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夕陽西沉時分,蟠京的中央市集人聲鼎沸,恰是趁收市前討價還價的好時機。這頭幾個三姑六婆搶著今兒才從江南運上京的米,那頭幾位大嬸大媽爭著隨東西水路船商入京的幾味少見香粉;走兩步遇了黃屠夫手中一把大圓刀正拆卸豬骨肉,免不了要搶幾節背骨迴家燉白湯;再走兩步見了五穀舖子炒著不小心給混在一塊兒的黑白芝麻,聞香也忍不住要買上一把迴去磨成芝麻米糊。
轉頭,市集街頭賣走地雞的老伯掛起買雞腳送雞冠的牌子,狠了心要將存貨清空,眾人見有便宜可撿,便一窩蜂衝上前;再轉頭,街尾的賣瓜老王直接抽繩將瓜綑了綑,兩支當一支賣,眾人又哪裏能不心動兼行動……整條街市熱鬧非凡,賣的使勁賣,買的使勁搶,正所謂輸人不輸陣。
於是,一般市集越晚越沒好菜挑,越接近收市便越門可羅雀的情形在蟠京完全成了另一番風景;好菜好肉自然是一早給富貴人家的廚子、仆役給挑揀完了;尋常人家若要拜神作壽,要買上等的三層肉、雞腿肉、新鮮海味、漂亮生果,那得請早;若隻為平日張羅家中兩餐,多數會在下工後、收市前到市集湊湊熱鬧,順道與街坊聯絡聯絡感情。
「……」
熱鬧人群中,一道格格不入的白淨身影靜立一旁樹下。
那人頎長身上斜綁著包袱,生得白淨無瑕,卻是麵無表情,可惜了一副好長相。身邊嘈雜紛亂,他不為所動,隻是鳳眸微眯,鎖著兵荒馬亂中的一抹灰色人影。
那灰色人影不斷在人群中擠進擠出,跳上跳下,一個人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見他在豬肉攤前驚歎豬心如人心,絲毫不顧血水沾上了衣袖,眨眼間又與幾名大嬸被老板唬得一愣一愣,爭買江南霍家的上等晶米;說是晶瑩如露滴的米,淘米入炊時已是香味四溢,咬下彈牙得有如米粒在齒間手舞足蹈般令人迴味無窮,每年就此時方能買得到--
「哇哇!是不是真的呀?這米隻能買一杓嗎?老板,我家有三個哥哥哪,這一杓煮上來他三人不夠分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咦咦!這可是采州的奇木藥?磨粉能去疤長肉的……什麽?!隻有兩包?老板,我難得進京呀,下次進貨是何時?可否幫我多留些?」
「哇哇!這醃菜真是肅州來的嗎?都說肅州人盡是在馬上討生活的,高壯無比、力大無窮,這醃菜吃了是不是會如肅州人般單手能舉起一匹馬?」
「咦咦!這瓜生得好奇特呀,跟我家鄉的很不同哪……可否先試吃一口再決定要不要買?」
「哇哇!這麻花卷真是又香又甜外酥內軟哪!真是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麻花卷,這兒的我全買啦……啊呀,明明記得還剩十個銅板的呀。等等!老板,你別賣給別人哪……嘿呦!這兒、這兒!均富在這兒哪!四爺,我身上銀兩花光了,你快過來幫我付錢哪!」
本來還買著晶米,轉眼間已分神瞧起隔壁幾攤了。自稱均富的灰衣少年膚色黝黑,咧嘴笑開倒是露出一口白牙,他口裏一聲聲四爺喚得極順,使喚起那四爺更沒一點忸怩。
均富俐落地一手壓著舖頭端出的最後一盤麻花卷,邊分神拍開幾隻伸過來欲奪麻花卷的手。
不遠方的樹下,白衣人挑了挑眉。被喚作四爺已經有段日子了,他還是有些不慣,暗自歎了口氣後慢步而去。
糕餅舖老板見這翩翩白衣公子掏著銀兩,身上衣衫雖素白卻帶著貴氣,尤其那佩帶上縫了幾片白玉,想是富貴人家,就是動作間不難察覺他左手似有不便,單單使右手;若真是身有殘疾,倒也有些可憐……看著白衣人遞出的銀錢,老板笑得和氣生財,不著痕跡撥開一旁叫著要單買一個麻花卷的大嬸,順手抽了張紙、拉了條繩將剩下的麻花卷包妥,交到身邊的灰衣小兄弟手裏。
「鄉下人進城。」搶輸的大嬸呿了聲,離去時故意說著。
聲音不大,但已夠旁人聽得清楚。著白衣的洪四爺心下認同,將手中幾個銅板交到老板手中。才迴過身,灰衣少年早拎著麻花卷以及方才在市集與人相爭買來的大包小包,歡天喜地、頭也不迴地在街尾轉彎處消失了。
……早知道兩人離莊不會是個閑差。可才進京城,連包袱都還未解下便直衝市集,凡事大驚小怪又毫不遮掩那財大氣粗的模樣,不是鄉下人進城是什麽?又歎了口氣,他跟上。
離開中央市集時天色已轉暗,走過幾條街,身後人聲喧囂已聽不見。當他們踏上一座木板橋時,天邊升起三兩星鬥。
來到寬而平坦的橋中央,均富停步稍歇,兩手提著重物垂在兩側,仰頭望向天邊。
順著他所看之處望去,星光點點。良久,洪四爺看得覺得自己脖子要扭著了,兩人還是仰頭向天。
「少見你笑呢,四爺。」不知何時均富已不看天,隻看身邊的四爺。
洪四爺不覺自己露了笑,聞言隻是緩緩看向多話的均富。四下偏暗,隻能就著些許燈火看清眼前人輪廓;片刻,他看向了均富身後,道:「聽聞渭水未入蟠京,隻自峒嶺切過,那麽此溪是……」
「你問對人了。」一路上,雖然四爺表現得平淡,但若自己不主動說起所經之處的典故,他便會忍不住問起。離莊前分明四爺還有些不高興,其實處處顯出內心對此行感到雀躍無比呢……均富嗬嗬嗬笑彎了眼,露出幾分孩子氣。四爺問起這起程前研究過的蟠京事物,特別令他得意。「渭水由西而來,經數州才從清州注入洛棠內海,確是未曾入京。不過因為臨近的峒嶺滿山野櫻,每到春天便是一片花海,美不勝收,自古有開辟淺而長之渠道將河水引入京城。」
看均富有模有樣地叉腰當起說書人,洪四爺勾了勾笑,就聽他繼續說道:
「從前隻在春季開閘,引渭水進峒嶺沾乘落櫻入京供人觀賞,謂之遣水;直到有迴連年旱災,先帝聽取河圖院的建議,夏秋冬不關閘門,果然隔年久旱逢甘霖;自那時起遣水四季源源不絕,意喻國運昌隆……」
說著,均富側了側頭。
話說迴來,這當年由河圖院指點過的風水,到了今日似是無用武之地了?如今的大燕內憂外患,人民苦中作樂,何來昌隆之相?這麽想著,再看眼前的遣水,空有詩意,更覺有些諷刺了。
進京一路行來,洪四爺總聽均富說著四處事物的典故。均富愛看書,雖是第一次出門遊玩,卻總能說得活靈活現,自己聽了有趣,當然不會當麵澆他冷水,於是適時迴應幾聲,接著道:「數百年的光陰隻有春日見得到小橋流水,現在遣水四季開閘……也是那時開始的吧,兩代皇帝迷信算命風水,昏庸無道。」
