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為了印證衡平的所言不虛,當天晚些時候,王實勘教授——也就是京城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老師、本屆院士增選的參與者,來到徐生洲的辦公室。
王實勘是研究黎曼幾何的,據說很早就得過全國百篇優博,也很順利拿到了傑青、長江特聘的頭銜,算是數院的希望之星。但此後卻仿佛一直處於瓶頸期,給人的感覺就是學術水平很高,在業內也卓有聲譽,就是差最關鍵的一口氣。
比如能得國家教委自然科學一等獎,卻死活上不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比如能入闈中科院院士有效增選人,卻死活上不上當選名單。
而且這種情況不止一次兩次!
在徐生洲的印象中,這位大佬深居簡出,隻帶研究生,從來不給本科生上課,好像是在閉關修煉、麵壁參禪,想要突破最後的關隘。徐生洲在數院兩年多,見到這位大神的次數寥寥可數,麵對麵交流更是隻此一次。
王實勘坐下後,打量了徐生洲的辦公室幾眼:“房間還是小了點。”
徐生洲笑著答道:“京城米貴,居大不易,有個獨立的辦公室已經很好了!”
王實勘點點頭:“也是。我像你這樣有個獨立辦公室的時候,已經三十五六歲了。不過我三十五六歲的時候,可發不了‘四大’。當然,現在也發不了。”
徐生洲道:“發表在‘四大’上的論文不一定重要,白旗國著名數學家塞爾(serre)就認為《ann. math.》上很多論文‘不包含任何深刻的東西’‘現在沒有人再瞧它們一眼’。相反,發表在其他學術期刊上也未必不重要,像邱先生證明卡拉比猜想的重要論文,就發表在《cpam》(m. pure appl. math.,一般譯為《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通訊》)上。”
王實勘幽幽地說道:“《cpam》也是數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
徐生洲撓了撓頭:“那倒也是。”
《cpam》是由國際著名的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主辦,每年發表論文不超過60篇,主要接收發表理論數學、應用數學領域中具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一流研究成果,對數學學科方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等閑人是不敢問津的。
王實勘問道:“你看到樓下公告欄裏貼的材料了嗎?”
徐生洲老實迴答道:“早上上樓的時候,路過看了幾眼,當時人太多,沒來及仔細看。”
王實勘道:“看完有什麽感想?”
徐生洲自從聽了衡平的忠告,便不敢再信口雌黃,尤其公告欄裏還貼有王實勘的材料,更不能亂說:“感覺各位老師都很有水平,也很有影響力,在過去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做出一係列比較重要的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們國家的數學發展。”
王實勘輕笑道:“果然是當校長的人,說話真是又禮貌又得體!確實,我們這代人先天不足,不僅基礎薄弱,起點也低,到了大學隻知道跟著老師讀教材、做習題,根本不知道學術研究為何物,學術前沿又在哪裏。懵懵懂懂到了三十歲,終於琢磨出點味道來,已經錯過了最寶貴的黃金期,隻能做些別人不願意做或者沒注意到的二流學術研究,所謂的學術成果又有什麽份量?”
徐生洲當然不能順著他的話頭,繼續糟踐那一輩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沒有你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快速發展的國內數學。”
王實勘頗為欣慰:“有了你的肯定和褒獎,我們的努力和艱辛就算沒有白付。我也一直認為,我們這輩數學研究者的成就不是很高,但我們持續努力的意義,就是為天才的孕育和成長準備好溫床。”
徐生洲覺得自己應該對王實勘表示感謝。但又覺得,如果表示感謝的話,豈不等於是自認為天才?
就在猶豫之間,王實勘起身告辭。
這沒頭沒腦的來訪,讓徐生洲有些犯迷糊:老王到底是啥意思?
當天下午,徐生洲拿著十來本學位論文,敲開院長張安平的辦公室。
還沒坐穩,張安平就問道:“王實勘老師上午去你辦公室了?”
徐生洲一愣:“你在我辦公室裝攝像頭了?”
張安平沒好氣地說道:“要不你多喝幾杯水,等會兒去衛生間照照你自己長啥樣?”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長得帥,你就會裝了?”
