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朱慈燃遞過來的名單,韓讚周威嚴的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封史可法為東閣首輔大學士兼領兵部尚書,其餘薑曰廣、高弘圖、王鐸皆入內閣,輔助聖上處理朝政大事,張慎言為兵部尚書,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禦史,錢謙益為禮部尚書······魏朝為錦衣衛指揮使,時鋒為錦衣衛副指揮使,韓讚周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馬士英為戶部侍郎,念到此處韓讚周微微停頓,不動聲色的看著坐在龍椅之上青年。
隻不過畢竟作為宮中的老人,韓讚周雖然不解,此刻新皇登基,韓讚周並未表現出自己的疑惑。
一番封賞之下,凡是被點中的官員皆是走出隊列,對著高高在上的年輕帝王俯身下拜,山唿萬歲。
眼看著群臣封賞完畢,朱慈燃站起身來,看著丹墀之下為數不少一身戎裝的江北各鎮武將,威嚴的說道:“四鎮擁立有功,朕特封高傑為興平伯,鎮守徐州、四洲之地,靖南伯黃得功加封為靖南侯,鎮守滁州、和州一帶,劉良佐封廣昌伯,鎮守鳳陽、壽州等地,劉澤清封東平伯,鎮守淮安、揚州兩府,四鎮互為犄角,相互照應,勿要辜負朕之期望!”
丹墀之下,高傑四人並肩走上前來,每人臉上皆是有著難以掩飾的喜色,紛紛俯首跪拜,齊聲唿道:“吾皇萬歲,臣等定將誓死效忠,為吾皇蕩平叛逆!”封侯拜相,隻在瞬間,看著殿內一時風頭無量的四人,文武群臣之中並不乏一些眼紅之輩,但是此刻形勢沒人強,人家重兵在握,這些人雖然心中不滿,但是倒也不好發作。
封賞完高傑四人以後,朱慈燃並未重新坐下,看著四人身後官階高低不同的幾十位武將,當即開口說道:“四鎮之下諸位將領皆有擁立之功,每人官升一級,四品以上賞銀千兩,七品以上賞銀五百兩!”
被朱慈燃這麽一番大肆封賞之下,這些平日裏極其跋扈的武將紛紛單膝跪下,山唿萬歲。
接下來,凡是在場的文武百官勳臣貴戚均是象征性的被封賞了一番,這麽一陣耽誤,太陽緩緩爬下山坡,晚霞染滿了西方半邊天,當真是殘陽如血!
因為一時倉促,再加上長久沒人入住,南京皇宮年久失修,史可法與韓讚周幾乎動用了所有的人力方才趕在登基儀式之前將奉天殿以及奉天殿周圍的樓閣打掃幹淨,這才沒有耽誤儀式的正常進行,所幸朱慈燃一行僅僅隻有寥寥幾人,打掃出來的這些宮殿樓閣也足夠朱慈燃等人居住。
奉天殿外,一場盛大隆重的宴會即將開始,一個個身著青衫搖曳生姿的舞女在場中翩翩起舞,勾引了很多人的欲望,按照規製,新皇登基,一般都要宴請群臣,一者可以拉近自己與群臣的關係,二者也能夠讓文武百官在宴會中觀察新皇的一言一行,更好的了解新皇,當然了,朱慈燃舉辦這個宴會的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借機認識這些文武百官,畢竟,今日之前,放眼麵前的群臣,自己認識的也就僅僅隻有史可法一人而已,這點朱慈燃感到十分汗顏。
因為明日還要拜謁太祖皇陵,自上到下文武百官均是點到即止,能夠參加此次宴會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的老人,自然懂得察言觀色,體會聖意,再加上新皇登基,誰不想在年輕的帝王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以期望得到新皇的重用。
··········
翌日清晨,隊伍出朝陽門,當先的十二麵條形龍旗迎風飄揚,緊隨其後的是一百二十八名身披鐵甲手持長槍的精銳騎兵,騎兵之後,身著飛魚服腰跨繡春刀的一百二十八名錦衣衛校尉在魏朝和時鋒兩人的帶領之下一左一右將朱慈燃乘坐的帝輦牢牢地護衛在中央,緊隨其後的是文武百官,這些人皆是徒步跟隨在帝攆之後,沒有絲毫抱怨,他們周圍左右兩側各有兩列頭戴紅櫻鐵氈帽,腰跨燕翎軍刀的精銳兵士牢牢守護。
而且自朝陽門外直抵太祖皇陵,一路之上有南京京營和孝陵衛各出一千人馬,散布在道路的兩側,保證隊伍的安然前行,這些兵士個個手持長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兩個相鄰的兵士長槍相交,臨時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警戒線,將前來圍觀的百姓牢牢地擋在道路兩側。
因為這次是去祭拜太祖皇帝所以朱慈燃此刻所穿的通天冠服雖然比不上昨日登基所穿的冕服那樣複雜,但是若要論起正式程度,這套通天冠服就算是比起冕服也是不逞多讓。
黑介幘,組纓,一根白玉簪橫貫帽中,將發髻與通天冠牢牢地固定在一起,搭配絳紗袍,皂色領,絳紗蔽膝,白底黑皮靴,這就是朱慈燃此刻的打扮。
坐在寬敞的宛若閣樓的帝輦之上,朱慈燃的身體隨著帝輦的前進而微微起伏,透過繡有金龍的窗簾,朱慈燃看著一路之上執槍披甲的兵士內心感慨不已,曾幾何時,麵臨著十幾二十名闖軍就要狼狽逃竄的自己,此刻竟然成了如今大明天下位高權重獨一無二的帝王,雖然曾經無比渴望這個位置,但是如今真的如願以償的時候,朱慈燃反而有種迷茫的感覺。
一步登天,恐怕就是對於此刻自己做好的描寫,不隻是自己不相信,看著帝攆兩側春風得意的魏朝二人,恐怕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曾經與自己朝夕相處默默無聞整日裏靠教人讀書認字方才能夠混口飯吃的毛頭小子竟然會有今天?
