加管束自家兄弟。
眼下即將覲見聖上,務必確保令弟們知曉宮廷禮儀,萬不可失了禮數。
若有閃失,不僅本官顏麵無光,更恐惹怒聖上龍顏啊!\"
鄭芝龍心頭猛地一緊,暗自思忖道:一路走來,自己處處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在南郊城外苦守七日牢獄之災,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期望能夠在聖駕麵前嶄露頭角。
倘若因這兩個惹事生非的弟弟而觸怒了聖上,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一念及此,鄭芝龍急忙轉身,臉色陰沉地對著那兩個不爭氣的弟弟怒斥道,嚴令他們立刻向李國助賠禮道歉。
鄭氏兄弟倆又是老大的不樂意。
經過一番喧鬧折騰後,已經是走了三裏地,大家驚訝地發現目的地距離並不遙遠,原來竟然是一座農莊。
此刻夜幕逐漸降臨,臨近傍晚時分,莊子內並未如往常一般炊煙四起,反倒是村口的打麥場上火光熊熊,喧鬧異常,人聲鼎沸。
眾人滿心狐疑,暗自納悶:天都已經這麽黑了,皇帝怎麽會不在紫禁城中歇息,反而來到這個偏僻窮苦的莊子呢?
此時正值麥收時節,難道是要與百姓一同歡慶豐收之喜嗎?
站在一旁負責引路的一名錦衣衛見狀,微微一笑,開口向眾人解釋道。
“各位有所不知,此地乃是四號廠皇莊,現歸屬於大明皇家公司旗下的農業公司所有。
今日恰逢莊稼成熟收獲之時,再過幾日便到了收取租子的時候。
陛下對此事極為重視,特意親臨田間親自動手收割麥子。
諸位今日前來,可真是有福氣啊!
說不定能吃上陛下親自收割的麥子。”
隻不過他們這幫迂腐不堪的儒生確實已經不再適合繼續擔任你的老師了。
為父自會想辦法在京城裏替你尋覓一位德才兼備的名師,用心栽培教導於你。\"
“大哥,何必如此麻煩呢?
依我看啊,咱家這大侄兒聰明伶俐、機智過人,此番覲見聖上,必定能夠深得聖上歡心。
待那時機成熟,再懇求聖上指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師教導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咱這大侄兒便會名滿天下啦!”
鄭芝龍聽後眼前一亮,緊接著便是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他一邊笑著,一邊拍著二弟鄭芝虎的肩膀說道。
“哈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太對了!沒想到平日裏粗獷急躁的老二,今日竟能想出如此妙計!”
……
此次北上之行,可謂聲勢浩大,以福建十八芝為代表的眾多福建海商 幾乎全都齊聚於此。
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畢竟大明朝的皇帝已然表明態度,要將他們這群人招安收編。
說到底,他們終究還是大明的子民。
盡管過去一直未能被大明的主流社會所接納,但如今時局已變,門路已然敞開,成為一名堂堂正正、可以自由行走於陸地之上的大明子民,自然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舒適自在。
不過,這些海盜們也並非毫無防備之心,有些人 前來的都是各幫派的二當家或是其家族中的年輕子弟。
這樣一來,如果情況有變,好歹還能留有後路。
畢竟前輩們所經曆過的慘痛教訓依舊曆曆在目,令人無法忘懷,但那些膽敢舍棄全部身家性命放手一搏的船主們,仍然選擇親身前來赴宴。
除了鄭芝龍以外,一同到來的還有許心素、李國助、鍾斌、李魁奇以及劉香等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幾個人當中,除了鄭芝龍以外,其他五人之間的關係都不怎麽融洽和諧。
在十八芝當中,鄭芝龍被尊奉為龍頭老大,而他的四個親兄弟均屬於十八芝中的一員,此外還有包括施琅父親在內的幾位忠心耿耿的部下追隨左右。