聽著那足以令人人頭落地、株連九族的話,均富沒衝上前捂住他的嘴,反而噗嗤笑出聲,「若不是皇帝昏庸,你我又豈有機會出墓遊天下?屆時見著河圖院之人,合該心存謝意才是呀,四爺。」
見他雙手在胸前交握,麵露感激之色,洪四爺哼了聲,「下令讓你我進京的是大皇子,不是皇帝。再者,當年上奏讓遣水四季開閘的河圖院官員隻怕早已作古,你別謝錯人。」
四爺天生太過認真,跟他說理是自討苦吃。均富吐吐舌,投降認輸。「好好好,明白明白明白,不過說說嘴嘛,別太計較了,四爺。」
將那話語中的揶揄聽得清楚,洪四爺翻翻白眼,「玩夠了?」
「還沒。」均富搖搖頭,指指他背後。
洪四爺迴身,才發覺遣水兩岸的店家陸續點起了燈火。
轉眼間,兩岸燈火高掛在店家,也在溪麵,相映生輝有如燦爛星河,極是炫目,宛若置身天界銀河……
然後一直一直望得如癡如醉的他們,彷佛此生從沒見過如此美景的他們,一刻也舍不得移開視線。
***
入夜後,遣水兩岸燈火通明。
位於南岸的蘭苕大街上有蟠京出了名的幾間酒樓飯館,從街坊小食、南北點心到一等一的京菜酒樓京聚香皆在此;是以京裏百姓以至商旅官員都經常在這街上尋訪佳肴美酒,坐看來往人群與遣水風光。
越了踏櫻橋,遣水北岸的玳梁大街顧名思義,幾幢大燕盛世興建的華美樓宇並立,精雕的簷梁與畫牆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給。街上大多是為附庸風雅而設立的店舖,賞玉、品茗、論詩詞、尋古玩、棋盤幹戈、文房四寶、古今書籍樣樣不缺,吸引往來過客嚐鮮,也是天下騷人墨客與王公官員的聚集地;然而若要說到這兩年蟠京最興旺的店舖,莫過於位在這玳梁大街的空穀坊了。
熱鬧大街上,一頂轎子停在空穀坊前,隨從掀起轎簾,一名男子下轎。
男子一身紺青繡衫掩不住高而偏瘦的身形;初見相貌清俊,儒雅斯文;細看才知眼神冷若冰霜,膚色蒼白而帶些病氣。見一名生麵孔的夥計出坊相迎,他便吩咐隨從退了轎。
夥計走近,問道:「請教公子大名?」
男子的隨從轉身正準備押轎迴府候著,聽到夥計的話,擰眉又轉迴身道:「我等來了空穀坊那麽多次,還真沒遇過一個夥計連我家大人都不識得哪……」
男子輕拍隨從肩頭要他停口,將腰牌解下遞向前。
夥計恭敬接過,低頭瞧著手中赤金花框的木雕官牌,正麵陽刻龜紋框與河圖院三字,背麵陰刻男子官銜與名諱--
「啊!小人給阮大人請安。小人今兒才上工,師哥方才招唿貴客入內還未迴,小人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大人有大量。」一見阮大人官銜,夥計連忙捧著腰牌歸還,給眼前的財神爺賠禮。夥計長揖到地,片刻後稍稍抬頭,阮大人輕聲道了聲無妨,言語間似是不如外表的冷漠,他又趕緊說道:「容老板聽說近來您天天都來坊裏,今兒太陽沒下山便來等您了呢,還交代阮大人一到便請移步在庭軒一敘。」
阮尋裏挑挑眉,應著:「容老板客氣了。」
吩咐隨從押轎先行迴府,夥計領在前,阮尋裏跟在後入了空穀坊;才推門,便聽坊內有人吆喝道:
「下好離手--」
阮尋裏循聲望了眼,隻見有張賭台前莊家搖完骰,道買定離手,正要開盤;他不禁多看了眼深色木桌上漆金的「大」字,思考片刻後點點頭。待眾人押定寶,莊家掀骰盅,一時候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搖頭歎氣。
阮尋裏搖頭暗歎。
這張台前多人圍觀,當中有兩人引起他注意。一是在台前力持鎮定的白衣人,另一個是在白衣人身邊毫不掩飾大聲歡唿的灰衣少年……阮尋裏幾乎天天到空穀坊,多數客人他都見過,然而對這兩人沒有印象;見他倆衣著不差,卻是風塵仆仆,不似在地人。
再細看那灰衣少年膚色偏深,五官擠出略帶邪氣的笑容,單手將身前長衫挽起,另一手將賭桌上贏來的銀票、代玉往裏撥,是一副有點稚氣又太過得意的嘴臉。阮尋裏不禁又多看了一會。
「哇哇!哈哈!手到擒來、手到擒來哪!你說是吧,四爺!」
話一出,同賭台的賭客乾瞪眼,也引起廳中其他人的注目。
都道輸贏乃兵家常事,可真能勝不驕、敗不餒又不心存妒意之人又有多少?遠遠看著那一幕的阮尋裏掃向眾人表情,最後又望迴那得意洋洋的灰衣少年;少年手短,於是幾乎將整個身子撲上台去撥幾枚擺得遠的代玉與銀票……那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不知怎地竟令他移不開視線。
一頓,阮尋裏緩緩別開眼,隨夥計穿過通往內院的門,上了梯。
來到二樓門前,兩名看門夥計一見常客阮大人,連聲招唿入內。
此處又與方才不同,莊家也不若前廳那般吆喝,若不細看賭具,倒像幾人圍在桌前研究一件事物。二樓隻為位高權重的官商設局開賭,阮尋裏見著幾個穿著華美貴氣之人時停了停步,上前寒暄幾句才又隨夥計離去。
在庭軒在內院南廂暗門後的閣樓裏,不僅隱密,平時亦不待外客,夥計領阮大人入閣樓後便恭敬退下。
屋內小廳處處精巧,木椅套金腳,木桌雕雲紋,一旁竹拚的矮櫃上幾套賭坊常見的骰、牌,走近才知是翡翠、烏銀所製。阮尋裏看著那些豪奢之物,心道又是某人心血來潮命人打造,賭坊裏的賭具真是越換越誇張了……偏冷的嘴角不禁揚了揚,他瞄向窗邊持玉杯悠閑喝酒的賭坊主人。
沒錯,這蟠京最興旺的空穀坊不賣玉石不賣硯墨,不辯古文不談詩詞,隻論賭盤大小。有別於一般賭坊的賭客多是喝得酒氣衝天,一個不如意便拍桌叫囂,輸了一輪還不知停手,情願畫押借錢越陷越深;空穀坊不接散客,進得了門的多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少也得由熟客領入門,上了賭桌比的是度量寬窄、沉不沉得住氣。
「阮大人。」窗邊一身花花綠綠繡袍的容老板放下酒杯,對他招了招手,一旁炭爐上的水正好燒開,他將酒收起,替兩人換了茶具,順道也將才叫人做好的象牙盅、骰搬到眼前。
見狀,阮尋裏熟練地將一旁的桌巾抽過,在身前長桌鋪平;掃見上頭金、銀、朱線精繡十六格供人下注的圖案,當中幾個字裏帶光澤,紋路不似一般繡花,隨雙眼移動或燭火飄搖特別引人留意。他搖頭笑道:「容老板生意做得大,賭具也非比一般,用來心情舒暢愉快。」
