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體仁的眉頭微微皺起,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之色。
他深知自己剛剛說的話並沒有引起崇禎皇帝足夠的重視,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不迭。
他暗自思忖,看來必須得換個法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才行。
想到這裏,他稍稍停頓片刻,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語氣和表情,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此事關乎江南財賦重地,大明一半以上的稅賦皆賴江南,江南一亂,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都會受到牽連,局勢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啊!
請陛下務必慎重考慮!”
他言辭懇切,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崇禎皇帝,期待能得到對方的迴應。
然而,崇禎皇帝卻突然抬起頭,用深邃的眼神盯著溫體仁,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溫體仁見狀,心頭猛地一緊,額頭開始滲出細密的汗珠,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麽惹惱了皇帝。
他連忙解釋道:“陛下,臣絕無冒犯之意,隻是……”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崇禎皇帝便微笑著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下去。
崇禎皇帝輕聲說道:“溫愛卿,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無需如此緊張。”
溫體仁這才如釋重負,輕輕擦去額頭上的汗水,感激涕零地說道:“謝陛下體諒,臣惶恐。”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喏,陛下。
微臣認為此件事情馬上就要釀成江南多地民亂。
妥善之計就是撤迴魏忠賢,讓他迴京,另擇一穩妥正直之大臣,當欽差去江南安撫人心……”
溫體仁的話說到一半就被崇禎打斷了。
“那聽溫愛卿的意思是,這江南收取商稅的行動算是失敗了。
朕還要派人給這些江南士紳們賠個不是?”
崇禎皇帝麵無表情地說著,聲音冰冷得讓人感到一絲寒意。
溫體仁一聽崇禎皇帝說話不對勁,心裏頓時緊張起來,連忙解釋道。
“陛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隻是想以退為進,避其鋒芒……”
“不不不,溫愛卿。
你理解錯了,這不是坐而論道,喝茶話會。
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一步也不能退,退一步就是滿盤皆輸。”
崇禎終於忍不住了,他站起身來,雙手緊握,眼神堅定而又決絕。
溫體仁愣住了,他沒想到崇禎皇帝會如此堅決地反駁他。
一時間,他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崇禎皇帝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然後緩緩坐下,語氣平靜地說道。
“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這次江南收取商稅的行動,朕已經決定了,絕對不會退縮。我們要向那些反對者表明立場,讓他們知道朝廷的決心和意誌。
其實也就是朕的決心和意誌。”
溫體仁默默地站在那裏,心中暗自思考著崇禎皇帝的話。
他意識到,這位年輕的皇帝有著超乎常人的決心和勇氣,或許,這正是明朝所需要的。
江南的商稅,這位崇禎皇帝是收定了。崇禎皇帝又看向楊嗣昌:“文弱,你的意見呢?”
此時一邊的溫體仁心頭好似閃過了一萬頭南美洲特有的食草動物——羊駝。
溫體仁要是知道雙標狗這個詞,他肯定在心裏暗罵崇禎皇帝是雙標狗。
擱他這裏就是溫愛卿,先讓他說出心中想法趟雷;擱楊嗣昌這裏就是更親切的文弱,還直接告訴了他問題的答案。
這楊嗣昌還不知道怎麽迴答嗎?
