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過後,小謙對三人更熟絡了。
國人不知道從什麽開始喜歡用給人夾菜的方式表達感情,小謙的碗裏被袁大娘的筷子堆滿了菜。
飯後,三人再度開口。
“說好了,以後在京的時候,帶小謙兒來家裏玩玩,我又置辦了幾隻鴿子,托人弄了幾條金魚過來,家裏又生氣多了!”
王長安什麽時候都不忘記擺弄玩的東西。
李劍垚對此都有些審美疲勞了。
“我要是常在京城住,就把院子裏挖個池子,放幾條大錦鯉,比你那小金魚可強多了!”
“哎,你小子能弄到錦鯉?”
王長安果然是賊不走空,玩心甚重,打蛇隨棍上。
“什麽話,要不是鯨魚太大不好弄,我都想弄一條過來,一口下去你養多少年的金魚都不夠吃的。”
“別廢話,你要是能弄給我弄幾條錦鯉過來就成,鯨魚我就不要了,迴頭我在家院子裏挖個魚池,那一定特美!”
“那您挖吧,什麽時候挖得了,水養好了,我就什麽好時候把魚給您帶過來,實在不行還能當個養魚池,沒事撈上來一條燉了。”
倆人聊上玩的,就停不下來,王長安還考了李劍垚一下。
“你知道最早的錦鯉是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嗎?”
李劍垚哪知道,就算知道也要假裝不知道,王長安既然問出來了,那就是要開始裝逼了,必須配合他一下。
“小侄願聞其詳!”
王長安下頦一樣,示意李劍垚懂事兒。
“話說,還是隋朝的時候,文帝楊堅巡遊時偶然發現一池絢麗的錦鯉,被他色彩斑斕的外表所吸引。
於是命人將這些錦鯉捕獲,帶迴了長安城的禦池中飼養。
到了唐朝時期,宮中的錦鯉繁育的就多了,也漸漸流傳了出去,成為貴族們爭相飼養的寵物,甚至在唐朝詩人的詩詞中也常常吟詠錦鯉之美。
比如白居易的《鯉魚》,眼似真珠鱗似金,時時動浪出還沉。河中得上龍門去,不歎江湖歲月深。
錦鯉遂風靡權貴之中,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其實很多時候,宮中未必有多喜歡錦鯉,但民間聽說宮中也有此物,那做個噱頭宴客閑談時也不失為一種高雅之趣。
到了宋元時期,交通能力發展,錦鯉的飼養技術也得到了進步,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培育更加絢麗多彩的錦鯉品種。
錦鯉魚塘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隨處可見。
明清兩代,隨著工藝美術的蓬勃發展,錦鯉作為人們喜愛的題材,出現在各種淘氣、漆器、瓷器等器具上。
等到清晚期乃至民國,隨著戰亂,錦鯉池多荒廢了,甚至想要看色彩斑斕的錦鯉隻能在小日子看到了。
去年,小日子隨著建交,送了咱們一批錦鯉,這魚才又被一些人提及,我單位裏很多人那陣子也沒少談論。”
“大爺學究天人,不才竟不知錦鯉的曆史如此深遠曲折。
大冬天的就算了,等天暖和了,您就找人在院子裏挖坑吧,我肯定給您淘弄迴來幾條!”
“說好了?”
“說好了!”
這玩意對李劍垚來說能有什麽難度,讓斯蒂文或者平野章他們誰辦都能辦到,如果辦不到,李劍垚就親自去借,管他是哪,借走了就不還。
陳教授聽得有趣,平日裏可沒有這專門研究玩物的氛圍,在學校裏頂多是組織組織踢球打球打太極跳舞什麽的。
“要是好養活給我弄兩條就成,不好養活就算了!”
“咦~!老師你還是打消這個想法吧,論玩,您跟我大爺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我給他弄來,您可以得空了過來欣賞欣賞他養的魚,還不用自己費心思養活,多好?”
“合著你把我當花奴了是吧?”
“嘿嘿,玩笑,玩笑!”
“得,不早了,我們也迴去了,你照顧好小謙吧,空了就去家裏玩玩,你這也沒啥好玩的!”
三人告辭,李劍垚順便把準備的東西給他們帶上,也省得自己再送一趟了。
第二天一早,李劍垚領著小謙去新街口給他置辦了兩身新行頭,從裏到外都給換了。
看著李劍垚不眨眼的花錢,這娃拽了好幾次胳膊。
“叔,有一套就夠了,我還長個子呢,費錢!”