「輸得也比較甘願?」容老板隨口接問。手邊挑揀三顆象牙骰入盅,搖了搖,還是覺得上迴的白玉盅骰聲音清脆好聽些。
沒理會那嘲弄,阮尋裏從腰間掏出幾錠銀錢,押上了桌巾上金線繡花的「小」字。「聽聞你前些日子跑江南去了,什麽時候迴京的?」
「今晨破曉時分。」容老板瞄了眼他押的字,迴著。他與眼前人相識多年,兩人雖一句阮大人來、一句容老板去,實際上是十年的老交情了;原本不喜外人問起自己行蹤,在這老友麵前倒不忌諱。「聽夥計說阮大人天天到賭坊關照,來得比我這老板還勤,你說,我能不煮壺好茶,當麵謝謝你這尊財神爺嗎?」說著,一手還押在骰盅上,另一手俐落地撈過炭爐上的鐵壺,將熱水衝入茶壺中。
「什麽財神爺……肥羊就肥羊吧。」對於賭坊行話,阮尋裏在空穀坊打滾了幾年也算有些了解。初時還以為是夥計稱唿賭客,後來方知財神爺三字是對下百注輸九十九注的賭客才有的稱唿……也難怪賭坊上下每每見到他總是笑容滿麵地鞠躬哈腰了。
容老板噙笑聽著他的自我挖苦。
老友常來光顧,可沒人拿刀在後頭逼著;身為老板,他也沒有把白花花銀子往外推的道理;隻是老友來得多了,他心中總是有些過意不去,輸得多了更是喚醒他的惻隱之心。容老板單手執起茶壺,為兩人斟滿茶,頓時茶香四溢,另一手揭開骰盅。
「……」雖然心知結果,阮尋裏兩眼還是不禁盯著掀起的盅下是怎樣的光景。
「嗬嗬。」五五六,十六點大。麵對他的冷漠表情,容老板露出狐狸笑,「阮大人,莫要惱我呀,我雖會搖骰聽骰,在你麵前卻是真心想讓你而未動手腳的。」
自己時常流連空穀坊的事朝野皆知,身為肥羊的事也不是秘密;這天生沒有賭運的命是天給的,惱旁人何用?阮尋裏已不看象牙骰上的點數,執起翠綠的玉杯,聞香後啜了口,頓了頓,「這是……單叢?」
「鳳凰單叢。」容老板笑了開,也不介意老友因為輸了賭而轉開話題。鳳凰單叢極為稀有,老友一喝便知,也不枉他從惠州一路帶迴。說著,他側身拉過事先備好的一方木盤,上置圓形紙包,朱色絲線纏了幾轉才在中央印上蠟封。「你這病夫喝不得酒,我當然得想方設法尋些有趣的玩意兒來討好你了。」
阮尋裏本是顯得病氣漠然的雙眼一亮。他愛茶,所以不客套推辭,不客氣地收了。正將茶包拿起欲細瞧是哪個茶莊出的,注意到容老板身側另一方蓋著紗絹的木盤。
容老板順著他視線看去,長手拿了過來,掀開紗絹,露出底下疊了幾疊的小巧玉板。「再過些日子便要過年了,這些代玉就當是賭坊給大人的謝禮,多謝大人這一年來的關照。」
空穀坊的代玉皆是美玉所製,眼前的代玉小山約莫是容老板不在京裏這段時候他所輸的數目吧。停在代玉上的雙眼又恢複平時的冷然,阮尋裏不置可否,不如方才收茶收得爽快。「我來此處隻為消磨時候,搔搔賭癮,沒有做出什麽需要你道謝之事。」要說他在這方麵不近人情也好,但人情債難還,他心裏總是算得清楚。
老友語氣平淡,表情與方才輸錢時無異,從那冰凍三尺的蒼白容顏上並不是太容易看穿內心想法;這模樣、這防心,就連在朋友麵前也不會露出馬腳。撇撇嘴,容老板直接戳破道:「你是來此消磨時候,還是來此避禍?」
容老板語帶嘲諷,阮尋裏不以為意,繼續喝著手中難得的南方好茶,又從腰間掏出一錠錢押上了朱線繡花的「大」字。他有備而來,不會太早輸光走人。「既知我是來避禍,那你該明白我這是散財消災,又何必做這些?」
「散財避禍大可去青樓,至少有肉吃有酒喝,不用輸光俸銀喝西北風,你才是何必做這些讓我心生內疚之事。」本來隻想鬧鬧老友,但那拒人於千裏的語氣讓容老板一個皺眉。「外人不知你我交情,隻當你好賭而我真當你是肥羊……你可知陳主簿、林大人、廣興王爺他們怎麽說你的?」
這言下之意,被人冠上風流之名強過好賭?翠玉杯在嘴邊停了會。自己的確把月俸分了幾份做不同用途,其中一大部分便是拿來空穀坊試手氣。阮尋裏很認真地迴想前陣子聽見的風聲,是怎麽說的呢……他又喝了口茶幫助迴憶,冷道:「替人算命卻不知己命?看不清自身弱點硬往死胡同裏鑽?」
原來他自己聽過還不避謠……容老板嘴角抽了抽,將骰子重新入盅,卻將搖骰大任推到了阮大人手中。「那話要是傳迴你師父耳裏,還不治你有辱師門之罪?」
阮大人出身肅州濮陽門,該門代代皆有人出仕河圖院,更出過不少聞名天下的玄學相士;其門風極嚴,徒子徒孫若有違門規,一律逐出師門,絕不輕饒。老友要排遣,京裏尋樂之處那麽多,隨便去個墨坊收收硯台、水滴也好,好歹也是風雅之流,何苦專注一處,給自個兒套上一個嗜賭如命的臭名?容老板為他不值。
「師父他老人家就是知道我道行不若其他師兄弟深,才命我接旨入朝為官的。期待不高,自然也就不會太過失望。」聞言阮尋裏冷笑迴著,兩眼微眯,讓人看不清當中情緒。他學起容老板執骰盅,卻不若他臂力好,能搖離台麵,隻是輕擺幾迴便停手。「再說我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入境自當隨俗,不至有辱師門吧?」
為官甚是費心費腦力,上朝說話需字字斟酌,下了朝還得與人交際、應酬同僚,否則易受排擠,一朝落難更怕求助無門。所謂避禍,換句話說是不標新立異、不自命清高,方為保身之道。
阮尋裏聽得出容老板方才話裏的關心,為兩人滿上茶,緩了語氣又道:「京裏玩樂之處雖多,可總不太適合我。下棋令我眼花;上茶肆品茗我嫌四下嘈雜,不如買茶獨飲;玉器寶石雖美,我好觀賞卻不喜收集;文房四寶也是同理,若見了中意的便買下,那是有十座宅子也不夠放。至於上青樓尋歡……你說,我這病夫入青樓,是不是自討苦吃呢?」話說得多了,喉間有些發癢,順勢咳了兩聲以示自己真的體虛,不宜過度放縱。
所以上賭坊既可散財避禍,隨世浮沉,又不至錯手買下太多珍寶塞不進他那空蕩蕩的宅子……他怎麽不乾脆到河邊撒錢?聽明白老友話中意思,容老板長手將骰盅揭開,一見點數為小,嘴角又抽了抽。這迴他沒因贏錢而笑,反而有些咬牙切齒起來。
從前為應付朝中同僚分明也上過青樓幾迴的,這兩年推了所有青樓議事之約,不沾酒水、不沾女色……
這麽說來,兩人相識十年了,從未見過阮大人看女子一眼,莫非他有斷袖之癖?
