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後四十迴,一般認為不是曹雪芹原稿,而是高鶚根據原有的框架整理續寫的。
大家都知道高鶚在續寫的時候,加上了自己的創作,背離了曹公的原意。但在多大程度上背離,誰也說不清楚,畢竟曹版的後四十迴不存於世,隻能根據前八十迴的伏筆、脂硯齋的評語,以及同時代人富察明義的詩文來推斷。
也正因為如此,無數紅迷耿耿於懷。像張愛玲就說平生“三大恨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當然,張愛玲的前兩恨並非她原創,而是源自宋代彭淵材。彭淵材說他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曾子固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不過,能讓“紅樓未完”與一千年的古人遺憾並列,也算是得其所矣!
時至今日,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鰣魚多刺、海棠無香已經不是問題。比如長壽冠海棠、白蘭地海棠,都有比較濃鬱的香味。唯獨紅樓未完,恐怕要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方為也道:“如果能有《紅樓夢》後四十迴,那影響力真的不下於《文匯閣四庫全書》!”
大家都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有道是“福無雙至”,好事哪能讓你一個人全攤上?
石新科這時抱著高高一摞舊寫書,從休息室走了出來,怯生生地說道:“如果陶館長、方教授說的《紅樓夢》是曹雪芹的《石頭記》,我懷裏抱的就是。”
眾人一起看向石新科。
石新科有些慌:“《紅樓夢》原名不是叫《石頭記》嗎?”
陶文霞終於反應過來:“真有一套《紅樓夢》古抄本?是程本係統的,還是脂本係統的?”
方為以遠超他年齡的矯健,快步撲了過去,從石新科手裏拿起最上麵的一本,開始翻閱起來。其他人也都有樣學樣,放好手裏的書稿,爭相上去翻看翻閱。
這套《石頭記》是四迴一冊。陶文霞搶了個好彩,拿到的是第四本,開篇就是《石頭記》第十三迴。一看迴目,她便斷言道:“這個古抄本,應該比甲戌本更早!”
眾所周知,甲戌本是因為該本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15字,故名甲戌本。甲戌是乾隆19年(1754年),故而甲戌本被認為是“世間最古又最可寶貴的《紅樓夢》寫本”,但僅存世四冊、十六迴。胡適之先生得到後,視為平生秘本,向不輕易示人。後從京城敗逃呆灣,隨身攜帶的唯一的一部書,就是這四冊甲戌本《石頭記》。
世間還有比甲戌本更早的寫本?
眾人都盯著陶文霞,等她的解釋。
陶文霞道:“原因很簡單,《紅樓夢》版本兩大係統,無論脂本,還是程本,第十三迴的迴目都是‘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我印象很深刻,在甲戌本的脂批中曾提到,這一迴的迴目本來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脂硯齋覺得不太好,就命令曹雪芹刪掉,才改成現行的迴目。但我手裏的第十三迴的迴目,正作‘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豈不是證明它比甲戌本更早?”
方為也沉聲說道:“我看了開頭幾頁,也覺得它應該比甲戌本更早。就比如第一迴,上來就是‘列位看官,你道此書何來’。而不像通行的《紅樓夢》,先是‘此開卷第一迴也’一大段話,還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那首詩,因為現在學者已經證實,這些其實都是脂硯齋評語,不小心摻入正文的。文霞說它比甲戌本更早,確實很有可能!”
沈康元撚了撚紙張,看了看墨色:“用紙也不晚於乾隆中期。”
陶文霞連忙問道:“石秘書,這套《石頭記》總共多少本?都在這兒嗎?”
石新科道:“屋裏還有一摞。這套書有些多,估計有三四十本,我怕搬運的時候有損壞,所以分成兩次來搬。”
陶文霞催促道:“那趕緊把剩下的那些也搬過來!”
黃柯大致推算了一下:“《石頭記》共一百二十迴,我們手裏的都是四迴一冊。如果有三四十本的話,那應該就是一套齊全的。”
嚴長壽道:“上天保佑,希望是齊全的!這套能夠存世,已經是神物庇護。要是再有殘缺,恐怕天上地下,再也沒有見到《石頭記》後四十迴的希望。”
聽到嚴長壽說“上天保佑”,徐生洲又想起自己祈求滿天神佛,仍未如願求到高級體能強化劑的事兒,心中有些鬱塞,加上他素來對《紅樓夢》不是很感興趣,便說道:“已經中午了,大家一起去吃飯吧!這些東西等會兒搬到圖書館,有空慢慢研究。”
黃柯笑道:“有這等寶貝擺在麵前,不馬上弄個明白,別說是吃飯,就是吃龍肉也不香啊!”
