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將晚,外出上學和工作的人陸續迴來。
建安方博小謙三個看到門口停著的車,一溜煙的往屋裏跑。
“哥\/叔\/二舅!”
“哎,過來暖和暖和,給你們帶了新衣服,一會兒試試!”
三人都沒動,先是問爺爺奶奶啥時候迴來。
李劍垚表示比較欣慰,看來些許物質還不能讓他們分不清主次。
等大伯和三叔迴來的時候,晚飯就比較融洽了,剩下的熟八仙鍋的都一起熱一下,一頓就給吃了。
大娘不在家,大伯就跟孤寡老人似的,要不是有工作,那日子過的一定是相當淒慘。
家裏也習慣了在奶奶這院子裏吃飯,大姐也知道,要是非要讓大伯去她那院子裏吃,那她爹一百個不樂意。
方遠人家可說好了不是入贅的,一頓兩頓還行,總去那院子吃跟去女婿家蹭飯沒區別,這是原則性問題。
所以就算是奶奶不在家,依然還是湊到老太太這裏一起做飯。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三嬸其實也是挺懶的,倆人輪流做飯總比每頓飯都要自己操持要來的輕鬆些。
三嬸嘴裏根本藏不住話,把李劍垚跟她說的事跟三叔說了一通。
飯後,三叔過來問李劍垚,
“你要給我安排啥事?”
“嘿,我三嬸嘴上果然沒把門的!”
叫上大伯,一人給丟了一包華子。
“以前出去不太方便,現在條件有點變化,出入關方便了些。
我大爺因為我大哥的關係,出關啥的肯定不行,但是三叔你這是沒啥影響。
但是吧,我合計著,給你琢磨個生意啥的,畢竟掙工資也是餓不死富不起來。
也不一定非要去南邊才行,老家照樣也有前途,但是還得等上個幾年我估計才行。
我奶和我爺肯定還是要迴來的,你要是舍得丟下這份工作出去看看,我就安排你和我三嬸,帶著建安去香島。
要是舍不得離開老家,那就踏實的等著。
但是建安可不小了,該出去看看了,明年再在家裏混上一年,等該上初中的時候還是出去念書更好點。
三叔你咋想的?”
三叔吧嗒一口,長長的吐了口煙。
“你三叔我沒啥本事,工作還是你幫著找的,在家守著你爺奶也挺好的。
你想帶建安走我明白咋迴事,你這個當哥的又不會虧待他,你說啥時候走就啥時候走!
大哥你說呢?”
大伯也吐了口煙,
“三土有章程,你就聽他的總沒錯!
不過,小子,你看我是不是辦退休合適?
你大娘把我丟在家裏,我這一天跟孤家寡人似的,也不是個事兒啊!”
“哈哈哈哈,大爺你這覺悟還真不錯!”
李劍垚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大伯今年五十四,辦提前退休也行。
正好明年收拾南池子那套院子有個人看著,到時候收拾利索了,就住進去,寬敞的很,又能離自己的孫子孫女近點。
接送昭凝上學啥的也省的大娘跑腿。
“我看行,過了年辦退休,正好趕上五十五歲這檔,待遇上還能多點。
迴頭就去京城照顧倆娃去,離家也不遠,火車一個白天就迴來了。”
想了想,這樣的話,迴頭家裏就剩三叔和大姐兩家了。
是到時候給拖到京城去呢,還是留在家裏呢?
等過了年,改開又近了一年,要不然到時候先給村裏留點遺產啥的再說?
然後這一枝挪到京城去,也算合理。
次日,李劍垚拎著東西,幾房老人這邊挨家送,去年過年的時候沒迴來,該補的參片啥的都補補貨,幾房老人都健健康康的就挺好。
老人們看著李劍垚從一個小不點到如今的大個子,不變的是這份孝心,上了年紀的老人容易感性迸發,幾個奶奶把李劍垚的腦袋又給揉的亂七八糟。
自己家的孫子重孫都有了,但像李劍垚這麽關心他們又這麽出息的也不多。
同輩的兄弟不覺間都上了年紀,原來自己印象裏二十出頭的哥哥們如今孩子都滿地跑了。
光記都記不住,感覺腦袋大了不少的李劍垚被十大爺給叫走了。
“跟你說個事,大隊賬上的錢又存了不少,我這心裏不踏實,你給出出主意,咋辦!”
李劍垚正好不知道怎麽跟他說呢,這不來活兒了嗎。
“十大爺,我從縣裏迴來的時候,看見五官公社那邊路邊的斷裂的崖壁,想起來之前查過咱們縣誌,咱們這邊屬於燕山渤海地震帶上。
過去數百年裏有記載的大大小小的地震也不少,超過四級的萬曆年間有,道光年間有,聽說57年那會兒營州也有過一次。
雖然說發生的頻率沒有啥規律性,但是一旦震中距離咱這邊比較近的話,那房子的牢固性就挺重要的。”
“啥?你是說咱這有可能地震?”