鄭芝龍的實力最強,其他五人也要唯其馬首是瞻。
至於剩下的那些人,則要麽無關緊要,要麽就是下定決心要與朝廷對抗到底,最終必然走向毀滅之路。
因此,對於那些僅僅派遣二當家或親信子弟前來赴宴的船主們,崇禎皇帝自然也會以同等規格的禮節去接待他們。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就在此時,當來自福建各地的眾多船主匯聚一堂時,鄭芝虎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毫不留情地用力踩踏了一下李國助。
對於這位無論是行軍作戰還是經商貿易都表現平平無奇,卻唯獨擁有一張能言善道、擅長告狀的嘴巴的倒黴家夥,鄭芝虎簡直一刻都難以忍受想要將其好好收拾一番的念頭。
李國助的慘叫引起了前麵熊文燦的注意,沒錯,這次是明朝有名的鴿派大佬,福建巡撫熊文燦親自帶隊。
若不是這位位高權重的朝廷三品大員親自率領隊伍,恐怕這些海盜們無論如何都不敢輕易跟隨入京。
熊文燦目光如炬,一眼便望見了身後李國助滿臉悲憤交加以及他那一瘸一拐狼狽不堪的樣子。
與此同時,他還注意到了一旁仿佛事不關己般的鄭芝虎以及臉上掛著幸災樂禍笑容的鄭芝豹。
熊文燦瞬間就明白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是李國助又挨揍了。
原來在此行途中,許心素和李國助遭受了鄭氏集團多次明槍暗箭 。
不過隻要不鬧得太過火,通常情況下熊文燦並不會過多幹涉。
此刻,許心素正站立於熊文燦身旁,轉頭對同樣站在那裏的鄭芝龍開口說道。
“一官啊,此地乃京城重地,可非你我熟悉的福建漳州、中左所能比擬,更絕非你那地處偏遠的台灣島可以相提並論。
作為你的長輩,我不得不奉勸你一句,凡事切莫做得太絕,以免貪多嚼不爛,最終自食惡果。
可別得罪了京城裏的貴人,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鄭芝龍冷哼一聲,嘴角泛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剛想要反駁幾句時,卻聽到熊文燦輕聲咳了一下,然後緩緩地開了口。
\"二位切莫如此針鋒相對,請稍安勿躁。
一官呐,看在本官的薄麵上,也請你多加管束自家兄弟。
眼下即將覲見聖上,務必確保令弟們知曉宮廷禮儀,萬不可失了禮數。
若有閃失,不僅本官顏麵無光,更恐惹怒聖上龍顏啊!\"
鄭芝龍心頭猛地一緊,暗自思忖道:一路走來,自己處處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在南郊城外苦守七日牢獄之災,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期望能夠在聖駕麵前嶄露頭角。
倘若因這兩個惹事生非的弟弟而觸怒了聖上,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一念及此,鄭芝龍急忙轉身,臉色陰沉地對著那兩個不爭氣的弟弟怒斥道,嚴令他們立刻向李國助賠禮道歉。
鄭氏兄弟倆又是老大的不樂意。
經過一番喧鬧折騰後,已經是走了三裏地,大家驚訝地發現目的地距離並不遙遠,原來竟然是一座農莊。
此刻夜幕逐漸降臨,臨近傍晚時分,莊子內並未如往常一般炊煙四起,反倒是村口的打麥場上火光熊熊,喧鬧異常,人聲鼎沸。
眾人滿心狐疑,暗自納悶:天都已經這麽黑了,皇帝怎麽會不在紫禁城中歇息,反而來到這個偏僻窮苦的莊子呢?
此時正值麥收時節,難道是要與百姓一同歡慶豐收之喜嗎?
站在一旁負責引路的一名錦衣衛見狀,微微一笑,開口向眾人解釋道。
“各位有所不知,此地乃是四號廠皇莊,現歸屬於大明皇家公司旗下的農業公司所有。
今日恰逢莊稼成熟收獲之時,再過幾日便到了收取租子的時候。
陛下對此事極為重視,特意親臨田間親自動手收割麥子。
諸位今日前來,可真是有福氣啊!
說不定能吃上陛下親自收割的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