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王政被這句話逗得哈哈大笑,仿佛是聽到了什麽好笑的笑話般。
啟依舊站在原地勸說秦王政:“大王!就是因為您,大秦才會變成今天這樣,臣懇請大王,下野吧!”
秦王政止住了笑,此時的他麵色紅潤,眼眶因狂笑充滿眼淚,與平日威嚴的形象不同,倒是多了幾分慍怒。
他緩緩從王座上站起身,用雙手撐著桌子,居高臨下的盯著啟。
啟此時竟然有點慌了,這種上位者與生俱來的威嚴,一時之間讓他生出了幾分恐懼。
“大王!到此為止吧!請您下野!”
啟低下了頭,或許是不敢再看秦王政的眼睛,亦或者是向這位上位者表達最後的敬意。
“下野?好一個下野!”秦王政又一次撫掌大笑。
啟抬起了頭,眼神中有些失望,也有些絕望。
既然大王不想體麵,隻能他來幫大王體麵了。
“來人!”
啟衝著殿外怒吼一聲。
數十名甲士應聲而入。
看到這場麵,群臣皆大驚失色,一時之間,竟然無人敢言。
“啟,你要造反嗎?”
一個年輕的將軍從武將行列站了起來對著啟怒目而視。
啟迴神看了一眼這人,他坐在大殿的末尾,想來官職並不高。
啟將目光收迴,一個小將罷了無足輕重。
“大王,臣懇請您下野到雍城去陪伴太後!朝政今後就由臣和諸位同僚料理。”
啟還想給嬴政最後一次機會,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動用武力。
一旦動武把嬴政拉下來,那他們就不叫兵諫了,而是叫叛亂。
“啟,難道你我君臣之間非得如此嗎?”
嬴政話語中有幾分妥協,但更多的還是悲涼。
一位三朝的老臣,居然帶頭站出來造他的反。
“大王,臣隻是為了國家。”啟目光堅定,為了保住秦國的基業,今天他說什麽也不能妥協。
“既然如此…”秦王政長歎一聲,一下癱在王座上,用手扶著額頭,好像是認命了。
啟見此,便給了身後的手下一個眼神,示意他們上去把嬴政拉下來。
然而,後麵的幾個人卻沒有反應。
啟轉過身:“你們還在等什麽?還不去把大王拉下來?”
這幾人依舊無動於衷。
啟隻好把目光看向內史騰,因為這些人都是他安排的。
內史騰衝他微微搖頭,無聲的說出:“抱歉”兩個字。
這一刻啟方才反應過來,自己這是被他們出賣了。
啟又慌忙去看昌平君,大殿中哪還有他的影子?
王綰這時跳了出來,喝道:“武士何在?還不速速拿賊!”
“嗨!”
大殿中的幾十名武士應聲而上,拿下了站在他們前麵的啟。
啟被武士們牢牢的按在地下動彈不得。
秦王政從王座上站起身,走到他麵前,居高臨下的看著他。
“怎麽樣,想不到吧?”
啟掙紮著將眼睛看向內史騰,他不明白,為何對方會出賣他?
這時,外麵又響起淩亂的腳步聲,又是一隊武士進來。
領頭的是個穿著甲胄的將軍,正是昌平君。
昌平君一進來,不少大臣心中一緊,莫非事情還有反轉?
然而昌平君隻是單膝下跪向秦王政行禮。
“大王,遵照您的吩咐,宮城已經戒嚴。”
“善!”
“啟,你剛才不是還說失道寡助,現在如何了呢?”
嬴政蹲下身,戲謔的看著啟,那眼光就像是在看一條死狗。
啟自知大勢已去,不再多言。
嬴政見啟始終不開口,頓覺意興闌珊也不再與他多言。
重新迴到自己的王座上坐下。
秦王政看著內史騰,道:“騰,這件事情你們做的很好!”
內史騰站出來,先是看了一眼地上的啟,然後才看向秦王政:“大王對臣知遇之恩,臣無以為報!這些都不過是臣應該做的。”
秦王政吩咐人將啟押了下去,一雙銳利的眼睛,從群臣身上掃過,這些人實在太讓他失望了,剛才啟謀逆,居然無一朝臣站出來護駕。
忽然間,秦王政的目光停留在了那個年輕的小將身上。
剛才那麽多大臣,就隻有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站出來嗬斥了啟。
雖然這對大局並沒什麽用,但起碼此人還是忠心於寡人的。
“你!”嬴政伸出手指著剛才那個為他說話的小將。
那小將應聲出列,拱手應道:“臣在!”