沈康元也道:“校長你先去吃飯吧,我們再好好看一會。”
看大家都沒有吃飯的意思,徐生洲隻好作罷,卻又想起另一件事來:“黃校長、金主任、陶館長,不久前剛得到消息,說是我們學校已經順利通過會議審核,同意升格為本科院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知道、知道。”
“這可是學校的大喜事啊!”
“今天是雙喜臨門!”
“咱們學校未來可期!”
徐生洲接著說道:“為了慶祝學校升本成功,加上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成立也快成立一周年了吧?正好我們收到這筆捐贈,我覺得你們可以乘機搞個鑒定會或者研討會什麽的,擴大一下學校的影響力。”
黃柯眼前一亮:“對啊!去年搞的那個《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鑒定會,還有古代美術文獻鑒定會,一下子就打響了我們學校和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在學術界的名頭。今年要是再趁熱打鐵,搞個古代名家稿本鑒定會,真就奠定了我們在國內文史學界的矚目地位!”
徐生洲剛想潤去吃飯,陶文霞卻馬上表示了反對:“我有不同意見。”
“陶館長請講。”
陶文霞整理了一下思路:“我不同意一次性把這麽大批量的珍貴手稿全部公布出去!之所以這麽說,是基於兩點考慮。一是去年我們搞了兩場鑒定會,確實打響了我們學校的名頭。但很多的學者還是覺得,我們隻是機緣湊巧,走了狗屎運,得到了2批珍貴的古文獻材料,僅此而已。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我們隻是擁有了材料,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研究水平,隻能當個普通的、低級的材料提供者。
“隨著黃校長、嚴主任、金主任,還有沈老師、方老師等著名學者加入,我們的研究水平得到逐步提升,甚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近半年,就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曆史研究》等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我們學校學報因為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也成為各大學、研究所必訂的期刊。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整理和提供材料,更要研究和吃透材料,才能真正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徐生洲微微點頭:“說的很有道理。還有呢?”
陶文霞又道:“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我們要學會勤儉持家,細水長流。去年的《永樂大典》正本、《女史箴圖》等稀世珍寶,已經把學界震驚得七葷八素,到現在還在消化和吸收它們的衝擊,比如關於現行美術史修改的討論、關於《永樂大典》正本內容的討論,至今沸沸揚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再去敲重鑼、擂重鼓,應該給學界一個緩衝世間。要知道糖多不甜、膠多不粘。
“所以我的想法是,公布這些名家手稿要有張有弛,比如去年已經有重磅的材料公布,今年可以適當公布一兩件輕量級的。像半年的時候,結合錢鍾書先生的《百合心》手稿,舉辦一個‘錢鍾書與現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到年終的時候,再結合吳敬梓的《文木山房詩文集》,搞一個‘吳敬梓與清人別集整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到了明年,如果有必要,咱們再放出這套一百二十迴古抄本《石頭記》。如此一來,學界的焦點就會一直盯著我們學校,而且年年都有期待,不會有厭煩的感覺。”
徐生洲大喜:“這批捐贈,足足有名人手稿60種。如果按照陶館長的安排,足夠搞個二三十年的!”
陶文霞繼續說道:“我們要把名人手稿的整理和研究,作為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的平台。比如我們有錢先生的《百合心》手稿,說不定還有其他現代著名作家的手稿,我們就可以招聘非常優秀的現代文學方向青年學者過來;我們有一百二十迴古抄本《石頭記》,就可以招聘非常優秀的古代小說方向青年學者過來。讓學者和手稿之間相互成就,沒準兒我們學校也能培養出自己的長江學者!”
徐生洲連連撫掌:“陶館長說的好!那大家要做好保密工作,別又讓別人拿‘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來攻訐我們,說我們敝帚自珍。”
陶文霞道:“校長放心!我等下就叫人拿轉運箱來,把這些珍貴手稿編目存入特藏庫。除了我們幾個,別人根本沒機會知道。每次決定招什麽人、開什麽會之前,再放出一點魚餌,保證學校利益最大化!”