除非他楊嗣昌是個傻子,或者是個不願意說胡話的清流直臣,他肯定會順著崇禎皇帝的話說。
果然,溫體仁聽見楊嗣昌義正言辭地迴答道。
“陛下,臣以為這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是到了不能退縮的時候。
魏忠賢魏廠公不但不能從江南撤走,還要再從京城抽調人手去助魏廠公一臂之力。
麵對這樣陡然而起,背後有人推波助瀾的局麵,必須針尖對麥芒,殺一儆百。
江南承平日久,江南士紳享盡了富貴榮華,太平盛世。
他們產生了錯覺,以為這是他們應得的。
絲毫不認為這是君父,也就是陛下您在為他們扛住了東北西北西南的苦難。
如果他們不願清醒,陛下也是時候讓他們變得清醒。”
“好,說得好!文弱的話就是朕想說的話。”
崇禎一拍身邊的靠手,興奮地說道。
一旁的溫體仁聽到這話,差點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他當然不是因為江南的局勢而感到憤怒和棘手,而是對眼前這種君臣相得的局麵深感不滿。
尤其是看到楊嗣昌那副諂媚的模樣,他更是覺得這人簡直就是個不要臉的家夥。
在溫體仁看來,楊嗣昌就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迎合皇帝心意的人,比他還會揣摩皇帝的心意,也比他溫體仁更年輕。
楊嗣昌的那些言論雖然聽起來義正言辭,但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討好皇帝而已。
而皇帝卻偏偏吃這一套,被楊嗣昌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想到這裏,溫體仁心中暗暗咒罵著楊嗣昌。
他認為楊嗣昌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此時退一步就是在給江南的局勢火上澆油,會讓一些躲在後麵的人,錯誤地以為朕擔心江南亂套了,供應京城的漕糧就運不到京城,京城就會糧荒,朕這是退縮了,他們就會更猖狂。
可是他們忘了,以前江南是魚米之鄉,現在不是了,現在是蟬桑之鄉。
江南早就不是咱朝廷主要糧食的供應區。
以前是江南熟,天下足。現在是湖廣熟,天下足了。
所以,這江南隻剩下錢了。
可朕目前來說短期內是不缺錢的,他們要挾不了朕。
朕這個商稅是收定了,天王老子來了也阻擋不了。”
崇禎皇帝猛的坐直了身子,雙手撐著扶手,眼神堅定地看著溫楊兩人,像是要通過他兩人和江南的士紳直接對話。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朕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朕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朕要讓那些躲在背後的人知道,朕不會被他們的威脅所左右。
朕要讓他們明白,朕有足夠的決心和力量來推行這項政策。”
他深知自己剛剛說的話並沒有引起崇禎皇帝足夠的重視,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不迭。
他暗自思忖,看來必須得換個法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才行。
想到這裏,他稍稍停頓片刻,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語氣和表情,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此事關乎江南財賦重地,大明一半以上的稅賦皆賴江南,江南一亂,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都會受到牽連,局勢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啊!
請陛下務必慎重考慮!”
他言辭懇切,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崇禎皇帝,期待能得到對方的迴應。
然而,崇禎皇帝卻突然抬起頭,用深邃的眼神盯著溫體仁,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溫體仁見狀,心頭猛地一緊,額頭開始滲出細密的汗珠,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麽惹惱了皇帝。
他連忙解釋道:“陛下,臣絕無冒犯之意,隻是……”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崇禎皇帝便微笑著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下去。
崇禎皇帝輕聲說道:“溫愛卿,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無需如此緊張。”
溫體仁這才如釋重負,輕輕擦去額頭上的汗水,感激涕零地說道:“謝陛下體諒,臣惶恐。”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喏,陛下。
微臣認為此件事情馬上就要釀成江南多地民亂。
妥善之計就是撤迴魏忠賢,讓他迴京,另擇一穩妥正直之大臣,當欽差去江南安撫人心……”
溫體仁的話說到一半就被崇禎打斷了。
“那聽溫愛卿的意思是,這江南收取商稅的行動算是失敗了。
朕還要派人給這些江南士紳們賠個不是?”