嬴政看著他說道:“你是何人,是何官職?”
李信躬身應道:“臣李信,現任內史府都尉。”
嬴政點點頭,內史府都尉,也就是一個鹹陽附近統領一千人的將軍。
果然隻是個小將,難怪寡人不認識他。
“你,很好!”
秦王政指著李信說了這麽一句。
然後,秦王政放下手,對趙高吩咐:“將此人的爵位升至五大夫,以後王宮的安全就交給他來負責!”
趙高一怔,這李信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大王居然一下子就要把王城的安全都交給他負責?
雖然覺得此舉不妥,趙高還是很快應道:“唯!”
秦王政又褒獎了一下今日有功的內史騰三人,提升了他們的爵位,然後又訓誡了群臣一番,這才宣布退朝。
朝會散了以後,秦王政換了身便裝出了宮來到大獄中,在這裏秦王政秘密的會見了啟。
兩人談話時,所有人都被驅散,就連負責記錄君王眼前的史官也不得入內。
兩人到底談了什麽,無人知曉。
隻是秦王政離開後就下了命令,一是誅滅啟全族,其二勒令朝野今後任何人不得再議論啟。嬴政又給史官下令,抹除了所有關於啟這個人的記載。
就這樣,啟消失在了秦國的曆史記載中 仿佛從未出現過。
但秦國發生的這場叛亂,實實在在的被其他幾國記錄在了他們的史書中。
……
館陶渡口。
田秀正率領送葬隊伍從此處準備過河。
此時,秦國的消息傳來。
“啟居然謀逆,真是意想不到啊!”
田秀在河邊長籲短歎了一番,這才率眾渡河。
啟的叛亂來的太突然了,事先任何人都沒有覺察到。
如果趙國這邊早點知道他要叛亂的消息,或許還能給他一點幫助,但現在一切都晚了。
啟事敗身死,秦國內部隻怕好長時間都沒有人再敢反對嬴政了。
渡過黃河以後,送葬隊伍進入齊國。
齊國早早的就得知田秀扶靈東歸,齊王建老早就派公子假與此處接應。
公子假身著素服垂手站在道路中間,他的身後站著眾多齊國的文武大臣,道路兩旁還有許多自發前來迎接田單靈柩的百姓。
眾人一同扶著田單的靈柩緩緩向即墨而去。
一路上越來越多的齊人前來為田單送行,短短幾天時間,人數竟然就達到了十萬人。
齊國官府又不敢阻撓這些來為田單送行的百姓,隻能派出大軍跟在隊伍後麵,防止這麽多人生出事端。
二月初十,寒風凜冽,一場鵝毛大雪籠罩了整個齊國。
送葬的隊伍頂著風雪,艱難的來到了田單浴血守衛的地方—即墨。
在即墨城門口,共望著那熟悉又滄桑的城牆,迴憶如潮水般湧來。
此時,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正是當年跟隨田單堅守即墨的老兵。
老者老淚縱橫,撫摸著田單的靈柩,泣聲道:“將軍啊,您終於迴來了。當年咱們一起浴血奮戰,守住了這即墨城,如今您卻……”
眾人聽了,無不悲戚。
葬禮莊重而肅穆,十萬百姓自發前來,哭聲震天。
田秀站在墓前,對著田單的墓碑輕聲道:“父親,您一生為齊國鞠躬盡瘁,如今您安心去吧!這個時代就要交到我們這些年輕人手裏了。”
葬禮結束後,田秀收到了一則消息,蜀將司馬南大破巴充聯軍,斬殺充侯。
秦軍趁勢攻滅巴充兩國。
至此秦國再一次平定了整個蜀地。
“巴充兩國,怎麽會敗得如此快?”
田秀覺得不可思議,司馬南手中不過數萬之眾,居然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覆滅兩個國家。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共搖頭解釋:“這沒什麽奇怪的,巴充兩國本來就是兩個小國,擋不住秦軍很正常。聽說充侯還曾經派人去楚國求救。”
充侯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楚國身上,但非常明顯,楚國並沒有救他們。
這其實並不意外,楚國正深陷魯國戰爭的泥潭,又哪來的餘力去救充國。
更何況秦國和楚國如今是盟友,楚王於情於理都不會去幫助充侯他們抗擊秦國。
合上手中的情報,田秀看向共:“先生,如今我父親薨了,您今後準備怎麽辦呢?”