“我有錢,就是個換洗的,你爺爺給你留的錢你自己收好了,家裏那地窖能不動咱就先不動,你也不用總惦記著,咱們門鎖著呢,沒人能進去。”
老於的最後財產還有幾件古董,連帶著一些現金,都讓李劍垚最後收拾的時候給扔老於自己住的那個小地窖裏了。
順帶著還做了個小機關,這娃全程看著,也是明白李劍垚的意思。
地窖裏那幾件東西是老於頭答應給李劍垚的,也交待了孩子,但李劍垚不差那一兩件東西,就算是要,也得等這孩子成年之後再說。
這娃身上也就一些散碎銀兩,就算是再懂事的孩子,身上錢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身新衣服套身上,這孩子立馬精神多了。
“中午我帶你找飯吃去,咱們就不開火了!”
庫房裏遛一圈,李劍垚把該帶的塞到車上,拉著小謙去海澱。
大哥家裏大娘正跟昭凝在家,小丫頭看到李劍垚,分辨了一下,馬上樂顛顛的跑過來。
“二叔!”
“哎,想叔沒?”
“想!”
“大娘,初一還有我哥嫂呢?”
“你哥又出差了,你嫂子去接初一了,馬上迴來,你啥前迴來的,這小夥子誰啊?”
李劍垚把小謙的來曆大概說了一下,這事兒不用背人,背著人反而容易讓孩子誤會。
大娘對於李劍垚收個娃沒啥意見,就是再吃不上飯的時候也不差一雙筷子。
李劍垚要收,總有自己的道理,再說,收都收了,這會兒說什麽都好。
“小謙,這我大娘,你叫大奶奶就成,迴頭還有其他奶奶,你先認識這個就好了。”
孩子乖巧的叫人,大娘摸了摸娃的腦袋,找家裏的零食給他。
“也是個可憐的,你叔領你到哪你就把哪裏當自己家就成!”
大娘轉頭看向李劍垚,
“這是要迴家去?”
“是啊,我合計著初一還沒放假,你們應該還在。
順便過來蹭個飯!”
“等著!大娘給你們做飯去,你看好倆孩子!”
國人不知道從什麽開始喜歡用給人夾菜的方式表達感情,小謙的碗裏被袁大娘的筷子堆滿了菜。
飯後,三人再度開口。
“說好了,以後在京的時候,帶小謙兒來家裏玩玩,我又置辦了幾隻鴿子,托人弄了幾條金魚過來,家裏又生氣多了!”
王長安什麽時候都不忘記擺弄玩的東西。
李劍垚對此都有些審美疲勞了。
“我要是常在京城住,就把院子裏挖個池子,放幾條大錦鯉,比你那小金魚可強多了!”
“哎,你小子能弄到錦鯉?”
王長安果然是賊不走空,玩心甚重,打蛇隨棍上。
“什麽話,要不是鯨魚太大不好弄,我都想弄一條過來,一口下去你養多少年的金魚都不夠吃的。”
“別廢話,你要是能弄給我弄幾條錦鯉過來就成,鯨魚我就不要了,迴頭我在家院子裏挖個魚池,那一定特美!”
“那您挖吧,什麽時候挖得了,水養好了,我就什麽好時候把魚給您帶過來,實在不行還能當個養魚池,沒事撈上來一條燉了。”
倆人聊上玩的,就停不下來,王長安還考了李劍垚一下。
“你知道最早的錦鯉是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嗎?”
李劍垚哪知道,就算知道也要假裝不知道,王長安既然問出來了,那就是要開始裝逼了,必須配合他一下。
“小侄願聞其詳!”
