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天津港的偶遇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君子欺之以方,隻要對方一副正氣凜然,為生民立命的模樣,這兩個君子就很容易把對方當成自己人。”
魏忠賢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他略顯渾濁的眼神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似乎對這種行為早已洞悉於心。
“也就是兩個走不出來,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可憐蟲。雜家覺得皇爺肯定也會這麽說他們倆。”
魏忠賢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他深知皇帝對這類道學家的看法,也明白他們倆在朝廷權力鬥爭中的地位。
無非就是鬥爭雙方可以隨意使用的刀而已。
“哼,他們這些人也就這點本事,咱家如今得了皇爺的命令,有了尚方寶劍和王命旗牌,手裏直接能掌握的部下就有七八千人。
他們要是狗急跳牆,不鬧出個幾萬人規模的鬧事,根本就奈何不了咱家。
就算是鬧出幾萬人的抗稅,咱皇爺也是知道孰是孰非的。
到時候就算咱家吃了掛落,那些江南士紳也別想好過。”
魏忠賢眼中閃過一絲自信與得意,他相信自己手中的權力足以應對任何挑戰,也抱著兩敗俱傷、魚死網破的打算。
“廠公說的是,隻是屬下想問一下。
那些文官的通風報信的信使,還有信鴿,咱們這邊派人攔截嗎?”
李朝欽小心翼翼地問道。
“攔什麽?為什麽要攔著?”
魏忠賢反問一句,他的目光銳利如刀,讓李朝欽不禁心頭一顫,懷疑自己哪裏說錯了,應該沒有說錯啊。
“廠公,江南的士紳一旦知道廠公要到江南收商稅的消息,必定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屬下擔心廠公到時候會麵對更棘手的情況,咱們也打不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聽到李朝欽的擔憂,廠公卻不以為意地笑了起來。
“嘿嘿,咱家可不這麽想。
咱家這次就是要光明正大地去,敲鑼打鼓地去,要的就是讓整個南直隸都知道這個消息。
要的就是讓他們把所有的手段,所有的實力都使出來。
咱家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好好稱一稱他們的斤兩。”
接著,他目光銳利地看向李朝欽,下令道。
“還有,立刻派出信使,就走驛站快馬,四百裏加急送到應天巡撫衙門和南京鎮守太監、蘇州織造府等藩臬司道各衙門那裏。
告訴他們,咱家即將前往江南,目的是清查曆年欠的商稅。
記住,是商稅,不是田稅,讓他們做好接待工作,並保證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裏,廠公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哼,這些江南士紳雖然勢力龐大,但咱家覺得,皇爺說的一句話非常正確——這些人勢力很大,同時勢力又不大。”
“這句話很難理解是嗎?”
魏忠賢冷笑一聲。
“在咱家看來,不能理解。
這些膏滿腸肥,比咱家還能貪財,還要家財萬貫的江南士紳,實際上是一群吃軟怕硬的軟蛋。
陛下在慢慢剝去這群軟蛋那層堅硬的外殼。
如今那外殼已經被破了一角,陛下就迫不及待讓咱家去江南敲竹杠了。
嗨,咱家問你這個榆木疙瘩腦袋,你知道誰是那層堅硬的外殼?”
魏忠賢來了興致,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朝欽,他的眼睛在黑夜裏閃閃發亮,就像是他以前府上的兩顆西域過來的夜明珠一樣。
李朝欽難得的腦袋靈光,根本就沒有多想,張口就來:“廠公說的可是那群文官婊子?”
魏忠賢哈哈大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說道。
“哈哈哈哈,李朝欽啊,李朝欽,你這腦袋瓜子終於開竅了。
可以啊,算是猜對了。
咱家也不多問了,多問了怕是你又成了榆木腦袋。
下去忙吧。”
李朝欽聽了,心裏有些委屈,忍不住反駁道。
“廠公,屬下現在也在內書堂和西苑學習,雖說不是高材生,可也是成績功課門門都是良的。這腦袋瓜子可不是榆木腦袋了。”
魏忠賢看了一眼李朝欽,沒好氣地說道:“下去。”
李朝欽見魏忠賢不相信自己,連忙從懷中掏出一疊紙張,遞給魏忠賢,著急地說道。
“廠公,要不你看看屬下這些功課成績,屬下可是都帶在身上呢。
那百戶王英可是考不過俺啊。”
“快點下去!”