不知哪兒冒出來的想法令容老板背脊一涼,覷了眼那病氣蒼白的清俊側臉,冷漠中總帶了點不為人知的憂愁……甩甩頭揮去遐思,老友仍輕咳不斷,他不禁擰眉關心道:「說正經的,這咳症自你我認識時便有的,也該有十年了吧?皇上不是下旨命你定時給太醫診脈,平日也有按時喝藥的,怎麽就不見起色?」
「咳症本就難醫。」阮尋裏淡聲應道。
容老板心生不滿,語氣微沉地繼續道:「這幾個月我雖人在外頭,對京中消息仍算靈通。先前你被宣入宮,一過宮門便嘔血之事別以為瞞得過我--做什麽這樣看我?我有說錯嗎?」
原來,這才是容老板今晨迴京,入夜便在賭坊等自己一敘的原因……阮尋裏不說話,看著容老板憂心忡忡的表情,冷漠的眉間擰起。
「聽說宣你入宮是太後的意思?」老友不語,容老板又問道,「皇上去年廢了三皇子的太子之銜,至今太子之位懸著,太後為鞏固二皇子的勢力,暗中拉攏了不少人,據說河圖院六門中已有多位博士、正言從前是三皇子的人,現已倒戈到二皇子那兒去了;你遲遲不表態,也難怪太後藉故宣你,無非是想探探你口風、試你忠誠罷了,偏偏你又病倒……」
天下人皆知,先帝與當今的皇上極為看重玄學,看重到了癡迷的地步,如此風氣也逐漸在皇室甚至民間散開。其實端看燕自立國以來,三院中一向沒有實權,掌理命相占卜、風水堪輿、天文星相的河圖院忽然變得舉足輕重,便顯出了天子的過度迷信。
以往河圖院六門說穿了便是日日盯著漏刻算時,在新宮院落成或翻修時指點擺設,在皇子公主出生時為其排盤命名,又或皇族嫁娶時算算八字合婚。
然自先帝以來,河圖院官員被宣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官員,甚至多次插手國政、邦交事宜;皇上、太後以至嬪妃每日早、晚測字,遇事無法決定便問卦占卜,六宮每季根據風水變換擺設、用色,就連每年的官員評跋都多了幾行流年與相衝相刻的批注,給皇上做為是否將其升遷的依據……
細想下來,不難理解為何太後三番兩次試探於阮大人。
阮大人官拜河圖院思餘門的右正言,主批命排盤,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然而出身名門,與朝中許多元老有著或深或淺的淵源,動筆批注字字更是可輕可重,影響力不可小覷,這是為何太後欲拉攏他的原因吧;若是拉攏不成,難保不會成了敵人……忽地,容老板臉色微變,壓低了聲音道:「你是給哪個太醫瞧的,可靠嗎?」他未曾關心到這層細節,但久咳嘔血怎麽說都是令人擔心的。
「你怕太後和二皇子加害於我?」阮尋裏不會訝異一個賭坊老板對於宮中之事了如指掌,青樓、賭坊一向是消息最流通之處,倒是自己從沒注意到過,原來容老板如此掛心自己的事,簡直比從小一同長大的師兄弟們還上心。思及此,他掀了掀唇,然話到嘴邊停了停,片刻後轉道:「放心吧,為我診脈的是白太醫,從前受過我的恩,可以信得過。」
「也是。你從以前便很貪生怕死,自然不會讓不信任之人為你治病。」容老板稍稍安下心,隨即又揶揄道:「你倒是很懂得怎麽利用恩情控製人。」
阮尋裏冷冷一笑,隨口問道:「那麽,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利用你,你當如何?」
沒料到他會這麽問,還以為那人情得就這麽欠到下輩子去了。容老板哼哼笑道:「就怕阮大人不開口。」
「是嗎。」
那語氣依然不輕不重,淡漠似初秋的風,掃過便散了,不似真會有求於人……又過一會,容老板將兩人杯中已冷的茶倒空,換上茶葉,重泡新茶時說道:「所以,你是不是更應該收下這些代玉?」
阮尋裏擰眉看著他。
「不解?」容老板搖搖頭,「戲不都這樣演的?立誓須有信物為憑,到了真需要幫忙時,無論是什麽忙,對方都賴不掉。」
……什麽歪理。真要賴,有信物又如何?然而好友滿腔熱情,阮尋裏也不想拂了他好意,就近拿起一板代玉,握在手裏掂掂重量,收進襟中,「太沉了,就以一板代玉為信吧。」
「隨你吧。不過記得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容老板玩笑提醒了句。
衝了新茶,用過茶點,兩人又多拿了幾顆骰子入盅,邊搖骰邊說起容老板的江南之行。
阮尋裏在入朝為官之前沒有離開過師門,搬到蟠京之後便沒離開過京中,麵上淡然,可心中自是覺得老友旅途中事事有趣。再次注意到時刻,已快子時。
阮大人每夜子時三刻前需服藥,於是容老板喚了夥計備轎,通報後方知原來他的隨從看準了時辰,已在賭坊外等候。
容老板堅持送老友出賭坊,當兩人下了樓出了內院來到前廳時,廳裏竟是一片吵雜混亂,那是謹慎選客的空穀坊少見的場麵。
「怎麽迴事?」容老板問著滿頭大汗的前廳管事。
「容老板、阮大人。」管事邊向兩人見禮邊抹了把汗,伸手指了指被圍在人群中央那一白一灰兩道身影,無奈迴道:「那兩位爺是第一迴來賭坊的客人,本來咱們一向少接初來乍到又沒熟客介紹的旅人,可我見他等衣著不俗,一問之下又是奉皇族命令入京的,就通融他們進來,怎知……」
「他二人輸錢鬧事?」見錢眼開、趨炎附勢一向是空穀坊的擇客原則,管事語氣心虛應是另有原因。阮尋裏看著管事指著的兩個人影,那灰衣少年正兩手叉腰理直氣壯地與人理論。眼微眯,他認出那是方才掃錢掃得很樂的少年。
莫說有人在老友地盤鬧事而他冷眼看待,也說不上為何,但那灰衣少年的舉動總令他有些新奇,令他想多看一眼。阮尋裏低了低頭,本是冷漠輕抿的嘴角幾不可見地上揚。
容老板覷了眼老友的表情,挑挑眉。
「迴阮大人的話,是正正相反哪。」管事咳了咳,瞄著容老板的臉色,搔搔頭道:「這兩位爺打坐下就沒輸過,賭什麽贏什麽,又有些鄉巴佬的財大氣粗,惹得其他客人看不過眼,質疑他倆出千。怎知那位小爺聽了忽然大發脾氣,就鬧成眼下這模樣了。」
看來他得再教教管事怎麽看人。容老板揮退了管事,抱歉道:「阮大人,我先送你出去吧,莫要耽擱了你喝藥時刻。」
「不必了,」廳中越來越多客人起哄,阮尋裏朝容老板點點頭,要他放心,「轎子就在外頭等著,我自個兒出去就行了,你與管事去忙吧。」
「那好吧。」容老板不意看見在旁煽風點火的客人竟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廣興王爺與陳主簿,心知再鬧下去隻怕難以收場。「明日我得到洛棠一趟,後天若你來坊裏,再上來在庭軒。」
「好。」容老板離去,阮尋裏不禁又看了眼被包圍住的白衣人與灰衣少年,片刻,才從賭坊的大石門離去。