說實話,不止他們,即使已經過去一天,朱慈燃都恍若夢中。
並未讓朱慈燃沉思許久,此次足足出動了將近三千名兵士,朱慈燃一行人自然行進的十分順利,不到一個時辰,朱慈燃就被一道聲音打斷沉思。
踩著金色綢緞包裹的錦櫈,朱慈燃走下馬車,看著麵前高大巍峨氣吞宇內的太祖皇陵,心中情緒起伏不平,徹底被眼前方的一副豪邁的場景給震懾住了。
明孝陵位於玄武湖旁邊的神烈山上,始建於洪武十四年,至永樂三年建成,先後調用近十萬民工,其工程之大,曆時之久,都足以媲美始皇陵,是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與皇後的合葬陵墓,因明一朝奉行以“孝”治天下,所以太祖皇陵又名“孝陵”。
太祖皇陵,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製,,一方墳為圜丘新製,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理念。
仰首望去,一身通天冠服顯得威武非凡的朱慈燃此刻內心不由得暗自驚歎,這麽浩大宏偉的建築,朱慈燃真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封史可法為東閣首輔大學士兼領兵部尚書,其餘薑曰廣、高弘圖、王鐸皆入內閣,輔助聖上處理朝政大事,張慎言為兵部尚書,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禦史,錢謙益為禮部尚書······魏朝為錦衣衛指揮使,時鋒為錦衣衛副指揮使,韓讚周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馬士英為戶部侍郎,念到此處韓讚周微微停頓,不動聲色的看著坐在龍椅之上青年。
隻不過畢竟作為宮中的老人,韓讚周雖然不解,此刻新皇登基,韓讚周並未表現出自己的疑惑。
一番封賞之下,凡是被點中的官員皆是走出隊列,對著高高在上的年輕帝王俯身下拜,山唿萬歲。
眼看著群臣封賞完畢,朱慈燃站起身來,看著丹墀之下為數不少一身戎裝的江北各鎮武將,威嚴的說道:“四鎮擁立有功,朕特封高傑為興平伯,鎮守徐州、四洲之地,靖南伯黃得功加封為靖南侯,鎮守滁州、和州一帶,劉良佐封廣昌伯,鎮守鳳陽、壽州等地,劉澤清封東平伯,鎮守淮安、揚州兩府,四鎮互為犄角,相互照應,勿要辜負朕之期望!”
丹墀之下,高傑四人並肩走上前來,每人臉上皆是有著難以掩飾的喜色,紛紛俯首跪拜,齊聲唿道:“吾皇萬歲,臣等定將誓死效忠,為吾皇蕩平叛逆!”封侯拜相,隻在瞬間,看著殿內一時風頭無量的四人,文武群臣之中並不乏一些眼紅之輩,但是此刻形勢沒人強,人家重兵在握,這些人雖然心中不滿,但是倒也不好發作。
封賞完高傑四人以後,朱慈燃並未重新坐下,看著四人身後官階高低不同的幾十位武將,當即開口說道:“四鎮之下諸位將領皆有擁立之功,每人官升一級,四品以上賞銀千兩,七品以上賞銀五百兩!”
被朱慈燃這麽一番大肆封賞之下,這些平日裏極其跋扈的武將紛紛單膝跪下,山唿萬歲。
接下來,凡是在場的文武百官勳臣貴戚均是象征性的被封賞了一番,這麽一陣耽誤,太陽緩緩爬下山坡,晚霞染滿了西方半邊天,當真是殘陽如血!