魏忠賢額頭青筋暴起,心中暗自懊惱,完蛋了,這個第一親信怎麽還是個不開竅的榆木腦袋?
過了一夜,終於抵達天津。
當他們到達天津港時,眾人都以為會繼續沿著運河南下,但魏忠賢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他注意到碼頭上已有一支龐大的船隊整裝待發,準備出海前往荷蘭巴達維亞。
這支船隊由大明皇家海上貿易公司的各家船主組成,還有一支來自荷蘭的艦隊,領頭人自然是普特曼斯。
普特斯曼這次在大明京城的收獲是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除了丟失了在台灣島上的兩個不值一提的小據點之外,一切都是那麽的完美。
他們荷蘭人馬上就要建立起包括大明在內的全亞洲的貿易網絡,而且大明的大皇帝陛下答應他們,雙方一起聯合,動用任何可以用的手段,去迫使日本幕府改變現在的閉關鎖國,不僅要恢複以前的朱印船貿易,還要全麵開放日本沿海的自由貿易。
而且大明皇帝還提出了門戶開放,最惠國待遇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等,很多具有極高操作性的適應商業發展的措施。
在大明皇帝眼裏,野蠻開發新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需要重建整個世界秩序的時候到了。
普特斯曼已經迫不及待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在巴達維亞的董事會了。
這支船隊規模巨大,超過一百艘巨艦,將整個碼頭堵得水泄不通。
魏忠賢看著眼前壯觀的景象,心中暗喜,立刻對前來迎接他的天津巡撫朱大典和布政使馬士英說道。
“兩位大人,煩請你們替咱家向那些大人們引薦一下。咱家決定不再走運河,而是搭乘這支順風船隊走海路。
皇爺喜歡大海,喜歡海上的一切,咱家也要跟上啊。
咱家那小官船可經受不住海上的大風大浪啊。”
魏忠賢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他略顯渾濁的眼神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似乎對這種行為早已洞悉於心。
“也就是兩個走不出來,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可憐蟲。雜家覺得皇爺肯定也會這麽說他們倆。”
魏忠賢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他深知皇帝對這類道學家的看法,也明白他們倆在朝廷權力鬥爭中的地位。
無非就是鬥爭雙方可以隨意使用的刀而已。
“哼,他們這些人也就這點本事,咱家如今得了皇爺的命令,有了尚方寶劍和王命旗牌,手裏直接能掌握的部下就有七八千人。
他們要是狗急跳牆,不鬧出個幾萬人規模的鬧事,根本就奈何不了咱家。
就算是鬧出幾萬人的抗稅,咱皇爺也是知道孰是孰非的。
到時候就算咱家吃了掛落,那些江南士紳也別想好過。”
魏忠賢眼中閃過一絲自信與得意,他相信自己手中的權力足以應對任何挑戰,也抱著兩敗俱傷、魚死網破的打算。
“廠公說的是,隻是屬下想問一下。
那些文官的通風報信的信使,還有信鴿,咱們這邊派人攔截嗎?”
李朝欽小心翼翼地問道。
“攔什麽?為什麽要攔著?”
魏忠賢反問一句,他的目光銳利如刀,讓李朝欽不禁心頭一顫,懷疑自己哪裏說錯了,應該沒有說錯啊。
“廠公,江南的士紳一旦知道廠公要到江南收商稅的消息,必定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屬下擔心廠公到時候會麵對更棘手的情況,咱們也打不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聽到李朝欽的擔憂,廠公卻不以為意地笑了起來。
“嘿嘿,咱家可不這麽想。
咱家這次就是要光明正大地去,敲鑼打鼓地去,要的就是讓整個南直隸都知道這個消息。
要的就是讓他們把所有的手段,所有的實力都使出來。
咱家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好好稱一稱他們的斤兩。”
接著,他目光銳利地看向李朝欽,下令道。
“還有,立刻派出信使,就走驛站快馬,四百裏加急送到應天巡撫衙門和南京鎮守太監、蘇州織造府等藩臬司道各衙門那裏。
告訴他們,咱家即將前往江南,目的是清查曆年欠的商稅。
記住,是商稅,不是田稅,讓他們做好接待工作,並保證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裏,廠公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哼,這些江南士紳雖然勢力龐大,但咱家覺得,皇爺說的一句話非常正確——這些人勢力很大,同時勢力又不大。”
“這句話很難理解是嗎?”