田秀是想把共留在身邊的,這老家夥雖然上了年紀,卻並不糊塗,而且辦起事很利索。
共麵對田秀的招攬,搖頭拒絕了:“少君,你把老六帶迴去吧!臣想留在即墨為主君守靈。”
雖然田單去了,但在共眼中,田單依舊是他的主君,田秀永遠都隻能是少君。
田秀見此也不再強留。
二月二十八日,田秀率眾返迴趙國。
期間,齊國又傳來一則消息。
魏信陵君統率三國聯軍於曲阜大破楚軍。
楚將項燕再次折戟沉沙。
楚國想吞並魯國的計劃又又泡湯了。
楚王驚慌之下遣人入臨淄、大梁意欲向齊魏兩國求和。
對此,田秀感到時不我待。
一旦楚國與齊國停戰。
那麽接下來趙國與秦國的決戰計劃很可能將受到影響。
田秀加快速度,隻用了五天時間就迴到邯鄲。
再一次返迴邯鄲後,田秀大肆封賞了匈奴之戰之中的有功將士,全軍上下皆有封賞,就連陣亡的將士也得到了一筆撫恤。
然後重頭戲來了。
右丞相樓昌上表趙王,建議晉田秀為公爵。
趙王對此當然是不想同意。
這自古以來,封君就沒有一個是公爵。
田秀要是封了公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準備當王了?
可是拒絕的話,趙王又不好說出口。
田秀這一戰的功勞太大了,擊破匈奴,趕走頭曼,俘獲數十萬匈奴戰俘,這麽大的功勞,不封賞又實在說不過去。
但如果不給田秀晉爵,好像也沒什麽能再賞賜給他的東西了。
整個趙國都是人家的了,自己還能賞賜他什麽?
總不能把太後賞給他吧!
哎!趙王隻能用一種求助的目光看著田秀,希望他能像上次一樣站出來迴絕。
然而麵對趙王投來的眼神,田秀卻假裝沒看見。
對田秀來說,上次群臣上奏晉其為公爵,多半是出於無奈的妥協。
但這次不同了,這個公爵是田秀憑戰功換來的,說什麽也不能再推讓。
趙王雖有百般的不情願,又不得不妥協。“準奏,即刻晉丞相為公爵!”
田秀晉封公爵以後,趙國各地都有賀信送來。
齊王、魏王、韓王、秦王成蟜也都寫信祝賀田秀受封公爵。
就在田秀沉浸在晉封公爵的榮耀中時,一封來自秦國的密信打破了表麵的平靜。密信中稱,秦王政準備攜大勝之餘威,禦駕親征東秦。
“孤還沒有去打他,他倒先來攻打孤了,膽子倒是不小。”
田秀冷哼一聲,隨手把信丟到了一旁。
李斯把信接過去讀了讀,道:“丞相,秦國要對我們動手了,咱們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次,是時候為天下鏟除暴秦這個禍害了!!”
田秀下定決心,這次要一戰滅秦。
隻要秦國一滅,接下來天下大勢就要歸於趙國。
……
三月中,秦王政在國內下達了戰爭總動員令,準備與趙國決戰。
作為迴應,趙國也進行了總動員令,兩國都準備集合一切能集合的力量,向對方發動致命一擊。
趙國上下都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準備時,月氏國的使者到了。
月氏王遣使將頭曼人頭送到邯鄲。
田秀大喜,親自接見了月氏使者,並與其敲定了眾多貿易項目。
月氏承諾會將來自西域的各種瓜果蔬菜,以及先進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及冶鐵術傳入趙國。
作為交換,趙國也承諾將本國的絲綢、瓷器、黃紙、肥皂等奢侈品輸送給月氏。
田秀已經擊敗了匈奴,趙國和月氏之間的貿易來往將不受阻攔,兩國的商路暢通無阻。
敲定了今後兩國的貿易合作,田秀宴請月氏使者。
田秀希望派出商隊與月氏合作,一同去西域探訪,徹底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
月氏使者對此也表示了支持,這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相較於田秀府上歡樂的氣氛,王宮中的氣氛就要凝重的多了。
“大王,田秀已經是公爵了,他又準備向秦國開戰,等他滅了秦國,恐怕就要行篡位之事了。請您早做打算!”