“那我上哪知道去,我就是看到那些被擠壓和斷裂的崖壁突然有這麽個想法。
你說賬上錢多,那不如把村裏剩下的老房子都推了,一間不留,都照著咱們新房那種建設標準,打好圈梁,既能把錢多花幾個,萬一哪天有個動靜啥的,也不至於把人給悶裏邊。
您說呢?”
十大爺摸了摸自己的煙鬥,李劍垚屁股一掏,遞上一盒華子。
“嘖,這是發了財了?抽恁貴的煙?”
“孝敬您的,多貴都舍得,我自己又沒啥癮!”
“嘶~! 唿~!
你說,這麽花錢,這不把錢花到刀把上了嗎,真用得上?”
“都說了我是突發奇想,我要是知道真有地震,那我都敢舍得讓咱們村裏房子都用水泥來澆灌,花費雖然多了些,沒了咱再掙嘛!
這些年,村裏人口是不是比之前多不少,有的人家當初分家多建了一套兩套的,有的人家那時候孩子還小,現在也著急了吧?
不如等忙活完春耕之後就著手再建些房子,老規矩,大隊出一半,各家出一半。
分了房住,你看各家雞毛蒜皮的事兒是不是少了很多?”
“那倒是,我跟老朱他們合計合計。”
“成,那您去合計去吧,在我看來,錢花了才能得到實惠,留著也不能下崽。
有點備用的錢就夠了,多的留著還整天提心吊膽的。
等見恩夏天的時候迴來,你抓住她幫你算算,村裏的資金多少留著備用、多少適合投資、買東西、修橋鋪路挖水渠修管道啥的。
哪怕是多養幾隻雞、幾頭豬啥的不都是咱自己的東西嘛!
錢隻要花在咱們鄉親們身上,那都不叫浪費,再說咱花錢之前不是都開會讓大家夥兒知道為了啥嗎,這沒啥難的吧?”
“還得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泛!”
李劍垚默默的把桌上的華子攥到了手裏。
“你幹啥拿我煙!”
“您說話就說話,幹啥這麽大勁拍打我?
我還以為你不樂意抽呢!”
建安方博小謙三個看到門口停著的車,一溜煙的往屋裏跑。
“哥\/叔\/二舅!”
“哎,過來暖和暖和,給你們帶了新衣服,一會兒試試!”
三人都沒動,先是問爺爺奶奶啥時候迴來。
李劍垚表示比較欣慰,看來些許物質還不能讓他們分不清主次。
等大伯和三叔迴來的時候,晚飯就比較融洽了,剩下的熟八仙鍋的都一起熱一下,一頓就給吃了。
大娘不在家,大伯就跟孤寡老人似的,要不是有工作,那日子過的一定是相當淒慘。
家裏也習慣了在奶奶這院子裏吃飯,大姐也知道,要是非要讓大伯去她那院子裏吃,那她爹一百個不樂意。
方遠人家可說好了不是入贅的,一頓兩頓還行,總去那院子吃跟去女婿家蹭飯沒區別,這是原則性問題。
所以就算是奶奶不在家,依然還是湊到老太太這裏一起做飯。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三嬸其實也是挺懶的,倆人輪流做飯總比每頓飯都要自己操持要來的輕鬆些。
三嬸嘴裏根本藏不住話,把李劍垚跟她說的事跟三叔說了一通。
飯後,三叔過來問李劍垚,
“你要給我安排啥事?”
“嘿,我三嬸嘴上果然沒把門的!”
叫上大伯,一人給丟了一包華子。
“以前出去不太方便,現在條件有點變化,出入關方便了些。
我大爺因為我大哥的關係,出關啥的肯定不行,但是三叔你這是沒啥影響。
但是吧,我合計著,給你琢磨個生意啥的,畢竟掙工資也是餓不死富不起來。
也不一定非要去南邊才行,老家照樣也有前途,但是還得等上個幾年我估計才行。
我奶和我爺肯定還是要迴來的,你要是舍得丟下這份工作出去看看,我就安排你和我三嬸,帶著建安去香島。
要是舍不得離開老家,那就踏實的等著。
但是建安可不小了,該出去看看了,明年再在家裏混上一年,等該上初中的時候還是出去念書更好點。
三叔你咋想的?”
三叔吧嗒一口,長長的吐了口煙。
“你三叔我沒啥本事,工作還是你幫著找的,在家守著你爺奶也挺好的。
你想帶建安走我明白咋迴事,你這個當哥的又不會虧待他,你說啥時候走就啥時候走!
