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並未讓朱慈燃等待多久,身著正三品官服的錢謙益帶著剩下的七八名東林黨的官員走到朱慈燃麵前,躬身下跪,齊聲唿道:“臣禮部侍郎錢謙益代表江南士紳支持懷衝太子登基為帝!”
若是僅僅一個禮部侍郎絕對無法引起朱慈燃的注意,但是在場誰人不知這個禮部侍郎不僅代表著東林黨更代表著近乎一半的江南士紳豪族的立場,這些勢力融合在一起即使以朱慈燃如今的地位也無法完全忽視!
麵對著錢謙益這些東林黨官員的示好,朱慈燃沒有絲毫的托大,將其虛扶起來,看著麵前保養極佳完全不似已過花甲之齡的錢謙益,朱慈燃的態度謙遜有禮,“承蒙錢大人看中,慈燃一定不會讓諸位失望,隻要諸位忠心為國,東林黨的榮耀未嚐不能再本朝重現!”
聽到麵前這個距離帝王僅僅一步之遙朱慈燃如此保證,錢謙益昏沉的目光一亮,臉上也浮現了一抹真誠的笑容,“殿下盡管放心,我等一定忠於國事,為殿下盡忠,死而後已!”
這些場麵上的客套話朱慈燃自然不會當真,畢竟血淋淋的前車之鑒,崇禎帝就是因為太過相信這些東林黨人,朝政完全委於東林黨人之手,沒有了掣肘的他們自然為所欲為,方才釀成今日之悲劇。
統一了各方意見,以史可法為首的幾位重量級的人物一番商議之後,史可法走出人群,看著不驕不躁的朱慈燃開口說道:“殿下,如今天下烽煙四起,眼看曆代先祖披荊斬棘建立的大明天下危如累卵,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情況危急,刻不容緩。
臣等查了一下,今日就是登基的最好日子,因此,臣等建議殿下今日於奉天殿登基為帝,祭祀太廟,告宗廟社稷,明日率領文武百官王公貴族祭拜太祖皇帝。”
······
日過正午,神策門外,龍旗招展,一支旗幟鮮明的隊伍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之下過神策門駛入南京城內,走在隊伍前麵的十二位身材高大的鐵甲軍士各執一杆龍旗排成兩排為隊伍開路,繼十二位高舉龍旗的披甲兵士之後,排成七排手持二十八宿狼牙旗幟精銳騎兵策馬緩行,二十八宿旗在微風的吹拂下微微擺動,氣勢直動九霄。
二十八名精銳騎兵之後是一輛四馬並駕的豪華馬車,馬車之上皆用明黃之色,車簾之上處處繡著五爪金龍,遠遠望去讓人心生敬畏,一種君臨天下的帝王之勢以這輛四匹白馬並駕的金黃馬車為中心向周圍散發出去,馬車身後跟隨著南京城內的文武百官,按照文左武右的順序亦步亦趨的跟隨在馬車後麵,文官以史可法、高弘圖為首,武將則以魏國公和保國公為首,四人後麵緊緊跟隨著南京城內勳臣權貴以及江北各鎮的將領。
隻是這些在平民百姓眼中高不可攀位高權重的朝廷要員此刻看向前麵馬車之內身著金絲龍袍的年輕男子,眼中有著掩飾不住的臣服和恭敬之意。
馬車和這些文武官員周圍兩側各有兩列一身飛魚服腰跨繡春刀腳蹬白底黑靴的錦衣衛校尉,整整四列,每列位於首位的錦衣衛校尉每人執著一麵大旗,從左到右依次為日、月、星、雲四旗,百官之後,是源源不斷身披鐵甲頭戴紅氈鐵纓帽的大明兵士,這些軍士個個身高馬大,殺氣衝天,步伐一致,威懾人心,完全不同於南京京營之中那些隻會欺負百姓的老爺兵。
平日裏安分守己的南京百姓哪裏管過這等陣仗,此刻就算是在愚鈍的人也知道這番陣仗南京城內恐怕有大事發生,一些消息靈通心思活絡之人看著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紛紛感慨道:“這南京城,恐怕是要變天了!”