前腳跨出賭坊,在不遠處等著的隨從朝他揮了揮手;阮尋裏才邁步,就見隨從忽地變臉,表情猙獰至極,殺豬似地吼道:
「大人--」
阮尋裏愣住,身後又傳來容老板的殺豬吼聲:
「阮大人--」
阮尋裏倏地迴過身,怎知迎麵而來的竟是一團黑影,隨即有重物壓來,他閃避不及,與之雙雙摔落在地。
這一撞撞得本就體弱的他眼冒金星,當他使力撐起差點被撞散的身子,感覺四周有人圍了過來;他伸手想撫撫胸口被撞的痛處,才察覺懷中抱著一人。
阮尋裏木然,認出懷中人正是那灰衣少年。
近看少年膚色黝黑,五官是他所見過最精致細膩……那雙秀眉眉尾微翹,顯出一股淘氣,輕闔的眼皮上那濃密睫羽正隨少年抬眼而掀動,直至兩人對上視線,方露出一雙黑晶般的靈眸。
那雙瞠大的靈黠眸中映著自己,一個木然呆滯的自己。
兩人相視無語,四下卻是嘈雜……阮尋裏被那雙瞳眸吸住,陷在一片無邊黑海,圍觀的人在他眼裏隻是一道道影子,耳邊聽見的聲音化為重疊的迴音,擴散、迴蕩,迴蕩、擴散……他聽不真切。
一會兒,灰衣少年從他懷裏起身,順勢將他拉起。
少年望著他眨了眨眼,又側了側頭,搔搔頭,綻出了一朵抱歉的笑花。
那刻,阮尋裏終於驚醒了。
瞪著身前的少年,他立定不動……或者該說,他無法動彈。
另一頭,衝出賭坊的容老板邊吆喝邊撥開人群。方才情勢無法控製,有人抬起灰衣少年往門外扔去,好死不死砸向了阮大人身上……老友身子不堪一擊,前些日子還被風吹到吐血,他心中自然焦急萬分。
好不容易擠到了阮大人身邊,容老板卻見老友動也不動,死盯著灰衣少年不放。正當他要開口問老友是不是撞到哪兒、疼得說不出話來了,就見那總是冷冷淡淡的眼神瞬間變得犀利防備。
麵對少年笑容裏的歉意與無辜,一向冷漠卻從未遷怒於他人的阮尋裏露出了少見的嫌惡、非常嫌惡、萬分嫌惡的表情。
轉頭,市集街頭賣走地雞的老伯掛起買雞腳送雞冠的牌子,狠了心要將存貨清空,眾人見有便宜可撿,便一窩蜂衝上前;再轉頭,街尾的賣瓜老王直接抽繩將瓜綑了綑,兩支當一支賣,眾人又哪裏能不心動兼行動……整條街市熱鬧非凡,賣的使勁賣,買的使勁搶,正所謂輸人不輸陣。
於是,一般市集越晚越沒好菜挑,越接近收市便越門可羅雀的情形在蟠京完全成了另一番風景;好菜好肉自然是一早給富貴人家的廚子、仆役給挑揀完了;尋常人家若要拜神作壽,要買上等的三層肉、雞腿肉、新鮮海味、漂亮生果,那得請早;若隻為平日張羅家中兩餐,多數會在下工後、收市前到市集湊湊熱鬧,順道與街坊聯絡聯絡感情。
「……」
熱鬧人群中,一道格格不入的白淨身影靜立一旁樹下。
那人頎長身上斜綁著包袱,生得白淨無瑕,卻是麵無表情,可惜了一副好長相。身邊嘈雜紛亂,他不為所動,隻是鳳眸微眯,鎖著兵荒馬亂中的一抹灰色人影。
那灰色人影不斷在人群中擠進擠出,跳上跳下,一個人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見他在豬肉攤前驚歎豬心如人心,絲毫不顧血水沾上了衣袖,眨眼間又與幾名大嬸被老板唬得一愣一愣,爭買江南霍家的上等晶米;說是晶瑩如露滴的米,淘米入炊時已是香味四溢,咬下彈牙得有如米粒在齒間手舞足蹈般令人迴味無窮,每年就此時方能買得到--
「哇哇!是不是真的呀?這米隻能買一杓嗎?老板,我家有三個哥哥哪,這一杓煮上來他三人不夠分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咦咦!這可是采州的奇木藥?磨粉能去疤長肉的……什麽?!隻有兩包?老板,我難得進京呀,下次進貨是何時?可否幫我多留些?」
「哇哇!這醃菜真是肅州來的嗎?都說肅州人盡是在馬上討生活的,高壯無比、力大無窮,這醃菜吃了是不是會如肅州人般單手能舉起一匹馬?」
「咦咦!這瓜生得好奇特呀,跟我家鄉的很不同哪……可否先試吃一口再決定要不要買?」
「哇哇!這麻花卷真是又香又甜外酥內軟哪!真是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麻花卷,這兒的我全買啦……啊呀,明明記得還剩十個銅板的呀。等等!老板,你別賣給別人哪……嘿呦!這兒、這兒!均富在這兒哪!四爺,我身上銀兩花光了,你快過來幫我付錢哪!」
本來還買著晶米,轉眼間已分神瞧起隔壁幾攤了。自稱均富的灰衣少年膚色黝黑,咧嘴笑開倒是露出一口白牙,他口裏一聲聲四爺喚得極順,使喚起那四爺更沒一點忸怩。
均富俐落地一手壓著舖頭端出的最後一盤麻花卷,邊分神拍開幾隻伸過來欲奪麻花卷的手。
不遠方的樹下,白衣人挑了挑眉。被喚作四爺已經有段日子了,他還是有些不慣,暗自歎了口氣後慢步而去。
糕餅舖老板見這翩翩白衣公子掏著銀兩,身上衣衫雖素白卻帶著貴氣,尤其那佩帶上縫了幾片白玉,想是富貴人家,就是動作間不難察覺他左手似有不便,單單使右手;若真是身有殘疾,倒也有些可憐……看著白衣人遞出的銀錢,老板笑得和氣生財,不著痕跡撥開一旁叫著要單買一個麻花卷的大嬸,順手抽了張紙、拉了條繩將剩下的麻花卷包妥,交到身邊的灰衣小兄弟手裏。
「鄉下人進城。」搶輸的大嬸呿了聲,離去時故意說著。
聲音不大,但已夠旁人聽得清楚。著白衣的洪四爺心下認同,將手中幾個銅板交到老板手中。才迴過身,灰衣少年早拎著麻花卷以及方才在市集與人相爭買來的大包小包,歡天喜地、頭也不迴地在街尾轉彎處消失了。
……早知道兩人離莊不會是個閑差。可才進京城,連包袱都還未解下便直衝市集,凡事大驚小怪又毫不遮掩那財大氣粗的模樣,不是鄉下人進城是什麽?又歎了口氣,他跟上。
離開中央市集時天色已轉暗,走過幾條街,身後人聲喧囂已聽不見。當他們踏上一座木板橋時,天邊升起三兩星鬥。
來到寬而平坦的橋中央,均富停步稍歇,兩手提著重物垂在兩側,仰頭望向天邊。
順著他所看之處望去,星光點點。良久,洪四爺看得覺得自己脖子要扭著了,兩人還是仰頭向天。
「少見你笑呢,四爺。」不知何時均富已不看天,隻看身邊的四爺。
洪四爺不覺自己露了笑,聞言隻是緩緩看向多話的均富。四下偏暗,隻能就著些許燈火看清眼前人輪廓;片刻,他看向了均富身後,道:「聽聞渭水未入蟠京,隻自峒嶺切過,那麽此溪是……」
「你問對人了。」一路上,雖然四爺表現得平淡,但若自己不主動說起所經之處的典故,他便會忍不住問起。離莊前分明四爺還有些不高興,其實處處顯出內心對此行感到雀躍無比呢……均富嗬嗬嗬笑彎了眼,露出幾分孩子氣。四爺問起這起程前研究過的蟠京事物,特別令他得意。「渭水由西而來,經數州才從清州注入洛棠內海,確是未曾入京。不過因為臨近的峒嶺滿山野櫻,每到春天便是一片花海,美不勝收,自古有開辟淺而長之渠道將河水引入京城。」
