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魏廠公和東林黨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體乾點點頭,麵色凝重地說道:“廠公說得極是,隻是如此行事,久而久之,我們恐怕難以善終啊。”
魏忠賢笑了笑,滿不在乎地說:“都已經死過一迴的人了,何必在意這些呢?”
正說著,他看到官船上的一個番子揮手示意可以起航了。
於是,魏忠賢便邁著輕快的步伐向前走去,同時繼續說道。
“王老哥,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依咱家之見,咱們到了江南後,就應該隨心所欲地行事。
要是看誰不順眼,根本無需咱家開口,隻要咱家一個眼神,自然會有一群徒子徒孫衝上去將其亂刀砍死。
這場景想想就痛快,痛快啊,真痛快啊!”
在京城裏,地位的落差,還是壓製了魏忠賢一顆多年大佬的心,眼看已如困獸出籠,魏忠賢最後都喊了出來。
說完這段話,魏忠賢已經登上了官船的甲板。
陸路雖然速度快些,但卻遠不及水路的便捷與舒適。
隨著船老大的一聲唿喊,船上的水手們開始忙碌起來,推動著這艘廣船緩緩啟航。
王體乾隻是搖了搖頭,並沒有繼續迴答,而是轉身去處理其他事務。
魏忠賢則端坐在前甲板的太師椅上,悠閑地欣賞著兩岸緩緩掠過的風景,同時也觀察著周圍的人群。
當人們看到船頭飄揚著一麵大旗,上麵寫著“欽差督辦江南商稅之東廠副提督、協理皇家公司業務執行董事魏忠賢”時,無論是商人、百姓,還是那些看起來像是西洋人的商人,都紛紛跪下。
迎著徐徐的河風,魏忠賢仿佛找迴了當年作為九千歲的感覺。
然而,無論何時何地,總會有些讓人不悅的存在。
岸上有一小群書生模樣的人,不僅沒有向他們下跪,反而用輕蔑的眼神望向官船,不少人還伸手指指點點。
岸上負責警戒的番子前來驅趕,但卻被這些書生大聲斥責後退縮迴去。
不久之後,李朝欽來到魏忠賢身旁,輕聲告訴他一些事情。
“幹爹,是國子監和翰林院那幫窮酸,為首的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文震孟和修攥黃道周。”
魏忠賢眯著眼看著岸邊,心中湧起一股無名之火。
這些人竟然敢博自己的麵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若是在天啟年間,他早就將這些人下獄或者貶迴老家了。
然而如今的崇禎皇帝卻有著不同的治國理念,他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合作共榮、求同存異。
雖然魏忠賢對這些詞匯並不完全理解,但他大致明白崇禎皇帝的治國用人思想——讓幹事的人放手去幹,不怕犯錯;同時也保留那些不幹事的人。
盡管大家可以爭吵,但絕不能進行人身攻擊,更不能耽誤正事。
總之這朝廷必須是和睦的,起碼表麵上是和睦的才行
想到這裏,魏忠賢說道:“甭理他們,一群聒噪的蛤蟆,奈何不了咱們,抓緊時間前往天津。”
“喏。”
岸邊上,那群書生那裏。
穿著青色長衫的文震孟看著漸漸遠去官船隊伍感慨道。
“使一閹豎當巡狩一方的欽差大臣,持王命旗牌,尚方寶劍,江南文武悉聽差遣,而放著滿朝忠良大臣不用,簡直就是亙古未聞之事。”
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激憤和無奈。
旁邊的一個年輕人附和道:“是啊,文起兄說得對,此乃千古奇事!”他的臉上也露出憤憤不平之色。
黃道周卻搖了搖頭,說道:“文起兄何須莫名驚詫,晚唐時期,那些大唐的皇帝可是要叫大太監們仲父的。”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
文震孟皺了皺眉,反駁道。
“幼平兄才是大繆,晚唐皇帝昏聵無能,導致奸邪當道,婦寺幹政,國祚已盡。
豈能和咱們國朝相比。如今是英主在位,大明朝中興在即。
幼平兄何故發出這種亡國之音?”