崇禎皇帝麵無表情地說著,聲音冰冷得讓人感到一絲寒意。
溫體仁一聽崇禎皇帝說話不對勁,心裏頓時緊張起來,連忙解釋道。
“陛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隻是想以退為進,避其鋒芒……”
“不不不,溫愛卿。
你理解錯了,這不是坐而論道,喝茶話會。
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一步也不能退,退一步就是滿盤皆輸。”
崇禎終於忍不住了,他站起身來,雙手緊握,眼神堅定而又決絕。
溫體仁愣住了,他沒想到崇禎皇帝會如此堅決地反駁他。
一時間,他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崇禎皇帝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然後緩緩坐下,語氣平靜地說道。
“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這次江南收取商稅的行動,朕已經決定了,絕對不會退縮。我們要向那些反對者表明立場,讓他們知道朝廷的決心和意誌。
其實也就是朕的決心和意誌。”
溫體仁默默地站在那裏,心中暗自思考著崇禎皇帝的話。
他意識到,這位年輕的皇帝有著超乎常人的決心和勇氣,或許,這正是明朝所需要的。
江南的商稅,這位崇禎皇帝是收定了。崇禎皇帝又看向楊嗣昌:“文弱,你的意見呢?”
此時一邊的溫體仁心頭好似閃過了一萬頭南美洲特有的食草動物——羊駝。
溫體仁要是知道雙標狗這個詞,他肯定在心裏暗罵崇禎皇帝是雙標狗。
擱他這裏就是溫愛卿,先讓他說出心中想法趟雷;擱楊嗣昌這裏就是更親切的文弱,還直接告訴了他問題的答案。
這楊嗣昌還不知道怎麽迴答嗎?
除非他楊嗣昌是個傻子,或者是個不願意說胡話的清流直臣,他肯定會順著崇禎皇帝的話說。
果然,溫體仁聽見楊嗣昌義正言辭地迴答道。
“陛下,臣以為這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是到了不能退縮的時候。
魏忠賢魏廠公不但不能從江南撤走,還要再從京城抽調人手去助魏廠公一臂之力。
麵對這樣陡然而起,背後有人推波助瀾的局麵,必須針尖對麥芒,殺一儆百。
江南承平日久,江南士紳享盡了富貴榮華,太平盛世。
他們產生了錯覺,以為這是他們應得的。
絲毫不認為這是君父,也就是陛下您在為他們扛住了東北西北西南的苦難。
如果他們不願清醒,陛下也是時候讓他們變得清醒。”
“好,說得好!文弱的話就是朕想說的話。”
崇禎一拍身邊的靠手,興奮地說道。
一旁的溫體仁聽到這話,差點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他當然不是因為江南的局勢而感到憤怒和棘手,而是對眼前這種君臣相得的局麵深感不滿。
尤其是看到楊嗣昌那副諂媚的模樣,他更是覺得這人簡直就是個不要臉的家夥。
在溫體仁看來,楊嗣昌就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迎合皇帝心意的人,比他還會揣摩皇帝的心意,也比他溫體仁更年輕。
楊嗣昌的那些言論雖然聽起來義正言辭,但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討好皇帝而已。
而皇帝卻偏偏吃這一套,被楊嗣昌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想到這裏,溫體仁心中暗暗咒罵著楊嗣昌。
他認為楊嗣昌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此時退一步就是在給江南的局勢火上澆油,會讓一些躲在後麵的人,錯誤地以為朕擔心江南亂套了,供應京城的漕糧就運不到京城,京城就會糧荒,朕這是退縮了,他們就會更猖狂。
可是他們忘了,以前江南是魚米之鄉,現在不是了,現在是蟬桑之鄉。
江南早就不是咱朝廷主要糧食的供應區。
以前是江南熟,天下足。現在是湖廣熟,天下足了。
所以,這江南隻剩下錢了。
可朕目前來說短期內是不缺錢的,他們要挾不了朕。
朕這個商稅是收定了,天王老子來了也阻擋不了。”
崇禎皇帝猛的坐直了身子,雙手撐著扶手,眼神堅定地看著溫楊兩人,像是要通過他兩人和江南的士紳直接對話。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朕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朕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朕要讓那些躲在背後的人知道,朕不會被他們的威脅所左右。
朕要讓他們明白,朕有足夠的決心和力量來推行這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