“……”張安平對懟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我是院長,院裏的風吹草動能瞞得過我?而且王實勘去過你辦公室之後,就來我這裏坐了坐。”
徐生洲真心建議張安平,要不咱們數院辦個數學新聞係吧!真的,保證分分鍾進入世一流!
張安平歎口氣道:“老王也是生不逢時。十幾年前參加院士增選,前麵積壓很多人,需要論資排輩。終於熬到資曆夠了,現在又更看重學術成果,年輕一輩反而衝到了前頭。來來迴迴折騰了五六屆,原來香噴噴的雞腿也變成了雞肋,當選無望,棄之又可惜。”
徐生洲跟著感歎道:“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嗎?”
張安平又道:“要說老王的資曆、能力基本上都是足夠的,能多次進入院士增選第二輪,就已經足以說明。但就是差點火候!”
徐生洲好奇地追問道:“差在哪裏?”
張安平躺在旋轉座椅上玩味地說道:“當然是很多因素,比如學科影響力?比如學校能力?等等。其實老王不是個例,很多非常優秀的候選人都卡在了第二輪,而且不止一次、兩次。每次都處在能上、能不上的邊緣,然後被pk下來,知道為什麽嗎?”
這就很微妙了!
徐生洲揣測道:“因為有仇家?”
“有仇家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在這能上、能不上的關鍵節點上,需要有人力挺你一下,才能翻過這一關。”
徐生洲更好奇:“咱們師大數院,有嚴老師、成老師兩位院士力挺,王教授還折騰這麽多迴?”
張安平搖搖頭:“我們有兩位院士,頂多能讓自己人不被暗箱操作,卻不能保證一定上。要想當選,還得更有力的人支持,比如說數理學部院士增選的時候,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或菲爾茲獎得主出麵給他站台。”
徐生洲瞪大眼睛:“你是說邱欣東先生?”
眾所周知,邱老爺子和燕大幫不對付,簡直勢同水火,偏偏燕大那幫人在數理學部一手遮天。邱老爺子出麵站台?那還不是站誰死誰,比《死神來了》都準!
張安平被噎了幾秒鍾:“呃……邱院士的問題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總之,在關鍵時刻有人力挺,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所造成的後續影響也會不同。”
徐生洲點點頭。
一個人是院士還是傑青,待遇天差地別。
同樣道理,一個學科、一個院係乃至一所學校有沒有院士坐鎮,那也是天壤之別!
有了院士,就等於豎起了一麵旗,可以招兵買馬、可以占山為王。有了兩三位院士坐鎮,更是可以楚河漢界、列土封疆,在分蛋糕時可以決定怎麽切!
張安平又道:“不僅是院士增選,評傑青、評優青的時候也是同樣如此。能上、能不上的時候,有人力挺一下,或許就上了。學者的黃金年華那麽幾年,一鼓作氣評上了,心氣、自信也就上來了,就能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順、更遠。要是評不上呢?”
徐生洲等著他說下去。
果然,張安平自問自答道:“三年、兩年評不上,一個學者的耐心就被磨沒了。而且每次都差那麽一點,他就會懷疑是學校、院係的能力不行,就會想著換個更大更好的平台。這種級別的人才,基本上都是院係千辛萬苦、花費很長時間培養出來的。他這一走,至少所在的學科要傷筋動骨!
“五年、八年評不上,整個院係的人心就散了!別人就會覺得是你這個學校、院係的平台,原本優秀的人才都會想著走,年輕的、有潛力的人才又不願意來。一來二去,這個院係基本上就垮了!所以,作為一個學派的領軍人員,不單是自己學問要做得好,而且要培育好、保護好、提拔好自己人,明白嗎?”
呃,你這是說給我聽嗎?
又或者說,你是在教我搞學閥、山頭主義那一套嗎?
張安平也沒指望徐生洲能馬上領悟並付諸實踐,反正未來還有時間。他隨即換了個話題:“你拿著一摞論文來找我,是已經完成任務了?”
徐生洲拍了拍手裏的論文:“不負所托,我把那上百本論文全部翻了一遍,確實發現有幾位論文寫得比較有趣。隻是不知道張院長最終想要幾本?”
張安平道:“隻要是有潛力,當然是多多益善!”
徐生洲又問:“那張院長想要這些論文,是有什麽打算?單純是為了評出優秀學位論文?”