看均富有模有樣地叉腰當起說書人,洪四爺勾了勾笑,就聽他繼續說道:
「從前隻在春季開閘,引渭水進峒嶺沾乘落櫻入京供人觀賞,謂之遣水;直到有迴連年旱災,先帝聽取河圖院的建議,夏秋冬不關閘門,果然隔年久旱逢甘霖;自那時起遣水四季源源不絕,意喻國運昌隆……」
說著,均富側了側頭。
話說迴來,這當年由河圖院指點過的風水,到了今日似是無用武之地了?如今的大燕內憂外患,人民苦中作樂,何來昌隆之相?這麽想著,再看眼前的遣水,空有詩意,更覺有些諷刺了。
進京一路行來,洪四爺總聽均富說著四處事物的典故。均富愛看書,雖是第一次出門遊玩,卻總能說得活靈活現,自己聽了有趣,當然不會當麵澆他冷水,於是適時迴應幾聲,接著道:「數百年的光陰隻有春日見得到小橋流水,現在遣水四季開閘……也是那時開始的吧,兩代皇帝迷信算命風水,昏庸無道。」
聽著那足以令人人頭落地、株連九族的話,均富沒衝上前捂住他的嘴,反而噗嗤笑出聲,「若不是皇帝昏庸,你我又豈有機會出墓遊天下?屆時見著河圖院之人,合該心存謝意才是呀,四爺。」
見他雙手在胸前交握,麵露感激之色,洪四爺哼了聲,「下令讓你我進京的是大皇子,不是皇帝。再者,當年上奏讓遣水四季開閘的河圖院官員隻怕早已作古,你別謝錯人。」
四爺天生太過認真,跟他說理是自討苦吃。均富吐吐舌,投降認輸。「好好好,明白明白明白,不過說說嘴嘛,別太計較了,四爺。」
將那話語中的揶揄聽得清楚,洪四爺翻翻白眼,「玩夠了?」
「還沒。」均富搖搖頭,指指他背後。
洪四爺迴身,才發覺遣水兩岸的店家陸續點起了燈火。
轉眼間,兩岸燈火高掛在店家,也在溪麵,相映生輝有如燦爛星河,極是炫目,宛若置身天界銀河……
然後一直一直望得如癡如醉的他們,彷佛此生從沒見過如此美景的他們,一刻也舍不得移開視線。
***
入夜後,遣水兩岸燈火通明。
位於南岸的蘭苕大街上有蟠京出了名的幾間酒樓飯館,從街坊小食、南北點心到一等一的京菜酒樓京聚香皆在此;是以京裏百姓以至商旅官員都經常在這街上尋訪佳肴美酒,坐看來往人群與遣水風光。
越了踏櫻橋,遣水北岸的玳梁大街顧名思義,幾幢大燕盛世興建的華美樓宇並立,精雕的簷梁與畫牆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給。街上大多是為附庸風雅而設立的店舖,賞玉、品茗、論詩詞、尋古玩、棋盤幹戈、文房四寶、古今書籍樣樣不缺,吸引往來過客嚐鮮,也是天下騷人墨客與王公官員的聚集地;然而若要說到這兩年蟠京最興旺的店舖,莫過於位在這玳梁大街的空穀坊了。
熱鬧大街上,一頂轎子停在空穀坊前,隨從掀起轎簾,一名男子下轎。
男子一身紺青繡衫掩不住高而偏瘦的身形;初見相貌清俊,儒雅斯文;細看才知眼神冷若冰霜,膚色蒼白而帶些病氣。見一名生麵孔的夥計出坊相迎,他便吩咐隨從退了轎。
夥計走近,問道:「請教公子大名?」
男子的隨從轉身正準備押轎迴府候著,聽到夥計的話,擰眉又轉迴身道:「我等來了空穀坊那麽多次,還真沒遇過一個夥計連我家大人都不識得哪……」
男子輕拍隨從肩頭要他停口,將腰牌解下遞向前。
夥計恭敬接過,低頭瞧著手中赤金花框的木雕官牌,正麵陽刻龜紋框與河圖院三字,背麵陰刻男子官銜與名諱--
「啊!小人給阮大人請安。小人今兒才上工,師哥方才招唿貴客入內還未迴,小人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大人有大量。」一見阮大人官銜,夥計連忙捧著腰牌歸還,給眼前的財神爺賠禮。夥計長揖到地,片刻後稍稍抬頭,阮大人輕聲道了聲無妨,言語間似是不如外表的冷漠,他又趕緊說道:「容老板聽說近來您天天都來坊裏,今兒太陽沒下山便來等您了呢,還交代阮大人一到便請移步在庭軒一敘。」
阮尋裏挑挑眉,應著:「容老板客氣了。」
吩咐隨從押轎先行迴府,夥計領在前,阮尋裏跟在後入了空穀坊;才推門,便聽坊內有人吆喝道:
「下好離手--」
阮尋裏循聲望了眼,隻見有張賭台前莊家搖完骰,道買定離手,正要開盤;他不禁多看了眼深色木桌上漆金的「大」字,思考片刻後點點頭。待眾人押定寶,莊家掀骰盅,一時候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搖頭歎氣。
阮尋裏搖頭暗歎。
這張台前多人圍觀,當中有兩人引起他注意。一是在台前力持鎮定的白衣人,另一個是在白衣人身邊毫不掩飾大聲歡唿的灰衣少年……阮尋裏幾乎天天到空穀坊,多數客人他都見過,然而對這兩人沒有印象;見他倆衣著不差,卻是風塵仆仆,不似在地人。
再細看那灰衣少年膚色偏深,五官擠出略帶邪氣的笑容,單手將身前長衫挽起,另一手將賭桌上贏來的銀票、代玉往裏撥,是一副有點稚氣又太過得意的嘴臉。阮尋裏不禁又多看了一會。
「哇哇!哈哈!手到擒來、手到擒來哪!你說是吧,四爺!」
話一出,同賭台的賭客乾瞪眼,也引起廳中其他人的注目。
都道輸贏乃兵家常事,可真能勝不驕、敗不餒又不心存妒意之人又有多少?遠遠看著那一幕的阮尋裏掃向眾人表情,最後又望迴那得意洋洋的灰衣少年;少年手短,於是幾乎將整個身子撲上台去撥幾枚擺得遠的代玉與銀票……那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不知怎地竟令他移不開視線。
一頓,阮尋裏緩緩別開眼,隨夥計穿過通往內院的門,上了梯。
來到二樓門前,兩名看門夥計一見常客阮大人,連聲招唿入內。
此處又與方才不同,莊家也不若前廳那般吆喝,若不細看賭具,倒像幾人圍在桌前研究一件事物。二樓隻為位高權重的官商設局開賭,阮尋裏見著幾個穿著華美貴氣之人時停了停步,上前寒暄幾句才又隨夥計離去。
在庭軒在內院南廂暗門後的閣樓裏,不僅隱密,平時亦不待外客,夥計領阮大人入閣樓後便恭敬退下。
屋內小廳處處精巧,木椅套金腳,木桌雕雲紋,一旁竹拚的矮櫃上幾套賭坊常見的骰、牌,走近才知是翡翠、烏銀所製。阮尋裏看著那些豪奢之物,心道又是某人心血來潮命人打造,賭坊裏的賭具真是越換越誇張了……偏冷的嘴角不禁揚了揚,他瞄向窗邊持玉杯悠閑喝酒的賭坊主人。
沒錯,這蟠京最興旺的空穀坊不賣玉石不賣硯墨,不辯古文不談詩詞,隻論賭盤大小。有別於一般賭坊的賭客多是喝得酒氣衝天,一個不如意便拍桌叫囂,輸了一輪還不知停手,情願畫押借錢越陷越深;空穀坊不接散客,進得了門的多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少也得由熟客領入門,上了賭桌比的是度量寬窄、沉不沉得住氣。