啟依舊站在原地勸說秦王政:“大王!就是因為您,大秦才會變成今天這樣,臣懇請大王,下野吧!”
秦王政止住了笑,此時的他麵色紅潤,眼眶因狂笑充滿眼淚,與平日威嚴的形象不同,倒是多了幾分慍怒。
他緩緩從王座上站起身,用雙手撐著桌子,居高臨下的盯著啟。
啟此時竟然有點慌了,這種上位者與生俱來的威嚴,一時之間讓他生出了幾分恐懼。
“大王!到此為止吧!請您下野!”
啟低下了頭,或許是不敢再看秦王政的眼睛,亦或者是向這位上位者表達最後的敬意。
“下野?好一個下野!”秦王政又一次撫掌大笑。
啟抬起了頭,眼神中有些失望,也有些絕望。
既然大王不想體麵,隻能他來幫大王體麵了。
“來人!”
啟衝著殿外怒吼一聲。
數十名甲士應聲而入。
看到這場麵,群臣皆大驚失色,一時之間,竟然無人敢言。
“啟,你要造反嗎?”
一個年輕的將軍從武將行列站了起來對著啟怒目而視。
啟迴神看了一眼這人,他坐在大殿的末尾,想來官職並不高。
啟將目光收迴,一個小將罷了無足輕重。
“大王,臣懇請您下野到雍城去陪伴太後!朝政今後就由臣和諸位同僚料理。”
啟還想給嬴政最後一次機會,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動用武力。
一旦動武把嬴政拉下來,那他們就不叫兵諫了,而是叫叛亂。
“啟,難道你我君臣之間非得如此嗎?”
嬴政話語中有幾分妥協,但更多的還是悲涼。
一位三朝的老臣,居然帶頭站出來造他的反。
“大王,臣隻是為了國家。”啟目光堅定,為了保住秦國的基業,今天他說什麽也不能妥協。
“既然如此…”秦王政長歎一聲,一下癱在王座上,用手扶著額頭,好像是認命了。
啟見此,便給了身後的手下一個眼神,示意他們上去把嬴政拉下來。
然而,後麵的幾個人卻沒有反應。
啟轉過身:“你們還在等什麽?還不去把大王拉下來?”
這幾人依舊無動於衷。
啟隻好把目光看向內史騰,因為這些人都是他安排的。
內史騰衝他微微搖頭,無聲的說出:“抱歉”兩個字。
這一刻啟方才反應過來,自己這是被他們出賣了。
啟又慌忙去看昌平君,大殿中哪還有他的影子?
王綰這時跳了出來,喝道:“武士何在?還不速速拿賊!”
“嗨!”
大殿中的幾十名武士應聲而上,拿下了站在他們前麵的啟。
啟被武士們牢牢的按在地下動彈不得。
秦王政從王座上站起身,走到他麵前,居高臨下的看著他。
“怎麽樣,想不到吧?”
啟掙紮著將眼睛看向內史騰,他不明白,為何對方會出賣他?
這時,外麵又響起淩亂的腳步聲,又是一隊武士進來。
領頭的是個穿著甲胄的將軍,正是昌平君。
昌平君一進來,不少大臣心中一緊,莫非事情還有反轉?
然而昌平君隻是單膝下跪向秦王政行禮。
“大王,遵照您的吩咐,宮城已經戒嚴。”
“善!”
“啟,你剛才不是還說失道寡助,現在如何了呢?”
嬴政蹲下身,戲謔的看著啟,那眼光就像是在看一條死狗。
啟自知大勢已去,不再多言。
嬴政見啟始終不開口,頓覺意興闌珊也不再與他多言。
重新迴到自己的王座上坐下。
秦王政看著內史騰,道:“騰,這件事情你們做的很好!”
內史騰站出來,先是看了一眼地上的啟,然後才看向秦王政:“大王對臣知遇之恩,臣無以為報!這些都不過是臣應該做的。”
秦王政吩咐人將啟押了下去,一雙銳利的眼睛,從群臣身上掃過,這些人實在太讓他失望了,剛才啟謀逆,居然無一朝臣站出來護駕。
忽然間,秦王政的目光停留在了那個年輕的小將身上。
剛才那麽多大臣,就隻有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站出來嗬斥了啟。
雖然這對大局並沒什麽用,但起碼此人還是忠心於寡人的。
“你!”嬴政伸出手指著剛才那個為他說話的小將。
那小將應聲出列,拱手應道:“臣在!”