有著應天府尹的配合,再加上史可法已從京營之中抽調一支軍隊維持街道秩序,朱慈燃一行並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已經抵達此行的目的地,南都皇宮。
在一名錦衣衛校尉的攙扶之下,走下馬車,此刻的朱慈燃身著冕服,頭戴冕冠,冕冠前後各珍珠是二傳,每串各有珍珠十二顆,分為五種顏色,上衣一襲玄色,用上等金線繡以日月星辰十二紋章,下裙為黃色,裙前織錦垂於兩側,年輕挺直的背影不自然的散發出一股王者之威在其身後的文武百官將頭低的更低。
在朱慈燃走下馬車的一刹那,早已準備好的宮女太監,布黃麾帳,黃蓋、華傘各一對,在這些人的後麵站著八位手執朱團扇、雉扇的宮女。
看著麵前曆經兩百年滄桑依舊威嚴高大宮門,朱慈燃雙臂張開,閉上雙眼,眼前似乎浮現二百年前太祖皇帝正是在麵前的這座宮殿之內指點江山,氣吞天下,方才有了大明近三百年的香火傳承,經久不息,一股源於血脈深處的悸動讓朱慈燃內心深處湧起濃濃的自豪,不僅是血脈相承身為朱家子孫的自豪,更是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自豪。
兩百多年以前太祖皇帝崛起於微末,本是懷右布衣卻能趁亂而起,敗陳友諒,平張士誠,收方國珍,北逐蒙元,以一郡之才,卻能蕩平九州,從異族手中重新奪迴漢家河山,方才開創了綿延將近三百年的大明帝國,感慨非常的朱慈燃做出了一個在場任何人誰也想象不到的舉動,單膝跪下,看著威嚴壯麗的大明故宮,朱慈燃手指青天,年輕清秀的麵龐之上浮現著讓人動容的堅毅之色,:“太祖皇帝披荊斬棘創下巍巍大明,絕不能我的手中敗亡,慈燃以身上流淌著血脈起誓,有生之年定要振興大明,無愧於列祖列宗!”
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在場很多人的耳中,話語之中的堅毅讓很多人動容。
一時之間,文武官員,勳臣貴戚,侍衛太監,齊齊向著麵前青年瘦削的背影跪下,山唿萬歲,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唿喚由近及遠宛若水波一般的向著遠處擴散,等到最後,整個午門之外,一聲聲萬歲直衝九霄,此刻他們不分販夫走卒,沒有王侯將相,他們有的僅僅隻是一個身份--大明子民。
看著不遠處及時單膝跪地卻掩飾不住身上的王者之威,一些老臣忍不住眼眶微紅,先帝已然為國而死,大明半壁河山幾近淪陷,麵前的青年就是他們的皇,在以後的日子裏將帶領自己收拾舊山河,誰說大明亡了,不,大明不會亡,在富有朝氣的年輕帝王帶領之下,此刻所有人都相信,大明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是自己的國,是自己的家,若是大明朝覆滅了,自己這些大明子民情何以堪,此刻就連一些精於算計玩弄權謀的權貴也是忍不住雙眼通紅!
若是僅僅一個禮部侍郎絕對無法引起朱慈燃的注意,但是在場誰人不知這個禮部侍郎不僅代表著東林黨更代表著近乎一半的江南士紳豪族的立場,這些勢力融合在一起即使以朱慈燃如今的地位也無法完全忽視!
麵對著錢謙益這些東林黨官員的示好,朱慈燃沒有絲毫的托大,將其虛扶起來,看著麵前保養極佳完全不似已過花甲之齡的錢謙益,朱慈燃的態度謙遜有禮,“承蒙錢大人看中,慈燃一定不會讓諸位失望,隻要諸位忠心為國,東林黨的榮耀未嚐不能再本朝重現!”
聽到麵前這個距離帝王僅僅一步之遙朱慈燃如此保證,錢謙益昏沉的目光一亮,臉上也浮現了一抹真誠的笑容,“殿下盡管放心,我等一定忠於國事,為殿下盡忠,死而後已!”