王長安下頦一樣,示意李劍垚懂事兒。
“話說,還是隋朝的時候,文帝楊堅巡遊時偶然發現一池絢麗的錦鯉,被他色彩斑斕的外表所吸引。
於是命人將這些錦鯉捕獲,帶迴了長安城的禦池中飼養。
到了唐朝時期,宮中的錦鯉繁育的就多了,也漸漸流傳了出去,成為貴族們爭相飼養的寵物,甚至在唐朝詩人的詩詞中也常常吟詠錦鯉之美。
比如白居易的《鯉魚》,眼似真珠鱗似金,時時動浪出還沉。河中得上龍門去,不歎江湖歲月深。
錦鯉遂風靡權貴之中,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其實很多時候,宮中未必有多喜歡錦鯉,但民間聽說宮中也有此物,那做個噱頭宴客閑談時也不失為一種高雅之趣。
到了宋元時期,交通能力發展,錦鯉的飼養技術也得到了進步,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培育更加絢麗多彩的錦鯉品種。
錦鯉魚塘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幾乎隨處可見。
明清兩代,隨著工藝美術的蓬勃發展,錦鯉作為人們喜愛的題材,出現在各種淘氣、漆器、瓷器等器具上。
等到清晚期乃至民國,隨著戰亂,錦鯉池多荒廢了,甚至想要看色彩斑斕的錦鯉隻能在小日子看到了。
去年,小日子隨著建交,送了咱們一批錦鯉,這魚才又被一些人提及,我單位裏很多人那陣子也沒少談論。”
“大爺學究天人,不才竟不知錦鯉的曆史如此深遠曲折。
大冬天的就算了,等天暖和了,您就找人在院子裏挖坑吧,我肯定給您淘弄迴來幾條!”
“說好了?”
“說好了!”
這玩意對李劍垚來說能有什麽難度,讓斯蒂文或者平野章他們誰辦都能辦到,如果辦不到,李劍垚就親自去借,管他是哪,借走了就不還。
陳教授聽得有趣,平日裏可沒有這專門研究玩物的氛圍,在學校裏頂多是組織組織踢球打球打太極跳舞什麽的。
“要是好養活給我弄兩條就成,不好養活就算了!”
“咦~!老師你還是打消這個想法吧,論玩,您跟我大爺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我給他弄來,您可以得空了過來欣賞欣賞他養的魚,還不用自己費心思養活,多好?”
“合著你把我當花奴了是吧?”
“嘿嘿,玩笑,玩笑!”
“得,不早了,我們也迴去了,你照顧好小謙吧,空了就去家裏玩玩,你這也沒啥好玩的!”
三人告辭,李劍垚順便把準備的東西給他們帶上,也省得自己再送一趟了。
第二天一早,李劍垚領著小謙去新街口給他置辦了兩身新行頭,從裏到外都給換了。
看著李劍垚不眨眼的花錢,這娃拽了好幾次胳膊。
“叔,有一套就夠了,我還長個子呢,費錢!”
“我有錢,就是個換洗的,你爺爺給你留的錢你自己收好了,家裏那地窖能不動咱就先不動,你也不用總惦記著,咱們門鎖著呢,沒人能進去。”
老於的最後財產還有幾件古董,連帶著一些現金,都讓李劍垚最後收拾的時候給扔老於自己住的那個小地窖裏了。
順帶著還做了個小機關,這娃全程看著,也是明白李劍垚的意思。
地窖裏那幾件東西是老於頭答應給李劍垚的,也交待了孩子,但李劍垚不差那一兩件東西,就算是要,也得等這孩子成年之後再說。
這娃身上也就一些散碎銀兩,就算是再懂事的孩子,身上錢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身新衣服套身上,這孩子立馬精神多了。
“中午我帶你找飯吃去,咱們就不開火了!”
庫房裏遛一圈,李劍垚把該帶的塞到車上,拉著小謙去海澱。
大哥家裏大娘正跟昭凝在家,小丫頭看到李劍垚,分辨了一下,馬上樂顛顛的跑過來。
“二叔!”
“哎,想叔沒?”
“想!”
“大娘,初一還有我哥嫂呢?”
“你哥又出差了,你嫂子去接初一了,馬上迴來,你啥前迴來的,這小夥子誰啊?”
李劍垚把小謙的來曆大概說了一下,這事兒不用背人,背著人反而容易讓孩子誤會。
大娘對於李劍垚收個娃沒啥意見,就是再吃不上飯的時候也不差一雙筷子。
李劍垚要收,總有自己的道理,再說,收都收了,這會兒說什麽都好。
“小謙,這我大娘,你叫大奶奶就成,迴頭還有其他奶奶,你先認識這個就好了。”
孩子乖巧的叫人,大娘摸了摸娃的腦袋,找家裏的零食給他。
“也是個可憐的,你叔領你到哪你就把哪裏當自己家就成!”
大娘轉頭看向李劍垚,
“這是要迴家去?”
“是啊,我合計著初一還沒放假,你們應該還在。
順便過來蹭個飯!”
“等著!大娘給你們做飯去,你看好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