嬴政看著他說道:“你是何人,是何官職?”
李信躬身應道:“臣李信,現任內史府都尉。”
嬴政點點頭,內史府都尉,也就是一個鹹陽附近統領一千人的將軍。
果然隻是個小將,難怪寡人不認識他。
“你,很好!”
秦王政指著李信說了這麽一句。
然後,秦王政放下手,對趙高吩咐:“將此人的爵位升至五大夫,以後王宮的安全就交給他來負責!”
趙高一怔,這李信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大王居然一下子就要把王城的安全都交給他負責?
雖然覺得此舉不妥,趙高還是很快應道:“唯!”
秦王政又褒獎了一下今日有功的內史騰三人,提升了他們的爵位,然後又訓誡了群臣一番,這才宣布退朝。
朝會散了以後,秦王政換了身便裝出了宮來到大獄中,在這裏秦王政秘密的會見了啟。
兩人談話時,所有人都被驅散,就連負責記錄君王眼前的史官也不得入內。
兩人到底談了什麽,無人知曉。
隻是秦王政離開後就下了命令,一是誅滅啟全族,其二勒令朝野今後任何人不得再議論啟。嬴政又給史官下令,抹除了所有關於啟這個人的記載。
就這樣,啟消失在了秦國的曆史記載中 仿佛從未出現過。
但秦國發生的這場叛亂,實實在在的被其他幾國記錄在了他們的史書中。
……
館陶渡口。
田秀正率領送葬隊伍從此處準備過河。
此時,秦國的消息傳來。
“啟居然謀逆,真是意想不到啊!”
田秀在河邊長籲短歎了一番,這才率眾渡河。
啟的叛亂來的太突然了,事先任何人都沒有覺察到。
如果趙國這邊早點知道他要叛亂的消息,或許還能給他一點幫助,但現在一切都晚了。
啟事敗身死,秦國內部隻怕好長時間都沒有人再敢反對嬴政了。
渡過黃河以後,送葬隊伍進入齊國。
齊國早早的就得知田秀扶靈東歸,齊王建老早就派公子假與此處接應。
公子假身著素服垂手站在道路中間,他的身後站著眾多齊國的文武大臣,道路兩旁還有許多自發前來迎接田單靈柩的百姓。
眾人一同扶著田單的靈柩緩緩向即墨而去。
一路上越來越多的齊人前來為田單送行,短短幾天時間,人數竟然就達到了十萬人。
齊國官府又不敢阻撓這些來為田單送行的百姓,隻能派出大軍跟在隊伍後麵,防止這麽多人生出事端。
二月初十,寒風凜冽,一場鵝毛大雪籠罩了整個齊國。
送葬的隊伍頂著風雪,艱難的來到了田單浴血守衛的地方—即墨。
在即墨城門口,共望著那熟悉又滄桑的城牆,迴憶如潮水般湧來。
此時,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正是當年跟隨田單堅守即墨的老兵。
老者老淚縱橫,撫摸著田單的靈柩,泣聲道:“將軍啊,您終於迴來了。當年咱們一起浴血奮戰,守住了這即墨城,如今您卻……”
眾人聽了,無不悲戚。
葬禮莊重而肅穆,十萬百姓自發前來,哭聲震天。
田秀站在墓前,對著田單的墓碑輕聲道:“父親,您一生為齊國鞠躬盡瘁,如今您安心去吧!這個時代就要交到我們這些年輕人手裏了。”
葬禮結束後,田秀收到了一則消息,蜀將司馬南大破巴充聯軍,斬殺充侯。
秦軍趁勢攻滅巴充兩國。
至此秦國再一次平定了整個蜀地。
“巴充兩國,怎麽會敗得如此快?”
田秀覺得不可思議,司馬南手中不過數萬之眾,居然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覆滅兩個國家。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共搖頭解釋:“這沒什麽奇怪的,巴充兩國本來就是兩個小國,擋不住秦軍很正常。聽說充侯還曾經派人去楚國求救。”
充侯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楚國身上,但非常明顯,楚國並沒有救他們。
這其實並不意外,楚國正深陷魯國戰爭的泥潭,又哪來的餘力去救充國。
更何況秦國和楚國如今是盟友,楚王於情於理都不會去幫助充侯他們抗擊秦國。
合上手中的情報,田秀看向共:“先生,如今我父親薨了,您今後準備怎麽辦呢?”