黃道周冷笑一聲,說道:“嘿嘿嘿,英主在位,就能使一個老閹豎當欽差耀武揚威,棄朝廷眾多國之幹城不用,這是寒了天下士子文官之心。”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諷刺和不滿。
黃道周自從上次聽說徐光啟這個離經叛道的西學派得到重用之後,就越發對崇禎皇帝有所不滿了。
好友麵前,他是無所顧忌的發著牢騷。
“這簡直就是亂彈琴!
那徐光啟數典忘祖的東西,連祖宗都能不敬,一個離經叛道的西學派竟然能得到皇上如此重用,真是豈有此理!”
文震孟則皺起眉頭,勸說道:“幼平兄慎言,當今聖上正值衝齡,心性不定,正是我等中直大臣好好規勸之時,切不可如此魯莽行事。”
兩人爭執不休之際,這群書生的後麵有幾個監生,卻是在低聲探討。
其中一人神情緊張地說。
“諸位同年,今日之事,非同小可,萬分火急啊!
我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傳遞出去。”
另一人附和道。
“是啊,九千歲即將來到江南,不僅要收織造行業的稅,而且所有的商稅都可能會被征收。
我們得趕緊通知家主,讓他們做好應對的準備。”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他們決定通過飛鴿傳書的方式,將這一重要情報傳遞給各自家族的主人。
“飛鴿傳信還不夠,信平兄,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派人快馬報信,一定要趕到那位九千歲到江南之前,告知諸位家主大人。
小弟看他們這麽多人,肯定是一路坐船走運河南下,咱們的人騎快馬一定能趕在前麵。”
“不錯,文常兄言之有理。隻是對那老閹狗客氣什麽,還叫他九千歲,平白抬舉了他。”
“宣平兄,咱不去計較這些麵子長短,還是大事為重,那位大人已經是定好了路數,我們隻需照章辦事就是了。”
“對對對。”
“是極是極。”
眾人紛紛附和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那好,就按文常兄說的辦,立刻安排人手快馬加鞭去報信。”
“沒問題,我這就去安排。”
說完,那人便匆匆離去。
魏忠賢笑了笑,滿不在乎地說:“都已經死過一迴的人了,何必在意這些呢?”
正說著,他看到官船上的一個番子揮手示意可以起航了。
於是,魏忠賢便邁著輕快的步伐向前走去,同時繼續說道。
“王老哥,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依咱家之見,咱們到了江南後,就應該隨心所欲地行事。
要是看誰不順眼,根本無需咱家開口,隻要咱家一個眼神,自然會有一群徒子徒孫衝上去將其亂刀砍死。
這場景想想就痛快,痛快啊,真痛快啊!”
在京城裏,地位的落差,還是壓製了魏忠賢一顆多年大佬的心,眼看已如困獸出籠,魏忠賢最後都喊了出來。
說完這段話,魏忠賢已經登上了官船的甲板。
陸路雖然速度快些,但卻遠不及水路的便捷與舒適。
隨著船老大的一聲唿喊,船上的水手們開始忙碌起來,推動著這艘廣船緩緩啟航。
王體乾隻是搖了搖頭,並沒有繼續迴答,而是轉身去處理其他事務。
魏忠賢則端坐在前甲板的太師椅上,悠閑地欣賞著兩岸緩緩掠過的風景,同時也觀察著周圍的人群。
當人們看到船頭飄揚著一麵大旗,上麵寫著“欽差督辦江南商稅之東廠副提督、協理皇家公司業務執行董事魏忠賢”時,無論是商人、百姓,還是那些看起來像是西洋人的商人,都紛紛跪下。
迎著徐徐的河風,魏忠賢仿佛找迴了當年作為九千歲的感覺。
然而,無論何時何地,總會有些讓人不悅的存在。
岸上有一小群書生模樣的人,不僅沒有向他們下跪,反而用輕蔑的眼神望向官船,不少人還伸手指指點點。
岸上負責警戒的番子前來驅趕,但卻被這些書生大聲斥責後退縮迴去。
不久之後,李朝欽來到魏忠賢身旁,輕聲告訴他一些事情。
“幹爹,是國子監和翰林院那幫窮酸,為首的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文震孟和修攥黃道周。”
魏忠賢眯著眼看著岸邊,心中湧起一股無名之火。
