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兵發薊縣
三國從獲得第一畝田開始 作者:鹿鳴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鬥結束,劉安立刻派人往京都洛陽八百裏報捷。
隨後讓人割了這股黃巾的渠帥與副將首級,又找人寫了奏疏,一同送往洛陽。
戰後統計,此戰因交戰時間較短,共死傷民兵四百餘,重騎負傷三十餘,並無死亡。
黃巾死六百傷千餘,收降兩萬三千餘,餘者皆四散逃逸,其中包括一名黃巾副將。
劉安並不想放跑副將級的人物,因為此等人物逃後收攏黃巾,還會繼續作亂,要麽帶人投奔他處的黃巾,屆時又會壯大黃巾的力量。
奈何這副將有馬,劉安這邊三百人又都是重騎,論速度絕不及輕裝簡行的輕騎,想追也追不上。
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這些降卒的問題了。
在賈詡的建議下,劉安在莊園附近給這些人劃了一片荒地,提供工具,又叫來自己莊園的人幫忙,令他們就地取材,搭建房屋,開墾荒地,給予時宜的作物種子耕種。
待第一批作物出土,他們便能自力更生,於此處自成聚集地。
接下來幾天,劉安帶兵看著投降的黃巾基建,預防有人作亂是其次,主要是依靠係統的功能將這些降卒中的不安分子抽出。
兩萬多人,劉安又不能將所有集中起來一個個看,那樣會耽誤基建的進度。
花了幾日功夫,劉安才總算全部查驗完。
畢竟是參與過叛亂的人,這些黃巾裏,好多心性已被影響,兩萬多人,竟有多達三千的不安分子。
劉安將這些人聚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訓練、勞改。
十日後,大部分皆已改善,隻剩下的一百多冥頑不靈,且經過夏侯蘭的審問,這些人基本都有過或女幹淫婦女,或屠戮老幼的事跡。
如今世道,此等大奸大惡之人,必須嚴苛處理。
劉安將這百餘人拉到涿縣北市,著人當街曆數這百餘人所犯罪行,斬之。
四月上旬。
劉安於縣衙辦公,收到消息,薊縣被黃巾攻破,幽州刺史郭勳及廣陽太守劉衛被黃巾斬殺。
薊縣乃是幽州州治以及廣陽郡郡治,刺史府以及太守府都坐落於此處。
州治被破,刺史與太守殉國,這等事跡,在黃巾造反之後,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不過卻是距離劉安最近的一次。
劉安當即召集縣衙諸吏前來議事,商議是否出兵救援薊縣一事。
“明公,依漢律,各地主官職權範圍僅限本地,此時既無上級調令,亦未收到薊縣求援,冒然出兵,往小了說是濫用職權,往大了說,可是有造反的嫌疑,望明公慎重。”
夏侯蘭對漢律深耕數年,此時第一個出言陳明利害。
張遼坐於末位,本是旁聽,可他父親就是被鮮卑人殺害的,深知戰爭的慘烈,不忍薊縣百姓也遭此荼毒,忍不住起身出言。
“明公,夏侯少府言之有理,可如此便要置薊縣百姓於不顧嗎?”
張遼到底年少,一腔報國愛民的熱血尚未被現實冷卻。
不像在座的其他成年人,優先考慮的必然是自身利益以及自家縣尊的安危。
劉安見此,便明白了其他人的想法,若是可以,他自己不想置百姓死活不顧。
於是看向坐於左首的賈詡,問道:“先生有何見解?”
賈詡是個人精,深諳明哲保身之道,他內心其實是不建議出兵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為了些許百姓,平白讓明公擔上被彈劾的危險,此為不智。
但賈詡又極通曉人情世故,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對劉安的性格已經摸得八九不離十,他心中如何想的又豈會不知?
“迴明公。”
賈詡起身朝劉安行禮後,接著道:
“今幽州刺史亡故,明公的上司涿郡太守亦乃明公好友,誰會彈劾明公呢?便是朝中禦史彈劾,以如今黃巾作亂,天下傾頹之勢,天子必然日夜憂心。明公才擊退涿郡來犯黃巾,又馬不停蹄率軍平叛,此為憂國憂民之舉。陛下高興都來不及,斷然不會怪罪明公。”
夏侯蘭再次擔憂道:“若是下任幽州刺史以此開罪明公,又當如何?”