張安平道:“這你不用管。”
徐生洲圖窮匕見:“那我能不能跟你打個商量?”
王實勘是研究黎曼幾何的,據說很早就得過全國百篇優博,也很順利拿到了傑青、長江特聘的頭銜,算是數院的希望之星。但此後卻仿佛一直處於瓶頸期,給人的感覺就是學術水平很高,在業內也卓有聲譽,就是差最關鍵的一口氣。
比如能得國家教委自然科學一等獎,卻死活上不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比如能入闈中科院院士有效增選人,卻死活上不上當選名單。
而且這種情況不止一次兩次!
在徐生洲的印象中,這位大佬深居簡出,隻帶研究生,從來不給本科生上課,好像是在閉關修煉、麵壁參禪,想要突破最後的關隘。徐生洲在數院兩年多,見到這位大神的次數寥寥可數,麵對麵交流更是隻此一次。
王實勘坐下後,打量了徐生洲的辦公室幾眼:“房間還是小了點。”
徐生洲笑著答道:“京城米貴,居大不易,有個獨立的辦公室已經很好了!”
王實勘點點頭:“也是。我像你這樣有個獨立辦公室的時候,已經三十五六歲了。不過我三十五六歲的時候,可發不了‘四大’。當然,現在也發不了。”
徐生洲道:“發表在‘四大’上的論文不一定重要,白旗國著名數學家塞爾(serre)就認為《ann. math.》上很多論文‘不包含任何深刻的東西’‘現在沒有人再瞧它們一眼’。相反,發表在其他學術期刊上也未必不重要,像邱先生證明卡拉比猜想的重要論文,就發表在《cpam》(m. pure appl. math.,一般譯為《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通訊》)上。”
王實勘幽幽地說道:“《cpam》也是數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
徐生洲撓了撓頭:“那倒也是。”
《cpam》是由國際著名的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主辦,每年發表論文不超過60篇,主要接收發表理論數學、應用數學領域中具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一流研究成果,對數學學科方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等閑人是不敢問津的。
王實勘問道:“你看到樓下公告欄裏貼的材料了嗎?”
徐生洲老實迴答道:“早上上樓的時候,路過看了幾眼,當時人太多,沒來及仔細看。”
王實勘道:“看完有什麽感想?”
徐生洲自從聽了衡平的忠告,便不敢再信口雌黃,尤其公告欄裏還貼有王實勘的材料,更不能亂說:“感覺各位老師都很有水平,也很有影響力,在過去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做出一係列比較重要的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們國家的數學發展。”
王實勘輕笑道:“果然是當校長的人,說話真是又禮貌又得體!確實,我們這代人先天不足,不僅基礎薄弱,起點也低,到了大學隻知道跟著老師讀教材、做習題,根本不知道學術研究為何物,學術前沿又在哪裏。懵懵懂懂到了三十歲,終於琢磨出點味道來,已經錯過了最寶貴的黃金期,隻能做些別人不願意做或者沒注意到的二流學術研究,所謂的學術成果又有什麽份量?”
徐生洲當然不能順著他的話頭,繼續糟踐那一輩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沒有你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快速發展的國內數學。”
王實勘頗為欣慰:“有了你的肯定和褒獎,我們的努力和艱辛就算沒有白付。我也一直認為,我們這輩數學研究者的成就不是很高,但我們持續努力的意義,就是為天才的孕育和成長準備好溫床。”
徐生洲覺得自己應該對王實勘表示感謝。但又覺得,如果表示感謝的話,豈不等於是自認為天才?
就在猶豫之間,王實勘起身告辭。
這沒頭沒腦的來訪,讓徐生洲有些犯迷糊:老王到底是啥意思?
當天下午,徐生洲拿著十來本學位論文,敲開院長張安平的辦公室。
還沒坐穩,張安平就問道:“王實勘老師上午去你辦公室了?”
徐生洲一愣:“你在我辦公室裝攝像頭了?”
張安平沒好氣地說道:“要不你多喝幾杯水,等會兒去衛生間照照你自己長啥樣?”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長得帥,你就會裝了?”
“……”張安平對懟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我是院長,院裏的風吹草動能瞞得過我?而且王實勘去過你辦公室之後,就來我這裏坐了坐。”
徐生洲真心建議張安平,要不咱們數院辦個數學新聞係吧!真的,保證分分鍾進入世一流!