大家都知道高鶚在續寫的時候,加上了自己的創作,背離了曹公的原意。但在多大程度上背離,誰也說不清楚,畢竟曹版的後四十迴不存於世,隻能根據前八十迴的伏筆、脂硯齋的評語,以及同時代人富察明義的詩文來推斷。
也正因為如此,無數紅迷耿耿於懷。像張愛玲就說平生“三大恨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當然,張愛玲的前兩恨並非她原創,而是源自宋代彭淵材。彭淵材說他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曾子固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不過,能讓“紅樓未完”與一千年的古人遺憾並列,也算是得其所矣!
時至今日,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鰣魚多刺、海棠無香已經不是問題。比如長壽冠海棠、白蘭地海棠,都有比較濃鬱的香味。唯獨紅樓未完,恐怕要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方為也道:“如果能有《紅樓夢》後四十迴,那影響力真的不下於《文匯閣四庫全書》!”
大家都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有道是“福無雙至”,好事哪能讓你一個人全攤上?
石新科這時抱著高高一摞舊寫書,從休息室走了出來,怯生生地說道:“如果陶館長、方教授說的《紅樓夢》是曹雪芹的《石頭記》,我懷裏抱的就是。”
眾人一起看向石新科。
石新科有些慌:“《紅樓夢》原名不是叫《石頭記》嗎?”
陶文霞終於反應過來:“真有一套《紅樓夢》古抄本?是程本係統的,還是脂本係統的?”
方為以遠超他年齡的矯健,快步撲了過去,從石新科手裏拿起最上麵的一本,開始翻閱起來。其他人也都有樣學樣,放好手裏的書稿,爭相上去翻看翻閱。
這套《石頭記》是四迴一冊。陶文霞搶了個好彩,拿到的是第四本,開篇就是《石頭記》第十三迴。一看迴目,她便斷言道:“這個古抄本,應該比甲戌本更早!”
眾所周知,甲戌本是因為該本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15字,故名甲戌本。甲戌是乾隆19年(1754年),故而甲戌本被認為是“世間最古又最可寶貴的《紅樓夢》寫本”,但僅存世四冊、十六迴。胡適之先生得到後,視為平生秘本,向不輕易示人。後從京城敗逃呆灣,隨身攜帶的唯一的一部書,就是這四冊甲戌本《石頭記》。
世間還有比甲戌本更早的寫本?
眾人都盯著陶文霞,等她的解釋。
陶文霞道:“原因很簡單,《紅樓夢》版本兩大係統,無論脂本,還是程本,第十三迴的迴目都是‘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我印象很深刻,在甲戌本的脂批中曾提到,這一迴的迴目本來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脂硯齋覺得不太好,就命令曹雪芹刪掉,才改成現行的迴目。但我手裏的第十三迴的迴目,正作‘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豈不是證明它比甲戌本更早?”
方為也沉聲說道:“我看了開頭幾頁,也覺得它應該比甲戌本更早。就比如第一迴,上來就是‘列位看官,你道此書何來’。而不像通行的《紅樓夢》,先是‘此開卷第一迴也’一大段話,還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那首詩,因為現在學者已經證實,這些其實都是脂硯齋評語,不小心摻入正文的。文霞說它比甲戌本更早,確實很有可能!”
沈康元撚了撚紙張,看了看墨色:“用紙也不晚於乾隆中期。”
陶文霞連忙問道:“石秘書,這套《石頭記》總共多少本?都在這兒嗎?”
石新科道:“屋裏還有一摞。這套書有些多,估計有三四十本,我怕搬運的時候有損壞,所以分成兩次來搬。”
陶文霞催促道:“那趕緊把剩下的那些也搬過來!”
黃柯大致推算了一下:“《石頭記》共一百二十迴,我們手裏的都是四迴一冊。如果有三四十本的話,那應該就是一套齊全的。”
嚴長壽道:“上天保佑,希望是齊全的!這套能夠存世,已經是神物庇護。要是再有殘缺,恐怕天上地下,再也沒有見到《石頭記》後四十迴的希望。”
聽到嚴長壽說“上天保佑”,徐生洲又想起自己祈求滿天神佛,仍未如願求到高級體能強化劑的事兒,心中有些鬱塞,加上他素來對《紅樓夢》不是很感興趣,便說道:“已經中午了,大家一起去吃飯吧!這些東西等會兒搬到圖書館,有空慢慢研究。”
黃柯笑道:“有這等寶貝擺在麵前,不馬上弄個明白,別說是吃飯,就是吃龍肉也不香啊!”