田秀是想把共留在身邊的,這老家夥雖然上了年紀,卻並不糊塗,而且辦起事很利索。
共麵對田秀的招攬,搖頭拒絕了:“少君,你把老六帶迴去吧!臣想留在即墨為主君守靈。”
雖然田單去了,但在共眼中,田單依舊是他的主君,田秀永遠都隻能是少君。
田秀見此也不再強留。
二月二十八日,田秀率眾返迴趙國。
期間,齊國又傳來一則消息。
魏信陵君統率三國聯軍於曲阜大破楚軍。
楚將項燕再次折戟沉沙。
楚國想吞並魯國的計劃又又泡湯了。
楚王驚慌之下遣人入臨淄、大梁意欲向齊魏兩國求和。
對此,田秀感到時不我待。
一旦楚國與齊國停戰。
那麽接下來趙國與秦國的決戰計劃很可能將受到影響。
田秀加快速度,隻用了五天時間就迴到邯鄲。
再一次返迴邯鄲後,田秀大肆封賞了匈奴之戰之中的有功將士,全軍上下皆有封賞,就連陣亡的將士也得到了一筆撫恤。
然後重頭戲來了。
右丞相樓昌上表趙王,建議晉田秀為公爵。
趙王對此當然是不想同意。
這自古以來,封君就沒有一個是公爵。
田秀要是封了公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準備當王了?
可是拒絕的話,趙王又不好說出口。
田秀這一戰的功勞太大了,擊破匈奴,趕走頭曼,俘獲數十萬匈奴戰俘,這麽大的功勞,不封賞又實在說不過去。
但如果不給田秀晉爵,好像也沒什麽能再賞賜給他的東西了。
整個趙國都是人家的了,自己還能賞賜他什麽?
總不能把太後賞給他吧!
哎!趙王隻能用一種求助的目光看著田秀,希望他能像上次一樣站出來迴絕。
然而麵對趙王投來的眼神,田秀卻假裝沒看見。
對田秀來說,上次群臣上奏晉其為公爵,多半是出於無奈的妥協。
但這次不同了,這個公爵是田秀憑戰功換來的,說什麽也不能再推讓。
趙王雖有百般的不情願,又不得不妥協。“準奏,即刻晉丞相為公爵!”
田秀晉封公爵以後,趙國各地都有賀信送來。
齊王、魏王、韓王、秦王成蟜也都寫信祝賀田秀受封公爵。
就在田秀沉浸在晉封公爵的榮耀中時,一封來自秦國的密信打破了表麵的平靜。密信中稱,秦王政準備攜大勝之餘威,禦駕親征東秦。
“孤還沒有去打他,他倒先來攻打孤了,膽子倒是不小。”
田秀冷哼一聲,隨手把信丟到了一旁。
李斯把信接過去讀了讀,道:“丞相,秦國要對我們動手了,咱們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次,是時候為天下鏟除暴秦這個禍害了!!”
田秀下定決心,這次要一戰滅秦。
隻要秦國一滅,接下來天下大勢就要歸於趙國。
……
三月中,秦王政在國內下達了戰爭總動員令,準備與趙國決戰。
作為迴應,趙國也進行了總動員令,兩國都準備集合一切能集合的力量,向對方發動致命一擊。
趙國上下都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準備時,月氏國的使者到了。
月氏王遣使將頭曼人頭送到邯鄲。
田秀大喜,親自接見了月氏使者,並與其敲定了眾多貿易項目。
月氏承諾會將來自西域的各種瓜果蔬菜,以及先進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及冶鐵術傳入趙國。
作為交換,趙國也承諾將本國的絲綢、瓷器、黃紙、肥皂等奢侈品輸送給月氏。
田秀已經擊敗了匈奴,趙國和月氏之間的貿易來往將不受阻攔,兩國的商路暢通無阻。
敲定了今後兩國的貿易合作,田秀宴請月氏使者。
田秀希望派出商隊與月氏合作,一同去西域探訪,徹底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商路。
月氏使者對此也表示了支持,這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相較於田秀府上歡樂的氣氛,王宮中的氣氛就要凝重的多了。
“大王,田秀已經是公爵了,他又準備向秦國開戰,等他滅了秦國,恐怕就要行篡位之事了。請您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