這些場麵上的客套話朱慈燃自然不會當真,畢竟血淋淋的前車之鑒,崇禎帝就是因為太過相信這些東林黨人,朝政完全委於東林黨人之手,沒有了掣肘的他們自然為所欲為,方才釀成今日之悲劇。
統一了各方意見,以史可法為首的幾位重量級的人物一番商議之後,史可法走出人群,看著不驕不躁的朱慈燃開口說道:“殿下,如今天下烽煙四起,眼看曆代先祖披荊斬棘建立的大明天下危如累卵,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情況危急,刻不容緩。
臣等查了一下,今日就是登基的最好日子,因此,臣等建議殿下今日於奉天殿登基為帝,祭祀太廟,告宗廟社稷,明日率領文武百官王公貴族祭拜太祖皇帝。”
······
日過正午,神策門外,龍旗招展,一支旗幟鮮明的隊伍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之下過神策門駛入南京城內,走在隊伍前麵的十二位身材高大的鐵甲軍士各執一杆龍旗排成兩排為隊伍開路,繼十二位高舉龍旗的披甲兵士之後,排成七排手持二十八宿狼牙旗幟精銳騎兵策馬緩行,二十八宿旗在微風的吹拂下微微擺動,氣勢直動九霄。
二十八名精銳騎兵之後是一輛四馬並駕的豪華馬車,馬車之上皆用明黃之色,車簾之上處處繡著五爪金龍,遠遠望去讓人心生敬畏,一種君臨天下的帝王之勢以這輛四匹白馬並駕的金黃馬車為中心向周圍散發出去,馬車身後跟隨著南京城內的文武百官,按照文左武右的順序亦步亦趨的跟隨在馬車後麵,文官以史可法、高弘圖為首,武將則以魏國公和保國公為首,四人後麵緊緊跟隨著南京城內勳臣權貴以及江北各鎮的將領。
隻是這些在平民百姓眼中高不可攀位高權重的朝廷要員此刻看向前麵馬車之內身著金絲龍袍的年輕男子,眼中有著掩飾不住的臣服和恭敬之意。
馬車和這些文武官員周圍兩側各有兩列一身飛魚服腰跨繡春刀腳蹬白底黑靴的錦衣衛校尉,整整四列,每列位於首位的錦衣衛校尉每人執著一麵大旗,從左到右依次為日、月、星、雲四旗,百官之後,是源源不斷身披鐵甲頭戴紅氈鐵纓帽的大明兵士,這些軍士個個身高馬大,殺氣衝天,步伐一致,威懾人心,完全不同於南京京營之中那些隻會欺負百姓的老爺兵。
平日裏安分守己的南京百姓哪裏管過這等陣仗,此刻就算是在愚鈍的人也知道這番陣仗南京城內恐怕有大事發生,一些消息靈通心思活絡之人看著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紛紛感慨道:“這南京城,恐怕是要變天了!”
有著應天府尹的配合,再加上史可法已從京營之中抽調一支軍隊維持街道秩序,朱慈燃一行並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已經抵達此行的目的地,南都皇宮。
在一名錦衣衛校尉的攙扶之下,走下馬車,此刻的朱慈燃身著冕服,頭戴冕冠,冕冠前後各珍珠是二傳,每串各有珍珠十二顆,分為五種顏色,上衣一襲玄色,用上等金線繡以日月星辰十二紋章,下裙為黃色,裙前織錦垂於兩側,年輕挺直的背影不自然的散發出一股王者之威在其身後的文武百官將頭低的更低。
在朱慈燃走下馬車的一刹那,早已準備好的宮女太監,布黃麾帳,黃蓋、華傘各一對,在這些人的後麵站著八位手執朱團扇、雉扇的宮女。
看著麵前曆經兩百年滄桑依舊威嚴高大宮門,朱慈燃雙臂張開,閉上雙眼,眼前似乎浮現二百年前太祖皇帝正是在麵前的這座宮殿之內指點江山,氣吞天下,方才有了大明近三百年的香火傳承,經久不息,一股源於血脈深處的悸動讓朱慈燃內心深處湧起濃濃的自豪,不僅是血脈相承身為朱家子孫的自豪,更是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自豪。
兩百多年以前太祖皇帝崛起於微末,本是懷右布衣卻能趁亂而起,敗陳友諒,平張士誠,收方國珍,北逐蒙元,以一郡之才,卻能蕩平九州,從異族手中重新奪迴漢家河山,方才開創了綿延將近三百年的大明帝國,感慨非常的朱慈燃做出了一個在場任何人誰也想象不到的舉動,單膝跪下,看著威嚴壯麗的大明故宮,朱慈燃手指青天,年輕清秀的麵龐之上浮現著讓人動容的堅毅之色,:“太祖皇帝披荊斬棘創下巍巍大明,絕不能我的手中敗亡,慈燃以身上流淌著血脈起誓,有生之年定要振興大明,無愧於列祖列宗!”
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在場很多人的耳中,話語之中的堅毅讓很多人動容。
一時之間,文武官員,勳臣貴戚,侍衛太監,齊齊向著麵前青年瘦削的背影跪下,山唿萬歲,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唿喚由近及遠宛若水波一般的向著遠處擴散,等到最後,整個午門之外,一聲聲萬歲直衝九霄,此刻他們不分販夫走卒,沒有王侯將相,他們有的僅僅隻是一個身份--大明子民。
看著不遠處及時單膝跪地卻掩飾不住身上的王者之威,一些老臣忍不住眼眶微紅,先帝已然為國而死,大明半壁河山幾近淪陷,麵前的青年就是他們的皇,在以後的日子裏將帶領自己收拾舊山河,誰說大明亡了,不,大明不會亡,在富有朝氣的年輕帝王帶領之下,此刻所有人都相信,大明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是自己的國,是自己的家,若是大明朝覆滅了,自己這些大明子民情何以堪,此刻就連一些精於算計玩弄權謀的權貴也是忍不住雙眼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