賈詡輕笑,捋著胡須淡然道:“主公隻消自呈一表請罪書,言明此事,屆時不論救援薊縣成敗,陛下都會念在明公一片為國之心,及擊退黃巾之功的份上不予問罪。”
聽得此言,劉安心中大定,見夏侯蘭也不再出言勸阻,其他人也無意見,劉安便下令諸人,即刻準備,兵發薊縣。
三日後,夏侯蘭備好大軍開撥所需糧草,劉安集結了三千民兵,加上三百重騎,共計三千三百人,出兵薊縣。
考慮到自己出兵後涿縣的安危,劉安又從係統庫存中拿出五千兵甲,在兩萬多黃巾降卒中抽出五千青壯,令高升日夜操練,以備戰事。
這些青壯大多是和家眷一起被黃巾裹挾來的,原本劉安給他們劃了地,能夠在這亂世中苟全便足矣,並不想再次被卷入戰爭當中。
隻是劉安對他們恩同再造,他們想要報答劉安,即便劉安募兵時再三強調自願應征入伍,並不強求,兩萬多降卒中的七千多青壯,卻依舊是幾乎所有人都報了名。
不過劉安也知道他們開墾荒地,重新建家,需要青壯勞力,這才隻抽了五千青壯。
不過當這些人真正進入軍營參加訓練才知道,作為劉安手下的士族,是多麽幸運的一件事。
不僅每頓吃飽,每天還至少有一餐加肉,還有不俗的軍餉可拿。
除此之外,他們還聽說,凡戰死士卒,皆會葬入英烈園,名字也會刻在英烈碑上,供後人瞻仰。
同時,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撫恤金,自己的妻兒也會被善待。
他們在享受一係列優待的同時,還能毫無顧慮的在戰場上拚殺,建功立業。
以後跟著劉縣尊,隻會越過越好。
即便不幸死了,妻兒也能得到有功之士的待遇,這日子就有了盼頭,有了希望。
如此,他們更是對劉安感恩戴德,從此心中隻認定了劉安,不知漢天子為何。
劉安三千兵馬剛出了涿縣十裏,後勤輜重才剛走出涿縣城門,便有斥候來報,前方二十裏發現大股黃巾,目測人數在十萬以上。
劉安聽完,目光一凝,“再探!”
隨後立刻下令大軍停止前進,並派人速速迴去通知後勤,暫迴涿縣待命。
想了想,劉安又派人去通知莊園那邊,加強防備,黃巾隨時可能來犯,同時讓那些在基建的降卒暫入莊園避難。
隨後讓人割了這股黃巾的渠帥與副將首級,又找人寫了奏疏,一同送往洛陽。
戰後統計,此戰因交戰時間較短,共死傷民兵四百餘,重騎負傷三十餘,並無死亡。
黃巾死六百傷千餘,收降兩萬三千餘,餘者皆四散逃逸,其中包括一名黃巾副將。
劉安並不想放跑副將級的人物,因為此等人物逃後收攏黃巾,還會繼續作亂,要麽帶人投奔他處的黃巾,屆時又會壯大黃巾的力量。
奈何這副將有馬,劉安這邊三百人又都是重騎,論速度絕不及輕裝簡行的輕騎,想追也追不上。
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這些降卒的問題了。
在賈詡的建議下,劉安在莊園附近給這些人劃了一片荒地,提供工具,又叫來自己莊園的人幫忙,令他們就地取材,搭建房屋,開墾荒地,給予時宜的作物種子耕種。
待第一批作物出土,他們便能自力更生,於此處自成聚集地。
接下來幾天,劉安帶兵看著投降的黃巾基建,預防有人作亂是其次,主要是依靠係統的功能將這些降卒中的不安分子抽出。
兩萬多人,劉安又不能將所有集中起來一個個看,那樣會耽誤基建的進度。
花了幾日功夫,劉安才總算全部查驗完。
畢竟是參與過叛亂的人,這些黃巾裏,好多心性已被影響,兩萬多人,竟有多達三千的不安分子。
劉安將這些人聚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訓練、勞改。
十日後,大部分皆已改善,隻剩下的一百多冥頑不靈,且經過夏侯蘭的審問,這些人基本都有過或女幹淫婦女,或屠戮老幼的事跡。
如今世道,此等大奸大惡之人,必須嚴苛處理。
劉安將這百餘人拉到涿縣北市,著人當街曆數這百餘人所犯罪行,斬之。
四月上旬。
劉安於縣衙辦公,收到消息,薊縣被黃巾攻破,幽州刺史郭勳及廣陽太守劉衛被黃巾斬殺。
薊縣乃是幽州州治以及廣陽郡郡治,刺史府以及太守府都坐落於此處。
州治被破,刺史與太守殉國,這等事跡,在黃巾造反之後,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不過卻是距離劉安最近的一次。
劉安當即召集縣衙諸吏前來議事,商議是否出兵救援薊縣一事。
“明公,依漢律,各地主官職權範圍僅限本地,此時既無上級調令,亦未收到薊縣求援,冒然出兵,往小了說是濫用職權,往大了說,可是有造反的嫌疑,望明公慎重。”
夏侯蘭對漢律深耕數年,此時第一個出言陳明利害。
張遼坐於末位,本是旁聽,可他父親就是被鮮卑人殺害的,深知戰爭的慘烈,不忍薊縣百姓也遭此荼毒,忍不住起身出言。
“明公,夏侯少府言之有理,可如此便要置薊縣百姓於不顧嗎?”