張安平歎口氣道:“老王也是生不逢時。十幾年前參加院士增選,前麵積壓很多人,需要論資排輩。終於熬到資曆夠了,現在又更看重學術成果,年輕一輩反而衝到了前頭。來來迴迴折騰了五六屆,原來香噴噴的雞腿也變成了雞肋,當選無望,棄之又可惜。”
徐生洲跟著感歎道:“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嗎?”
張安平又道:“要說老王的資曆、能力基本上都是足夠的,能多次進入院士增選第二輪,就已經足以說明。但就是差點火候!”
徐生洲好奇地追問道:“差在哪裏?”
張安平躺在旋轉座椅上玩味地說道:“當然是很多因素,比如學科影響力?比如學校能力?等等。其實老王不是個例,很多非常優秀的候選人都卡在了第二輪,而且不止一次、兩次。每次都處在能上、能不上的邊緣,然後被pk下來,知道為什麽嗎?”
這就很微妙了!
徐生洲揣測道:“因為有仇家?”
“有仇家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在這能上、能不上的關鍵節點上,需要有人力挺你一下,才能翻過這一關。”
徐生洲更好奇:“咱們師大數院,有嚴老師、成老師兩位院士力挺,王教授還折騰這麽多迴?”
張安平搖搖頭:“我們有兩位院士,頂多能讓自己人不被暗箱操作,卻不能保證一定上。要想當選,還得更有力的人支持,比如說數理學部院士增選的時候,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或菲爾茲獎得主出麵給他站台。”
徐生洲瞪大眼睛:“你是說邱欣東先生?”
眾所周知,邱老爺子和燕大幫不對付,簡直勢同水火,偏偏燕大那幫人在數理學部一手遮天。邱老爺子出麵站台?那還不是站誰死誰,比《死神來了》都準!
張安平被噎了幾秒鍾:“呃……邱院士的問題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總之,在關鍵時刻有人力挺,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所造成的後續影響也會不同。”
徐生洲點點頭。
一個人是院士還是傑青,待遇天差地別。
同樣道理,一個學科、一個院係乃至一所學校有沒有院士坐鎮,那也是天壤之別!
有了院士,就等於豎起了一麵旗,可以招兵買馬、可以占山為王。有了兩三位院士坐鎮,更是可以楚河漢界、列土封疆,在分蛋糕時可以決定怎麽切!
張安平又道:“不僅是院士增選,評傑青、評優青的時候也是同樣如此。能上、能不上的時候,有人力挺一下,或許就上了。學者的黃金年華那麽幾年,一鼓作氣評上了,心氣、自信也就上來了,就能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順、更遠。要是評不上呢?”
徐生洲等著他說下去。
果然,張安平自問自答道:“三年、兩年評不上,一個學者的耐心就被磨沒了。而且每次都差那麽一點,他就會懷疑是學校、院係的能力不行,就會想著換個更大更好的平台。這種級別的人才,基本上都是院係千辛萬苦、花費很長時間培養出來的。他這一走,至少所在的學科要傷筋動骨!
“五年、八年評不上,整個院係的人心就散了!別人就會覺得是你這個學校、院係的平台,原本優秀的人才都會想著走,年輕的、有潛力的人才又不願意來。一來二去,這個院係基本上就垮了!所以,作為一個學派的領軍人員,不單是自己學問要做得好,而且要培育好、保護好、提拔好自己人,明白嗎?”
呃,你這是說給我聽嗎?
又或者說,你是在教我搞學閥、山頭主義那一套嗎?
張安平也沒指望徐生洲能馬上領悟並付諸實踐,反正未來還有時間。他隨即換了個話題:“你拿著一摞論文來找我,是已經完成任務了?”
徐生洲拍了拍手裏的論文:“不負所托,我把那上百本論文全部翻了一遍,確實發現有幾位論文寫得比較有趣。隻是不知道張院長最終想要幾本?”
張安平道:“隻要是有潛力,當然是多多益善!”
徐生洲又問:“那張院長想要這些論文,是有什麽打算?單純是為了評出優秀學位論文?”
張安平道:“這你不用管。”
徐生洲圖窮匕見:“那我能不能跟你打個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