這些人竟然敢博自己的麵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若是在天啟年間,他早就將這些人下獄或者貶迴老家了。
然而如今的崇禎皇帝卻有著不同的治國理念,他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合作共榮、求同存異。
雖然魏忠賢對這些詞匯並不完全理解,但他大致明白崇禎皇帝的治國用人思想——讓幹事的人放手去幹,不怕犯錯;同時也保留那些不幹事的人。
盡管大家可以爭吵,但絕不能進行人身攻擊,更不能耽誤正事。
總之這朝廷必須是和睦的,起碼表麵上是和睦的才行
想到這裏,魏忠賢說道:“甭理他們,一群聒噪的蛤蟆,奈何不了咱們,抓緊時間前往天津。”
“喏。”
岸邊上,那群書生那裏。
穿著青色長衫的文震孟看著漸漸遠去官船隊伍感慨道。
“使一閹豎當巡狩一方的欽差大臣,持王命旗牌,尚方寶劍,江南文武悉聽差遣,而放著滿朝忠良大臣不用,簡直就是亙古未聞之事。”
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激憤和無奈。
旁邊的一個年輕人附和道:“是啊,文起兄說得對,此乃千古奇事!”他的臉上也露出憤憤不平之色。
黃道周卻搖了搖頭,說道:“文起兄何須莫名驚詫,晚唐時期,那些大唐的皇帝可是要叫大太監們仲父的。”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
文震孟皺了皺眉,反駁道。
“幼平兄才是大繆,晚唐皇帝昏聵無能,導致奸邪當道,婦寺幹政,國祚已盡。
豈能和咱們國朝相比。如今是英主在位,大明朝中興在即。
幼平兄何故發出這種亡國之音?”
黃道周冷笑一聲,說道:“嘿嘿嘿,英主在位,就能使一個老閹豎當欽差耀武揚威,棄朝廷眾多國之幹城不用,這是寒了天下士子文官之心。”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諷刺和不滿。
黃道周自從上次聽說徐光啟這個離經叛道的西學派得到重用之後,就越發對崇禎皇帝有所不滿了。
好友麵前,他是無所顧忌的發著牢騷。
“這簡直就是亂彈琴!
那徐光啟數典忘祖的東西,連祖宗都能不敬,一個離經叛道的西學派竟然能得到皇上如此重用,真是豈有此理!”
文震孟則皺起眉頭,勸說道:“幼平兄慎言,當今聖上正值衝齡,心性不定,正是我等中直大臣好好規勸之時,切不可如此魯莽行事。”
兩人爭執不休之際,這群書生的後麵有幾個監生,卻是在低聲探討。
其中一人神情緊張地說。
“諸位同年,今日之事,非同小可,萬分火急啊!
我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傳遞出去。”
另一人附和道。
“是啊,九千歲即將來到江南,不僅要收織造行業的稅,而且所有的商稅都可能會被征收。
我們得趕緊通知家主,讓他們做好應對的準備。”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他們決定通過飛鴿傳書的方式,將這一重要情報傳遞給各自家族的主人。
“飛鴿傳信還不夠,信平兄,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派人快馬報信,一定要趕到那位九千歲到江南之前,告知諸位家主大人。
小弟看他們這麽多人,肯定是一路坐船走運河南下,咱們的人騎快馬一定能趕在前麵。”
“不錯,文常兄言之有理。隻是對那老閹狗客氣什麽,還叫他九千歲,平白抬舉了他。”
“宣平兄,咱不去計較這些麵子長短,還是大事為重,那位大人已經是定好了路數,我們隻需照章辦事就是了。”
“對對對。”
“是極是極。”
眾人紛紛附和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那好,就按文常兄說的辦,立刻安排人手快馬加鞭去報信。”
“沒問題,我這就去安排。”
說完,那人便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