「阮大人。」窗邊一身花花綠綠繡袍的容老板放下酒杯,對他招了招手,一旁炭爐上的水正好燒開,他將酒收起,替兩人換了茶具,順道也將才叫人做好的象牙盅、骰搬到眼前。
見狀,阮尋裏熟練地將一旁的桌巾抽過,在身前長桌鋪平;掃見上頭金、銀、朱線精繡十六格供人下注的圖案,當中幾個字裏帶光澤,紋路不似一般繡花,隨雙眼移動或燭火飄搖特別引人留意。他搖頭笑道:「容老板生意做得大,賭具也非比一般,用來心情舒暢愉快。」
「輸得也比較甘願?」容老板隨口接問。手邊挑揀三顆象牙骰入盅,搖了搖,還是覺得上迴的白玉盅骰聲音清脆好聽些。
沒理會那嘲弄,阮尋裏從腰間掏出幾錠銀錢,押上了桌巾上金線繡花的「小」字。「聽聞你前些日子跑江南去了,什麽時候迴京的?」
「今晨破曉時分。」容老板瞄了眼他押的字,迴著。他與眼前人相識多年,兩人雖一句阮大人來、一句容老板去,實際上是十年的老交情了;原本不喜外人問起自己行蹤,在這老友麵前倒不忌諱。「聽夥計說阮大人天天到賭坊關照,來得比我這老板還勤,你說,我能不煮壺好茶,當麵謝謝你這尊財神爺嗎?」說著,一手還押在骰盅上,另一手俐落地撈過炭爐上的鐵壺,將熱水衝入茶壺中。
「什麽財神爺……肥羊就肥羊吧。」對於賭坊行話,阮尋裏在空穀坊打滾了幾年也算有些了解。初時還以為是夥計稱唿賭客,後來方知財神爺三字是對下百注輸九十九注的賭客才有的稱唿……也難怪賭坊上下每每見到他總是笑容滿麵地鞠躬哈腰了。
容老板噙笑聽著他的自我挖苦。
老友常來光顧,可沒人拿刀在後頭逼著;身為老板,他也沒有把白花花銀子往外推的道理;隻是老友來得多了,他心中總是有些過意不去,輸得多了更是喚醒他的惻隱之心。容老板單手執起茶壺,為兩人斟滿茶,頓時茶香四溢,另一手揭開骰盅。
「……」雖然心知結果,阮尋裏兩眼還是不禁盯著掀起的盅下是怎樣的光景。
「嗬嗬。」五五六,十六點大。麵對他的冷漠表情,容老板露出狐狸笑,「阮大人,莫要惱我呀,我雖會搖骰聽骰,在你麵前卻是真心想讓你而未動手腳的。」
自己時常流連空穀坊的事朝野皆知,身為肥羊的事也不是秘密;這天生沒有賭運的命是天給的,惱旁人何用?阮尋裏已不看象牙骰上的點數,執起翠綠的玉杯,聞香後啜了口,頓了頓,「這是……單叢?」
「鳳凰單叢。」容老板笑了開,也不介意老友因為輸了賭而轉開話題。鳳凰單叢極為稀有,老友一喝便知,也不枉他從惠州一路帶迴。說著,他側身拉過事先備好的一方木盤,上置圓形紙包,朱色絲線纏了幾轉才在中央印上蠟封。「你這病夫喝不得酒,我當然得想方設法尋些有趣的玩意兒來討好你了。」
阮尋裏本是顯得病氣漠然的雙眼一亮。他愛茶,所以不客套推辭,不客氣地收了。正將茶包拿起欲細瞧是哪個茶莊出的,注意到容老板身側另一方蓋著紗絹的木盤。
容老板順著他視線看去,長手拿了過來,掀開紗絹,露出底下疊了幾疊的小巧玉板。「再過些日子便要過年了,這些代玉就當是賭坊給大人的謝禮,多謝大人這一年來的關照。」
空穀坊的代玉皆是美玉所製,眼前的代玉小山約莫是容老板不在京裏這段時候他所輸的數目吧。停在代玉上的雙眼又恢複平時的冷然,阮尋裏不置可否,不如方才收茶收得爽快。「我來此處隻為消磨時候,搔搔賭癮,沒有做出什麽需要你道謝之事。」要說他在這方麵不近人情也好,但人情債難還,他心裏總是算得清楚。
老友語氣平淡,表情與方才輸錢時無異,從那冰凍三尺的蒼白容顏上並不是太容易看穿內心想法;這模樣、這防心,就連在朋友麵前也不會露出馬腳。撇撇嘴,容老板直接戳破道:「你是來此消磨時候,還是來此避禍?」
容老板語帶嘲諷,阮尋裏不以為意,繼續喝著手中難得的南方好茶,又從腰間掏出一錠錢押上了朱線繡花的「大」字。他有備而來,不會太早輸光走人。「既知我是來避禍,那你該明白我這是散財消災,又何必做這些?」
「散財避禍大可去青樓,至少有肉吃有酒喝,不用輸光俸銀喝西北風,你才是何必做這些讓我心生內疚之事。」本來隻想鬧鬧老友,但那拒人於千裏的語氣讓容老板一個皺眉。「外人不知你我交情,隻當你好賭而我真當你是肥羊……你可知陳主簿、林大人、廣興王爺他們怎麽說你的?」
這言下之意,被人冠上風流之名強過好賭?翠玉杯在嘴邊停了會。自己的確把月俸分了幾份做不同用途,其中一大部分便是拿來空穀坊試手氣。阮尋裏很認真地迴想前陣子聽見的風聲,是怎麽說的呢……他又喝了口茶幫助迴憶,冷道:「替人算命卻不知己命?看不清自身弱點硬往死胡同裏鑽?」
原來他自己聽過還不避謠……容老板嘴角抽了抽,將骰子重新入盅,卻將搖骰大任推到了阮大人手中。「那話要是傳迴你師父耳裏,還不治你有辱師門之罪?」
阮大人出身肅州濮陽門,該門代代皆有人出仕河圖院,更出過不少聞名天下的玄學相士;其門風極嚴,徒子徒孫若有違門規,一律逐出師門,絕不輕饒。老友要排遣,京裏尋樂之處那麽多,隨便去個墨坊收收硯台、水滴也好,好歹也是風雅之流,何苦專注一處,給自個兒套上一個嗜賭如命的臭名?容老板為他不值。
「師父他老人家就是知道我道行不若其他師兄弟深,才命我接旨入朝為官的。期待不高,自然也就不會太過失望。」聞言阮尋裏冷笑迴著,兩眼微眯,讓人看不清當中情緒。他學起容老板執骰盅,卻不若他臂力好,能搖離台麵,隻是輕擺幾迴便停手。「再說我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入境自當隨俗,不至有辱師門吧?」
為官甚是費心費腦力,上朝說話需字字斟酌,下了朝還得與人交際、應酬同僚,否則易受排擠,一朝落難更怕求助無門。所謂避禍,換句話說是不標新立異、不自命清高,方為保身之道。
阮尋裏聽得出容老板方才話裏的關心,為兩人滿上茶,緩了語氣又道:「京裏玩樂之處雖多,可總不太適合我。下棋令我眼花;上茶肆品茗我嫌四下嘈雜,不如買茶獨飲;玉器寶石雖美,我好觀賞卻不喜收集;文房四寶也是同理,若見了中意的便買下,那是有十座宅子也不夠放。至於上青樓尋歡……你說,我這病夫入青樓,是不是自討苦吃呢?」話說得多了,喉間有些發癢,順勢咳了兩聲以示自己真的體虛,不宜過度放縱。
所以上賭坊既可散財避禍,隨世浮沉,又不至錯手買下太多珍寶塞不進他那空蕩蕩的宅子……他怎麽不乾脆到河邊撒錢?聽明白老友話中意思,容老板長手將骰盅揭開,一見點數為小,嘴角又抽了抽。這迴他沒因贏錢而笑,反而有些咬牙切齒起來。
從前為應付朝中同僚分明也上過青樓幾迴的,這兩年推了所有青樓議事之約,不沾酒水、不沾女色……
這麽說來,兩人相識十年了,從未見過阮大人看女子一眼,莫非他有斷袖之癖?