張遼到底年少,一腔報國愛民的熱血尚未被現實冷卻。
不像在座的其他成年人,優先考慮的必然是自身利益以及自家縣尊的安危。
劉安見此,便明白了其他人的想法,若是可以,他自己不想置百姓死活不顧。
於是看向坐於左首的賈詡,問道:“先生有何見解?”
賈詡是個人精,深諳明哲保身之道,他內心其實是不建議出兵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為了些許百姓,平白讓明公擔上被彈劾的危險,此為不智。
但賈詡又極通曉人情世故,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對劉安的性格已經摸得八九不離十,他心中如何想的又豈會不知?
“迴明公。”
賈詡起身朝劉安行禮後,接著道:
“今幽州刺史亡故,明公的上司涿郡太守亦乃明公好友,誰會彈劾明公呢?便是朝中禦史彈劾,以如今黃巾作亂,天下傾頹之勢,天子必然日夜憂心。明公才擊退涿郡來犯黃巾,又馬不停蹄率軍平叛,此為憂國憂民之舉。陛下高興都來不及,斷然不會怪罪明公。”
夏侯蘭再次擔憂道:“若是下任幽州刺史以此開罪明公,又當如何?”
賈詡輕笑,捋著胡須淡然道:“主公隻消自呈一表請罪書,言明此事,屆時不論救援薊縣成敗,陛下都會念在明公一片為國之心,及擊退黃巾之功的份上不予問罪。”
聽得此言,劉安心中大定,見夏侯蘭也不再出言勸阻,其他人也無意見,劉安便下令諸人,即刻準備,兵發薊縣。
三日後,夏侯蘭備好大軍開撥所需糧草,劉安集結了三千民兵,加上三百重騎,共計三千三百人,出兵薊縣。
考慮到自己出兵後涿縣的安危,劉安又從係統庫存中拿出五千兵甲,在兩萬多黃巾降卒中抽出五千青壯,令高升日夜操練,以備戰事。
這些青壯大多是和家眷一起被黃巾裹挾來的,原本劉安給他們劃了地,能夠在這亂世中苟全便足矣,並不想再次被卷入戰爭當中。
隻是劉安對他們恩同再造,他們想要報答劉安,即便劉安募兵時再三強調自願應征入伍,並不強求,兩萬多降卒中的七千多青壯,卻依舊是幾乎所有人都報了名。
不過劉安也知道他們開墾荒地,重新建家,需要青壯勞力,這才隻抽了五千青壯。
不過當這些人真正進入軍營參加訓練才知道,作為劉安手下的士族,是多麽幸運的一件事。
不僅每頓吃飽,每天還至少有一餐加肉,還有不俗的軍餉可拿。
除此之外,他們還聽說,凡戰死士卒,皆會葬入英烈園,名字也會刻在英烈碑上,供後人瞻仰。
同時,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撫恤金,自己的妻兒也會被善待。
他們在享受一係列優待的同時,還能毫無顧慮的在戰場上拚殺,建功立業。
以後跟著劉縣尊,隻會越過越好。
即便不幸死了,妻兒也能得到有功之士的待遇,這日子就有了盼頭,有了希望。
如此,他們更是對劉安感恩戴德,從此心中隻認定了劉安,不知漢天子為何。
劉安三千兵馬剛出了涿縣十裏,後勤輜重才剛走出涿縣城門,便有斥候來報,前方二十裏發現大股黃巾,目測人數在十萬以上。
劉安聽完,目光一凝,“再探!”
隨後立刻下令大軍停止前進,並派人速速迴去通知後勤,暫迴涿縣待命。
想了想,劉安又派人去通知莊園那邊,加強防備,黃巾隨時可能來犯,同時讓那些在基建的降卒暫入莊園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