大哥你說呢?”
大伯也吐了口煙,
“三土有章程,你就聽他的總沒錯!
不過,小子,你看我是不是辦退休合適?
你大娘把我丟在家裏,我這一天跟孤家寡人似的,也不是個事兒啊!”
“哈哈哈哈,大爺你這覺悟還真不錯!”
李劍垚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大伯今年五十四,辦提前退休也行。
正好明年收拾南池子那套院子有個人看著,到時候收拾利索了,就住進去,寬敞的很,又能離自己的孫子孫女近點。
接送昭凝上學啥的也省的大娘跑腿。
“我看行,過了年辦退休,正好趕上五十五歲這檔,待遇上還能多點。
迴頭就去京城照顧倆娃去,離家也不遠,火車一個白天就迴來了。”
想了想,這樣的話,迴頭家裏就剩三叔和大姐兩家了。
是到時候給拖到京城去呢,還是留在家裏呢?
等過了年,改開又近了一年,要不然到時候先給村裏留點遺產啥的再說?
然後這一枝挪到京城去,也算合理。
次日,李劍垚拎著東西,幾房老人這邊挨家送,去年過年的時候沒迴來,該補的參片啥的都補補貨,幾房老人都健健康康的就挺好。
老人們看著李劍垚從一個小不點到如今的大個子,不變的是這份孝心,上了年紀的老人容易感性迸發,幾個奶奶把李劍垚的腦袋又給揉的亂七八糟。
自己家的孫子重孫都有了,但像李劍垚這麽關心他們又這麽出息的也不多。
同輩的兄弟不覺間都上了年紀,原來自己印象裏二十出頭的哥哥們如今孩子都滿地跑了。
光記都記不住,感覺腦袋大了不少的李劍垚被十大爺給叫走了。
“跟你說個事,大隊賬上的錢又存了不少,我這心裏不踏實,你給出出主意,咋辦!”
李劍垚正好不知道怎麽跟他說呢,這不來活兒了嗎。
“十大爺,我從縣裏迴來的時候,看見五官公社那邊路邊的斷裂的崖壁,想起來之前查過咱們縣誌,咱們這邊屬於燕山渤海地震帶上。
過去數百年裏有記載的大大小小的地震也不少,超過四級的萬曆年間有,道光年間有,聽說57年那會兒營州也有過一次。
雖然說發生的頻率沒有啥規律性,但是一旦震中距離咱這邊比較近的話,那房子的牢固性就挺重要的。”
“啥?你是說咱這有可能地震?”
“那我上哪知道去,我就是看到那些被擠壓和斷裂的崖壁突然有這麽個想法。
你說賬上錢多,那不如把村裏剩下的老房子都推了,一間不留,都照著咱們新房那種建設標準,打好圈梁,既能把錢多花幾個,萬一哪天有個動靜啥的,也不至於把人給悶裏邊。
您說呢?”
十大爺摸了摸自己的煙鬥,李劍垚屁股一掏,遞上一盒華子。
“嘖,這是發了財了?抽恁貴的煙?”
“孝敬您的,多貴都舍得,我自己又沒啥癮!”
“嘶~! 唿~!
你說,這麽花錢,這不把錢花到刀把上了嗎,真用得上?”
“都說了我是突發奇想,我要是知道真有地震,那我都敢舍得讓咱們村裏房子都用水泥來澆灌,花費雖然多了些,沒了咱再掙嘛!
這些年,村裏人口是不是比之前多不少,有的人家當初分家多建了一套兩套的,有的人家那時候孩子還小,現在也著急了吧?
不如等忙活完春耕之後就著手再建些房子,老規矩,大隊出一半,各家出一半。
分了房住,你看各家雞毛蒜皮的事兒是不是少了很多?”
“那倒是,我跟老朱他們合計合計。”
“成,那您去合計去吧,在我看來,錢花了才能得到實惠,留著也不能下崽。
有點備用的錢就夠了,多的留著還整天提心吊膽的。
等見恩夏天的時候迴來,你抓住她幫你算算,村裏的資金多少留著備用、多少適合投資、買東西、修橋鋪路挖水渠修管道啥的。
哪怕是多養幾隻雞、幾頭豬啥的不都是咱自己的東西嘛!
錢隻要花在咱們鄉親們身上,那都不叫浪費,再說咱花錢之前不是都開會讓大家夥兒知道為了啥嗎,這沒啥難的吧?”
“還得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泛!”
李劍垚默默的把桌上的華子攥到了手裏。
“你幹啥拿我煙!”
“您說話就說話,幹啥這麽大勁拍打我?
我還以為你不樂意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