不知哪兒冒出來的想法令容老板背脊一涼,覷了眼那病氣蒼白的清俊側臉,冷漠中總帶了點不為人知的憂愁……甩甩頭揮去遐思,老友仍輕咳不斷,他不禁擰眉關心道:「說正經的,這咳症自你我認識時便有的,也該有十年了吧?皇上不是下旨命你定時給太醫診脈,平日也有按時喝藥的,怎麽就不見起色?」
「咳症本就難醫。」阮尋裏淡聲應道。
容老板心生不滿,語氣微沉地繼續道:「這幾個月我雖人在外頭,對京中消息仍算靈通。先前你被宣入宮,一過宮門便嘔血之事別以為瞞得過我--做什麽這樣看我?我有說錯嗎?」
原來,這才是容老板今晨迴京,入夜便在賭坊等自己一敘的原因……阮尋裏不說話,看著容老板憂心忡忡的表情,冷漠的眉間擰起。
「聽說宣你入宮是太後的意思?」老友不語,容老板又問道,「皇上去年廢了三皇子的太子之銜,至今太子之位懸著,太後為鞏固二皇子的勢力,暗中拉攏了不少人,據說河圖院六門中已有多位博士、正言從前是三皇子的人,現已倒戈到二皇子那兒去了;你遲遲不表態,也難怪太後藉故宣你,無非是想探探你口風、試你忠誠罷了,偏偏你又病倒……」
天下人皆知,先帝與當今的皇上極為看重玄學,看重到了癡迷的地步,如此風氣也逐漸在皇室甚至民間散開。其實端看燕自立國以來,三院中一向沒有實權,掌理命相占卜、風水堪輿、天文星相的河圖院忽然變得舉足輕重,便顯出了天子的過度迷信。
以往河圖院六門說穿了便是日日盯著漏刻算時,在新宮院落成或翻修時指點擺設,在皇子公主出生時為其排盤命名,又或皇族嫁娶時算算八字合婚。
然自先帝以來,河圖院官員被宣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官員,甚至多次插手國政、邦交事宜;皇上、太後以至嬪妃每日早、晚測字,遇事無法決定便問卦占卜,六宮每季根據風水變換擺設、用色,就連每年的官員評跋都多了幾行流年與相衝相刻的批注,給皇上做為是否將其升遷的依據……
細想下來,不難理解為何太後三番兩次試探於阮大人。
阮大人官拜河圖院思餘門的右正言,主批命排盤,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然而出身名門,與朝中許多元老有著或深或淺的淵源,動筆批注字字更是可輕可重,影響力不可小覷,這是為何太後欲拉攏他的原因吧;若是拉攏不成,難保不會成了敵人……忽地,容老板臉色微變,壓低了聲音道:「你是給哪個太醫瞧的,可靠嗎?」他未曾關心到這層細節,但久咳嘔血怎麽說都是令人擔心的。
「你怕太後和二皇子加害於我?」阮尋裏不會訝異一個賭坊老板對於宮中之事了如指掌,青樓、賭坊一向是消息最流通之處,倒是自己從沒注意到過,原來容老板如此掛心自己的事,簡直比從小一同長大的師兄弟們還上心。思及此,他掀了掀唇,然話到嘴邊停了停,片刻後轉道:「放心吧,為我診脈的是白太醫,從前受過我的恩,可以信得過。」
「也是。你從以前便很貪生怕死,自然不會讓不信任之人為你治病。」容老板稍稍安下心,隨即又揶揄道:「你倒是很懂得怎麽利用恩情控製人。」
阮尋裏冷冷一笑,隨口問道:「那麽,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利用你,你當如何?」
沒料到他會這麽問,還以為那人情得就這麽欠到下輩子去了。容老板哼哼笑道:「就怕阮大人不開口。」
「是嗎。」
那語氣依然不輕不重,淡漠似初秋的風,掃過便散了,不似真會有求於人……又過一會,容老板將兩人杯中已冷的茶倒空,換上茶葉,重泡新茶時說道:「所以,你是不是更應該收下這些代玉?」
阮尋裏擰眉看著他。
「不解?」容老板搖搖頭,「戲不都這樣演的?立誓須有信物為憑,到了真需要幫忙時,無論是什麽忙,對方都賴不掉。」
……什麽歪理。真要賴,有信物又如何?然而好友滿腔熱情,阮尋裏也不想拂了他好意,就近拿起一板代玉,握在手裏掂掂重量,收進襟中,「太沉了,就以一板代玉為信吧。」
「隨你吧。不過記得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容老板玩笑提醒了句。
衝了新茶,用過茶點,兩人又多拿了幾顆骰子入盅,邊搖骰邊說起容老板的江南之行。
阮尋裏在入朝為官之前沒有離開過師門,搬到蟠京之後便沒離開過京中,麵上淡然,可心中自是覺得老友旅途中事事有趣。再次注意到時刻,已快子時。
阮大人每夜子時三刻前需服藥,於是容老板喚了夥計備轎,通報後方知原來他的隨從看準了時辰,已在賭坊外等候。
容老板堅持送老友出賭坊,當兩人下了樓出了內院來到前廳時,廳裏竟是一片吵雜混亂,那是謹慎選客的空穀坊少見的場麵。
「怎麽迴事?」容老板問著滿頭大汗的前廳管事。
「容老板、阮大人。」管事邊向兩人見禮邊抹了把汗,伸手指了指被圍在人群中央那一白一灰兩道身影,無奈迴道:「那兩位爺是第一迴來賭坊的客人,本來咱們一向少接初來乍到又沒熟客介紹的旅人,可我見他等衣著不俗,一問之下又是奉皇族命令入京的,就通融他們進來,怎知……」
「他二人輸錢鬧事?」見錢眼開、趨炎附勢一向是空穀坊的擇客原則,管事語氣心虛應是另有原因。阮尋裏看著管事指著的兩個人影,那灰衣少年正兩手叉腰理直氣壯地與人理論。眼微眯,他認出那是方才掃錢掃得很樂的少年。
莫說有人在老友地盤鬧事而他冷眼看待,也說不上為何,但那灰衣少年的舉動總令他有些新奇,令他想多看一眼。阮尋裏低了低頭,本是冷漠輕抿的嘴角幾不可見地上揚。
容老板覷了眼老友的表情,挑挑眉。
「迴阮大人的話,是正正相反哪。」管事咳了咳,瞄著容老板的臉色,搔搔頭道:「這兩位爺打坐下就沒輸過,賭什麽贏什麽,又有些鄉巴佬的財大氣粗,惹得其他客人看不過眼,質疑他倆出千。怎知那位小爺聽了忽然大發脾氣,就鬧成眼下這模樣了。」
看來他得再教教管事怎麽看人。容老板揮退了管事,抱歉道:「阮大人,我先送你出去吧,莫要耽擱了你喝藥時刻。」
「不必了,」廳中越來越多客人起哄,阮尋裏朝容老板點點頭,要他放心,「轎子就在外頭等著,我自個兒出去就行了,你與管事去忙吧。」
「那好吧。」容老板不意看見在旁煽風點火的客人竟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廣興王爺與陳主簿,心知再鬧下去隻怕難以收場。「明日我得到洛棠一趟,後天若你來坊裏,再上來在庭軒。」
「好。」容老板離去,阮尋裏不禁又看了眼被包圍住的白衣人與灰衣少年,片刻,才從賭坊的大石門離去。
前腳跨出賭坊,在不遠處等著的隨從朝他揮了揮手;阮尋裏才邁步,就見隨從忽地變臉,表情猙獰至極,殺豬似地吼道:
「大人--」
阮尋裏愣住,身後又傳來容老板的殺豬吼聲:
「阮大人--」
阮尋裏倏地迴過身,怎知迎麵而來的竟是一團黑影,隨即有重物壓來,他閃避不及,與之雙雙摔落在地。
這一撞撞得本就體弱的他眼冒金星,當他使力撐起差點被撞散的身子,感覺四周有人圍了過來;他伸手想撫撫胸口被撞的痛處,才察覺懷中抱著一人。
阮尋裏木然,認出懷中人正是那灰衣少年。
近看少年膚色黝黑,五官是他所見過最精致細膩……那雙秀眉眉尾微翹,顯出一股淘氣,輕闔的眼皮上那濃密睫羽正隨少年抬眼而掀動,直至兩人對上視線,方露出一雙黑晶般的靈眸。
那雙瞠大的靈黠眸中映著自己,一個木然呆滯的自己。
兩人相視無語,四下卻是嘈雜……阮尋裏被那雙瞳眸吸住,陷在一片無邊黑海,圍觀的人在他眼裏隻是一道道影子,耳邊聽見的聲音化為重疊的迴音,擴散、迴蕩,迴蕩、擴散……他聽不真切。
一會兒,灰衣少年從他懷裏起身,順勢將他拉起。
少年望著他眨了眨眼,又側了側頭,搔搔頭,綻出了一朵抱歉的笑花。
那刻,阮尋裏終於驚醒了。
瞪著身前的少年,他立定不動……或者該說,他無法動彈。
另一頭,衝出賭坊的容老板邊吆喝邊撥開人群。方才情勢無法控製,有人抬起灰衣少年往門外扔去,好死不死砸向了阮大人身上……老友身子不堪一擊,前些日子還被風吹到吐血,他心中自然焦急萬分。
好不容易擠到了阮大人身邊,容老板卻見老友動也不動,死盯著灰衣少年不放。正當他要開口問老友是不是撞到哪兒、疼得說不出話來了,就見那總是冷冷淡淡的眼神瞬間變得犀利防備。
麵對少年笑容裏的歉意與無辜,一向冷漠卻從未遷怒於他人的阮尋裏露出了少見的嫌惡、非常嫌惡、萬分嫌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