因為一時倉促,再加上長久沒人入住,南京皇宮年久失修,史可法與韓讚周幾乎動用了所有的人力方才趕在登基儀式之前將奉天殿以及奉天殿周圍的樓閣打掃幹淨,這才沒有耽誤儀式的正常進行,所幸朱慈燃一行僅僅隻有寥寥幾人,打掃出來的這些宮殿樓閣也足夠朱慈燃等人居住。
奉天殿外,一場盛大隆重的宴會即將開始,一個個身著青衫搖曳生姿的舞女在場中翩翩起舞,勾引了很多人的欲望,按照規製,新皇登基,一般都要宴請群臣,一者可以拉近自己與群臣的關係,二者也能夠讓文武百官在宴會中觀察新皇的一言一行,更好的了解新皇,當然了,朱慈燃舉辦這個宴會的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借機認識這些文武百官,畢竟,今日之前,放眼麵前的群臣,自己認識的也就僅僅隻有史可法一人而已,這點朱慈燃感到十分汗顏。
因為明日還要拜謁太祖皇陵,自上到下文武百官均是點到即止,能夠參加此次宴會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的老人,自然懂得察言觀色,體會聖意,再加上新皇登基,誰不想在年輕的帝王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以期望得到新皇的重用。
··········
翌日清晨,隊伍出朝陽門,當先的十二麵條形龍旗迎風飄揚,緊隨其後的是一百二十八名身披鐵甲手持長槍的精銳騎兵,騎兵之後,身著飛魚服腰跨繡春刀的一百二十八名錦衣衛校尉在魏朝和時鋒兩人的帶領之下一左一右將朱慈燃乘坐的帝輦牢牢地護衛在中央,緊隨其後的是文武百官,這些人皆是徒步跟隨在帝攆之後,沒有絲毫抱怨,他們周圍左右兩側各有兩列頭戴紅櫻鐵氈帽,腰跨燕翎軍刀的精銳兵士牢牢守護。
而且自朝陽門外直抵太祖皇陵,一路之上有南京京營和孝陵衛各出一千人馬,散布在道路的兩側,保證隊伍的安然前行,這些兵士個個手持長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兩個相鄰的兵士長槍相交,臨時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警戒線,將前來圍觀的百姓牢牢地擋在道路兩側。
因為這次是去祭拜太祖皇帝所以朱慈燃此刻所穿的通天冠服雖然比不上昨日登基所穿的冕服那樣複雜,但是若要論起正式程度,這套通天冠服就算是比起冕服也是不逞多讓。
黑介幘,組纓,一根白玉簪橫貫帽中,將發髻與通天冠牢牢地固定在一起,搭配絳紗袍,皂色領,絳紗蔽膝,白底黑皮靴,這就是朱慈燃此刻的打扮。
坐在寬敞的宛若閣樓的帝輦之上,朱慈燃的身體隨著帝輦的前進而微微起伏,透過繡有金龍的窗簾,朱慈燃看著一路之上執槍披甲的兵士內心感慨不已,曾幾何時,麵臨著十幾二十名闖軍就要狼狽逃竄的自己,此刻竟然成了如今大明天下位高權重獨一無二的帝王,雖然曾經無比渴望這個位置,但是如今真的如願以償的時候,朱慈燃反而有種迷茫的感覺。
一步登天,恐怕就是對於此刻自己做好的描寫,不隻是自己不相信,看著帝攆兩側春風得意的魏朝二人,恐怕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曾經與自己朝夕相處默默無聞整日裏靠教人讀書認字方才能夠混口飯吃的毛頭小子竟然會有今天?
說實話,不止他們,即使已經過去一天,朱慈燃都恍若夢中。
並未讓朱慈燃沉思許久,此次足足出動了將近三千名兵士,朱慈燃一行人自然行進的十分順利,不到一個時辰,朱慈燃就被一道聲音打斷沉思。
踩著金色綢緞包裹的錦櫈,朱慈燃走下馬車,看著麵前高大巍峨氣吞宇內的太祖皇陵,心中情緒起伏不平,徹底被眼前方的一副豪邁的場景給震懾住了。
明孝陵位於玄武湖旁邊的神烈山上,始建於洪武十四年,至永樂三年建成,先後調用近十萬民工,其工程之大,曆時之久,都足以媲美始皇陵,是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與皇後的合葬陵墓,因明一朝奉行以“孝”治天下,所以太祖皇陵又名“孝陵”。
太祖皇陵,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製,,一方墳為圜丘新製,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理念。
仰首望去,一身通天冠服顯得威武非凡的朱慈燃此刻內心不由得暗自驚歎,這麽浩大宏偉的建築,朱慈燃真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