沈康元也道:“校長你先去吃飯吧,我們再好好看一會。”
看大家都沒有吃飯的意思,徐生洲隻好作罷,卻又想起另一件事來:“黃校長、金主任、陶館長,不久前剛得到消息,說是我們學校已經順利通過會議審核,同意升格為本科院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知道、知道。”
“這可是學校的大喜事啊!”
“今天是雙喜臨門!”
“咱們學校未來可期!”
徐生洲接著說道:“為了慶祝學校升本成功,加上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成立也快成立一周年了吧?正好我們收到這筆捐贈,我覺得你們可以乘機搞個鑒定會或者研討會什麽的,擴大一下學校的影響力。”
黃柯眼前一亮:“對啊!去年搞的那個《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鑒定會,還有古代美術文獻鑒定會,一下子就打響了我們學校和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在學術界的名頭。今年要是再趁熱打鐵,搞個古代名家稿本鑒定會,真就奠定了我們在國內文史學界的矚目地位!”
徐生洲剛想潤去吃飯,陶文霞卻馬上表示了反對:“我有不同意見。”
“陶館長請講。”
陶文霞整理了一下思路:“我不同意一次性把這麽大批量的珍貴手稿全部公布出去!之所以這麽說,是基於兩點考慮。一是去年我們搞了兩場鑒定會,確實打響了我們學校的名頭。但很多的學者還是覺得,我們隻是機緣湊巧,走了狗屎運,得到了2批珍貴的古文獻材料,僅此而已。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我們隻是擁有了材料,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研究水平,隻能當個普通的、低級的材料提供者。
“隨著黃校長、嚴主任、金主任,還有沈老師、方老師等著名學者加入,我們的研究水平得到逐步提升,甚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近半年,就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曆史研究》等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我們學校學報因為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也成為各大學、研究所必訂的期刊。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整理和提供材料,更要研究和吃透材料,才能真正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徐生洲微微點頭:“說的很有道理。還有呢?”
陶文霞又道:“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我們要學會勤儉持家,細水長流。去年的《永樂大典》正本、《女史箴圖》等稀世珍寶,已經把學界震驚得七葷八素,到現在還在消化和吸收它們的衝擊,比如關於現行美術史修改的討論、關於《永樂大典》正本內容的討論,至今沸沸揚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再去敲重鑼、擂重鼓,應該給學界一個緩衝世間。要知道糖多不甜、膠多不粘。
“所以我的想法是,公布這些名家手稿要有張有弛,比如去年已經有重磅的材料公布,今年可以適當公布一兩件輕量級的。像半年的時候,結合錢鍾書先生的《百合心》手稿,舉辦一個‘錢鍾書與現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到年終的時候,再結合吳敬梓的《文木山房詩文集》,搞一個‘吳敬梓與清人別集整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到了明年,如果有必要,咱們再放出這套一百二十迴古抄本《石頭記》。如此一來,學界的焦點就會一直盯著我們學校,而且年年都有期待,不會有厭煩的感覺。”
徐生洲大喜:“這批捐贈,足足有名人手稿60種。如果按照陶館長的安排,足夠搞個二三十年的!”
陶文霞繼續說道:“我們要把名人手稿的整理和研究,作為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的平台。比如我們有錢先生的《百合心》手稿,說不定還有其他現代著名作家的手稿,我們就可以招聘非常優秀的現代文學方向青年學者過來;我們有一百二十迴古抄本《石頭記》,就可以招聘非常優秀的古代小說方向青年學者過來。讓學者和手稿之間相互成就,沒準兒我們學校也能培養出自己的長江學者!”
徐生洲連連撫掌:“陶館長說的好!那大家要做好保密工作,別又讓別人拿‘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來攻訐我們,說我們敝帚自珍。”
陶文霞道:“校長放心!我等下就叫人拿轉運箱來,把這些珍貴手稿編目存入特藏庫。除了我們幾個,別人根本沒機會知道。每次決定招什麽人、開什麽會之前,再放出一點魚餌,保證學校利益最大化!”