魏忠賢冷笑一聲。
“在咱家看來,不能理解。
這些膏滿腸肥,比咱家還能貪財,還要家財萬貫的江南士紳,實際上是一群吃軟怕硬的軟蛋。
陛下在慢慢剝去這群軟蛋那層堅硬的外殼。
如今那外殼已經被破了一角,陛下就迫不及待讓咱家去江南敲竹杠了。
嗨,咱家問你這個榆木疙瘩腦袋,你知道誰是那層堅硬的外殼?”
魏忠賢來了興致,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朝欽,他的眼睛在黑夜裏閃閃發亮,就像是他以前府上的兩顆西域過來的夜明珠一樣。
李朝欽難得的腦袋靈光,根本就沒有多想,張口就來:“廠公說的可是那群文官婊子?”
魏忠賢哈哈大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說道。
“哈哈哈哈,李朝欽啊,李朝欽,你這腦袋瓜子終於開竅了。
可以啊,算是猜對了。
咱家也不多問了,多問了怕是你又成了榆木腦袋。
下去忙吧。”
李朝欽聽了,心裏有些委屈,忍不住反駁道。
“廠公,屬下現在也在內書堂和西苑學習,雖說不是高材生,可也是成績功課門門都是良的。這腦袋瓜子可不是榆木腦袋了。”
魏忠賢看了一眼李朝欽,沒好氣地說道:“下去。”
李朝欽見魏忠賢不相信自己,連忙從懷中掏出一疊紙張,遞給魏忠賢,著急地說道。
“廠公,要不你看看屬下這些功課成績,屬下可是都帶在身上呢。
那百戶王英可是考不過俺啊。”
“快點下去!”
魏忠賢額頭青筋暴起,心中暗自懊惱,完蛋了,這個第一親信怎麽還是個不開竅的榆木腦袋?
過了一夜,終於抵達天津。
當他們到達天津港時,眾人都以為會繼續沿著運河南下,但魏忠賢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他注意到碼頭上已有一支龐大的船隊整裝待發,準備出海前往荷蘭巴達維亞。
這支船隊由大明皇家海上貿易公司的各家船主組成,還有一支來自荷蘭的艦隊,領頭人自然是普特曼斯。
普特斯曼這次在大明京城的收獲是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除了丟失了在台灣島上的兩個不值一提的小據點之外,一切都是那麽的完美。
他們荷蘭人馬上就要建立起包括大明在內的全亞洲的貿易網絡,而且大明的大皇帝陛下答應他們,雙方一起聯合,動用任何可以用的手段,去迫使日本幕府改變現在的閉關鎖國,不僅要恢複以前的朱印船貿易,還要全麵開放日本沿海的自由貿易。
而且大明皇帝還提出了門戶開放,最惠國待遇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等,很多具有極高操作性的適應商業發展的措施。
在大明皇帝眼裏,野蠻開發新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需要重建整個世界秩序的時候到了。
普特斯曼已經迫不及待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在巴達維亞的董事會了。
這支船隊規模巨大,超過一百艘巨艦,將整個碼頭堵得水泄不通。
魏忠賢看著眼前壯觀的景象,心中暗喜,立刻對前來迎接他的天津巡撫朱大典和布政使馬士英說道。
“兩位大人,煩請你們替咱家向那些大人們引薦一下。咱家決定不再走運河,而是搭乘這支順風船隊走海路。
皇爺喜歡大海,喜歡海上的一切,咱家也要跟上啊。
咱家那小官船可經受不住海上的大風大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